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霄烈士遗书:《给女儿的信》

合集下载

诵读会(红色家书)PPT演示课件

诵读会(红色家书)PPT演示课件
2020/5/24
1
第一部分
陈觉和赵云霄生平简介
他们的故事:我们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2020/5/24
2
2020/5/24
有这样一对革命伉俪,他们的事迹因为两封血泪遗书为世人传 颂,这两封遗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 子的诀别信,一封是妻子写给刚出生女儿的遗书。这两封遗书的 作者是陈觉和赵云霄。陈觉,原名陈炳祥,1907年生于湖南醴陵。 15岁那年,陈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醴陵县立中学。在进步教师的 影响下,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1925年,陈 觉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云霄,原名赵凤培,河北阜平人,1906年 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赵云霄、陈觉作为第一批 先进的中国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二人相识 相知相爱,结为夫妻。1927年,赵云霄、陈觉一起回国参加革命。 1928年春,作为省委特派员,陈觉参与指挥中共湘东特委和醴陵 县委组织的“醴陵年关暴动”。由于当地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 坏,陈觉夫妇被迫离开醴陵,回到省委机关工作。之后,陈觉被 派往常德组织湘西特委。已有身孕的赵云霄,留在省委机关负责 各地联络工作。
此祝健康 并问王同志
觉手书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日
7
“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 --给女儿的遗书
启明我的小宝贝: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
义的。因为有了你才四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于 陆军监署来了。当时你的母亲本来立时死的罪,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 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方检查出来是有了你!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 启明(与你同样同生一个叫启蒙)。 小宝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 二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零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 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 小 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了,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来养你,你不 必恨我!而恨当时的环境!

红色家书诵读

红色家书诵读
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学习 期间和赵云霄结为夫妻,1927
年一道回国参加革命并参加了
秋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被敌 人逮捕,1928年10月14日,陈 觉在长沙牺牲。
我们的革命有钢骨的意志, 英雄的气魄。 革命的暴风雨海啸般的狂吼 烈火般的燃烧。 为了后一代的幸福自由, 我们愿———愿把牢底坐穿; 为了庄严的共产主义事业, 我们愿———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第一封
"战斗也一定很残酷,过去我对你和孩子 关心不够,您要谅解"。
——致爱妻同桂荣
刘志丹陕西保安县人, 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 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 军高级将领。
1921年5月,18岁的刘志丹
与夫人同桂荣结婚了。婚后,小两口 相亲相爱。同桂荣这个名字还是婚后 刘志丹给夫人取的。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 刘志丹等将领决定组织中国人 民红军抗日先锋渡河东征。
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 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 别了。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 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 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我的启 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 在牢中。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 且好好读书。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 宝宝!
陈觉原名陈炳祥,1903年 生,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冬进入
这次上前线,是再去为我的信念 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 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 献出一切。这一去可能时间很长,战 斗也一定很残酷,过去我对你和孩子 关心不够,您要谅解。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 25军参加东征战役。4月14日 在中阳县三交镇与敌军交战, 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一封红色家书,就是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封红色家书,就是一种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1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1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往事沈从文这事说又是十多年了。

算我是六岁。

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

那是夏天秋天之间。

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槐糖,不致吃后生病吧。

本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

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

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的打了他一顿呢。

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

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

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

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

真是好四叔呵!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什么不匀称。

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

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

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

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

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

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做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

“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的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的头痛了。

红色家书朗诵稿

红色家书朗诵稿

红色家书朗诵稿红色家书朗诵稿(10分钟左右、5组)序A(女)一百年长吗?那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银河中,转瞬即逝的一颗流星。

正是这短短的一瞬,有一群人,用血肉之躯,扣响了时空之门。

百年间,有人将他们无限的柔情与赤胆,迸发于笔尖,把那段红色的记忆永远地封存于短暂的生命之中。

而今,当我们重新捧读这些力透纸背的书信时,字里行间是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信念与忠诚,用鲜血坚守的初心与使命……第一组:夏明翰(写给妻子)B(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短短20个字,是夏明翰就义时写下的豪迈诗篇,那一年他只有28岁。

他出身富裕之家,却有着一颗与穷苦百姓共振的心脏;他学识广博,却弃笔从戎,要在泥泞与艰险之中,趟出一条自由与光明的道路。

1928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被捕。

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他用敌人给他写自首书的半截铅笔给妻子郑家钧写下了这封催人泪下的家书,这,也是夏明翰的遗书。

男夏明翰: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常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我才觉得你是巾帼贤。

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

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

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

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

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B(女)伴随这封信的,还有一枚血吻。

这是他对妻子、对女儿最强烈的爱恋与思念,这也是他舍身赴死时,留给这世间最浓情的告别。

第二组:江姐(写给弟弟)江姐: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奋斗到底。

A(男):这,是江姐写给弟弟的信。

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江竹韵在荧幕中永远是一位亲切、温和的中年大姐,所有人亲切地称她为江姐。

而事实上,她牺牲时是一个只有29岁的娇小女子。

1948年,她的爱人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牺牲,江姐接过彭咏梧的工作,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范文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范文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范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高山下的花环》,掩卷回味,觉得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而且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生活教科书。

作品描绘了我们新时期最可爱的英雄群像,其中英雄连长梁三喜的优秀品质更加可歌可泣。

梁三喜,这位来自沂蒙老区的连队基层干部,是个“吃粮费米,穿衣费布”的大汉,长长脸膛瘦削黝黑,厚厚嘴唇带着憨气。

他的旧军装,他的“八撮毛”牙刷,他的训练用的笔记本,无不表现了他那坚强、朴实、勤劳克己而又宽厚善良的性格,无不闪耀着一位英雄战士特有的思想光彩。

梁三喜牺牲了,他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然而,他牺牲前写的那封家信,却集中表现了英雄战士那种瑰丽而又宝贵的精神品质,对“给亲属留下什么遗产”这个问题作出了发人深思的回答。

遗产,是一面照人心灵的明镜,自古到今,不少人在它面前暴露了冷酷自私的灵魂。

梁三喜给他的亲属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呢?这位在生前没给妻子买过一件衣服的英雄连长,在他的家信里是这样对妻子说的:“秀:我除了给你留下一张欠帐单外,没有任何遗产留给你。

几身军装,摸爬滚打全破旧了,唯有一件新大衣……”啊,一封遗书,一张帐单,一件军大衣,这就是梁三喜留给亲人的“全部遗产”。

在某些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他们对“遗产”的理解是:存款呀,住宅呀,家具呀……而梁三喜的亲属,不但没有得到这些,反而要替他偿还一笔欠款。

——划不来啊!我想起了一九二八年在长沙被杀害的年轻女共产党员赵云霄,她留给生下来才一个多月的女儿的遗产,是一封遗书,嘱咐女儿“好好长大成人,且要好好读书”。

不要忘了父母是怎样死的;我又想起了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这位东北人民革命军女英雄在走向刑场之前,留给他儿子的遗书,鼓励儿子“赶快成人”,“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云霄,赵一曼,这两位英雄早已离开了我们。

今天,我们从梁三喜这个艺术形象的身上,同时看到了她们的影子。

想一想吧,为什么对“遗产”这个概念的理解,先烈们竟会这样不谋而合?原来,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革命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绝无金钱的位置。

红色家书

红色家书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 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调到东北,在 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 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 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她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 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 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 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 这位“红枪白马”的女军人。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 被俘。在狱中,受到日军酷刑折磨,但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她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 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壮烈牺牲于日军的屠刀下,年仅31岁。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的 火车。她虽感到死亡迫近,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态。在生命最后时刻,她最为牵念的是唯一的儿子。 她向看守人员要来纸和笔,写下了这封遗书。
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 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 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 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 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小宝宝,我不能陪你长大了——赵云霄写给儿子

小宝宝,我不能陪你长大了——赵云霄写给儿子

小宝宝,我不能抚育你长大了——赵云霄写给儿子生平事迹赵云霄,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

1924年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受党委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赵云霄与中国共产党员陈觉终结为革命伉俪。

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宣誓以革命事业为共同的奋斗目标,相约为革命奉献一生。

一封家书启明我的小宝贝: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有了你4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到陆军监狱署来了。

当时你的母亲本来是立时处死的罪,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方检查出来,是有了你!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启明。

小宝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

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了,不得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

你不必恨我,要恨当时的环境!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

你的父亲是死于民国十七年阳历十月十四日,即古历九月初四日。

你的母亲是死于民国十八年阳历三月二十六日,即古历二月十六日。

小宝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相片给你,你的母亲所给你的纪念只有相片和衣物及一金戒指,你可作一生惟一的纪念品!小宝宝!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

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

你是不幸者,你是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

小明明!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

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

血泪而书成。

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

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

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

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

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写作背景1928年9月,因叛徒告密,被派往长沙执行地下工作的赵云霄外出送通知返回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红色家书叙党史”之:一位父亲给17岁女儿的赠言

“红色家书叙党史”之:一位父亲给17岁女儿的赠言
您可以访问亿库网()查看
“红色家书叙党史”之:一位父亲给17岁女儿的赠言
编者按:喜迎2011年建党9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半月谈网特推出“红色家书叙党史”系列策划,把每一位伟大的历史亲历者背后的故事传递给读者。这些红军战士都是普通人,在写给亲人的信中饱含着不为人知的苦痛、悲伤、失意、感动、赤诚与温馨。这些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通过家书,感悟他们尚未消逝的生命,传递给我们向上奋斗的力量,亲情的力量,以及爱情的力量,是他们及其家庭的付出,才带给我们今天的美好,这是我们该牢牢铭记的。 教育子女,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课。“爸爸妈妈都没有把你看成是我们的财产”,要服从国家大局,成为好的革命接班人。42年前,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干部张风玄用家书教育女儿成长,条分缕析,语重心长。事实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张风玄与女儿张新秋,摄于1953年张风玄夫妇与女儿张新秋,摄于1953年1964年“四清”时,张风玄给女儿来信询问妻子的眼病情况,并写道因分团太忙,学习毛主席着作积极分子会参加不了了,三五天回不去。 【家书原文】 新秋: 多年来,家里人都一直认为你是个好孩子,你有许多优点:从思想到生活,从学习到劳动(在社会上),都很朴实,不追求表面的东西,有认真求实的精神;天资比较好,记忆力强,也善于动脑子思考问题,在学习上能钻进去,学的比较活,不是读死书,死读书;和同学的关系好,能团结人,能和多数人合得来;你的身体也比较好,身强力壮,再说还能说几条,但就这些而论,你只要把自己的优点运用的得当,能充分发挥出来,你不但可以学习好,而且将来参加了工作,也一定能为人民办许多好事情。可是,优点、长处不(一)定就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也不一定能取得完好的后果,弄不好它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不很好的注意和警惕,也可能走到邪路上去。 在学校的情况,我不清楚。在家的表现,有一些不像话的东西,是从你的优点中派生的。如你在学校不错了,你就对家里的人,产生了一种轻视的表(现)(转载自亿库网,本文由亿库网收集整理。)。对自己就放松了约束。不尊重大妈,不愿照顾小妹妹,对小访在(某些)方面不是一个十七八岁姐姐应该做的那样。妈妈病了,理应在精神上、在生活上,尽可能的多照顾,但做的也不够。许多表现,和一个高中生、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是不相称的。 要听爸爸的话,不要看成这是小问题。你将来的前途只有一个,就是“革命”。革命的人,对待一切都必须有一个革命的态度。就家庭的这些事情说,对待大妈,怎样团结好了,让她心情愉快。把家里事情料理好,这样对妈妈的精神有好处。妈妈精神好,病就可能显的轻一些,就会减少(我)对她的照管,我的工作就可能多做点,做好点。不然,出点事,我就得回去,多了就当然不利(于)工作,不利于革命。 对小访,不但应在生活上照管她,姐姐照管小妹妹,不能看成是负担,应该看成是义务。特别(是)你的具体处境,妈妈病了,不能管小妹妹了,你代替妈妈管起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管她的生活、管她的学习,管她在思想上能健康地发展。在你的帮助下,她能成为好的革命接班人。你看,这一些都是和革命和人民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你认识到了没有?如没有,你已经十七八岁了,是应该认识的时候了(转载自亿库网,请保留此标记。)。做好这些,是否影响你的学习?不但不会,反而会使你学习的更好,因为从(实)践中,你更懂得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有了这种思想,一切都会安排好的,所以,首先在思想上先解决这个问题。对家务劳动,应该也同样的看成是一种革命锻炼。在思想上建立家庭劳动感情。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感情,工夫、时间,你自己会找出来。 好好念高中,准备毕业后考大学,我考虑这个问题不是从自私自利方面想的,并不是我们“家”缺一个大学生,要由你补上。念不念大学,对家没有什么关系,丝毫不需要你光荣(宗)耀祖。……这样想,就正确了,念书的劲头也就大了。当然,国(家)需要干别的,我们还是服从国家需要。爸爸妈妈都没有把你看成是我们的财产,我想的会比你想(得)更周到,因为你还很小。 你要特别关系(心)妈妈的病,牺牲两节课,送妈妈看看门诊是可以的,不会影响你多少学习。 爸爸 4.15 注:此信写于1964年,已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 【背景链接】 张新秋自述父亲张风玄 在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张风玄。他虽已离我而去,但当我每每翻阅他写给我的这些珍藏多年的家书时,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出来;他的谆谆教诲便萦绕在我耳畔,唤起我无尽的思念。 这里刊登的家书是1964年“四清”时期,父亲写给我的,主题是教育我如何做人,也反映出父亲对我母亲的牵挂与关心。父亲教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字字句句刻骨铭心。他不仅视子女为自己的后代,更把对子女的教育当成为国家培养人才。他所写的家书,不仅是他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党对人民忠诚的见证,也是育人成才的教科书,更是革命老一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 父亲1917年生于河北省威县,1992年去世。1937年正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了中原大地之时,他参加了八路军,加入了共产党,毅然扛起了枪,踏上了杀敌的战场。为了中华民族,与日寇浴血奋战,曾任八路军四军分区二营营长兼教导员。在一次激战中,不幸身负重伤,敌人的子弹射穿了他的右腿。直至他离世,这颗仇恨的子弹,一直留在他的身上。枪伤刚愈,他就转到敌后,与敌人继续作战。时任河北广曲抗日政府三区区长。1949年他来到北京,从事新北京的城市建设工作。1958年,由国家经委调到天津针织厂任厂长。后曾任天津市河东区区长、天津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等职。1982年离休时,任天津市交通局顾问。 父亲的一生,耿直刚烈,疾恶如仇,廉洁公正。他视党的工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命,为工作废寝忘食,彻夜不眠。他在《遗书》中没向党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嘱托“不向遗体告别,不送花圈,不惊动亲友及交往颇深的老同志”,把自己的骨灰“和前妻张菱君的骨灰一起撒在现在邢台地区威广一带”。这是他们在“战争年代工作过的地方”。 他对家庭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我的母亲张菱君,1920年生于河北省广宗县。解放后,曾在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中心小学校任校长。后来调任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校任校长,病逝前在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工作,于1967年病世。我的父母情深似海。1961年,母亲生病后,父亲千方百计寻医找药,在外搞“四清”时也牵挂于心,经常写信问长问短。 母亲过世后,父亲写了长达15页的祭文,追忆了他们几十年相濡以沫、共同战斗的生活,以缅怀爱妻、寄托哀思。字里行间,泪迹斑斑,无不发自肺腑,令人心碎。 他在《菱君诞生六十四周岁祭文》中写道:“全国解放之前,调我们上北平,在解放北平入城式狂欢的头一天夜里,我们首先进入了北平。直至现在记忆犹新。那一夜的北平是凄惨荒凉的,路灯寥寥无几,马路又脏又乱,街道无行人,天空闪耀着暗淡的星光。第二天解放军入城式开始了,整个城市都在狂欢沸腾。几千年历史,第一次太阳显得那么红,光芒四射,温暖了全国人民的心。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这些战争年代的幸存者,看到了胜利,胜利呵!是先烈们流成河的鲜血、堆积如山的白骨换来的,我们流着眼泪狂欢,我们流着眼泪庆祝胜利。” 对女儿,他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因母亲有病,父亲对我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做饭、洗衣,甚至连妹妹的小辫也由他来梳。我当时上中学(天津市女一中,在学校吃饭,回家住),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在校表现很好,但由于家有保姆,所以我一回到家中,就不大干家务。当时,爸爸在外搞“四清”,就常常写信,针对我的这个缺点,教导我要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在他的帮助下,我改正了缺点,做到了品学兼优。 父亲一生坎坷,但他十分热爱生活,情趣高雅,酷爱文学、书法、读书、养花,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养花弄草。他的墨迹已刻成石碑,永远地留给了我们。 父亲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的家书却永远是鞭策、激励我成长的座右铭。如今,我也已年过半百,退休在家了。经过这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父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性。如今,我常常以父亲的精神和思想教育我的儿女,告诫他们要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心、有奋斗精神的人,要襟怀坦白、无私无畏,要热爱生活、健康活泼,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云霄烈士遗书:《给女儿的信》
启明我的小宝贝: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有了你4个
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于(到)陆军监狱署来了。

当时你的母亲本来(是)立时(处)死的罪,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方检查出来,
是有了你!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启明(与你同样同生一个叫启蒙)。

小宝宝!你是民国十
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

小宝宝!
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

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

你的父亲是死于民国十七年阳历十月十四日,即古历九月初四日。

你的母亲是死于民
国十八年阳历三月二十六日,即古历二月十六日。

小宝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像片给你,你的母亲所给你的记(纪)念只有像片和衣物及一金戒指,你可作
一生的惟一的记(纪)念品!
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
死的。

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

你是不幸者,你是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

小明明!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

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

血泪而(书)成。

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


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

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

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
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

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