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疾病

合集下载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肺疾病
鉴别诊断: (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2)结节病 (3)淋巴增殖性疾病 (4)肺部肿瘤 (5)特殊感染(病理表现为炎性肉芽肿) 须通过临床—影像—病理结合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Ig病变:病理标本显示非肿 瘤性病变,而为肉芽肿性病变时,首先要通过特 殊染色或组织培养等除外特殊感染,包括结核, 真菌,诺卡菌,放线菌等,注意IgG4相关性肺疾 病显微镜下特征性改变,还需检测血清总IgG及 IgG4。如肺内单发结节,手术切除后短期内在此 出现新发结节,需激素治疗,多发结节确诊后, 如有全身系统器官受累或全身症状,也需激素治 疗。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IgG4 相关性疾病

IgG4 相关性疾病
IgG4 相关性疾病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 吴玉华
定义
• IgG4 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 IgG4 相关 累及多器官 或组织 慢性 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 该病临床谱广泛 包括米库利次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 炎 间质性肾炎及腹膜后纤维化等多种疾病 • 由于其独特的临床及病理学表现 IgG4 相关性疾 病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性疾病的特点 IgG4
• IgG4 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组织及多 个器官中广泛的 IgG4 阳性淋巴细胞浸润 进而导致硬化和纤维化, • IgG4 相关性疾病的特点 1 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肿胀增大 似肿瘤性 • 2 IgG4 阳性淋巴细 胞大量增生而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性浸润和硬化; • 3 血清 IgG4 细胞水平显著增高 (>1350 mg/L)IgG4 阳性淋巴细胞在 组织中浸润( IgG4 阳性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 50%以上)
IgG4的诊断
• 诊断重要指标血清IgG4水平增高、肺组织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gG4 阳性浆细胞数值及IgG4阳性浆细胞数/IgG阳性细胞数增高。目前诊 断阈值尚不统一。 • 考虑IgG4病应检查:1有较多浆细胞浸润的肺部病变;2纤维化性肺 病;3血管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但缺乏纤维性坏死及肉芽肿 的血管炎;4血免疫指标轻度升高,但不足以诊断已知胶原血管性疾 病。 • 日本标准:1.临床检查发现单或多个器官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 团块;1.血清IgG4浓度大于1.35g/L;3.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淋巴 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IgG4+浆细胞大于每高倍视野10个, IgG4+浆细胞占IgG+浆细胞比例大于40%。3条为确诊,1及3疑诊,1 和2可能诊断。

igg4相关性疾病课件

igg4相关性疾病课件

igg4相关性疾病
15
中枢神经病变
肥厚性硬脑膜炎 下垂体炎 颅内炎性假瘤
igg4相关性疾病
16
肥厚性硬脑膜炎
肥厚性硬脑膜炎是以脑、脊髓的硬膜出现纤维 性肥厚为主要特征的难治性炎性疾病。
本病的病因有结核、真菌等感染、结节病、类 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ANCA相关性血管 炎等风湿免疫病、恶性肿瘤等,原因不明的 (特发性)也很多见。
提示IgG4水平是否降至正常不能作为疾 病缓解的指标, IgG4水平是否可以作为 疾病活动度的指标目前仍有争议。
igg4相关性疾病
6
血常规大部分正常,少数存在轻中度贫 血,多为慢性病性贫血,少数血小板升 高。
可出现血沉、CRP升高,补体降低。
少数ANA低滴度阳性,ENA阴性,有助 于与CTD相鉴别。
最近认为以往所谓的特发性的,很可能是IgG4 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
17
肥厚性硬脑膜炎
肥厚性硬脑膜炎在颅内硬脑膜、脊髓硬 膜均可发生,症状因部位而异。
颅内硬脑膜的炎症造成头痛、视神经损 害等脑神经损害及小脑损害,脊髓硬膜 肥厚时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出 现感觉障碍及无力等。
igg4相关性疾病
症。
igg4相关性疾病
22
下垂体炎
荟萃分析提示老年男性多见,症状主要为全 身乏力、头痛、包括眼球运动障碍在内的视 觉障碍、发热、多尿、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性欲下降、中枢性尿崩等。 可能合并肥厚性硬脑膜炎、眼窝炎性假瘤、 鼻窦炎、腹膜后纤维化、米库利兹病、肺疾 病、胰腺病变及淋巴结肿大。
igg4相关性疾病
23
igg4相关性疾病
24
igg4相关性疾病
25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病变位置、形态学和组织学不同而将垂体
炎进行分类, 如神经垂体炎、腺垂体炎, 或淋巴细胞 性垂体炎、肉芽肿性炎
其他脏器
间质性肺炎
硬化性胆管炎 胃溃疡 肾脏
IgG4相关性肾脏疾病
IgG4相关性肾脏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肾脏损害临床上多表现为蛋白尿、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影像学上可见肾实质受累, 组织病理为TIN,以间质大量IgG4 + 浆细胞浸润为 主要特征。
中心部位纤维化成分明显而细胞成分较少,而在肿 块周边表现为以炎性细胞为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TIN分期
A期( HE ):淋巴细胞为主浸润肾间质,轻微肾
小管炎症;B期( HE ):浆细胞为主浸润肾间质, 嗜酸细胞细胞片状分布
C期(PAS):小而肿胀的浆细胞呈蜂窝状,并被胶原
组织包绕;D期(MASSON):胶原组织沉积在小管间 隙,肾小管管腔狭窄,间质纤维化
E和F:鸟眼征
A:细胞浸润为主,少量纤维化;B:细胞浸润为主,
轻度纤维化
C:纤维化为主,轻度细胞浸润;D:纤维化为主,少
量细胞浸润
席纹状纤维化
对于IgG4-RSD 相关的肾小球损害,尚无统一结论。
Saeki 等报道的23例IgG4-TIN 中6 例( 26%) 伴肾小球
腹膜后组织(腹膜后纤维化)
1905年首次报道
临床表现主要与腹膜后组织纤维化、硬化而导致腹
腔内空腔脏器受压发生梗阻症状相关。其最易受到 压迫的是肾、输尿管, 可导致肾盂积水,严重时 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还可压迫肠管,导致不完 全或完全肠梗阻;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水肿等 腹膜后组织IgG4 阳性淋巴细胞广泛浸润, 多中心 淋巴滤泡形成, 组织硬化和纤维化。 CT 可见脊柱两侧具有对称性软组织肿块,B 超可显 示肾积水。

igg4相关性疾病精品医学课件

igg4相关性疾病精品医学课件
特点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包括多器官受累、血清IgG4水平升高 、组织中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等。
挑战
诊断标准不统一、发病机制不明、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治疗策略
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IgG4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探 索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寻找特异性治疗手段 。
治疗策略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持续性的腮腺肿胀, 尤其是单侧。
颈部、锁骨上窝及腋 窝淋巴结肿大。
皮肤红肿、瘙痒、皮 疹。
症状与体征
下颌腺、舌下腺及口咽部肿胀。 眼部症状: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眼球活动受限。
阴囊、阴茎肿胀及包皮发红。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皮肤红肿、瘙痒、皮疹。
复发预防
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等有 助于预防疾病复发。
并发症防治
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感染、心血管疾病等,以降低死 亡率。
04
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
基础研究进展
免疫学研究
IgG4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免疫细胞和分子的相互 作用。
病理学研究
IgG4相关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纤维化等。
包括IgG4水平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 IgG4水平升高的情况。
03
治疗与预后
药物治疗
01
激素治疗
常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 根据病情采用不同剂量和用药时 间。
02
03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在激素治疗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时 ,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等。
针对疾病的不同病因,可使用抗 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B细 胞抑制剂等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

4.可浸润十二指肠,胆道,结肠, 胃,泪腺,唾液腺,肾脏和腹腔淋巴 结等胰腺外器官,尚可发生胰腺和周 围静脉闭塞,门静脉狭窄和胰周动脉 受累,IgG4阳性细胞即可出现在这些 受累的器官;

日本2006年标准
Ⅰ.主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狭窄伴管壁不规则, 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 Ⅱ.血清γ球蛋白、IgG或IgG4升高,或自身抗 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 Ⅲ.小叶间纤维化和导管周围明显的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浸润,胰腺中偶可见淋巴滤泡。 其中Ⅰ中为必备条件,Ⅱ或Ⅲ可仅有其一。 但仍需排除胰腺和胆道等恶性肿瘤。


• IgG4相关疾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和组织,以血清IgG4升高、组织中分泌 IgG4的浆细胞显著增生,进而导致纤维 化和硬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 IgG4相关疾病对激素治疗反应好。
检查
化验检查特点是血清 IgG4 增高,可伴有 抗核抗体( ANA )、类风湿因子( RF )、 碳酸酐酶Ⅱ等血清自身抗体。
诊断标准
目前已有一些国家提出AIP诊断标 准(日本,韩国,美国,亚洲)从中可 以归结其特点为: 1.血清IgG4水平增高十分重要,约 70%的患者可伴有血清γ球蛋白增高, 尚可伴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碳酸酐酶 Ⅱ抗体(ACAⅡ)阳性率可达22%45%;
IAC的诊断:基于日本2012年的诊断原则
• 特征性胆管影像学表现:肝内和/或肝外胆管 壁增厚、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 • 升高的血清IgG水平(≥135mg/dl) • 伴有AIP、 IgG4相关的泪腺、涎腺炎或IgG4相 关的腹膜后纤维化。 • 组织病理学特征表现:a、标志性的淋巴细胞 或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b、 IgG4 阳性的浆细 胞浸润(大于10个每高倍视野),c、轮辐状 纤维化,d、闭塞性静脉炎。

少见的IgG4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少见的IgG4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少见的IgG4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IgG4相关疾病是一类罕见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其特点是IgG4浆细胞浸润和组织纤维化。

本文将介绍少见的IgG4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预防措施由于IgG4相关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定的预防措施。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潜在的致病因素可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可能与IgG4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患病的风险。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等。

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疾病迹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人,更应该定期进行体检。

二、治疗措施目前,对于IgG4相关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特点来确定。

1. 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IgG4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并阻止病情进展。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较高,然后逐渐减少至最低有效剂量。

(2)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

(3)其他药物:根据病情需要,还可以使用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风湿药等。

2. 手术治疗对于IgG4相关疾病的一些特殊类型,如胰腺、胆管、肾脏等器官的受累,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此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以帮助去除受累器官的病变组织,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 随访和监测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

随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和IgG4水平来评估治疗效果。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

• 该病临床谱很广,包括胰腺 (自身免疫性胰
腺炎) 唾液腺和泪腺 (米库利次病 )肺(间 质性肺炎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纤维化) 肾 (间质性肾炎) 蛛网膜( 硬脑膜炎 )垂体 ( 垂体机能减退综合症)等、同时在眼眶 肺 和乳腺等组织 或器官 尤其倾向于导致炎性假 瘤.
临床表现
• 中老年易患,男性多见 • 发热、CRP升高 • 较隐匿 • 临床谱广泛,包括多种疾病 • 症状因受累器官不同而异,伴器官肿大 • 多系统均能受累:胆道系统、眼周组织、肾脏、肺、
与胰腺癌鉴别
IgG4相关性胰腺病变有其典型的组织学特征: (1)胰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呈辐射状; (2)累及门静脉导致闭塞性静脉炎; (3)胰腺腺泡萎缩; (4)胰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
临床肝胆病杂志 作者:吉林大学白求 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 李婉玉 齐 月 吴娜 时宇 蔡艳俊
2014-08-25
一种新的容易被误诊自身免疫病
IgG4相关性疾病
• IgG4相关性疾
病21世纪被发现 的新的疾病体
定义
• 又称为lgG4 阳性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
• 是一种与lgG4相关,累及多器官或组织的慢性、进行性、自
身免疫性疾病
• 特征:一个或多个器官弥漫性肿大;
血清高lgG4血症; 组织中淋巴细胞和lgG4+浆细胞浸润、伴随纤维化、 硬化改变。
T2WI A图非脂肪抑制相,B图脂肪抑制相:胆总管末端狭 窄,但仍可见管腔
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轻度增厚。
脂肪抑制相平扫:胰腺头部均未见异常信号改变。
脂肪抑制相增强扫描轴位:所见胰腺颈体部实 质强化程度较为均匀一致,胰管未见扩张。
三.腹膜后组织(腹膜后纤维化.RP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G4相关性疾病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该类疾病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以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

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进程可导致弥漫性肿大。

该类疾病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历史】IgG4相关性疾病的发现可追溯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研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首先于1995年由Yoshida等提出,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自身免疫性因素相关。

AIP与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浆细胞的关系于2001年首次被介绍并提出,AIP 常合并其他器官和组织,如唾液腺、胆管和腹膜后组织等的类似病变,而这些器官和组织的(包括AIP)典型活检标本显示,有大量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淋巴细胞浸润。

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Kamisawa等于2003年首次引入IgG4系统性病概念,即IgG4相关性疾病,又称为lgG4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IgG4+-MOLPS)。

2007年Bjornsso等建议使用IgG4相关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G4associated cholangitis,IAC)这一名称。

2010年,在AutoimmunRev杂志上宣布该种疾病的诞生。

【病理】IgG4相关性疾病的病理改变为组织及多个器官中广泛的IgG4阳性淋巴细胞浸润,进而导致纤维化和硬化。

组织淋巴浆细胞浸润、弥漫而致密的纤维化是这类疾病的特点,也可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肝、肺、垂体等可表现为炎性假瘤,少见淋巴滤泡形成,淋巴浆细胞浸润导致闭塞性静脉炎,大小静脉包括门静脉均可受累。

免疫组化显示,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D4+或CD8+T细胞和IgG4+浆细胞,其中IgG4+浆细胞>30个/HP。

【I gG4的特点及发病机制】人类IgG有四个亚型:IgG1~IgG4。

IgG4是IgG的一个亚类,健康人血清中IgG4仅占IgG的3~6%。

IgG4的产生需要Th2的辅助,与IgE类似,因此诱导IgE产生的过敏原也可诱导产生IgG4。

在体内IgG4非常活跃,处于动态的“Fab—臂交换”过程中,这种半分子交换使之具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常表现为单价抗体,不易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

此外IgG4与补体C1q和Fcγ受体的亲和力较低。

这些特点使IgG4被认为是一种非致病性的抗体。

但Zen等报道的IgG4+相关化硬性胰腺炎和胆管炎患者,受累器官组织中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和调节细胞因子(IL-10、TGF-β)表达上调。

调节性T细胞阻止Th2免疫反应,它产生的IL-10可指导B细胞产生的抗体从IgE向IgG4转换,导致组织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而TGF-β促进组织纤维生成。

以Th2和调节性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提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过敏反应,IgG4在其中是抑制性抗体。

【IgG4浆细胞常累及的器官】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包括胰腺、胆管、胆囊、唾液腺、腹膜后、肾、肺、胃、垂体、甲状腺和前列腺等,该病临床谱广泛,包括米库利次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间质性肾炎及腹膜后纤维化等多种疾病。

【临床表现】该病主要见于老年人,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45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3:l。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可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IgG4相关性疾病虽然累及器官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特点,包括:①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肿胀增大,似肿瘤性;②IgG4阳性淋巴细胞大量增生而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性浸润和硬化;③血清IgG4细胞水平显著增高>1350mg/L,IgG4阳性淋巴细胞在组织中浸润(IgG4阳性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50%以上);④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但因累及的器官和组织不同,IgG4相关性疾病又可有不同的特殊表现:1、米库利兹病:以双侧对称性唾液腺肿胀为主要表现,可伴眼干、口干及关节肿痛,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可与其他脏器病变同时存在,抗SSA及抗SSB 抗体多为阴性。

2、AIP:常出现于中老年男性,可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慢性轻-中度腹痛、糖尿病,有时常出现无痛性、波动性黄疸,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腊肠型胰腺肿大。

3、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可导致腹腔内空腔脏器梗阻、腹主动脉周围炎等症状;4、垂体炎:主要表现为内分泌调节紊乱,影像学表现为垂体弥漫性肿大。

此外,该病还可累及肾脏(间质性肾炎)、肺部(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肝门、肺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Riedel’s甲状腺炎)、胆管(硬化性胆管炎)、前列腺(前列腺炎)、蛛网膜(硬脑膜炎)、胃(胃溃疡)等,同时在眼眶、肺、室管膜和乳腺等组织或器官尤其倾向于导致炎性假瘤。

【辅助检查】多数患者出现高γ球蛋白血症,血清IgG、IgG4升高,IgG4/IgG比值升高。

IgG4>1350mg/L对诊断AIP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包括ANA、类风湿因子、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ds-DNA抗体,但其他疾病标志性抗体极少见,如干燥综合征(SS)的抗SSA/SSB 抗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BC)的抗线粒体抗体(AMA)、系统性血管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一部分患者有炎性指标升高、低补体血症。

胰腺、胆管受累者可有淀粉酶、胆红素、肝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诊断】目前尚缺乏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改变和病理学特点来综合考虑。

目前对于AIP的诊断标准有多种:1、2006年日本胰腺协会(JPS)修改的AIP诊断标准如下:①影像学显示主胰腺管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管壁不规则,胰腺弥漫或局灶性增大。

②血清γ球蛋白、IgG或IgG4异常升高,或自身抗体阳性。

③组织学显示受累器官有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满足上述3项或同时满足①+②或①+③,除外胰腺或胆管恶性肿瘤可诊断为AIP。

2、同年韩国也出台了Kim标准,除上述标准之外,还包括了对激素治疗反应和胰腺外的器官损害。

3、2008年日本和韩国联合推出亚洲标准,仍主要包括了影像学、血清学、病理学三方面,将激素实验性治疗作为可选择性标准,剔除了特异性较低的血清γ球蛋白,不包括胰腺外器官受累。

4、2006年美国Chari等提出的HISORt(组织学、影像学、血清学、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和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诊断标准更为实用:①可确诊的组织学特征;②CT、MRCP、ERCP有特征性改变及血清IgG4水平升高;③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1条标准者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胰腺癌中老年起病、无痛性梗阻性黄疸、影像学见胰腺包块的AIP需与胰腺癌相鉴别。

血清IgG4水平升高、胰腺组织免疫染色是主要鉴别方法,但少数胰腺癌IgG4>1350mg/L;AIP胰腺标本的IgG4免疫染色显示IgG4+细胞>30个/HP,胰腺癌患者也可由IgG4+细胞浸润,但一般<10个/HP。

也可使用血清CA199水平协助鉴别,因为AIP患者血清CA199水平很少超过100IU/ml,而胰腺癌患者则可明显升高。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好发年龄25~45岁,与炎性肠病、胆管癌有关,胆管呈串珠样改变,组织学为闭塞性胆管炎,胆管上皮糜烂,可伴肝硬化,病情进行性进展,激素治疗无效。

IgG4相关性胆管炎多为胆管下段狭窄,组织学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完整,70%的患者血清IgG4升高。

3、干燥综合征受累器官与IgG4相关性疾病相似,但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可有抗SSA/SSB抗体,血清IgG4不升高,受累器官如涎腺、胆管组织免疫组化少见IgG4+浆细胞。

【治疗】目前(2013年)为止IgG4相关性疾病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该类疾病普遍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敏感。

临床治疗发现,IgG4相关性疾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器官组织肿胀明显消退,血清IgG4有所减低,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长期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会增多,且停药后多有复发。

本病的治疗首选激素。

伴或不伴AIP的IgG4相关性疾病显示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良好。

目前对IgG4相关性胆管炎(IAC)激素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尚未达成共识。

大部分研究参照AIP的治疗方案,即开始使用泼尼松30~40mg/d(0.6mg/kg),维持1~2月后,每2~4周减量5mg,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5~10mg/d),总疗程一般为半年。

停药指征除症状缓解、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外,还应包括血清IgG4滴度恢复正常。

AIP患者激素治疗总体有效率60~70%,复发率20%左右,但大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应用激素仍有效,约6%的患者需要小剂量(5~10mg/d)维持治疗,也有小部分患者未经治疗却能自行缓解。

大部分IAC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在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改善的同时,可见胆道狭窄消失或减轻,长期观察无疾病复发。

对于这些患者,3个月疗程的激素治疗即足够。

也有部分患者激素治疗后胆管狭窄持续存在,或激素虽有效,但在激素撤退后或在撤退过程中出现疾病复发。

因此,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及撤退后,须监测血清IgG水平、生化学、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变化情况,仔细观察激素治疗效果及4疾病的复发。

对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加用免疫调节药物。

对复发者,可再次使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仍有效,但因长期使用激素的明显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故可加用硫唑嘌呤(2~2.5mg/kg),以减小激素剂量,或改用硫唑嘌呤以预防复发。

此外,霉酚酸酯(0.75g,2次/d)和环磷酰胺亦有效。

对激素、6-巯基嘌呤抵抗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有效。

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胆管支架以解除胆管梗阻。

【预后】对本病预后所知尚少,有人总结MOLPS的预后发现,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水平升高是复发的敏感指标。

17%的患者病情复发,lgG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