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的电压检测报警系统讲解
电压传感器原理

电压传感器原理
电压传感器,又称电压感测器或电压检测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路中电压的装置。
其原理是利用感应原理或基于电阻或电感的传感元件,将电路中的电压变化转换为频率、电流或电阻的变化,进而实现对电压的测量。
感应原理是最常用的电压传感器工作原理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磁场与电路中的导体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压传感器中通常使用铁芯变压器或电感元件作为感应元件,在电路中具有特定的接线方式。
当感应元件暴露在电路中的电压变化时,导致感应元件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输出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通过测量输出端的电压或电流,可以得知电路中的电压变化情况。
另一种常用的电压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或电感的变化。
在电路中引入变阻器或变电感器,其电阻或电感值随电路中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使用测量电路,如电桥或电路调谐器,可以检测到电压传感器中的电阻或电感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输出信号。
这种原理常用于低电压或高精度的测量场合。
无论是使用感应原理还是基于电阻或电感的变化,电压传感器的输出通常由运算放大器或特定的电子线路进行放大和处理,以达到所需的测量范围和精度。
电压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领域,以实现对电路中电压的准确测量和监控。
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

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
报警电路是一种用于安全防范的电子设备,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发出警报信号,以提醒人们注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感应器:报警电路通常配备有多种感应装置,如红外线感应器、声音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异常情况。
当感应器感测到异常时,会发出相应的电信号。
2. 信号传输:感应器检测到异常后,会通过电线或无线信号将电信号传输到主控制器。
电线或无线信号是连接感应器和主控制器的通信通道,可以将感应器所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主控制器。
3. 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是报警电路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感应器传来的信号并进行处理。
主控制器会对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别,确定是否触发报警条件。
4. 触发报警:当主控制器确定报警条件满足后,会通过报警器或其他报警装置发出警报信号,以提醒人们注意。
警报信号可以是声音、光闪、短信或电话等形式,根据不同场合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报警方式。
5. 关闭报警:一旦解除紧急情况或确认误报,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密码输入等方式关闭报警装置,停止警报信号的发出。
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感应器的感应和信号传输,以及主控
制器的信号处理和报警触发。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使用,报警电路可以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基于STM32单片机的24V电源监测系统

所能承受的输入电压。 STM32F103ZET6 属于精密低压
控制型单片机,引脚电压信号的最大 值为 3.6V。信号处理电路需要在保证
压按照比例压缩后,传输给单片机的 发射机正常播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
I/O 端口,经过 AD 转换成对应的数字 把 24V 的输入电压信号转换为 3V 的
1 引言
量信号,通过与设定好的上下限值进 输出电压信号,同时保证其电压信号
本 设 计 采 用 的 蜂 鸣 器 是 一 款 多 量电压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转换为 3V
3.3 其他接口器件
谐振荡器,用以电压异常时的声音报 模拟量电压输入到 STM32F103ZET6
(1)AT89C52 芯片
警提醒。当系统检测到电压不在合适 单片机的引脚,经过单片机内部 ADC
本设计采用的备份显示控制芯片 的范围时,由核心单片机触发蜂鸣器 转换成对应的 3V 数字量信号,并将
24V 电源系统,对发射机控制、故障 在此基础上,又给 STM32F103ZET6
的显示排查以及定向排除均有着重要 单片机额外增加了一个液晶显示屏,实
影响,所以对保持 24V 电压的稳定性, 时显示监测出的电压数值。
要求十分严格。
使用 STM32 单片机以嵌入式的
3 系统硬件
方 式 设 计 的 24V 电 源 自 动 监 测 系 统, 3.1 STM32F103ZET6 单片机
转换成实际值,并将显示屏所需显示
(1)在模拟调试时,发现软件设
内容提前预置。当检测程序检测到 8 置的电压放大倍数与实际数据存在一
路 24V 模 拟 量 电 压 处 于 正 常 范 围 时, 个区间性的误差,因为在信号处理电
显示器显示正常内容,并实时更新电 路 中, 对 24V 电 压 进 行 缩 小 时, 其
基于STM32的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实现部分介绍

基于STM32的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实现部分介绍硬件设计3.1 STM32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中主控芯片采用STM32F103C8T6单片机作为主控制。
该型号单片机为LQFP44封装,内部资源足够用于本次设计。
STM32F103系列芯片最高工作频率可达72MHZ,在存储器的01等等待周期仿真时可达到1.25Mip/MHZ(Dhrystone2.1)。
内部128k字节的闪存程序存储器,也就是说代码量可以写到128k字节,本次设计足够,内部高达20K字节的SRAM。
STM32F103C8T6芯片工作电压在2.0V-3.6V,最佳工作电压在3.3V。
芯片具有上电/断电复位(POR/PDR)、可编程电压检测器。
芯片可以外接4~16MHZ外部晶体振荡器,且可分频最高可达72MHZ。
内部有经过出厂调校的40KHZRC 晶体振荡器,可以产生CPU时钟的PLL;带有校准功能的32khz的RTC振荡器。
具有低功耗模式,可在睡眠、停机和待机模式。
STM32F103系列具有2个12位模数转换器,1us转换时间,多达16个输入通道。
转换范围0-3.6V,转换通道还包含一个内部温度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STM32内部温度。
其片上具有定时器、ADC、SPI、IIC、USART功能。
STM32F103C8T6具有37个I/O,所以的I/O都可以映射到16个外部中断;除了A/D引脚外,几乎所以的I/O都可以接受5V的信号。
该芯片的调试模式可用串行单片机调试(SWD)和JTAG 接口。
3个16位定时器,每个定时器有多达4个用于输入捕获/输出比较PWM或脉冲计数的通道和增量编码器输入。
1个16位带死区控制和紧急刹车,用于电机控制的PWM高级控制定时器;2个看门狗定时器(独立的和窗口型的)。
系统时间定时器:24位自减型计数器。
如下图3-4TM32F103C8T6 管脚图如图3.1所示。
图3.1 STM32F103C8T6管脚图3.2 电源电路电源模块需要考虑在输入和输出端增加滤波电路设计,滤除不必要的干扰,使整个电源电路更加稳定可靠。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设计一、系统总体设计本汽车防盗报警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车辆的状态信息,如车门的开关状态、车窗的升降状态、车辆的震动情况等。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门磁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
单片机控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预设的逻辑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我们选用性能稳定、价格适中的单片机型号,如 STC89C52 等。
报警模块在车辆处于异常状态时发出警报,可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如响亮的警笛声和闪烁的灯光,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确保系统在车辆电源正常和异常情况下都能可靠运行。
二、硬件设计1、传感器电路设计门磁传感器通常由一个永磁体和一个干簧管组成。
当车门关闭时,永磁体靠近干簧管,干簧管闭合;当车门打开时,干簧管断开。
通过检测干簧管的通断状态,可以判断车门的开关情况。
震动传感器能够感知车辆的震动,当震动强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
2、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单片机芯片、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
晶振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复位电路用于在系统出现异常时,将单片机恢复到初始状态。
3、报警电路设计报警电路由声音报警和灯光报警两部分组成。
声音报警可以使用蜂鸣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其发声频率和时长。
灯光报警则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通过控制其闪烁频率和时长来实现警示作用。
4、电源电路设计电源电路需要将车辆电源(通常为 12V 或 24V)转换为单片机和其他模块所需的工作电压(如 5V)。
可以使用稳压芯片(如 7805)来实现电压的转换和稳定输出。
三、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使用 C 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报警控制。
1、主程序流程系统初始化后,不断循环检测传感器的状态。
如果检测到异常状态,立即触发报警程序。
2、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程序通过单片机的输入端口读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进行滤波和判断,以去除干扰和误触发。
电压检测原理

电压检测原理
电压检测原理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来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及信号的强弱。
电压是衡量电势差的物理量,它表示了电荷在电路中的能量转换或存储状态。
电压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流电压检测和交流电压检测。
直流电压检测原理是利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电路两个点之间的电压差,以此来得知电路的工作状态。
直流电压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两点法和三点法。
两点法是将电压表的两个测量引线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两个测量点,通过电压表显示的数值来判断电路的电压。
三点法是在两点法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参考点,即将电压表的一个测量引线连接到电路中的参考点上。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接地电阻等原因造成的误差。
交流电压检测原理是通过电压表或示波器对交流电路中的电压进行测量,以了解电路中电压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信息。
交流电压检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示波器测量电压波形,通过示波器的屏幕显示来观察电压的变化。
示波器可以显示电压的振幅、周期和相位等特性,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电路中的信号强弱和波形的变化情况。
总之,电压检测原理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来判断电路工作状态和信号的强弱。
直流电压检测利用电压表或万用表对电路中的电压进行测量,而交流电压检测则通过示波器来观察电压的波形。
这些测量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了解电路中的电压情况,为电路的调试和故障排查提供参考。
报警系统工作原理

报警系统工作原理
报警系统是一种安全设备,用于监测和报警异常事件。
它通常由感应器、控制器和报警装置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感应器:报警系统的感应器可以是各种类型,如红外线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玻璃破碎感应器等。
感应器通过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人体活动、烟雾、窗户破碎等,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2. 控制器:感应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负责处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和分析。
如果控制器判断这是一个异常事件,它将启动相应的报警程序。
3. 报警装置:一旦控制器触发了报警程序,报警装置就会被激活。
这些报警装置可以是声光报警器、电话自动报警装置、短信报警装置等。
它们会发出高声音警报或向预先设置的电话号码发送紧急警报信息。
整个报警系统的工作流程是:感应器检测到异常事件后,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分析判断是非正常事件,然后触发报警装置进行警报或发送警报信息。
这样能够及时提醒人们注意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保护财产和人员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报警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可能会略有不同,具体取决于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
但总体来说,报警系统的核心原理基本如上所述。
低压报警器原理

低压报警器原理
低压报警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低压状态的设备。
它能够通过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化,并当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时发出警报。
低压报警器的原理是基于电压检测电路。
在电力系统中,通常会使用电压传感器来监测电压值。
传感器将电压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进行放大和处理。
在低压报警器中,设定一个合理的阈值,一般是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电压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当电压低于这个阈值时,电路中的比较器就会触发警报装置,发出警报声或者发出电信号。
低压报警器通常采用数字电路或者集成电路进行设计,使得触发警报的门限电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样就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和特性,设置不同的报警门限。
除了报警器,低压报警器还可以与其他控制设备连接,用于触发后续动作,如切换备用电源、保护设备等。
总之,低压报警器通过电压传感器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化,并当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注意低压状态,以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 (9)1.2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总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系统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硬件设计 (2)3.1设计思路 (5)3.2系统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软件设计 (7)4.1设计思路 (7)4.2串口通信子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程序设计与调试 (2)5.1程序代码设计 (5)5.2程序代码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结果演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8)基于的电压检测报警系统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嵌入式技术作为主处理器的电压报警系统,利用LPC318作为主控CPU,辅以电压采集模块采集数据,用滑动变阻器与之相连。
实现了简单的电压报警功能。
运用LM016L液晶动态显示提高系统的显示质,且其数字式接口使操作更简单。
解决了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存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操作繁琐等弊端,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ARM LPC318 LM016L液晶显示电压采集电压报警一、引言1.1设计目的1. 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和流程。
2. 能结合课堂所学自主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监测报警系统。
3. 进一步学会应用定时器、A/D、显示等模块功能1.2设计要求1. 根据题目,自行设计方案,并编写程序2. 要求能利用学过的A/D转换、定时器、按键等模块,实现温度(可用DS18B20传感器)或电压(可用滑动电阻)的检测、显示、阈值设置,以及超过阈值能声光报警。
3. 扩展功能:将温度/电压数据通过串行通信(UART)发送到PC上位机显示,由上位机可显示实时监测数据、历史曲线,并可发送控制命令给ARM实现报警或关闭加热源/电源。
注:上位机软件程序可用VB、VC++做界面,也可简单地通过“串口调试软件”显示。
二、总体方案设计2.1系统总体方案Philips公司的32位ARM7微控制器LPC2138具有强大的存储空间,内嵌32 KB片内静态RAM和512 KB的Flash存储器;可以实现在系统可编程(ISP)、在应用可编程(IAP);2个8路10位A/D转换器,1个D/A转换器,转换迅速准确;引脚资源丰富,多达47个可承受5 V电压的通用I/O口;多个串行接口,包括2个16C550工业标准UART、2个高速I2C接口、SPI,以及具有缓冲作用和数据长度可变功能的SSP协议。
LPC2138可以移植μC/0S-II操作系统,软件的可移植性好,工作可靠。
LM016L液晶应用非常广泛,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通过对 LM016L的编程来读取滑动变阻器和按键的值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再通过对液晶的编程控制将获取到的信息通过一系列转换从而显示到液晶屏上。
最后达到有电压采集显示和报警等功能。
系统论证时通过在 proteus的仿真,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核心控制体:LPC2138显示:LM016L电压检测传感器:滑动变阻器报警模块,LED报警。
2.2系统原理图三、硬件设计3.1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于ARM 的电压报警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本系统采用“ARM 核心控制模块+电压采集模块+报警模块”实现所需功能。
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延伸性,本系统添加了按键模块,使系统更加完善,提高了扩展性。
系统原理框图3.2系统电路设计3.2.1 电压检测模块电路设计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串入的阻值来改变采样电阻所分电压值,此值可以通过A/D 转换模块将采样所得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显示到显示模块。
报警模块ARM处理器 LCD 显示器 按键模块 电压检测模块3.2.2按键模块电路设计设有两个按键,按上上面的按键阀值增加1000mv,按下下面的按键阀值减少1000mv。
界面简单,操作方便。
3.2.3报警模块电路设计报警系统由LED构成,在被测电压超过阀值时LED变亮发出警告。
数据端口接P0.21(由LPC的P0.21直接输出驱动)。
3.2.4 LCD显示模块电路设计运行时,上面显示的是此刻检测到的电压,下面显示的是报警电压阀值。
四、软件设计4.1设计思路本系统软件设计是在CodeWarrior for ADS开发环境下完成的。
本电压报警系统的主体由LPC2138核心控制模块构成,所以系统软件也是围绕这个模块来编写的。
程序流程图如由该流程图可看出,刚上电时,要先进行ARM 内部的初始化,以使ARM进入相应的状态和模式;然后初始化硬件装置,以使硬件系统可以正常支持电压数据采集;然后初始化LCD显示和键盘,在LCD上显示相应的菜单列表,供用户通过按钮操作;至此,系统初始化完成,并进入正常主程序循环状态。
在正常主程序循环状态中,首先扫描键盘,以快速的响应用户的按键操作;若没有键值按下,则ARM立即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显示,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显示等功能。
其主程序包括电压采集程序、ARM获取电压子程序、电压处理和转换子程序。
当ARM 处理器接收到正确的电压数据后,立即进行相应的电压数据处理与转换,变成可被LCD直接显示的值。
4.2 串口通信子程序串口通信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串口通信子程序流程图五、程序设计与调试5.1程序代码#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8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32 unsigned int#include "stdio.h"#include "lpc21xx.h"#define RS (1<<24)#define RW (1<<25)#define E (1<<26)#define BUSY (1<<23)#define baojing (1<<1)uint32 adc_data,v_test,a,b,c,d,v_set,e,f,g,h;uint8 dis[]="v: mv";uint8 str[]="l: mv";uint32 v_test,adc_data;void CheckBusy(){IO1DIR = (0x700)<<16;while(1){IO1CLR = RS;IO1SET = RW;IO1SET = E;if(!(IO1PIN & BUSY)){break;}IO1CLR = E;}IO1DIR = (0x7ff)<<16;}void WriteCommand(unsigned char command) {CheckBusy();IO1CLR = RS;IO1CLR = RW;IO1CLR = (0xff)<<16;IO1SET = command<<16;IO1SET = E;IO1CLR = E;}void WriteData(unsigned char data){CheckBusy();IO1SET = RS;IO1CLR = RW;IO1CLR = (0xff)<<16;IO1SET = data<<16;IO1SET = E;IO1CLR = E;}void Set_XY(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y){switch(x){case 0:y+=0x80;break;case 1:y+=0xc0;break;}WriteCommand(y);}void DisplayChar(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y,unsigned char data){Set_XY(x,y);WriteData(data);}void DisplayString(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y,unsigned char *str) {Set_XY(x,y);while(*str){WriteData(*str);str++;}}void InitLcd(){WriteCommand(0x01);WriteCommand(0x38);WriteCommand(0x0C);}void delay1ms(uint n){uint i,j;for(i=0;i<n;i++)for(j=1;j<2500;j++);}void delay(uint n){uint i,j;for(i=0;i<n;i++)for(j=1;j<500;j++);}void ADC(void){PINSEL1=0x00400000;ADCR=(1<<0)|((12000000/1000000-1)<<8)|(0<<16)|(0<<17)|(1<<21)|(0<<22)|(1<<24)|(0<<27);while((ADDR&0x80000000)==0);adc_data=ADDR;adc_data=(adc_data>>6)&0x3ff;v_test=(long)adc_data*3300/1024;}char keyscan(){char i=0;if((IO0PIN&0x01)==0){delay1ms(10);if((IO0PIN&0x01)==0){i=1;delay1ms(10);} }if((IO0PIN&0x04)==0){delay1ms(10);if((IO0PIN&0x04)==0){i=2;delay1ms(10);} }return(i);}int main(){ int i;v_set=2500;PINSEL0=0x00000000; PINSEL1=0x400000 ;IO0DIR|=2;IO1DIR|=0x7ff0000;IO0CLR|=baojing;InitLcd() ;DisplayString(0,0,dis);DisplayString(1,0,str); while(1){if(i==1){v_set=v_set-100;}if(i==2){ v_set=v_set+100;}i=0;ADC();a=v_test/1000;b=v_test%1000/100;c=v_test%1000%100/10;d=v_test%1000%100%10;DisplayChar(0,2,a+0x30);DisplayChar(0,3,b+0x30);DisplayChar(0,4,c+0x30);DisplayChar(0,5,d+0x30);e=v_set/1000;f=v_set%1000/100;g=v_set%1000%100/10;h=v_set%1000%100%10;DisplayChar(1,2,e+0x30);DisplayChar(1,3,f+0x30);DisplayChar(1,4,g+0x30);DisplayChar(1,5,h+0x30);if( v_test>v_set){ IO0SET|=baojing;delay(5);}elseIO0CLR|=baojing;i=keyscan();}}5.2程序代码调试调试工具:Proteus仿真工具、keil3用Protues仿真工具画好原理图,打开keil,选用LPC2138芯片,在keil中新建工程,设置好端口,将编好的程序添加再加以编译,生成axf文件,双击Protues 中LPC2138芯片,点击打开生成axf文件,然后可以进行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