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常数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

0.100mol·L-1 CuSO4 50.0
濃度(mol·L-1)
吸計光算度KAsӨp
待測 25.00
?
20ml水
KIO3
250ml 自然冷卻
攪拌 Cu(IO3)2
250ml
加Cu熱S近O4沸
傾析
2.7gKIO3 50ml水
(加熱板 設置溫度 開始為400℃)
250ml
20ml水 分3次洗滌
Cu(IO3)2 傾析
2. Cu(IO3)2飽和溶液的製備
100ml
自然冷卻至室溫 100ml
50ml 水
Cu(IO3)2 幹過濾
碘酸銅溶度積的測定
溶度積
難溶強電解質 Mv在 A水v 溶液中有下列沉澱-溶解
平衡: M A v v
vMz (aq) vAz (aq)
標準平衡常數運算式為:
Ksp (Mv Av ) [ceq (Mz ) / c ]v [ceq(Az ) / c ]v
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標準溶度積常數,
簡稱溶度積。
參比液: 蒸餾水
實驗步驟
製備 Cu(IO3)2(s)
製備Cu(IO3) 飽和液
顯色劑
待測 溶液
光度計
Ax
標準Cu2+ (5個)
顯色劑
標 準 光度計 溶 液
A1 A2 A3 A4 A5
繪圖 A
cx
c
KsӨp
1. Cu(IO3)2固體的製備
100ml
1.5g CuSO4·5H2O
攪拌 加熱
250ml
·
·
Ax
· ·
·
cx
c
722型分光光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九 溶度积常数的测定(一)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目的要求】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量光密度的的基本原理,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2、学习工作曲线的绘制,学会用工作曲线法溶液浓度的方法;3、巩固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操作。
【实验原理】1、碘酸铜Cu(IO 3)2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即22sp 3[Cu ][IO ]K +-=⋅,碘酸铜溶液中满足23[IO ]2[Cu ]-+=,代入上式23sp 4[Cu ]K +=。
当我们测定了饱和碘酸铜溶液中的2[Cu ]+值即可就去其溶解平衡常数。
2、光线通过有色溶液时,一部分被溶液吸收,另一部分透过溶液。
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0lg lgt I A T I =-=(T 是溶液的透光率,用0t IT I =表示,t I 为透过光的强度,0I 为入射光的强度),来测定溶液中有色溶质的浓度。
其原理是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c 和光穿过液层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A cl ε=其中ε——消光系数(或吸光系数)。
当比色皿大小一定时,确定的溶液其,l ε均确定,则A 只与浓度c 有关。
【实验步骤】1、配制Cu(IO 3)2饱和溶液。
取少量Cu(IO 3)2沉淀放入150mL 锥形瓶中,加入60mL 去离子水,加热至70~80℃,充分搅拌。
冷却至室温,静置数分钟,常压干过滤。
2、工作曲线的绘制。
①计算配制·L-1、·L-1、·L-1、·L-1 Cu2+溶液所需的标准CuSO4溶液的体积。
②用吸量管分别移取计算量的CuSO4溶液到4只50mL的容量中,各用移液管加入1mol·L-1的氨水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充分摇匀。
λ=的条件下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4只容量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③用1cm比色皿在610nm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制A-Cu2+浓度图(工作曲线)。
碘酸铜溶度积测定方法

碘酸铜溶度积测定方法碘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IO3)2。
要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Ksp),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碘酸铜溶液。
可以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的碘酸铜固体,并将其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来制备该溶液。
确保溶解过程充分,并搅拌一段时间以保证溶液均匀。
最好使用去离子水或高纯度水来制备溶液,以避免杂质的干扰。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适当的指示剂来测定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
常用的指示剂有巴西木黄(Bismarck brown)、紫金丝石紫(Potassium permanganate)、二氧化锰等。
这些指示剂能够与硫酸根离子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滴定法来测定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首先,准备一定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然后,利用滴定管逐滴加入碘酸铜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直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此时,滴定试剂的用量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达到了化学计量比。
根据滴定试剂的用量,可以计算出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最后,根据化学反应的配平式,我们可以通过浓度计算得出碘酸铜的溶度积。
由于Cu(IO3)2 的溶解方程式是Cu(IO3)2(s)Cu2+(aq)+2IO3-(aq),它的溶度积可以由Cu2+浓度和IO3-浓度的积来计算。
这些浓度可以通过前面的步骤测定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时要控制好条件,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
例如,要注意控制溶液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溶液的pH值,避免酸碱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
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溶液中化合物的溶解性和反应性。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类似的化合物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常数课件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常数课件一、实验原理1.原理溶度积常数是标志固体盐在稳定电离状态下的离解程度的参量,是固体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度量,记作Ksp。
当固体盐在稳定电离状态下的离解程度达到饱和时,它的离解程度就是溶解度,溶度又称溶解度或溶解度积,记作S或[L],为某种物质在水中达到稳定电离状态时的浓度。
Cu(IO3)2 ↔ Cu2+ + 2 IO3-Ksp = [Cu2+][IO3-]22.反应过程Na2S2O3 + 2 HCl → 2 NaCl + H2O + S + SO2KIO3 + 3 NaHSO3 → NaI + 3 H2SO4 + 3 Na2SO4 + H2OCu(IO3)2 + 4 NaI → CuI2 + 2 NaIO33.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指利用物质在可见范围内吸收光线的特性对物质浓度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当物质置于一可见光源下时,随着物质的存在,某些波长的光减弱,因而导致透射光发生变化。
根据Beer-Lambert定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比较吸光度大小来测定样品的浓度。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 学习测定溶度积常数的方法。
3. 了解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
4. 培养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1) 生化离心机(刘思泉牌)(2) 恒温搅拌器(3) pH计(4) 电温箱(5) 可见分光光度计2.试剂(1) Na2S2O3,纯(Na2S2O3) 。
(2) HCl,纯。
(3) KIO3,分析纯。
(8) 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制成Cu(IO3)2溶液固体将0.5 g Cu(NO3)2·3H2O溶于10 mL蒸馏水中,汇入25 mL 50 mg/L KIO3溶液。
慢慢加入次氯酸钠溶液,直至剩下大约1 mL溶液未反应。
加蒸馏水洗涤2~3 次,再用同样数量的纯化蒸馏水清洗。
2.量取Ci用Na2CO3溶液(0.01 mol/L)调节正常的Cu2+ 离子浓度Ci一定分别称取50.0 mL Ci 和200 mL双蒸馏水(记为C1)。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探索碘酸铜溶度积常数》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特别有趣的碘酸铜溶度积常数。
我呀,最开始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听到了一个来自神秘化学世界的魔法咒语。
溶度积常数到底是个啥呢?我就跑去问我们的化学老师。
老师笑着说:“想象一下,碘酸铜就像住在一个小房子里的小居民,这个小房子就是溶液。
溶度积常数就像是这个小房子能容纳碘酸铜的一个规则数字。
”我当时就瞪大了眼睛,这也太神奇了吧!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明,他也对这个特别好奇。
我们俩就一起开始研究碘酸铜溶度积常数。
我们首先要知道碘酸铜的化学式是Cu(IO₃)₂。
这就像是碘酸铜这个小居民的身份证一样,是它在化学世界里独一无二的标识。
我们在实验室里看到碘酸铜是一种淡蓝色的固体。
它就静静地待在那个小瓶子里,好像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秘密呢。
要想知道溶度积常数,就得先让碘酸铜在溶液里“活动”起来。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碘酸铜放到水里,就像把一个小宝贝放进一个大泳池里一样。
碘酸铜开始慢慢溶解,一部分碘酸铜分子就变成了铜离子(Cu²⁺)和碘酸根离子(IO₃⁻)。
这个时候,溶度积常数就开始发挥它的魔力了。
溶度积常数(Ksp)等于铜离子浓度的一次方乘以碘酸根离子浓度的二次方。
这就好比是一个特殊的计分规则,用来衡量碘酸铜在溶液里的溶解情况。
我就想啊,这是不是就像我们在玩游戏呢?如果把碘酸铜的溶解当成一场游戏,那么溶度积常数就是游戏的胜利规则。
要是溶液里的铜离子和碘酸根离子的浓度乘积正好等于溶度积常数,那就像是达到了游戏的胜利条件。
我跟小明说:“你说这碘酸铜是不是也知道这个规则,所以才按照这个规则来溶解呢?”小明哈哈笑着说:“你可真逗,碘酸铜又没有思想,这是化学规律呀。
”可是我还是觉得很神奇。
我们又做了好多实验,想要看看不同条件下碘酸铜的溶度积常数会不会变化。
我们改变了温度,就像给碘酸铜这个小居民换了不同的居住环境一样。
结果发现,温度升高的时候,碘酸铜好像变得更活跃了,溶解得更多了,溶度积常数也跟着变化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常数(精)

学
和溶液2份,分别放入50 mL烧杯中,然后用量筒各加 实
0.05 mol·L-1磺基水杨酸溶液10 mL。在pH计上调至pH
验 技
为4.5~5.0,将此溶液转入50 mL容量瓶中,并用pH相 术
7/12
同的蒸馏水稀至刻度线。然后以磺基水杨酸溶液为空白
液测其吸光度A。
碘可 酸见 铜分 的光 溶光 度度 积法 常测 数定
的饱和溶液中[Cu2+]和[IO3-]2的乘积为一个常数:
KSP=[Cu2+][IO3-]2 (1)
碘可 酸见 铜分
式中,[Cu2+]和[IO3-]为平衡浓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
的光 溶光
度度
活度,但由于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离子强度
积法 常测
也很小,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
数定
在线答疑:wxrong5093@ liu_rf1010@
用 化
CuSO4溶液5 mL和0.4 mol·L-1 HIO3溶液5 mL于100 mL烧杯中,
学 实
经搅拌后静止,使之慢慢析出淡蓝色沉淀(如果析出过慢可 验
技
将溶液微热)。倾去清液,将Cu(IO3)2沉淀洗净后,转入250 术
mL锥形瓶中。加水至瓶体积的1/3左右,振荡。由于碘酸铜 6/12
饱和溶液达到平衡很慢,新制备的Cu(IO3)2固体要配成饱和
大
学
(2)绘制工作曲线。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 cm比色皿,
通 用
以磺基水杨酸溶液为空白液,在波长440 nm下,测定上述溶 化
学
液的吸光度A,填入下表。
实
验
标准曲线溶液的吸光度
技
术
V/mL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5/12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数据处理数据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数据处理数据碘酸铜是一种含有铜的无机化合物,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
定其溶度积来确定其溶解度。
溶度积是指在给定温度下,一种化合物
在水中达到平衡时离解产生离子浓度的积。
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将一
定量的固体碘酸铜溶解在纯水中,然后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溶液
中铜离子的浓度,进而计算出离解产生的离子浓度,最终得到碘酸铜
的溶度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首先,需要选择纯度高的碘酸铜作为实验样品,以确保样品
的纯度。
其次,需要控制好实验温度,以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此外,在测定铜离子浓度时,需要避免误差的产生,可以通过多次测定
和平均值处理数据来减小误差。
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我们需要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碘酸铜的溶度积,并通过
对比实验结果,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实
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从实验数据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总之,测定碘酸铜溶度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它不仅可以提
高我们的实验技能,更可以增强我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谨认真地进行实验,处理数据时需仔细分析,从实验
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实验结果分享给其他人,以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碘酸铜的制备及其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原理
新制备的Cu(IO3)2固体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达到
平衡后,分离去沉淀,测定溶液中Cu2+和IO3-的浓
度,就可以算出实验温度时的Ksp值。 本实验采取分光光度法测定Cu2+的浓度。测定出 Cu2+ 的浓度后,即可求出碘酸铜的Ksp 。 用分光光度法时,可先绘制工作曲线然后得出Cu2+ 浓度,或者利用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分光光度计, 直接得出Cu2+ 的浓度值。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烧杯、抽滤瓶、50 mL容量瓶、吸量 管、定量滤纸、分光光度计 试剂:CuSO4· 5H2O、 KIO3、1mol· L-1 NH3· H2O、 0.1mol· L-1CuSO4、 K2SO4
实验步骤
一.碘酸铜的制备
如何决定
水量?
蒸馏水 1.3 g CuSO4· 5H2O 加热,溶解 溶液C
思考题
1. 加入1mol· L-1 NH3· H2O量是否要准确?能 否用量筒量取? 2. 吸取 Cu(IO3)2饱和溶液时,若吸取少量固
体,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 3. 若不使用特殊仪器,用目测法如何测定
Cu(IO3)2溶度积?
实验步骤
三. Ksp的测定 1. 配制含不同浓度Cu2+和IO3-的碘酸铜饱和溶液 (1) 取3个干燥的小烧杯并编好号,均加入少量(黄 豆般大)自制的碘酸铜和19.00 mL蒸馏水(应该 用什么仪器量水?)。 (2) 用吸量管按表1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钾 溶液。 (3) 不断地搅拌上述混合液约15 min,静置。 (4) 待溶液澄清后,用致密定量滤纸、干燥漏斗常 压过滤(滤纸不要用水润湿),滤液用编号的干 燥小烧杯收集,沉淀不要转移到滤纸上。
实验步骤
三.Ksp的测定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u2+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碘酸铜
的饱和溶液中[Cu2+]和[IO3-]2的乘积为一个常数: KSP=[Cu2+][IO3-]2 (1)
式中, [Cu2+] 和 [IO3-] 为平衡浓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
活度,但由于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离子强度 也很小,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
在碘酸铜的饱和溶液中, [IO3-]=2[Cu2+] ,代入( 1 )式,
的蒸馏水稀至刻度线。然后以磺基水杨酸溶液为空白液
测其吸光度A。
89.4
注意事项
(1) 随着溶液的pH不同,磺基水杨酸与铜离子生成 两 种 有 色 配 合 物 , 当 pH<5.5 时 , 主 要 以 黄 绿 色 的 [CuR]- 形式存在。当pH>8.5 时,主要以蓝绿色 [CuR2]4形式存在。本实验应控制pH为4.5~5.0,使生成1︰1的 [CuR]-的配合物。 (2) 用新制备的 Cu(IO3)2 固体配饱和溶液时,应多
89.3 实验步骤
1.绘制工作曲线 (1)配制标准铜溶液。称取精铜0.2500 g放置于小烧杯
中,加2~3 mL浓HNO3(在通风橱内进行),待铜反应完全后,
将溶液转移到 25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线,此溶液铜的 质量浓度为1 g· L-1。 用吸量管分别移取 1.00 mL 、 2.00 mL 、 3.00 mL 、 4.00 mL、5.00 mL、6.00 mL标准铜溶液,分别放入6个小烧杯中, 用量筒各加入 0.05 mol· L-1 磺基水杨酸 10 mL 。然后用 pH 计以 0.1 mol· L-1 NaOH 溶液和 0.1 mol· L-1 HNO3 溶液调至 pH=4.5 ~ 5.0 。把溶液分别转移到 6 个 50 mL 容量瓶中,再用 pH 为 4.5 ~ 5.0的蒸馏水至刻线。
次洗涤的作用是什么? 答:多次洗涤的作用是将新制备的 Cu(IO3)2 沉淀中吸附 的 Cu2+ 洗 净 。 根 据 测 定 原 理 , Cu(IO3)2 溶 度 积 是 根 据 公 式 KSP=[Cu2+][IO3-]2=4[Cu2+]3 计算得到,因此只要将 Cu(IO3)2 饱
和溶液中的 [Cu2+] 测定出来,便可由上式计算出 Cu(IO3)2 的
实验89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碘 酸铜的溶度积常数
89.1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度积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测定碘酸铜溶度积常数。
89.2
实验原理
碘酸铜是难溶性强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已溶解 的 Cu2+ 和 IO3- 与未溶解的固体 Cu(IO3)2 之间,在一定温 度下存在下列平衡: Cu(IO3)2 Cu2+ + 2IO3-
A
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每份溶液中含Cu2+的质量为横坐标,
绘制工作曲线。工作曲线也可由教师或实验员预先制作。
2.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 1 ) 碘 酸 铜 饱 和 溶 液 的 制 备 。 用 量 筒 取 0.2 mol· L-1
CuSO4 溶液 5 mL 和 0.4 mol· L-1 HIO3 溶液 5 mL 于 100 mL 烧杯中,
( 2 )绘制工作曲线。在分光光度计上,用 1 cm 比色皿, 以磺基水杨酸溶液为空白液,在波长 440 nm 下,测定上述溶 液的吸光度A,填入下表。
标准曲线溶液的吸光度 V/mL m(Cu2+)/mg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则:
KSP=[Cu2+][IO3-]2=4[Cu2+]3 (2 ) KSP 就是溶度积常数。温度恒定时, KSP 为常数,它不随 [Cu2+] 或 [IO3-] 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在一定温度下将 Cu(IO3)2 饱 和 溶 液 中 的 [Cu2+] 测 定 出 来 , 便 可 由 ( 2 ) 式 计 算 出 Cu(IO3)2的KSP值。 本实验采用 Cu2+与磺基水杨酸在 pH 为 5 左右时,生成黄绿 色磺基水杨酸铜配离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因为在实验条件下,磺基水杨酸无色,[Cu2+]很小也几乎 不吸收可见光。因而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只与有色的配离子浓 度成正比。由吸光度-铜离子含量工作曲线确定出[Cu2+],即 可求出Cu(IO3)2的溶度积常数KSP。
经搅拌后静止,使之慢慢析出淡蓝色沉淀(如果析出过慢可 将溶液微热)。倾去清液,将Cu(IO3)2沉淀洗净后,转入250
mL 锥形瓶中。加水至瓶体积的 1/3 左右,振荡。由于碘酸铜
饱和溶液达到平衡很慢,新制备的 Cu(IO3)2 固体要配成饱和 溶液需2~3天才能达到平衡。因此饱和溶液可在上次实验中
KSP值。在制备碘酸铜饱和溶液时,析出的 Cu(IO3)2 沉淀中吸 附了少量的 Cu2+ 。如不洗至无 Cu2+, 则测定时,饱和溶液中
[Cu2+] 和 [IO3-] 就不是 1︰2 的关系, [Cu2,还有哪些方法可测定 Cu(IO3)2的溶度积?
答:根据测定原理, Cu(IO3)2 溶度积是根据公式
KSP=[Cu2+][IO3]2=4[Cu2+]3 计算得到,因此只要 Cu(IO3)2 饱 和 溶 液 中 的 [Cu2+] 测 定 出 来 , 便 可 由 上 式 计 算 Cu(IO3)2 的KSP 值。参照已学的分析方法可知, Cu2+ 浓度 的测定,除了本实验用的光度法,还可用配位滴定法和 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电位法来测定。
配制。
制备好的饱和溶液,取其清液用干燥的长颈漏斗过滤, 滤液用干燥的烧杯接收。
( 2 )测定吸光度。用 10 mL 移液管移取过滤后的饱 和溶液 2 份,分别放入 50 mL 烧杯中,然后用量筒各加 0.05 mol· L-1磺基水杨酸溶液10 mL。在pH计上调至pH为 4.5 ~ 5.0 ,将此溶液转入 50 mL 容量瓶中,并用 pH 相同
次洗涤沉淀。
89.5 问题讨论
(1)实验室用新制备的Cu(IO3)2固体配饱和溶液时,
多次洗涤的作用是什么?
( 2 )除用光度法测定外,还有哪些方法可测定 Cu(IO3)2的溶度积? (3)可否在室温下直接制备饱和溶液?
89.6 参考答案
( 1 )实验室用新制备的 Cu(IO3)2 固体配饱和溶液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