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的全氟化合物

合集下载

课程论文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问题

课程论文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问题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问题XX(XX大学环境学院XX省XX市)摘要:全氟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 它具有疏油、疏水特性, 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稳定存在, 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研究也已成为近年环境科学和分析化学的热点。

但我国的研究还较少, 并缺乏环境污染方面的系统性数据。

本文介绍了全氟化合物的环境分布、生物积累、人体暴露、迁移转化、分析方法和毒理效应,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我国全氟化合物环境污染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环境问题;人体暴露;毒理Abstract: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PFCs) are new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 that can repel both water (hydrophobic) and oils (oleophobic), and very stable and difficult to be degraded in environment conditions .PFCsrela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attracted a great attention from many scientists and have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However , few studies of PFCs pollution status have been reported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nvironmental distribution, biological accumulation,human exposur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analytical method and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PFCs .The currently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ends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environmental problem; human exposure; toxicological effects1.引言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就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全氟化合物零碎知识

全氟化合物零碎知识

1.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是一类主要由碳原子与氟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能够经受高温加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

全氟化合物(PFCs)的生产历史已经有50年,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炊具制造(如不粘锅)、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关于人体血清中发现有机氟化物的报道。

自那以后,环境和生物基质中PFCs的含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由于PFCs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因此污染范围十分广泛。

全世界范围内被调查的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都存在典型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踪迹,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地区和我国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体内,都发现了全氟有机化合物。

考虑到此类物质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体健康危害,在2009年5月召开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将PFOS及其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录A或B。

这意味着这些物质将在全球范围内被限制使用。

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将一些全氟有机化合物列入禁止使用名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美国环保总署(EPA)也已将全氟化合物列为“可能使人致癌的物质”。

目前,关于PFOA和PFOS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

至今,人类对PFOS和PFOA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污染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人体的暴露途径及人体健康损害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我国是全氟化有机化合物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我国人体PFOS污染水平较高,居世界前列。

而中国PFOS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对其实施环境管理面临挑战。

2.什么是Pops?Pops就是一个简称,它指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它是一类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可以在环境里长期的存留,可以在全球广泛的分布,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蓄积,逐级的传递,进入到有机体的脂肪组织里聚积。

土壤和沉积物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基羧酸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土壤和沉积物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基羧酸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土壤和沉积物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基羧酸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1.引言1.1 概述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土壤和沉积物中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基羧酸的测定。

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基羧酸(PFO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全氟化合物,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如防水材料、油漆、隔热材料等。

然而,这些全氟化合物的坚固性和生物累积性导致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并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生态系统和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因此,精确的测定和监测土壤和沉积物中的PFOS和PFOA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LC-MS/MS)被广泛认可为测定全氟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并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全氟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和沉积物中PFOS和PFOA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准备与提取、LC-MS/MS的仪器操作条件、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我们将采用基于固相萃取(SPE)技术的前处理方法来提取和富集样品中的PFOS和PFOA,并通过LC-MS/MS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全氟辛基化合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测定提供一种可靠且准确的方法,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该研究还将进一步增进我们对全氟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归趋的理解,并为全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并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1.1概述中,将对土壤和沉积物中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基羧酸的测定进行简要概述。

然后,在本节的1.2文章结构部分,将对全文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最后,在1.3目的中,将明确研究目的,并阐明本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子节,分别介绍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基羧酸的测定方法。

2.1 全氟辛基磺酸的测定部分将首先介绍其测定的原理,包括化学特性和分析原理的详细说明。

大气中的全氟化合物

大气中的全氟化合物

大气中的全氟化合物1. 引言全氟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强大化学性质和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学物质。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消费品中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本文将从全氟化合物的定义、来源、环境效应以及监测与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讨论。

2. 全氟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全氟化合物是一类由碳-氟键连接的化合物,其碳骨架上的所有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

根据碳骨架中的氟原子数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全氟化合物可以分为全氟烷烃、全氟烷基醇、全氟醚等多种类别。

3. 全氟化合物的来源3.1 工业生产全氟化合物通常通过氟代烷烃的环境和可持续生产法制备。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化学氟化法、氟化剂氟化法和高温氟化法等。

这些方法能高效地合成全氟化合物,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带来潜在影响。

3.2 消费品使用全氟化合物在消费品中的使用广泛,特别是在防水、防油和防污染方面。

例如,全氟烷烃常用于户外服装、油漆、包装材料等领域,全氟烷基醇则用于制造涂层、塑料和电子产品等。

这些消费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全氟化合物到环境中。

4.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效应4.1 气候变化全氟化合物被认为是强效温室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

它们的大气停留时间长,能够在太阳光中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4.2 毒性与生物积累全氟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的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

长期暴露于全氟化合物可能导致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受损。

5. 全氟化合物的监测与控制5.1 监测方法全氟化合物的监测方法包括环境监测和人体监测两种。

环境监测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全氟化合物浓度进行,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人体监测可通过尿液、血清和母乳等生物标本测定全氟化合物暴露水平。

5.2 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全氟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全氟化合物主要包括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癸酸(PFOS)等化合物。

它们具有惯性、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特性,被广泛用于表面涂层、防泡剂、纺织品、消防泡沫等产品生产过程中。

然而,由于全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难以降解,且具有迁移累积的特性,因此它们逐渐积累在环境中,并进入人体,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全氟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在餐具、包装材料、皮肤护理品等消费品中的使用。

许多研究表明,全氟化合物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旦进入人体,全氟化合物可以积累在肝脏、肾脏和血液中,并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全氟化合物可能与慢性疾病如肝脏病变、肾脏损伤和甲状腺功能障碍等有关。

在环境中,全氟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水、空气和土壤中。

研究显示,全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迁移性。

它们可以通过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途径进入自然水体,并可能影响水生物的生态系统。

全氟化合物在土壤中也会逐渐积累,并可能对土壤的生物活性和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全氟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大气传输进入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扩散而迁移到较远的地区。

针对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暴露评估和毒理学评价。

暴露评估旨在评估人类或生态系统对全氟化合物的接触程度和暴露水平。

毒理学评价则利用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等方法,研究全氟化合物对人体和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制定相关的环境标准和监管政策,以减少全氟化合物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风险。

然而,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全氟化合物种类繁多,且缺乏全面了解其分布和迁移特性的数据,这使得对其暴露水平和生态风险的评估具有一定困难。

其次,全氟化合物因其广泛应用而在环境中被发现,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健康暴露限制水平和安全标准,使得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挑战。

[资料]全氟化合物零碎常识

[资料]全氟化合物零碎常识

[资料]全氟化合物零碎常识1.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是一类主要由碳原子与氟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能够经受高温加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广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

全氟化合物(PFCs)的生产历史已经有50年,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炊具制造(如不粘锅)、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关于人体血清中发现有机氟化物的报道。

自那以后,环境和生物基质中PFCs的含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由于PFCs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因此污染范围十分广泛。

全世界范围内被调查的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都存在典型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踪迹,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地区和我国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体内,都发现了全氟有机化合物。

考虑到此类物质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体健康危害,在2009年5月召开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将PFOS 及其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录A或B。

这意味着这些物质将在全球范围内被限制使用。

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将一些全氟有机化合物列入禁止使用名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美国环保总署也已将全氟化合物列为“可能使人致癌的物质”。

(EPA)目前,关于PFOA和PFOS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

至今,人类对PFOS和PFOA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污染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人体的暴露途径及人体健康损害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我国是全氟化有机化合物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我国人体PFOS污染水平较高,居世界前列。

而中国PFOS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对其实施环境管理面临挑战。

2.什么是Pops,Pops就是一个简称,它指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它是一类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可以在环境里长期的存留,可以在全球广泛的分布,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蓄积,逐级的传递,进入到有机体的脂肪组织里聚积。

环境化学全氟化合物10

环境化学全氟化合物10

PFOS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dane Sulfonate,PFOS),曾 被广泛用于灭火剂、感光材料表面处理剂、纺织品和皮 革的整理剂、纸张的表面防污涂层、航空液压油、半导 体行业的光阻剂和电镀行业的铬雾抑制剂等与人类生产 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中。作为3M公司的畅销产品思高 洁防污涂层喷剂的关键组分,PFO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 全球的环境介质和动物乃至人体体内,对生态环境和人 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激素合成、运输、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都需要甲状腺激素的 调节,许多研究表明PFOS和PFOA损害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的分 泌平衡,研究结果表明PFOS和PFOA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由于物种多样性和调控机制存在差异,由PFOS和PFOA造成啮 齿动物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外推到对人体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其变 化是极其复杂的。与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PF0s在大鼠血清中半 衰期为100d左右)相比,PFOS和PFOA在人体中有极长的半衰期。 PF0s和PFOA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PFCs的特点
很高的稳定性,受很 强的热,光照,化学 作用而难分解
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
受微生物和高等脊椎动 物的代谢作用而难降解
随食物链传递在生物 体内富集到很高浓度
二 PFOS/PFOA分布、毒理效应与迁移转化
环境中存在的全氟化合物主要有全氟羧酸 类、全氟磺酸类、全氟酰胺类及全氟调聚醇等, 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 和全氟辛酸(PFOA) 是环境中出现的最典型的两种全氟化合物,而 且这两种化合物是多种PFCs在环境中的最终转 化产物 。
生殖毒理学研究表明,PFOS和PFOA能够造成雌性鹤鹑产蛋率显 著下降,产蛋时间推迟,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性下降而幼患大量死 亡,且出生后畸形率升高。

pfas概念 -回复

pfas概念 -回复

pfas概念-回复PFAS概念——理解全氟化合物的危害与应对措施引言全氟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简称PFAS)是一类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问题和挑战的环境污染物。

由于其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产生的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PFAS已经广泛分布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本文将一步一步解答有关PFAS的内容,包括其定义、来源、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定义全氟化合物(PFAS)是指由全氟碳链和其他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等)组成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强大的抗水、抗油和抗粘性等特性,PFAS广泛应用于涂料、防水、灭火剂、包装材料等众多工业产品中。

来源PFAS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生活和工业。

1. 生活来源:生活中的消费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如含有防水涂层的服装、雨伞、户外用品等,能够释放PFAS。

此外,消防泡沫、食品包装材料和厨具的不粘涂层也可能含有PFAS。

2. 工业来源: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产品包括涂料、塑料、电子和纺织品,会使用PFAS作为主要成分或添加剂。

制造PFAS 过程中,一些中间体和副产物也可能被释放到环境中。

危害PFAS的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使得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以下是PFAS的主要危害:1. 环境危害:PFAS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稳定性,难以降解,因此会长期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它们能够通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途径传播到各个环境介质,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

2. 人体健康风险:PFAS在人体中具有生物积累特性,尤其会积累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PFAS会导致肝脏损害、癌症、免疫系统紊乱以及生殖和发育问题。

应对措施针对PFAS污染,需要制定全面的应对措施,包括监测、管控和治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对措施:1. 监测: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包括对环境样品和人体样本中PFAS浓度的监测。

这有助于评估污染程度和传播路径,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全氟化合物的主要 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液 相 色 谱-质 谱 联 用法
液相色谱与其他检 测器联用法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2.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常选 用 气 相 色 谱-质 谱(GC-MS) 联用 技 术。
气 相 色 谱-质 谱联用 技 术原理 样品从注射器经过隔膜进入到一个加热的小室中,热量使得样品及样品的基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水环境,未来PFCS的研究方向应该继续开展高灵 敏度、高效、便捷的PFCS检测技术的开发,继续开发新型高效处理PFCS的 技术以及开展PFCS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
LOGO
5 第
部分
参考文献
05 参考文献
[1]祝淑敏,高乃云,马艳,卢宁,顾玉亮,张东.全氟化合物的检测与去除研究进展[J].给水排水,2012, 48(S1):118-123. [2]宋彦敏,周连宁,郝文龙,宋文恩,李迎龙.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 2017,35(10):82-86. [3]Ye, Q. and Z. Chen, Analysis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Using Decylperfluorinated Magnetic Mesoporous Microspheres as 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 Materials and Microwave-Assisted Derivatiza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2018. 56(10): 955-961. [4]Zhou, Y., et al., Occurrence investiga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surface water from East Lake (Wuhan, China) upon rapid and selective 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5]Sun, T.-F., et al.,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etermina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and Solid Samples.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45(4): 601-609.
体挥发,然后载气将挥发后的样品吹扫入色谱柱中。当多组分的混合物进入色谱柱 后, 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 经过一定时间后,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 度不同。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 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 而吸附力最 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 最后离开色谱柱。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 顺序 进入色谱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
环境中的全氟化合物
汇报人:王新栋
学号:19722709
PFCS
目录
01
背景介绍
03
全氟化合物的处理
合物的检测
04
总结与展望
PFCS
1 第
部分
背景介绍
01 背景介绍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是指烷烃 分子链上的氢原子全 部被氟原子取代而形成的一类 化合物[1]。典型的如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 烷磺酸 (PFOS) 、全氟己酸(PFHxA) 、全氟丁酸(PFBA)等。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超声波萃取是使用超声波萃取机 ,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 烈空化应效应、机械振动、扰动 效应、高的加速度、乳化、扩散 、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 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 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 成分进入溶剂,促进提取进行的 一种成熟萃取技术。
图3 超声波萃取
LOGO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LOGO
同时被分离的组分通过与质谱仪结合的接口依次进入质谱检测阶段,经过离 子化, 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 把离子按质荷比 (m/z) 分开而得到质谱, 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 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Qing Ye等[3]以癸基全氟磁性介孔微球(F17-Fe3O4@mSiO2)为磁性固相萃取材 料,微波辅助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环境水中全氟化合物。F17Fe3O4@mSiO2具有快速分离、在水样中分散性良好和对全氟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 预富集等优点。
固相萃取(SPE):采用选择性吸附、选择性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富集、分 离、净化,是一种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较常用的方法是使液体 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保留其中被测物质,再选用适当强度溶剂冲去杂质, 然后用少量溶剂迅速洗脱被测物质,从而达到快速分离净化与浓缩的目的。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法又称溶剂萃取或抽提。用溶剂分离和提取液体混合物 中的组分的过程。在液体混合物中加入与其不相混溶(或稍相混溶)的选定 的溶剂,利用其组分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而达到分离或提取目的。
图1 PFOA结构式
图2 PFOS结构式
PFCS
01 背景介绍
全氟化合物的稳定性很强,具有疏水、疏油、耐高温以及显著降低水表面张 力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当中。
全氟化合物在高温、臭氧、微生物作用、氧化 还原等作用下很难被降 解成为了环境中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几年已成为 国内外环境 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2.2液 相 色 谱-质 谱 联 用法 目前文献报道中使用更为广泛的一种定 量检 测PFCs的液 相 色 谱-质
谱 联 用方 法 是 高效液 相 色 谱-串 联 质 谱 法 (HPLC-MS-MS)。 高效液 相 色 谱-串 联 质 谱法原理:以液相色谱为分离系统,串联质谱
图7 磁性固化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水样中全氟化合物的流程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图8 甲醇氨在乙腈中的百分比
图9 磁性吸附剂的数量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图10 甲醇在水中的百分比
图11 吸附时间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研究结果显示西湖表面水中9中全氟化合物的浓度在30.12-125.35ng/L之间, 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是最主要的全氟化合物。大部分的全氟化合物都在质量 控制限度以下,可能是由于疏水性更强的长链PFCs有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中积 累。 2.3 液相色谱与其他检测器联用法
全氟类化合物本身既无紫外活性又无荧光 活性,采用单纯的液相色谱法难以 精确定量检测,需经过在一定预处理的基础上与一些特定的检测器联用。近几年 ,液相色谱除与质谱联用检测 PFCs外,使用较多的技术手段还包括液相色谱 -电 导检 测 器 (LC-CD)、液 相 色 谱-紫 外 检 测 器 (LC- UVD)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LC-FLD)等。
为检测系统。样品在液相色谱部分和流动相中经过分离,然后被离子化,再经 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分数分开,最后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Yusun Zhou等[4]使用新型的磁性纳米化合物(Fe3O4@SiO2-NH2&F13)作为吸附 剂进行固相萃取再结合超高效液 相 色 谱-串 联 质 谱 法 检测武汉西湖表面水中的全 氟化合物。
图4 F17-Fe3O4@mSiO2的扫描电镜图
图5 F17-Fe3O4@mSiO2的透射电镜图
PFCS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图6 (a)F17-Fe3O4@mSiO2微球在水相中的分 散
(b)磁铁放置1分钟后,F17–Fe3O4@mSiO2微球的 水溶液
检测流程: 在水相中加入F17Fe3O4@mSiO2化合物对全氟化合 物进行吸附,然后用萃取剂萃取 F17-Fe3O4@mSiO2化合物,将萃 取也进行衍生化再进行GC-MS检 测分析。 研究结果:该方法具有便捷、高灵 敏度、高效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应 用到现实水样中全氟有机酸的测定 中。
PFCS
3 第
部分
全氟化合物的处理
03全氟化合物的处理
处理方法
吸附去除工艺 膜处理工艺 高级氧化工艺
新型工艺
PFCS
4 第
部分
总结与展望
04 总结与展望
PFCS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各种环境中被广泛的发现, 表现出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性[5]。目前PFCS在环境中的检测技术和处理技 术的研究较多,在检测技术方面已经有常见的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和改性固相 萃取材料在PFCS检测中的应用,处理技术方面也发现了一些较好的物理、化 学处理方法,但PFCS对人体的具体的毒性机理研究较少。
近年来这类化合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环境 介质及生物体内陆续被检 出。它们具有生物蓄 积性、肝毒性、免疫毒性等多种毒性[2] ,已对生态系统和 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PFCS
2 第
部分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02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全氟化合物的检测一般需要进行预处理。常 用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 固相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和 超声波萃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