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酒与诗歌
描写酒的经典诗词名句大全

描写酒的经典诗词名句大全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
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酒的诗词名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王之涣《九日送别》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张九龄《答陆澧》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李商隐《风雨》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杜牧《遣怀》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王维《酌酒与裴迪》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古诗中的“酒”意象与诗人情感的鉴赏

一
柳 永擎 着 酒杯 ,泪眼 婆娑 ,面对 别 离低 唱 : “多情 自古伤 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 宵酒醒何处 ?杨 柳
松菊 犹存 。携幼入室 ,有酒盈樽 。引壶觞 以 自酌 ,眄庭 柯 酒阑③ 无奈客思家。
的 自然 ,才 容得 下 诗 人 的 自 由 , 也 只 有 酒 的 洒 脱 , 才懂 得 持范仲淹 新政而被贬谪 到颍州 。②传说 晋时有一人进 山砍
已烂掉 。回家后发现早 已换了人 间。③ 酒阑:酒尽 。
岸 , 晓风 残 月 。 ”低 回婉 转 , 千 百年 来 仍动 人 魂 魄 。 李 清 照独 守 窗 前 , 在 黄 昏点 点滴 滴 的 梧 桐 雨 里 浅 酌 低
、
触景生情,酒为媒
曹操酾 酒临江 ,横 槊赋诗 ,高唱 “ 酒当歌 ,人生几 对
何 ?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让我们 吟 : “ 寻觅觅 ,冷冷 清清 ,凄凄惨惨 戚戚 。乍暖还寒 时 寻 真切感受 到 了建安风 骨的慷慨 激 昂,酒作 为触景 生情的载 候 ,最难 将息 。三杯 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家国 体 ,积淀着诗人的豪情抱负 ,将 它化作 了诗的旋律在文学 的 之悲,亡夫之痛齐齐袭来 ,怎不教人断肠?
( 张芸芸 重庆市江津二中 4 2 8 ) 02 4
2 1. 0 2 O1
读 懂 诗歌 ,理 解 诗 人 。 度 ,诗 的 韵 味 绵 绵 悠 长 。在 漫 漫 历 史 长 河 中 , 诗 与 酒 早 已
唐宋八大家作品与酒有关的诗句

唐宋八大家作品与酒有关的诗句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这些文人学士都是文坛的巨擘,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诗歌创作,其中也有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
1.韩愈:- "燕然未勒归无计,寸心剪断莫苦吟。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席上自拟与梓州水部西曹王十八題榻上四咏七咏后赠顾十八丈夫留池旁息肩得之》)。
2.柳宗元:- "万事英雄岂出于意,长亭对棹蟾宫曲"(《赋得古原草送别》)。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至诚"(《岳阳楼记》)。
3.苏轼:-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黄州有狂客,字写纷如雪。
他故乡历阳,曾刮丝桐爆"(《自在依山居》)。
4.苏洵(苏轼之父):-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偶作寄金陵怀古二首》)。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风咏月几人家"(《汉皋》)。
5.苏辙(苏洵之弟):-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西江月·世情薄》)。
- "人与肌肤多不合,我读书杂志最佳"(《上枢密韩太尉书》)。
6.欧阳修:-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醉翁亭记》)。
7.王安石:- "童子何知?怀毛想世,云阳星星,不能纪取"(《乌夜啼·秋风辞海上石门》)。
- "前袖介一大瓯,醉醺醺冷吟真觉苦"(《破幽梦影第一百十三·眼敌大维赋》)。
8.曾巩:- "客心脆,世情薄,愁人莫在家中度"(《夜行船·生活在闹市中》)。
关于酒的诗及赏析

关于酒的诗及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关于酒的诗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关于酒的诗及赏析11. 《和罗巨济教雪二首》杨万里飞来须面旋,欲堕更横斜。
不遣诗人嬾,惟禁酒力加。
镂水初试手,翦水便成花。
谁会欧苏律,徫吟别一家。
2. 《泉大道赞》释如净棒头挑起葫芦,手里伸出钵盂。
噇酒噇肉破落户,天上人间大丈夫。
3. 《次韵云岩》许月卿权舆於我屋渠渠,久敬如君世莫如。
明月清风诗满案,好天良夜酒连车。
樽前远韵轻盈菊,醉后分题烂慢书。
凡此坐中人十九,铭枢玉带客金鱼。
4. 《荔子》曾几异方风物鬓成斑,荔子尝新得破颜。
兰蕙香浮襟解后,雪冰肤在酒酣间。
绝知高味倾瑶柱,示觉丰肌病玉环。
似是看来终不近,寄声龙目尽追攀。
5. 《夜泊淮阴》项斯夜入楚家烟,烟中人未眠。
望来淮岸尽,坐到酒楼前。
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
乘流向东去,别此易经年。
关于酒的诗及赏析21. 《偈颂十九首》释绍昙抛舍箕裘要出家,学卢行者去担柴。
脊梁不具黄金骨,碓米坊中被活埋。
2. 《山居诗》雪山法师众壑窅无人,水碓舂空山。
米熟碓不知,青溪响潺潺。
3. 《挽史馆资政木石尢公三首》刘克庄历代名书画,中原古鼎彝。
不教萧翼看,常怕米颠知。
此物空盈笈,何人与掌匙。
贵无它嗜好,焉用太清为。
4. 《幽居》陆游殊方飘泊向谁论,小住僧庐亦所欣。
得饱罢挥求米帖,爱眠新著毁茶文。
摘蔬篮小沾清露,斸药鉏轻带湿云。
从此生涯足幽事,宦游虚用半生勤。
5. 《开岁愈贫戏咏》陆游谢事贫过筮仕初,归装仅有一柴车。
笥衣尽典仍耽酒,囷米无炊尚买书。
涧底饱观苗郁郁,梦中聊喜蝶蘧蘧。
商山几许功名事,老子如今却笑渠。
关于酒的诗及赏析31.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李洪残腊仓皇间道奔,相逢悲喜语还吞。
巡檐惨淡梅花月,寿酒淋漓柏叶樽。
御敌孤城存即墨,还家聚首似羌村。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摘要:古代文人作品常把酒作为媒介,通过诗词将自我精神世界进行展现,久而久之,与酒相伴的中国古典诗词形式构建而成。
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封建社会时期伴随酿酒技术的出现,独特的酒文化也由此产生,同时诗人们基于酒所展现的“天人合一”境界,更是让古典诗词与酒文化有了紧密的联系。
本文便简单叙述中国诗词与酒文化之间的关联,也希望通过这一分析展现出我国古代诗词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酒文化;关系引言: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其文化包罗万象。
酒文化即为众多文化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秀的内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各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正所谓“酒文一家”“酒文天地缘”。
无论是《诗经》,还是当代散文,文字表现形式的差异也不能阻挡扑鼻而来的酒香。
诗酒兼优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的主要特征。
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皆借酒赋诗,以酒叙情。
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除去具体的诗词文化之外,还出现了酒文化。
这一文化的出现标志酒已经脱离了客观的物质束缚,而有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即诗人在借助“酒”这一物质文化麻痹自己的同时,借助酒兴抒发自己当时的胸中块垒,表达喜怒哀乐之情,于是以酒文化为核心的诗词层出不穷。
一、诗酒相伴,以酒宴宾“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社会环境发展与进化的必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被分割殆尽,各诸侯之间的混战时有发生。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文人与学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诸侯统治封地、实施政治策略的推动者。
正是由于此期间文人与学者在政治中周旋,因此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多在诗词中加入酒,以酒烘托氛围,为后人描绘出魏晋南北朝战争、官僚与政治变迁。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其少年有名,一身学识让其诗歌成为建安七子之首,其诗词作品多以酒为伴,《从军诗》中的“陈赏越山丘,酒肉踰川坻”便是在战胜时用酒犒劳战士们的场景;应玚其,同样是建安七子之一,在《公宴诗》中便写到“巍巍主人德,佳会被四方。
成都关于酒的诗歌

成都关于酒的诗歌《七律·酒》
文/江波(四川)
人生爱醉笑炉风,美酒香魂做皓翁。
欲下江潮酬岁月,犹存雨气洗高空。
筵时盏傲题幽古,烛尽歌随怀远雄。
席散堪嗟身外事,还言自在向西东。
《七律·酒》
文/江波(四川)
人因得意千杯少,客与忘形一笑温。
晋代桃源醒后看,周家蝶梦醉中论。
平生莫问黄藤酒,老去浑如白苧根。
可乐偏怜唐婉美,相思未是近沈园?
《七律·酒吧女郎》
文/江波(四川)
素雪迎风自秀颦,幽栖黛色欲成茵。
娉婷玉骨悲酸恨,窈窕冰姿意笑嗔。
独影摇摇飞舞袖,相思闪闪醉回身。
难逢梦里娇娆柳,细语芳心近世人。
《七律·酒女》
文/江波(四川)
悲凉满座叹伤忧,梦乱思家若酒囚。
翠袖轻盈堪柳动,纤腰窈窕枉烟浮。
冰肌半隐含香雪,粉颊低垂泛玉流。
道险时添风韵至,情长或寄是乡愁。
《七律·酒筵美人》
文/江波(四川)
佳人席上容娇媚,笑靥含香绝玉愁。
赖有欢心歌处逸,时来好影岁时悠。
飘摇水意开帘幔,绰约花情对竹楼。
不与西施争粉饰,无妨酒兴美珍羞。
《七律·酒中作》
文/江波(四川)
酒竟樽空孤影直,谁争席冷秀姿来?谋生恨有风波起,养性知无涕泪催。
旧事应怜驱雨雪,英年莫道历尘埃。
抛书趁月心胸广,烛暗随缘一卷开。
痛饮狂歌空度日 且乐生前一杯酒——试论酒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来 琥 珀 光 ” ( 《 中 作 》) “ 人 借 问 笑 何 事 ,笑 客 ; 旁
杀 山 公 醉 似 泥 … … 清 风 朗 月 不 用 一 钱 买 , 玉 i 自倒 n
非 人 推 。 ( 《 阳 歌 》) 所 谓 “ 酒 不 成 席 ”,李 ” 襄 。 无
白则 是 有 酒 即 成 诗 ,这 是 他 一 切 情 感 抒 发 的 源 泉 , 是 他 才 力 无 限 的 惊 人 传 达 。 以 李 白 的 《月 下 独 酌 四首》 其 一为 例 :
酒 是 李 白 日常 生 活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一 部 分 ,甚 至 可 以 说 是 他 诗 歌 创 作 的 源 泉 ,是 魂 灵 所 在 。 台 湾 诗
人 余 光 中先 生 写 的 《 李 白 》 异 常 经 典 : “ 入 豪 寻 酒 肠 ,七 分 酿 成 了 月 光 / 下 的三 分 啸 成 剑 气 / 口一 剩 绣 吐 , 就 半 个 盛 唐 … … ” 简 单 的 几 句 就 道 出 了 李 白 在 “ 百 六 十 日 , 日 日醉 如 泥 ” ( 《 内 》) 的 飞 三 赠 扬 醉 意 中 ,恣 意 挥 洒 他 的 诗 意 与 豪 情 。
止 , 因 此 ,他 才 得 以 “ 斗 诗 百 篇 ” 因 为 酒 ,李 一 。 “ 惜 连 船 沽 美 酒 ,千 金 一 掷 买 春 芳 ” 莫 ( 《寄 王 明 府 》) “ 愿 当 歌 对 酒 时 , 月 光 长 照 金 樽 o , 唯 里 ” ( 《 酒 问 月 》) “ 陵 美 酒 郁 金 香 ,玉 碗 盛 把 ; 兰 白写 出 了
21 0 1年 第 8期
边疆 经济 与文 化
THE BORDE ECONOMY R AND UI U C J- RE
喝酒的经典古诗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喝酒的经典古诗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代的诗人通常是饮酒为诗,以诗赠友,有很多的古诗词都对喝酒的情怀进行了描写。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喝酒的经典古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喝酒的经典古诗篇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酒与诗歌【摘要】纵观中国的诗歌发展史, 我们不难发现, 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歌之中到处可以看到酒的影子, 到处可以闻到酒的醇香。
假如我们从诗中抽去酒的成分, 恐怕中国诗歌的色香味都将为之锐减。
其中以唐代为代表,唐代饮酒之风的浓烈,诗与酒的结合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酒文化。
著名诗人李白与杜甫,更是与酒结下了很深的情结。
【关键词】诗酒文化诗经唐朝诗人诗词诗歌作为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其题材范围极其广泛。
可以入诗的事物很多,但在诗歌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不一。
综观中国历代诗歌作品,咏酒可以说是一个题材大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酒的作品数量多,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中,咏酒诗所占比重较大,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写有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歌作品,《全唐诗》收录的两千多首白居易作品中,涉及酒的就有九百多首。
二是酒作为题材大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如酿酒、酒宴、酒肆、酒器、酒旗、酒具、酒质、酒色、酒令、酒俗、酒品、醉态等。
三是酒题材源远流长,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消亡。
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代诗歌都不乏咏酒之作。
《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写到酒的诗有五十余首,开中国诗酒文化之先河。
这些作品涉及男女婚恋,家庭生活,朋友欢愉,君臣燕飨,宗庙祭祀等各个方面,反映了“诗经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卷。
诗经中以醇酒敬神,祭祀过程最详尽的当属《小雅·楚茨》。
《颂》是表现祭祀内容的诗歌,当然更离不开酒。
如“……《周颂·丰年》唱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丞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这是用丰收后的黍和稻,酿成美酒和甜浆,献给祖先,并备齐百礼祭神灵,希望神灵先祖们赐给他们更多的福分。
丰收祭祀,以报神明,体现了西周农事的风俗与礼仪。
[1]……”而且在祭祀用酒上,由于强调祭品的洁净,多次提到“清酒”。
另外,诗经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种类的酒,如甜酒、椒酒、醴、冻醪(春酒)、旨酒、酾酒、湑酒等。
不但酒的种类不同,酒器也不一样,如“鼐鼎及鼒,兕觥其觩”“酌之用匏”“洗爵奠斝”等。
并且酒器的造型也多种多样,以尊为例,就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周礼还规定喝酒的礼仪,甚至规定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
如“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这些都标志着当时酿酒技术的成熟,酒文化的繁盛,而且饮酒已被纳入了礼教变得政治化了。
祭祀这样重要的事情要喝酒,招待客人也少不了酒。
中华民族有着好客的传统。
无论君臣相宴还是亲朋相聚,都以美酒佳肴待客。
诗经中的宴饮诗主要分布在《大雅》和《小雅》中。
《小雅·宾之初筵》最值得注意,因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饮酒及其场面纪录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全诗共 49 句,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周王朝上层贵族饮酒、醉酒的完整场面。
酒虽然不能真正解愁,但是《诗经》作为中国浪漫主义的始祖,其中的酒文化却给后世以浪漫主义的影响。
总之,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中流淌出来的酒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酒爱诗的人。
正如元人方回所说的“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
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
一部《诗经》,也是一部散发醇香的“酒经”,当我们合上它的时候,仍有一种微醺的感觉,那是诗也是酒,那是中国千年以来一直渗透在文人墨客血管里的浪漫情怀。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诗歌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酒作为交际场合的重要工具更是催生了大量的诗篇。
据统计,在《全唐诗》49300 余首诗歌中,有 6000 多首与酒有关,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代表人物咏酒的诗篇比比皆是。
初唐诗风深受魏晋南北朝阮籍、嵇康、陶渊明的诗风影响,虽然诗中很少谈及政治,但是文人士子对生活的激情、对政治的抱负却通过饮酒诗将真性情表露出来。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多元文化日趋发展,诗歌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而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酒更是催生了大量的诗篇。
诗酒文化将诗理、酒趣完美结合,铸造了酒的不老传歌。
田园诗人寄酒意,抒诗真。
田园诗人在恬淡安谧的自然风光中,将满腔豪气、逸气付诸笔端,寻求人生的真性情、真趣味。
边塞诗人酒诗奔放,侠气勃发。
盛唐时期疆域辽阔,一代边塞诗人饮酒作诗,将英雄奇情融在酒杯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诗仙”诗酒至尊,癫狂豪迈。
唐代大诗人李白酒后更是诗情大增, 写出不少传诵千古的佳作, 以《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为例: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此诗想象奇特, 出人意表。
诗人竟举杯邀月, 与影对舞, 将孤独的一人世界, 演成了一个邀月对影成三人的热闹场面, 又是喝酒, 又是跳舞, 又是倾诉, 好像是开了一个歌舞晚会。
[3]李白诗歌将酒趣、诗情交融结合,写尽了饮酒时的癫狂与洒脱,表现出一股舍我其谁的雄放之气。
“诗圣”酒诗沉郁,忧国忧民。
在唐代诗人中,杜甫虽是一位没有赢得什么尊号的饮者,但他却是一位扬名于世的嗜酒诗人。
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云:“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以阮籍之爱酒喻杜甫之爱酒。
郭受《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云:“松醪酒熟傍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
”任华《杂言寄杜拾遗》云:“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
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
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
……如今避地锦城隅,幕下英僚每日相就提玉壶。
半醉起舞捋髭须,乍低乍昂傍若无古人制礼但为防俗士,岂得为君设之乎?”杜甫醉酒狂歌之状,可见一斑。
[4]杜甫关心民生疾苦,在他的饮酒诗中将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挥发得淋漓尽致。
因此他不仅是“诗圣”,他的诗更是“诗史”。
他想大庇天下寒士,他想建功立业,可是入仕不举,国家的不幸与个人的不遇重合在一起,才是诗人长醉不醒的真正原因。
中唐时朝廷腐败,朋党之争交织,国力由盛转衰。
许多文人士子壮志难酬,便在沉醉中寻找一种超然的境界。
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白居易、元稹、柳宗元、韩愈、刘禹锡为代表。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党派林立,文人士子感时伤逝,酒依然是他们不变的精神依托。
这一时期诗歌代表人物以李贺、杜牧、李商隐、皮日休、韦庄为代表。
唐代是中华民族诗歌发展史上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是诗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
在诗歌万千意象中,酒与诗的结合形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诗酒文化。
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诗与酒的结合、交融,跨越了时空、穿透了岁月,铸造了不朽的诗魂。
同时,唐诗中酒及其与酒相关的文化内涵,表露了不同时期各阶层诗人的精神状况、情感世界,也以另外一种方式揭露了社会的千姿百态。
除了唐代的著名诗人,每个朝代都涌现出许多因酒而成名的文人,或者说闻名后都离不开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一个幽静、恬淡的环境里,菊就变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但是在他的诗歌里,除了菊,还有酒。
酒也是他的一个形象代言。
陶渊明的现存142篇作品中就有56篇涉及到了酒,真是“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
到处都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处都可以闻到酒的醇香。
饮酒抒愤,赋诗泄忧,诗酒相济,成就了《饮酒》绝唱。
其诗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诊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5]长夜难尽,比喻当时的黑暗;无夕不饮.顾影独尽.盖胸中有一段积郁不得排泄,只好借酒梳理;题数句自娱,以为欢笑,似为无可奈何之自嘲、自慰。
陶渊明觉得自己像一只失群的孤鸟,无枝可依,悲鸣不已。
南宋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中也有很多关于酒的诗篇。
他嗜好酒,擅品酒,在数量颇为壮观的咏酒诗、饮酒诗、醉酒诗中,可以窥见诗人的人生观及当时的创作心态。
其《酒熟喜书》诗,活灵活现地勾勒了他盼酒时的心态与感受:小槽春夜压春醪,天与龟堂慰作劳。
喜似系囚闻纵释,快如苛痒得爬搔。
未陈尊杓心已醉,傍睨江山气已豪。
久厌膻荤愁下箸,眼明湖上得双螯。
有人送来昨夜酒槽刚压好的春酒慰劳他。
他高兴得似囚犯听到将释放的消息,快活得如同背痒不可止,却被麻姑手爪爬搔止痒。
这是久盼后的不可抑制之情,并列两个比喻新巧。
酒樽还未放置好,他的心已醉了,睥睨江山,豪气顿生。
[6]他本来就吃厌了膻荤肉食,愁于下箸,而此日湖上又捕得双螯,有此好酒相伴,这不正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吗?像这样的描摹盼酒心态,前人诗中似未曾见。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酒与诗交融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诗酒文化。
而在这“诗酒相生”的文化当中,体现的是“雅、达、真”的文化特征,体现的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美的追求,一种对世俗礼教的打破,对虚伪的抗争,对生死荣辱的超脱。
这些酒国里的歌者,永远是精神的王者。
参考文献:[1] 李艳荣.漫谈《诗经》中的酒文化[J].安徽文学2009,04:326.[2] 熊赢馨,丁武.唐代诗人与诗酒文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05:80-81.[3] 曹保顺.朝花夕拾“诗”中酒[J].中学生百科,2007,30:6-7.[4] 张宗福.论杜甫诗歌的酒文化内涵[J].杜甫研究学刊,2007,04:50-57.[5] 黄佩君.陶渊明的诗酒人生[J].高中生之友,2005,22:37-38.[6] 胡迎建.论陆游的诗酒[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1: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