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原文化
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探究

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探究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素有“中原”的美称。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河南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究。
一、中原文化的起源与传承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七千多年前,河南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建立,在河南形成了早期的中原文化。
商代的青铜器、甲骨文等文化遗产,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水平。
随后的周、秦、汉等朝代,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中心,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巩固。
周代的礼乐制度、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举措、汉代的科举制度等,都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中原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礼制、音乐、文字、思想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与发展。
二、中原文化的创新与演变中原地区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呈现与传统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与演变中不断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河南都积极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并加以融合、创新。
1. 唐宋文化的兴盛唐宋时期,中原文化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的长安城(今西安)和宋代的开封城(今河南开封)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的涌入。
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南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的诗词和宋代的绘画,都是中原文化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2. 文化产业的繁荣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河南的豫剧、少林寺武术、郑州航空港等,都是中原文化在创新与演变中的重要代表。
这些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文化的传承打下了经济基础,还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
三、现代科技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在信息时代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中原文化正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例如,河南博物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古代文物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示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中原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中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

中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在我学习和了解中原文化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原文化的核心是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礼仪道德、忠孝诚信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原文化中,孔子被尊奉为圣人,他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教育、家庭等各个方面。
学习儒家文化可以使人更加注重道德修养,更加重视社会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中原文化强调文化传承和文人精神。
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化传统非常丰富。
中原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光大,崇尚古代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呈现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瑰丽作品中。
通过学习中原文化,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敬,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中原文化注重精神追求和人生意义。
中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家、文人、艺术家都深思熟虑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许多启发人心的哲理。
他们追求精神的升华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提倡人们追求艺术、美好和真理,在寻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从中原文化中我明白到,人生不仅仅是物质和生活的追求,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成长的追求。
最后,中原文化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原文化,我更加坚定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中原文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中原文化的辉煌而自豪,并将其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学习和了解中原文化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中原文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强调儒家价值观念的传承;注重文化传承和文人精神的发扬;追求精神追求和人生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中原文化,我更加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理解自己的根与源,保持文化自信,并在新时代焕发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原文化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一是泛指的大概念,包括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甚至山东的一小部分;三是小概念,仅指河南省。
这里所讲的中原文化,从地域上主要是一个中概念。
一、史前文化。
河南史前文化的特点一是时间久远,二是内容丰富,三是领域广泛。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成为河南史前文明的主要代表,充分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
二、政治文化。
黄帝创立了治国理政的雏形。
随着氏族部落的发展演变,中原地域出现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家。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从夏朝到元代34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四个。
历史上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
三、圣贤文化。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主要发祥地,涌现出了很多的圣贤。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人非常崇尚圣贤。
历史上河南的圣贤很多,而且涉及很多领域。
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等。
这些圣贤不但以他们高洁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而且以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四、思想文化。
这些圣贤创造的杰出的思想成果,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思想形态。
百家集中原,其中儒、道、法、佛是思想文化的四大支柱,都与河南有深厚的渊源。
儒学的元圣是周公,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祖籍在河南,他周游列国游说讲学,主要是在中原地区;道家的创立者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道德经》是他在河南灵宝函谷关所作;法家的创始者韩非子是河南人;把佛教引入中国的唐玄奘也是河南人。
五、名流文化。
中原历史上名人辈出,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有5700多人,其中河南籍的有912人,占总数的15.8%。
中原地区的风俗文化及其传统习惯

中原地区的风俗文化及其传统习惯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此在历史上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俗习惯。
这些传统习俗深深扎根于当地人民的心中,如今仍然代代相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中原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
在中原地区,婚礼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娶亲、迎亲和敬茶环节。
娶亲指的是男方的家人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迎亲则是女方家中迎接男方家人的到来;敬茶环节则是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以示尊敬和感恩。
此外,在婚礼上,还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新娘要用“新人糕”迎接客人,新郎要在新房门前砸碎一只红蛋等等。
二、中原地区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是中原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粽子了。
粽子的种类很多,有肉粽、豆沙粽、艾叶粽等等。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粽子风味,但制作粽子的过程几乎是相同的,都是用箍子箍住粽子叶,再把米和配料包裹其中,最后用绳子系好。
三、中原地区的长安大街文化长安大街是中原地区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曾经是唐朝的皇城大道,穿过整个长安城。
如今,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长安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古建筑和古遗址。
同时,这里还是长安大街文化的发源地,各种民间艺术、手工艺以及美食都能在这里找到。
四、中原地区的端炊习俗端炊是中原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举行。
这个节日又称为“端阳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烧香祭祀,赛龙舟,吃“香囊饭”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吃“香囊饭”了。
“香囊饭”是一种由红、黄、绿三色糯米饭组成的菜肴,形状像小口袋,里面装着五香肉、蘑菇、虾仁等等不同的配料。
它的口味甜、咸、辣、鲜相互交融,十分美味。
五、中原地区的传统戏曲文化中原地区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自唐朝以来,就有了万花筒、醉翁亭等经典戏曲剧目。
中原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其地域特色

中原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其地域特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区,中原地区的艺术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髓和历史沉淀。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方。
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所共知,并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中国中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原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长期以来,中原地区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发展阶段和中央王朝的权利中心。
春秋战国开始,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的精英分子,如孔子、墨子、老子等等学派都在这个地方形成,并得以发扬光大。
汉代以后,中原地区逐渐走向繁荣。
唐代是中原文化发展的巅峰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等,他们的诗歌艺术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此外,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另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文艺复兴,形成出了许多与以往文化不同的新兴文化类型,如小说、戏曲。
元代中原地区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脍炙人口的《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便诞生于此。
二、中原地区的艺术文化特色1、独特的地域风情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原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情,其文化艺术的特色在许多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
有句流传已久的话叫做"南有才子,北有风骚",这一点恰好也表现了中原地区的风骚特色。
中原地区的文人雅士大多以沉稳端庄而闻名,然而同时也不失其灵动风韵。
如苏轼、辛弃疾的辞章、词笔就充满了这些人地域的独特标志。
2、多元并存的文化艺术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多元并存,包括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和艺术、流行文化等众多类型。
如河南大型民间歌舞《皇帝的大肚腩》、陕北的秧歌舞、河南杂技、河南楹联等都是中原地区文化艺术的体现。
对于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龙门石窟、少林寺、白马寺等文化遗产是典型的代表,它们表现了中原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背景。
浅谈中原文化

浅谈中原文化一、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原文化,比如思想文化、汉字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等。
1、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大师孔子为今河南夏邑人,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对中国文化思想始终发挥着强大深刻悠久的影响,它的根是在中原。
道家鼻祖老子,为今河南鹿邑人,他是道家的创始人,在河南灵宝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五千言经典,其理论学说和学术思想都是在中原的河洛地区形成。
《道德经》传于后世,对中国人影响也是极大的。
到战国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一个强大的学术派别,世称老庄学派或道家学派。
老庄学派与儒家思想并行,影响中国几千年。
道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墨家学派鼻祖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墨子主张“兼爱”,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任用贤人治理天下,节省民力,反对厚葬,身体力行,劳己仁民。
其文章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对中国人民思想及学术界影响都很大。
墨子被毛泽东称为平民圣人。
墨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都是河南人,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是韩国(今河南新郑)人。
上述几大著名学派,根都在中原。
在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原地区又涌现出“红旗渠”精神,中原人民勇于挑战自然,改变自然在巍巍太行山上修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文字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极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中原大地上。
中原文化包括哪些文化中原文化介绍

中原文化包括哪些文化中原文化介绍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河南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
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河南省占据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
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原文化的文明起源在中原地区的考古中,史前文明在这里的连续性表现强烈。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自东向西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在中原崛起,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已经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化区域,与周边文化同一时期的孤立发展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半坡文化是由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向北发展到陕北地区,沿黄河扩展至洛阳,经汉水流域影响到南阳盆地。
而中原地区的仰韶后冈文化则扩张至晋南、鲁东北等地。
仰韶半坡文化和仰韶后冈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仰韶庙底沟文化迅速向四方扩展,北至河套地区,南达汉水中游,东抵华北平原北部,西伸甘肃湟水流域。
与周边相比,这一时期的中原文化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强势文化,起主导作用。
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开始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经济以农业为主,出现家畜饲养,并伴有采集及狩猎等生产方式。
仰韶文化继承了裴李岗文化的内涵,当时开始形成大规模建房而居的聚落,彩陶的使用证明了烧制技术的出现。
从龙山文化开始出现较多的城址,属于万邦时期,青铜容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占卜等巫术活动当时较为盛行。
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原地区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全新的文明时代。
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碧龙形器的发现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中国民俗文化_中原民俗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特质

中国民俗文化_中原民俗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特质中原地区是中国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厚重而古老的历史: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祭祀崇拜的传统:中原地区民俗文化中的祭祀崇拜是重要的文化特征,如祭祀祖先、神明等,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原人民对历史、传统和宗族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3.艺术瑰宝的创造和传承:中原地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民俗文化中的许多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
中原地区的黄河文化和中原古战国文化,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形式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在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原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原地区的传统礼仪和文化习俗。
5.重视家庭和亲情: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中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家庭的和睦,这体现了中原人民对家庭、亲情和家族传统的珍视。
6.正直守信的精神传统: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中强调正直守信的道德品质,注重诚信和责任的传统,这反映了中原人民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7.勤劳简朴的生活方式: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中倡导勤劳简朴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力求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中原人民的朴素和务实精神。
8.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强调尊重和敬重长辈,尊老敬老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反映了中原人民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顺。
总之,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特质。
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也对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中原文化,彰显河南风采(文化、精神)
材料1改变文化结构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近年来,河南文化人以发掘中原文化的现代性和穿越时空的现实意义为使命,推出了《清风亭上》《老子》《常香玉》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
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型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情景音乐剧《花木兰》、歌舞剧《清明上河》《河洛风》等作品,不断改变着河南传统的文化结构,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载体。
1河南建设文化强省优势有哪些?
(1)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2)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3)河南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4)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原是华人根亲文化的祖地,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2河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简要列举几处河南的历史名胜、历史文化名人、著名传说、工程及纪念建筑、民族精神等
名胜古迹: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开封龙亭、开封相国寺、安阳殷墟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木兰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神农传说、老子传说、玄奘传说;朱仙镇木版年画;豫剧;唐三彩;马街书会;少林功夫;朱仙镇木版年画等。
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
河南戏剧的种类: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以及蒲剧、坠剧、宛梆等20多个小剧种
河南特产:开封的西瓜、新郑的大枣、灵宝的苹果、信阳的毛尖、民权的葡萄、原阳的大米。
历史文化名人:张衡、张仲景、杜甫、韩愈、白居易等
古籍:《诗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
优秀作品:豫剧《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音乐大典《禅宗少林》、《大宋。
东京梦华》等。
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洪战辉、魏青刚、王百姓、谢延信、吴文斌、李隆、李灵。
著名传说:花木兰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工程及纪念建筑类:红旗渠,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二七纪念塔,河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
河南特有的民族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三平精神。
3建设文化强省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原优秀文化(2)有利于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3)有利于提高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有利于充分发挥河南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4)有利于增强河南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5)有利于实施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河南的形象和综合实力(6)有利于构建和谐中原(7)有利于河南的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三平”精神。
4你打算如何展示河南的良好形象。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景区参观规定,自觉排队;不在园内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便乱写乱画;尊重各地游客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热情待人,积极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5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1)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了解河南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河南文化的认同感。
(2)积极宣传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河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保护文化遗产,敢于
同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
(4)积极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
(5)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自觉保护文物,不乱写乱画、污损文物。
6河南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作贡献;(2)学习了解河南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3)积极向省内外及国际友人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4)讲文明、守礼仪,保护文化。
(5)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和破坏文化建设成果的现象及时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6请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认识;公民应积极投身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从小事做起;青少年应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
(2012河南中招)材料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强调中原地区要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河南省“传承创新华夏文明,共建国人精神家园”宣讲活动将于近期启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你解读中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三个方面即可,6分)
(1)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原是华人根亲文化的祖地;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八大古都都有四个在河南;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全国的1/8;5000年华夏文明约有3000年集中在河南;河南被誉为“中国历史的自然博物馆”;河南历史上人才辈出,彪炳史册等。
(2)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在创新发展中原文化,为华夏文明做贡献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成就?请你举出两例。
(4分)
(2)(4分)连续多年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设立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办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开设“梨园春”擂台专题节目;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打造了一批精品剧目,如《朝阳沟》、《红旗渠》、《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风中少林》、《水月洛神》、《苏武牧羊》等;中原作家群饮誉全国,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文学作品;产生了一批艺术大师,如常香玉等;书法艺术实力雄厚,书法艺术家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创作了一批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三维动画文化产品,如《独角乐园》、《小樱桃》等;出版传媒业拥有众多品牌,如《中原文化大典》等;孕育形成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等;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任长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