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诗歌 (800字)
诗酒人生作文800字

诗酒人生作文800字诗、酒、人生,这三个词语仿佛是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完全自由、放松、美丽而又充满哲理洞察的世界。
诗,是一种相对紧缩而意味深远的文学形式,诗中的意象和意义必须经过作者的多番慎重筛选和充分润色,然后才能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来,这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智慧和艺术魅力;酒,在古代中国是一种神圣的饮料,被视为圣品、神仙的血池,与人类的灵魂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和文人骚客们之间的关系更是紧密。
其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制度笔记、危机秘史、故事传承之权威魅力等,更是心灵之光、文化之乐、品位之奢华。
对于高中生如我,诗酒人生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诗酒人生其实是一种思考、探索和审美的方式通道或者人生成长的规范和激励。
在我们年轻时,缺乏阅历和经验,我们的师长和父母,无疑是我们最明智的辅导员和指示牌,他们的教导、生活经验和职业规划,可以为我们的人生设计、思考和探究提供很多帮助和迷惑。
而正是在这种迷惑和启示下,我们开始发掘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观察、情感和理念,创造自己的诗歌和文学之路,以此来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成就。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酒的品尝和文学的阅读,或者将酒与诗、小说、电影、音乐等相结合,不断寻找和发现美的真谛和智慧,扩展人生的视野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底蕴,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品味的人生旅者。
当然,虽然诗酒人生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和帮助都是非常宝贵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和负面影响。
首先,如果我们沉迷于诗歌的创作和阅读、在酒精的吸引和诱惑下,而过度封闭自己的心门,追求个人主义的审美和意味方向,就有可能失去对社会、历史、人际关系和生命意义等更大的世界的关注和反思,陷入文化的旋涡和人性的泥潭,最终陷入对人生的走向和发展的迷失。
其次,如果我们在嗜酒或执诗中追求过分的满足和享受,无视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伦理和法规的伤害和规范,则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而且会破坏个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人生的价值和成就。
中国酒文化的表现形式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中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 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 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 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 酒,以燕嘉宾之心。
诗经——豳风•七月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词之美作文800字高中

诗词之美作文800字高中《将进酒》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衍生注释:“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愿之意。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友人岑勋和元丹丘。
“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美好的饮食。
二、赏析:这首诗情感奔放,气势磅礴。
诗的开头用黄河之水一去不返来比喻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真是震撼人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体现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可这背后又藏着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是诗人自信的呐喊,多么豪迈。
诗人借酒消愁,却又在酒中找到一种超脱,与友人痛饮高歌,既有对富贵的不屑,又有对古人饮酒留名的向往,全诗读来酣畅淋漓。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一展抱负,却又仕途坎坷。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四、运用片段:在那次班级聚会上,大家一开始都有些拘束。
我看着同学们,突然想起李白的《将进酒》,我站起来大声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啊,同学们,今天我们难得聚在一起,就应该像李白那样洒脱,忘掉那些烦恼,尽情享受这相聚的时光。
”同学们听了我的话,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就像被点燃的火焰,大家开始欢笑、聊天、分享故事,那感觉真的很棒。
《山居秋暝》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浅谈中国古代诗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酒文化摘要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
酒,成了他们激发灵感的源泉,成了他们创作的催化剂。
借助酒兴,可以使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个性,展现生活的趣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来。
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
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为什么诗歌精神与酒的精神有如此长久的内在渊源关系呢?因为诗神和酒神都是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只有超越了现实的功利等才能写出好诗。
关键词诗酒文化不解之缘酒神精神精神对现实的超越正文酒与历代文人有着解不开的缘,是文人多喜欢醉在酒乡里,激发了灵感,活跃了思维。
于是千古佳句名篇大放光彩。
纵观中国的文学史,酒香溢满了篇章。
一、千年不解缘—美酒与诗歌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
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古代帝王祭祀山川、祖宗和举行朝廷大典,都奉献酒诵颂诗;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鹿鸣》之诗,称之为“鹿鸣宴”。
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形同槁木因诗苦,眉锁愁山得酒开”。
【1】酒成了诗人灵感的源泉、创作的催化剂。
与时相呼应,酒也成为诗人创作不可或缺的题材和表现手段。
诗是美的,酒是美的,诗酒交融产生的酒诗则更美。
一代文豪苏轼江边饮酒而挥洒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发出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长存浩气。
李商隐的“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其醉态可知一二。
冯中正《蝶恋花》云“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花前酒满,可谓人生一大快事。
就连词人李易安不也饮得“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千年酒文化:酒与诗歌(最全的)

千年酒文化:酒与诗歌(最全的)千年酒文化:酒与诗歌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自今以始,岁其有。
君子有谷,诒孙子。
于胥乐兮。
”(《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
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
《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
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
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
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
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是增加欢趣。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九歌·东皇太一》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
——《九歌·东君》从屈原的诗句中,已经看到加入“桂”、“椒”这些香料,说明酒的品种变得丰富,具有地方的特色。
屈原的诗篇,影响深远。
宋玉步其后尘。
“《招魂》者,宁玉之所以作也。
”这篇作品数次见酒,更富有楚地风情。
(米巨)(米女)密饵,有(饣长)(饣皇)些。
瑶桨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桨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娱酒不废,沉日夜些......酌饮尽欢,乐先故些。
走进李白的诗与酒(2)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显然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 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 烟”(《归田园居五首》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二十首 》其五),“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之 类,既 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暖舒徐。而李白却着意渲染,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采飞 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 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 敛。“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 意味还是有差别的。因而, 从李白此诗即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 诗人风格的不同。 李白后期的作品的最大变化是出现了忧愤深广的感情色调, 它 充分表现出诗 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并完全符 合当时唐代社 会“山雨欲来”的时代气氛; 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在艺术风格上, 便出现了纵横 变换、惝恍莫测的新风。
(2)番外篇
• 李白诗中俯拾皆是的他对于自己的政治才能的自夸。 他一再标榜自己有管晏、鲁仲连、诸葛亮、韩信之才,但 纵观其一生,我们看不到他任何政治才能,只有纸上谈兵 和仕途上接二连三的失意。虽然入宫初期李白确曾在政治 上显过身手,协助皇帝“制出师诏”,但终于没有看到他 的一篇象样的“策对”、“奏疏”,没有看到他比较系统 的辅政纲领。 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位“谪仙人”进宫后目空一切, 忘乎所以,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砚,有时甚至把玄宗 都不放在眼里,“戏万乘若僚友”,其狂傲招致了包括玄 宗在内的很多人的反感,玄宗曾经对高力士说“此人(李 白)固穷相”, 即李白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更要命的是 李白嗜酒如命,工作期间也经常纵酒狂醉。有关文献对此 多有记载。作为诗人,“斗酒诗百篇”尚可传为佳话,为 政则是大忌。因此,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落得个“五噫 出西京”的凄凉结局,也是在所难免的了。这是李白在政 治道路上遭受的第一次失败,自身性格的放荡不羁和狂傲 自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以诗歌伴我成长为话题作文800字最新5篇

以诗歌伴我成长为话题作文800字最新5篇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传承五千年不息的文明之火。
“国学经典”无疑是一个蕴涵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
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古诗。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以诗歌伴我成长为话题作文800字,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以诗歌伴我成长为话题作文800字1朝阳初映,手挥经典诗书,或书声朗朗,或冥想默诵。
夕阳西下,枕着浓浓墨香,或细细回味,或心意满足。
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株弱不禁凤的小树苗,历经动荡,忍受蹂躏,被轻视,被打压,被践踏,却倔强地抬着头,默默地成长。
它在战火的洗礼下,却愈发地繁茂,抽出技条吐出嫩芽,发起义不容辞的抗战!生活日新月异,它的脚步也不曾停下。
诗人们为它注入了新的血液,去歌颂人间的爱与美好。
它,是中华的灵魂!是文化的精髓!是富有魅力和生命的诗歌啊!一眼就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看到了你《中华经典诵读》。
妙趣横生的封面,扑鼻而来的墨香,还有那些由活泼灵动的汉字组合而成的诗词歌赋,一下就抓住了我的“胃口”。
我打小迷恋诗歌,每一篇隽永婉约的散文,意韵优美的佳句,发人深省的诗文,经典传诵的名篇的背后都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着实耐人寻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经历了两个时段的变故。
原本高高在上的一代君主,生活穷奢极欲,不料却沦作了宋国的阶下因,终日郁郁寡欢,命运被他人掌控,他感受亡国之痛后,满腔的悲愤与孤独无人倾诉,无奈下洒洒脱脱地写下段脍炙人口的绝句,却终究难逃一个“死”字。
他的诗意境深远,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极富艺术感染力,被后人广为传诵,只可惜落了个如此悲惨的下场。
若是他不求偏安方,而是广开言路,发展经济,改革内政,岂不能有所成就,又怎会死在宋太宗的手上?这样惨痛的教训,难道不引人深思吗?陶渊明所追求的是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拘无束,我却对此不以为然。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
”我想说:“不知足者常乐。
”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光明,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不有所追求,岂不如同常人般被埋没在人山人海中浑噩度日,虚度此生吗?少年本当胸怀“凌云志”,不甘平庸,稳扎稳打地建好“地基”。
关于李白的800字作文(通用10篇)

关于李白的800字作文(通用10篇)关于李白的800字作文篇1再也不会有如此狂人,再也不会有如此才子,再也不会有如此奇迹,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狂妄恣意,放荡不羁,这位醉中之仙身在凡尘,心却荡尽铅华,拨开纸醉金迷的外壳,释放盛唐的霁月光风。
他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四十二岁唐玄宗下旨召他入京时所作,诗句中尽显自信志气,他满心认为得以一展宏图,实现理想;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五十二岁他政治前出现波折时所作,诗句中抒发孤高自傲,他一边喝酒消愁,一边狂傲不减;他说“我本楚人,风歌笑孔丘”,这是六十岁,李白已历尽磨难,却始终不愿向现实屈服时所做,诗句中隐含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欲游名山大川,过隐匿生活,然而他依旧如此自信张扬。
只有这么一个李白,他从始至终不曾“摧眉折腰事权贵”,因为他要得“开心颜”,那一身傲骨干锤万炼,仍是那个狂人。
他才华横溢,举世无双。
我从小就是背着李白的诗长大的,全中国上至古关于李白的800字作文篇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千年前疏朗狂傲的笑声震动一片时空的涟漪,伴随着那个惊天动地的名字——李白。
苍穹之上,太白金星。
曾记得么?我们孩提时最先接触的一首诗就是出自李白之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初读时,我还是年少稚子,如何能懂这十字所蕴含的深切无奈与愁思?只不过觉得语言浅近,比其他诗作易懂罢了。
如今,翻开一卷卷书,千年的时光在指尖飞速流淌而过。
轻轻吟诵每一个字,只为寻找你,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星。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遥想当年,金殿上你把酒临风,衣袂飘飘,豪情万丈,让力士脱靴,贵妃研墨。
何人有你这般大胆?何人有你这般狂妄?又有何人,有你这般才华横溢,名垂千古?然而你也正是因此为佞臣所害,因为一句被曲解的诗受尽谗言,从此仕途潦倒,换其他人,从此笔下仅剩了贬官的愁思之苦。
然而你,何曾如那些平庸俗人,写尽哀情怒怼?又何曾因官关于李白的800字作文篇3一杆笔,时重时轻,描绘了他的跌宕起伏,同他的喜怒哀乐一起,挥洒出不朽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与诗歌摘要: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
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
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关键词:诗歌酒鬼诗仙诗酒交融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
大自然不停地运行,某种物质由于天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在适合演变规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
中国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传奇之说。
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
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
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从古至今中国就是酒的王国。
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
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
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练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
她为时代脉搏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
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
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
提到诗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诗,其实中国的诗歌早在大唐之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就产生了,而中国的酿酒业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起出现的。
传说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而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国君,似乎这诗和酒一出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据历史记载,诗歌一经产生,就与酒结下不解的姻缘。
如《诗经》305首诗歌中就有40多首关于酒的。
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的诗辞歌赋,无不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荆轲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
当时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因从严治军而禁酒,但他在诗歌中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是个个嗜酒如命,醉里成诗的。
有人说,中国喝酒成风源于传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若以脍炙人口的传世诗词为证,文人武士孰能离得开美酒,真可谓世事一番醒醉,人生几度炎凉。
试看在高兴时要喝酒,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落魄时也要喝酒,叹的是“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在忧愁时更要喝酒,想的是“饮尽东风三百盏,醉来愁断几回肠”;武士出发征战时要喝酒,怎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人夜色朦胧中独酌,抒幽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实者当数屈原,愤世嫉俗吟九歌,哀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浪漫者必推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免,欢歌“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但细思量,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酒,使诗人们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诗情;酒,也使诗人凭借勇气和力量,突破传统成规而写出直抒胸臆、浪漫奇特的诗篇。
写诗的人大都好酒,大都饮酒。
许多文人墨客与酒的关系甚是暧昧,每到文思枯竭,使劲捏须之时,三杯两盏下肚,便又可洋洋洒洒。
王羲之酒后成书《兰亭集序》,唐伯虎大醉而作《桃花庵歌》,王勃饮罢而就《腾王阁序》;陶渊明性嗜酒,李白痴酒,喝醉的李白抽出一把刀断水,一股水流进唐诗,一股水流进酒坛,诗成了千古名篇,酒成了中华佳酿。
白居易善酿,欧阳修自称醉翁,苏轼爱豪饮,甚至李清照都常常沉醉不知归路。
他们那些才华横溢的诗篇文章,恐怕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酒。
东晋时出现了第一位山水田园大诗人陶渊明,他一生追求天下安乐的桃源之境,然仕途艰辛,官场污浊,只好退耕田园,淡泊度日。
他在自传体短文《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可称酒痴也。
在他的组诗《饮酒》中,诗人更是一次又一次表现了自己对自然风光和美酒琼浆的无限神往与喜爱。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酒鬼”,当然还要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太白平生以“诗伯”、“酒仙”齐名,其中“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是成为诗酒交融的名句。
他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只好终日与酒为伍,时时长醉,醉中则诗兴大发,连杜甫写诗也叹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李白留下的千古佳句不胜枚举,他一人独处花前月下,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可以花以月下酒。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可见李白对酒的理解已近仙见。
又诗云:“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此乃李白醉中抗旨而成的名篇。
为了饮酒,可卖五花马、千金裘,可散尽千金,甚至典当三尺龙泉剑也在所不惜。
李白之所以用酒咗诗,以酒度日,皆因当时政治浑浊、佞臣当朝,自己才无可施。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故而他心灰意丧,以酒消愁。
实际上,李白所说的饮者大都是那些“以文载道,以才扬名威的人物,饮酒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
[1]最后,李白月夜游江,舟中豪饮,醉后入江捉月而亡。
以酒醉入江捉月来结束了他豪放、飘逸、浪漫而有孤寂的一生。
几乎所有李白的事迹都与酒有关。
“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位诗仙在《将进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把酒问月》中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杜甫的咏酒绝唱,称著于世。
可以说酒与诗人是形影不离,酒助诗兴,诗扬酒名,“诗仙”、“酒鬼”相得益彰。
与李白同代的爱酒诗人,先后还有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商隐、皮日休等等。
从唐代诗人嗜酒,诗歌繁荣,可以看出诗酒交融的盛况。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在他饮酒微醉中写成的。
无独有偶,北宋时的诗人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中秋节饮酒,喝到微醉时,诗兴大发,写下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
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
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
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其实,鸟是知人之乐,且与人共乐的。
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身怀一腔报国济世之志,但是,朝廷腐败、苟安偷生,他北伐去收复失地的宿愿终不能实现,也只好以酒为友、借酒解愁。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读罢此词,谁的心中能不生出一股酸楚?诗人悲时饮,喜时亦饮。
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情绪,又颇有恬然自得、欣然忘怀的情调。
诗人写饮酒,意不在酒;写醉酒,未必真醉,更多的是借酒抒情咏志。
[2]我国古代的诗人们,以独特的人生态度去体验酒、赞美酒,为我国的酒文化做出了别具一格的贡献。
琼浆玉液,浇灌出了多少风流千古的传世佳作啊!难怪有人戏称中国的诗人大都是些“有文化的酒鬼”。
酒与诗人的忧乐相伴,诗人的悲喜与酒相依。
酒中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怀,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豪情,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有“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的无奈,有“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洒脱。
倘无酒,中国的诗,还会这样的美妙么?倘无诗人,中国的酒,还会如此的有味道么?[3]纵观古代诗坛,诗人们高兴时,美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诗人们痛苦时,美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
酒可以遥寄相思,也能够排遣孤独。
昂扬奋进时诗人用酒壮行色,没落挫折中诗人以酒解忧愁;失意时诗人在酒中寻找解脱,苦闷时诗人在酒中寻找慰藉;黑暗中诗人借酒麻醉自己,逃避现实。
顺境中诗人施展抱负的同时也不忘畅饮抒发豪壮情怀,逆境里酒更成了诗人愤世嫉俗、对抗黑暗社会的最好工具。
酒鼓舞诗人意气风发,承载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在诗中酒似乎化作了诗人的热血豪情,铸就了诗歌激昂澎湃的生命,变成了牵动诗人艺术哲思、引发诗人艺术灵感的灵丹妙药。
诗人们借助酒抒发的感情和抒写的生活丰富多彩。
酒是一种物质性和生命性的东西,他真正激发的是我们的生命精神,唤起的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而诗是天地之心,是精神性和艺术性的。
生命精神经过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而进入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生命诗境。
[4]南宋时,诗人陆游曾感慨地咏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中,摘取点点,可窥豹一斑了。
对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的形成,从史料上看,诗的形成到酒的出现,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审视诗与酒文化,象参观历史博物馆,又象游览奇特的乐园,风光无限,目不暇给。
[5]诗人艾青把诗酒交融,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诗人贺敬之把诗酒交融誉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诗人绿原对诗酒从各自的内涵向对方伸延,说:“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
参考文献:[1] 思羽.中国酒文化,北京物价,1995年 z1期,69-71[2] 李文.陶渊明的诗与酒——兼论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05期,72-74[3] 胡晓明.诗如盘,酒如丸──刘扬忠《诗与酒》书后,东岳论丛,1994年03期,113-114[4] 单永军.诗与酒:心灵的自远,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 02期,66-69[5] 王同书. 双悬日月照乾坤──中国诗与酒文化扫描,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 05期,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