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必修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解读以人教版为例任春茂

合集下载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生命教学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生命教学

语文论文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生命教学作者:滕华荣来源:咸丰县第二实验小学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五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

这几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我作文一名语文教师,当读到这一篇篇课文以及弄清楚编者的意图后,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导学生自杀的新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如何抓住本组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呢?经过仔细研读课文内容、教材分析、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材编排的意图后,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借《触摸春天》捕捉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曾说过:“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故事。

作者以别于常人的细腻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盲女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这一小小动作所感动着。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精读课文后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吗?文中的句子都很美,学生找得最多的是这几句:1、安静的手指悄悄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2、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论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论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89-02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设计理念:真实体现生本理念进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生命。

读、写、交流相结合,融汇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推动教学进程,促使简单的教学环节,孕育“惊喜的发现”;开放的合作交流,反馈无穷的文化积淀;敏捷的思想碰撞,催开创新思维的火花。

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妙词佳句。

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体会感动自己内心的句子。

3.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

4.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5.仿写有关生命的段落或者文章,阅读交流搜集有关生命方面的名言警句,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的内涵和好处.教学重难点::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生本理念进课堂,前置性作业是关键,老师指导学生做好前置性作业,搜集资料,做课堂交流的充分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导入,老师放>的舞蹈课件。

师:欣赏舞蹈后,你想说点什么?生:演员舞姿真优美,让人拍案叫绝。

生:悠扬的舞曲优美的舞姿绚丽的背景,简直让我如醉如痴。

...。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婀娜多姿的姑娘,她们都是聋哑人,21个聋哑人,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在无声中激荡生命。

从社会学角度浅析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生命教育word精品文档4页

从社会学角度浅析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生命教育word精品文档4页

从社会学角度浅析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活力》,她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和为了人的生命的实践活动,是最体现人文关怀的事业。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生命教育(一)以课程内容本身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

语文课程中具体是通过授受“知识”、传达“观点”来实现社会控制,它往往是在师生以知识为中介而进行的交流中产生的,是一种显性方式。

具体表现如下:1.教材选文,突出生命意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方面的确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教材在选文方面,侧重选取政治色彩浓厚、为社会意识形态服务而缺乏起码艺术色彩的文章。

新课改后编者把越来越多的闪耀着人文色彩、彰显着生命意识的美文放入了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生命的内在品质和个人素质。

如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小树死因调查报告》、《地震中的父与子》。

2.课后习题,突显生命个体意识以往的教材通常将“思考”和“联系”分为两部分,“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练习”注重学生的活动。

旧教材过于强调答案,导致“练习”和“思考”分离,进而容易致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工具性的怪圈。

新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的同时,还强调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

如第六册《翠鸟》。

(二)以教育主体为载体的生命教育授受活动的全过程是由学生和老师两大主体来展开的,他们都是有思想、有头脑活生生的人,因此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二者各自的思想、意识会有很大的分歧,彼此间的碰撞会产生很多“再生课程”。

总之,无论是授受内容,还是授受活动本身,都渗透着某些文化、观念或意识形态,从而对社会控制产生作用。

课程授受是一个课程由“法定知识”到学生实际的“文化心理构成”的转化过程。

二、小学语文课程中生命教育的不足与原因分析(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造成学生面对社会、家庭出现的问题手足无措,甚至用错误、极端的方法去应对,这样就有背于课程的教育目的。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56学子2017.01XUEZI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庞晓光用生命教育的眼光来衡量,当今教育的弊病显而易见:急功近利,只为应试。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教材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就是为学生搭建、重建与对人的生命的尊重的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本来就有的教育功能,用小学语文教材及文学作品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去滋养学生,通过教育让学生生活变化,让教育富含意义。

一、语文课堂生命教育的三个精神维度1.启发学生尊爱生命中国沉重的历史,使我们对生命存在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我们文化传统中,确实存在忽视生命个体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传达这样的思想。

可以用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我觉得一片草叶的功德不亚于星辰的运行”告诉学生“你的生命历程,或一片草叶的生命历程,一定和创造的玄机密切相关”。

2.引导学生直面命运小学语文教育要为学生建立起第二个精神支柱:成功时,要用温和的眼光看待自己,即使生命已跌到最低点,也要坦然接受,忍受自己的命运,爱自己的命运。

生命中难免有许多残缺的东西存在。

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从残缺中去寻找、珍惜生命的可爱,勇敢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

3.勉励学生充实自我生命须在追求中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应强调发扬人性光辉,指导学生积极充实自我,把握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透过尊重、关怀、珍惜生命的反思教育,建构一个充满喜乐的内心世界,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二、语文课堂落实生命教育途径1.建立情感通道,传输生命气息小学语文教育之“育”要关注人的和谐发展,使躯体与精神同步共振,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生命沟通。

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打造人的心灵,激励人们用乐观诗意的眼睛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理想追求。

但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这种作用,需要通过教师情感的熏陶才能发生。

中国人信奉“良药苦口利于病”,殊不知,许多时候,当教师用冷冰冰的权威语言传达“思想”时,学生生命中的爱以及与爱一样高贵的情感往往容易受到伤害。

小学语文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1
生 命教 育 的 内涵
,
首先

,
关 注 生命 的 完 整性
,
就 要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跨班 展 示
是 可 以 经 常采 用 的 方式
,
在 展 示 中体 现学
,
【 参考文献 ]
11 ] 孙艳侠 ID 」
淮 . 北 . 差 异 化 管 理 视 角 下 的 中 小 学 班 级 管 理 研 究
生 的 不 同风采

本文 主要 论述 生 命教 育 的

内涵 及 小学 语 文教 育 中渗 透生命 教 育 的 方 法
易被 忽 略 的 即 是生命 关 怀教 育
因此 在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中要 渗 入 生命 教 育
育的 价 值取 向

,
就 要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更 新 生命 教


生 命教 育 的 内涵 及其 价 值 取 向
尤其是 和 低 段 年 级 的 交 流
,
不 仅 让低
段 学 生获 得 交 往 体验 和 自信
更 重 要 的是
,
高 段 学生
, 获 得
: 淮
.
,





2 0 14
的 小
.
也 可 以 从 学 弟 学 妹 们 身 上寻找 自己的学 习灵感

] 徐宇琦 [ 2
教 育 导
.















IJ ]
这 对 少年 儿

社会性 的

浅谈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发表时间:2021-01-06T06:50:53.204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月总第367期作者:申春春[导读]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黑龙江省讷河市同义镇中心学校161343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这是个大问题,却是我们的教育所长期忽视的。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生命,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化”。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具体感性、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深入心灵,尤其对于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是更加亲切可感的。

翻开一本语文课本,会发现几乎没有哪一篇文章不可以成为渗透生命教育的载体。

因此,要抓住教材中大量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进行教育。

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引导学生说:“文中的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竟然能拢住一只蝴蝶。

是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独坐敬亭山》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李白身上的那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在失意痛苦之时不放弃自我、在山水间寻求人生快意的豪情,体会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以此来完成一次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通过学习古人的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珍爱生命、坚忍不拔的精神。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作者:代芹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24期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生命本身,还囊括了许多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爱护自然等行为,再如真诚、乐观、勇敢等精神。

本文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学需要“唤醒”生命意识的原因,分析了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语文教学需要“唤醒”生命意识就三维目标而言,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由此可见,隶属于价值观范畴的生命意识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强化的,且早已被纳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学需要“唤醒”生命意识,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剖析:首先,语文属于人文类学科,生命意识这一人文精神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为语文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其次,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领悟能力,而“生命”话题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收获更多的感悟;与此同时,21世纪这个新时代需要“唤醒”生命意识,其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太多的青少年缺乏人生目标,始终处于迷茫的生活状态,甚至认为活着毫无意义,而选择轻易地放弃自我的生命,这造成了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一状况需要得到及时改善;此外,生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永恒话题,不仅是语文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该积极地拓展至“生命”话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命、生活、整个世界以及身边的人,从而收获正确的生活态度与精神。

2.小學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2.1让学生追寻生命的本真当人们一提到“生命”二字,首先联想到的词便是“活着”,其原因在于生命的本真在于有意义地活着,至于何为有意义,则受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接触的人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但最终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挖掘了自我价值,是否充分地发挥了自我价值,为社会的美好贡献出了一份小小的力量。

换而言之,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一个道理:生命非常短暂且珍贵,因此,我们不应将时间浪费在等待这件事上,而应该通过自身努力,主动去争取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当然,在争取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可能会面临失败,但是,在争取的过程中所收获的东西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透过“语文”看“生命”——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透过“语文”看“生命”——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小学教育2019 年 3 月62透过“语文”看“生命”——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陈彩芬(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第一小学 江西浮梁 333400)摘 要: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为了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更好的发展,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生命关怀的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生命成长的反思能力、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精神,建立个体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一、紧抓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的,这是从生理、心理和理论三个层面关怀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关怀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题材,因此要做好生命教育,教师就要紧抓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

通过语文知识的阅读理解,让学生解读生命的含义,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通过学习,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命感悟。

教师在今后生命教育时,要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真实的去体会生命。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的鬼子鬼哭狼嚎。

以后,他的其他的孩子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通过文章的学习,为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科书(必修)选文中提供了进行生 命教育的丰富资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 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训时时刻刻提
醒着我们应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让我们变 得“有血有肉”,感恩让我们从呆板的智能机器变成 了活生生的人.对别人的付出心怀感恩是在理所当 然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当今社会,“6+1”的家庭结构 模式造就了一大批不懂得感恩的“小皇帝”、“小公 主”.如何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学会感恩就成 了教育的一个必然任务.
一年级课文《借生日》讲述了小朋友小云在生 日当天收到妈妈送的生日礼物—— —一只小熊,而将 礼物转送给妈妈的故事.孩子一句稚嫩的话语“妈 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 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送给您.”在感动妈妈的同 时也让更多的孩子明白了感恩父母.
《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简短的篇幅告诉了孩 子一个纯朴的道理“当在享受别人恩惠的同时别忘 记别人的恩情.”
《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 《妈妈的账单》 四篇文章让学生们懂得当得到别人 关爱的时候,应能体会到别人付出的辛劳,学会用 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他人.
在即将告别母校,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 习生活时,语文教材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感 恩素材《.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 老师》、《忘不了的笑声》等课文,让学生在点滴回忆 之中懂得了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重、善待他人。
《万年牢》、《中彩那天》分别讲述了买糖葫芦的父
诚信 亲与中了彩票的父亲在面对道德与个人利益时,放
弃了自我的利益,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
《剥豆》描述了“我”与儿子比赛剥豆时“我”复杂
心情的变化,儿子比赛中的认真和最后对待结果 公平
的从容淡定及坚持按规则行事给了“我”深深的
启发。
《一面五星红旗》、《手术台就是阵地》、《十六年前
责任
的回忆》 等都展示出了关键时刻人们对于祖国、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也是这种忠诚表 现出了人们深深的责任意识。
2.3 挫折教育 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使得很多在父母
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变得无所适 从,及个别的孩子在这种慌乱的状态中选择了轻 生.在我国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及独生子女的 增加,在孩子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变得 更加的严重,大学生因缺少独立生活能力而退学回
从查阅的相关文献来看,理论界对生命教育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青年,而对儿 童生命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儿童作为人生的奠基 阶段,儿童期所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 未来的走向.并且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的生命教 育起步较晚,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渗透在 各种学科之中.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在有关语文、 思想品德等课程中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尤其 是语文课程作为小学必修的主课之一,更是承载着 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选取了具有 代表性的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作为 研究对象,对选文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解 读. 2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从小学语文课的整个选文来看,感恩对象主要 是父母和老师,这是由于小学孩子年龄较小,社会 经验相对欠缺,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应从身边熟悉
- 222-
的人和事展开,从对父母、教师的感恩推及到对他 人和整个社会的感恩. 2.2 品德教育
经常听见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远 比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可怕.”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冷 漠通常让人不寒而栗. 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紧密,林立 的高楼、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使人与人之间的 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但人与人之间却变得越来越陌 生.人们在忙碌中忘记了交流、在奔波中忘记了关 心、在竞争中忘记了合作.而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 的途径之一就是实施品德教育.通过品德教育让学 生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 从对整个文本的分析来看,涉及到品德教育的课文 在所有选文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 中涉及到的品德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关爱、尊重、诚 信、公平和责任等几个方面,如表 1.1 所示.
第 28 卷 第 1 期(下) 2012 年 1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n. 2012
小学语文教科书(必修)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解读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22-02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综合,因此,作为教书育 人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应以育人为主.但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现实的教育逐步忘却了神圣 的使命,分数至上的思想,升学指挥棒的压力造成 了一大批“高智商,低情商”的“冷漠人”.从“虐兔 女”视频到“我爸是李刚”再到“药家鑫事件”让人们 在震惊之余不仅要问:“是什么造成了人们如此的 漠视生命?“归根结底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令 我们欣慰的是新课改将学生情感的培养作为了教 育的重点,教育正朝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教育基点的生命教育也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 关注. 1 选择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意义
表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品德教育
品德教 育内容
举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记述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 关爱 全力救助患严重白血病的小钱的生命的故事。歌
颂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将心比心》讲述了“我”陪母亲到医院去输液,实
习护士给母亲扎针的过程。母亲的话让“我”明白 尊重
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就必须先学会尊
—— —以人教版为例
任春茂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摘 要: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本质的.我国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 晚,还未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渗透在各种科目之中.语文作为小学生 的必修科目,其间渗透了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感恩教育、品德教育、挫折教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