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整理技术指导规范

合集下载

最好的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整理规定

最好的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整理规定

附件: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整顿规定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是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形成旳,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留价值旳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不一样材料为载体,以声像为主,并辅以文字阐明旳历史记录。

为规范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旳管理,保证建设工程档案旳完整、精确、系统,根据《都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第90号令)、《建设工程文献归档整顿规范》(GB/T50328-)、《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95)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归档范围(一)工程准备阶段1、建设地点原址、建筑物旧貌,尤其是能反应原建筑物建筑风格、文化特色旳内容;2、一级工程建设项目旳可行性论证、土地征用、拆迁、勘测设计、方案评审、招投标等重大决策旳场景;3、建设前期重大活动,如动工典礼等活动。

(二)工程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形成旳反应重点部位、重点工作、新技术应用、质量事故等方面旳声像材料,内容可参见施工阶段拍摄内容指南(附件1)。

(三)工程竣工阶段1、工程竣工验收状况;2、竣工后建筑物整体外观和立面状况;3、室外亭台、连廊、小品等景观建筑。

(四)其他1、工程建设期间,领导视察等活动;2、反应工程建设状况旳有关专题片、资料片;3、反应工程获国优、部优、市优奖项旳声像材料;4、与工程有关旳航拍材料;5、有关工程建设旳其他有保留、纪念价值旳声像材料。

二、归档内容根据工程旳重要程度及规模大小,确定工程等级,工程等级划分表见附件2。

不一样等级旳建设工程,归档内容如下:三、归档规定(一)质量规定1、归档旳文献必须是可读文献,在设备上演示或检测运转正常、无病毒、清洁、无划伤,保证文献旳完整性和内容旳精确性;2、一件载体只能录制同一工程项目旳内容,不一样旳工程项目,其声像档案不适宜寄存在同一载体中;3、照片分类、排列对旳,阐明完整,组卷规范;4、录像资料片、专题片需配讲解词;5、录音旳文字整顿稿,应完整、精确地反应录音内容,录音带需简要阐明发言人旳姓名、职务、录制日期等;6、标签内容填写完整。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及编制要求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及编制要求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及编制要求声像档案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记录反映城乡和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用照片、影片、关盘、硬盘等记载的声音、照片和影像等历史记录。

一、工程声像档案的内容1.开工前应拍摄以下内容:(1)反映工程原址、原貌、原重要地物(重要纪念物)及周边状况的声像档案。

(2)记录工程建设活动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如拆迁情况、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工程招标与投标、奠基仪式等的声像档案。

(3)记录工程方案论证及评选活动实况:主要专家评述、领导讲话、方案优选、定论等的声像档案。

2.主体工程施工应拍摄以下内容:(1)记录基础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放线、打桩、破桩、基槽开挖、桩基处理等关键工序的声像档案。

(2)记录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整体情况,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隐蔽工程施工的声像档案。

(3)记录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整体情况,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隐蔽工程施工,内外装修装饰的声像档案。

(4)记录工程管道施工及设备安装的声像档案。

(5)反映工程采用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声像档案。

3.工程施工组织及工程质量应拍摄以下内容:(1)记录工程开、竣工仪式。

(2)工程施工中主要的质量检查、验收的声像档案;4.工程竣工验收应拍摄以下内容:(1)反映工程竣工后的单体建筑及整体建筑物全貌的声像档案。

(2)反映单项工程外形及室内状况的声像档案。

(3)反映室外环境及设施的声像档案。

二、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要求1.声像档案拍摄应从个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开始到工程竣工的整个项目建设过程。

以单体(单项)工程为主进行跟踪拍摄,先外观后内部,从下往上进行拍摄整理编辑制作形成完整的声像档案;构筑物(市政工程)按标段或里程,从起点到终点,顺序编辑排列。

其中,照片档案不分投资大小、资金来源,所有建设工程项目都应当报送工程照片档案;其次,重点工程项目,除报送工程照片档案外,还应当报送工程录像档案专题片。

工程档案声像拍摄方案

工程档案声像拍摄方案

工程档案声像拍摄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某工程项目的声像拍摄,旨在记录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声像资料,为工程材料和后期整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声像资料将用于制作宣传片、宣传画册和工程档案等,以展示工程施工过程,提升工程形象和宣传效果。

二、项目目标1. 全面、准确地记录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开工仪式、施工现场、设备运行、工人操作等;2. 保障声像资料的质量和可用性,确保其能够满足制作宣传片、宣传画册和工程档案的需求;3. 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声像拍摄的安全、合法和合规。

三、拍摄范围和时长1. 拍摄范围包括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及相关设施和设备;2. 拍摄时长将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和重点环节进行安排,确保全面、连续地记录工程施工全过程。

四、拍摄方案1. 摄影器材的准备为确保声像资料的质量和可用性,将选用高清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并配备相应的稳定器、话筒和灯光设备,以适应不同环境的拍摄需求。

2. 拍摄人员的配置将选派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摄影师和摄像师进行拍摄工作,确保拍摄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拍摄内容的安排(1)开工仪式:全程拍摄开工仪式的重要环节,包括领导讲话、揭幕仪式、重要嘉宾致辞等;(2)施工现场:全程拍摄施工现场的各个关键环节,记录设备运行、工人操作、关键材料的运输与搬运等;(3)重要事件:全程拍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突发状况,确保记录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4. 拍摄计划的制定将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计划,制定详细、全面的拍摄计划,并与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协商确定,以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拍摄流程1. 准备工作(1)对拍摄器材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器材完好,工作正常;(2)与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协商,确定拍摄计划和拍摄内容;(3)进行现场勘察,熟悉施工现场的各个细节和关键点,为拍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 拍摄工作(1)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拍摄过程安全、合法和合规;(2)全程拍摄,确保记录的内容全面、连续、真实;(3)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摄像机的移动和角度的调整,确保拍摄画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报送要求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报送要求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素材应系统、完整并符合声像档案真实性的质量要求。

一、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的基本要求是:(一)报送的照片档案应做到拍摄规范、画面清晰、主体突出、色彩正常。

(二)报送的录像档案在照片档案要求的基础上要保存同期录音,音质良好。

画面要做到稳、清、平、准、匀,镜头的推、拉、摇、移要过渡平稳,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出现地平线歪斜的现象。

(三)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拍摄工作要做好所拍照片、录像及每个分镜头的拍摄现场记录,为后期的整理、编目、查阅和利用提供准确的资料,防止出现差错。

要求认真填写声像档案素材拍摄工作单(或工作记录),其内容是指:拍摄时间、地点、位置、事由、责任人、使用机型、原始记录格式等(整理为word 文件,数字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二、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整理的具体方法:(一)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编目分成录像档案和照片档案两部分,分别按照素材的形成时间顺序编号。

单体建筑5000平方米以内报送录像档案不少于60分钟,10000平方米以上报送录像档案不少于120分钟。

小区建筑群体作为一项工程报送时录像档案不少于180分钟。

单体建筑5000平方米以内不少于报送照片档案120张,10000平方米以上不少于报送照片档案240张。

小区建筑群体作为一项工程报送时照片档案不少于360张。

(二)录像档案在整理时要求首先将原记录信号格式(高于DVD格式时可不用转换)转换成DVD(MPG)格式;照片档案报送时要求为原件,格式为JPEG,每张照片的原始容量不少于1MB。

拍摄后及时整理是通常的主要做法,将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素材按照拍摄的时间顺序,应用E-AYCH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声像档案模块分别整理录像档案和照片档案。

录像档案和照片档案整理完毕形成数字文件后与相之对应的该工程建设的文字说明、拍摄工作单(或工作记录)等电子文件资料刻盘后与竣工档案一并报送。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整理技术指导规范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整理技术指导规范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整理技术指导规范为了规范工程项目声像档案的拍摄、采集、整理工作,确保声像档案数据的完整、准确与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暂行)、《苏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昆山市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细化拍摄、整理的指导规范如下:一、拍摄对象及类型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声像档案的拍摄要求分A、B、C三类:1. A类:凡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或者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目,需要拍摄照片、录像资料和专题片。

2. B类:七层以上建筑、单项工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单跨跨度16米以上的厂房、人防设施、市政道路、多孔100米或单孔40米以上的桥梁、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燃气厂、发电厂、220千伏以上输变电站、一级公路、港口码头、水利防洪设施、有代表性或纪念性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需要拍摄照片和录像资料。

3. C类:上述项目之外的其它建设项目,仅需要拍摄照片。

二、拍摄主要内容节点工程项目声像档案的拍摄应与建设过程同步进行。

最终移交的声像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系统展现建筑(构筑)物的整体面貌,真实记录施工过程的实际状况,内容齐全、完整,包括以下规定的各个内容节点。

1. 开工前原貌1.1 原址、原貌1.2 周边状况1.3 拆迁情况2. 基础工程2.1 建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包括打桩、基础开挖、桩基础、基础钢筋、基础浇灌、基础墙、基础回填、支撑、垫层、承台等2.2 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3. 主体工程3.1 主体设计模型3.2 钢筋工程3.3 管线工程3.4 砌体、砼灌注3.5 主体结构布局、大型构件安装3.6 防水、保温、防腐工程4. 工程项目竣工面貌4.1 工程整体外观和立面状况,包括各个立面及代表性标志4.2 消防、绿化、亮化、雕塑、道路等附属及配套设施5. 其它方面5.1 开工、竣工仪式5.2 施工现场及施工管理5.3 工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5.4 施工建设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5.5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施工情况5.6 竣工验收情况对于住宅小区等由众多单体建筑构成的建设项目,除了“开工前原址原貌”等不可分割的拍摄内容外,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等应尽量分单体(如住宅小区的各幢楼)进行拍摄和整理。

关于对声像档案整理基本要求的通知

关于对声像档案整理基本要求的通知

关于声像档案资料收集整理规范化要求的通知各驻地办、项目部、指挥部各部门: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应符合《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技术规范》(DA/T15—95) ,湖北省档案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照片档案规范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大随项目声像档案是整个建设过程中,从原貌、施工、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中直接拍摄的照片、录像等形式有价值的历史记录。

做好每一项工程所拍照片,每一盘光盘,每一个镜头拍摄现场记录整理归档,是我们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参建单位要抓紧时间,责任到人,同步开展竣交工资料整理工作,按照总体计划推进工作,为项目的交、竣工验收创造条件和为后期查阅和利用提供方便,防止差错。

一、照片档案的整理要求:㈠照片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三个有利于”(即利于保持照片档案的有机联系,有利于保管,有利于提供利用)的原则。

采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归档,在硬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上保存的同时,应从有归档价值的照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冲洗成银盐影像照片6英寸规格整理归档。

按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同时归档的照片应刻录成光盘保存,而且照片与光盘内容必须一致,光盘必须统一转换为JPEG、TIFF格式移交。

㈡照片分类及归档内容数码照片档案归档以册为单位保管,包括照片档案册内目录、照片、底片、照片档案说明和备考表。

档号由分类号、案卷号(册号)、保管期限、张数组成。

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不同年度的数码照片应分别整理。

每一个年度建立一个名称为日期的文件夹。

文件夹下存放数码照片文件,每张照片并附带详细说明。

大随项目照片按以下五类排列顺序(为简化整理工序,对这五类不用编档号,只要求按时间(重要程度)和排列顺序组卷装盒存档)。

①开工前原貌;②基础工程;③主体工程;④竣工后新貌;⑤其它方面。

①开工前原貌:原址、原貌及周边状况;重要建(构)筑物;拆迁情况。

②基础工程:基础异常情况技术处理、土壤岩样分析过程等情况;建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特殊施工的技术工艺现场;建筑物位移、沉降、变形及处理。

工程声像资料收集、归档规定

工程声像资料收集、归档规定

工程声像资料收集、归档规定 -第一篇:工程声像资料收集、归档规定工程声像资料、电子档案收集及归档管理规定工程照片、声像资料档案的完整、成套并保持各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

是真实反映工程施工情况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

为使工程处承建工程施工过程能做到及时、系统、全面的进行图片及声像资料的收集归档,使工程相关资料更完善,易查找及达到资料的可追溯性。

要求工程处承建的工程项目的照片及声像资料档案拍摄,必须按工程施工进度以单体工程为主顺序进行跟踪拍摄、整理、编辑制作形成完整的工程档案。

图片资料由工段(项目部)或项目管理组负责完成,根据施工进度每周四送交质量管理部存档。

声像资料可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结合是否评奖进行拍摄。

须进行扫描的书面资料送交综合办进行扫描存档。

具体需完成电子存档的文件内容如下:一、工程照片档案收集内容(一)工程前期:建筑物、构筑物工程建设前原貌:建设前地块原貌及多个不同角度(面)拍摄全景、中景、远景。

基础开挖前原有的情况,施工现场周围环境。

(二)工程方案论证及评选活动实况:主要专家评述、领导讲话、方案优选、定论等。

(三)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工程:打桩作业,桩基形式,地基处理,桩基测试,破桩情况,桩基钢筋绑扎,地基验槽,基础梁分布,基础结构隐蔽,钢结构地脚螺栓埋设,砼浇灌拆模后的情况等(其中每个部份必须有全景、中景、近景)。

应包含;(1)建筑物定位放线后的形状及处理情况。

A:桩基施工情况;(包含开挖土方、钢筋笼绑扎、桩混凝土浇注)(2)地基基础类型及施工工艺。

A:基础承台、地梁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承台、钢筋、模板、测桩; B:基础施工完后混凝土的观感效果;——梁、柱、板效果,节点大样;(四)建筑主体结构:地上建筑物层面的每一层平面、立面及层面(结构相同的可隔3层拍摄一次)、屋面防水层、消防设施、给水设施、钢结构柱、钢结构梁与柱、梁与梁之间连接等。

小区建设中采用相同图纸施工(单体)的可选取一栋作为代表,但必须全面反映该栋建筑施工情况(其中一层平面必须有全景、中景)。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技术方案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技术方案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技术方案一、前言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技术方案,是指对建设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声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和存储的技术规范和实施方案。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音频、视频文件,包括现场施工现场、监控视频、会议记录和沟通内容等。

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对于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声像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存储与检索、技术设备和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声像档案的整理与归档1. 权责分配对于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工作,需要明确责任人员及其工作目标。

通常需指定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员来负责声像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工作。

档案管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对各类声像资料进行准确的整理与归档。

此外,需要明确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助,以确保声像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文件整理在进行声像档案的整理工作时,需要对各类音频、视频文件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按照工程部位、工程阶段、工序类型等进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查找与利用。

同时,需要对声像档案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归档管理对整理完毕的声像档案进行归档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编号和归档目录体系。

档案编号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制定,以方便后续的管理和检索。

归档目录需要包括档案名称、档案编号、归档日期、档案保存位置等关键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档案管理。

4. 保密管理建设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声像档案中,可能涉及到一些涉密信息,如施工策划、设计方案等。

对于这类涉密信息,需要建立保密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档案的查阅和复制权限,以防止信息泄露。

三、声像档案的存储与检索1. 存储设备对于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存储,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存储设备。

可以选择使用专业的网络存储设备,如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等,以确保声像档案的安全存储和便捷的管理。

此外,还需考虑存储设备的可扩展性,以应对声像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2保温、3.7.3防腐、3.7.4屋面防水、3.7.5外墙 保温等)
3.8商品房精装修工程(3.8.1旧貌毛坯、 3.8.2 门窗安装、3.8.3抹灰、3.8.4地面墙面砖、3.8.5涂 饰、3.8.6吊顶、3.8.7防水、3.8.8管线施工、3.8.9 新貌)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博纳电影传媒
常州市2建00设7年工推程荐声影像片档排案期 拍摄整理 技术指导规范
声 像 档 案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是指在城乡工程 建设过程中,包括各类新建、改建、扩 建和恢复建设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 (军事建设工程、农民自建低层住宅、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除外) 等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录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三、拍摄照片质量要求
(1)主体明确 画面完整,构图完美,尽量保持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
拍摄项目与拍摄内容相符,保留拍摄信息,避免张冠李戴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三、拍摄照片质量要求
(2)画面清晰、色彩真实 曝光准确、焦点清晰,色彩还原逼真,为确保画面真实
性请不要使用任何修图工具对图片进行修改
煤气、3.3.4水管) 3.4砼灌注(3.4.1浇灌车、3.4.2工人操作、
3.4.3灌注特写) 3.5 砌体(3.5.1墙体侧面、3.5.2正面、3.5.3接
缝处)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3. 主体工程 3.6主体结构布局、大型构件安装(3.6.1楼层
内外部整体结构、3.6.2钢结构、3.6.3电梯安装) 3.7防水、保温、防腐工程(3.7.1工程防水、
总 体 要 求
凡2013年7月1日后新开工建设的工程项目,在办理施工 许可证之前,建设单位应及时与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签订 《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并按《建设工程档案报送 责任书》的要求,同时开展工程项目纸质、电子和声像档 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建设单位在提请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对建设工程纸质档案进行预验收时,应同时提请对建设工 程电子和声像档案进行预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部 门出具《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意见书》。建设单位在项 目竣工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应移 交电子和声像档案。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移交建设工程电子和声像档案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 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APS-C:数码相机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规格之 一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二、相机设置 (1)拍摄前必须正确设置相机中的日期、时间、照 片大小、照片质量、色彩空间等。 (2)相机的照片格式设定在大文件精细JPEG(L) (3)相机的光圈与快门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设定,感 光度 ISO设置一般不超过400。
二、为全面反映建设工程过程和成果,建议凡列为 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或者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 目,拍摄照片数量应不少于120张。 建议七层以上建筑、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 项目、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人 防设施、市政道路、有代表性或纪念性的建筑物、 构筑物等项目,拍摄照片数量应不少于80张。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三、拍摄照片质量要求
(3)防止失真 使用广角镜时注意校正焦平面,防止画面过度失真
竣工新貌
单体
立面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四、图片存储方式 每个工程项目的数码照片按照
(一)开工前 (二)基础工程 (三)主体工程 (四)竣工面貌 (五)其它方面
一定方式集中存放,参照下文的模板结构建立文件夹,具 体如下:
拍 摄 对 象
一、 根据常建规【1】号《关于移交建设工程电子 和声像档案的通知》之规定,凡2013年7月1日后 新开工建设的工程项目,都需要开展电子和声像档 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照片摄制数量以能够全面反 映建设工程过程和成果为准,视工程规模和性质而 定,每个工程项目照片不得少于30张,录像资料成 片长度不少于20分钟。
拍 摄 内 容
一、 照片与视频的拍摄应与建设过程同步进行,拍摄画面 多角度、多景别(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二、最终移交的声像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全部
过程,系统展现建筑(构筑)物的整体面貌,真实记录 (不得PS)施工过程的实际状况,内容齐全、完整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照片拍摄、整理技术要求
2.12.2填沙处理、2.12.3土壤岩样、2.12.4基础位移、 2.12.5沉降处理)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3. 主体工程 3.1 主体设计模型(3.1.1沙盘、3.1.2平面图、
3.1.3效果图) 3.2 钢筋工程(3.2.1柱钢筋、3.2.2楼面钢筋、
3.2.3屋面钢筋) 3.3 管线工程(3.3.1下水道、3.3.2电缆、3.3.3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1. 开工前 1.1 原址、原貌 (1.1.1所在地的原貌、1.1.2所
在地原门牌门号) 1.2 周边状况 (1.2.1周边代表性建筑、1.2.2门
前路名路牌) 1.3 拆迁情况 (1.3.1拆迁过程)
照 片 拍 摄 与 整 理
2. 基础工程 2.1打桩(2.1.1打桩。。。) 2.2基础开挖(2.2.1基础开挖。。。) 2.3桩基础(2.3.1桩基础。。。) 2.4基础钢筋(2.4.1基础钢筋。。。) 2.5垫层(2.5.1垫层。。。) 2.6承台(2.6.1承台。。。) 2.7基础浇灌(2.7.1基础浇灌。。。) 2.8基础墙(2.8.1基础墙。。。) 2.9基础回填(2.9.1基础回填。。。) 2.10支撑(2.10.1支撑。。。) 2.11其它类(2.11.1基础防水。。。) 2.12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2.12.1特殊工艺现场、
一、拍摄相机要求 (1)照片应使用传感器画幅应达到APS-C尺寸以上, 分辨率不小于1200万像素的单反相机拍摄,推荐相 机佳能5D2、5D3、6D,尼康D700、D800。 (2)照片使用JPEG格式,手机及视频截图不得作 为归档照片报送。
照 片
Canon 5D Mark II


与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