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女性教育观_读_朱莉_或新爱洛伊丝_王晓瑞

合集下载

论卢梭的女子教育观

论卢梭的女子教育观

着力优化 办学条件 ,促进机械 工程 自动化专业 的全面 发展 , 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专业 的办学优势会更加 突出 ,
进一步保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简 介 : 王振玉 (9 0 )男 , 18 一 , 硕士 , 讲师 , 主要从 事机械工程 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 。
学 院历来重 视各学 科 、 各专业 的教学 质量 , “ 将 质 量立 校 、 人才 强校 、 特色兴 校 ” 终作 为学 院发展 的办 始 学理念 。院长深入教学第 一线 , 进行 “ 抓学风 、 严考风 、 促教风” 三风 ” 的“ 建设 , 步提高教学 质量 。机械下程 稳
及 自动化专业是学 院的特色和 大型专 业 ,因此从 系里
有着较好 的就业前景 。我院位 于西南 , 地处世界 自然与 文 化双遗产所在地——乐 山市 ,乐 山是成都 经济 区核 心 圈层重 要的枢纽城市 、 Il 四J l 贸重镇 、 ll 古南方 丝绸之 路必经之地 。其 工业 门类齐全 、 发展基础较好 , 全市建 有 1个产业 园区( 2 工业集 中区 )其 中乐 山高新 区 、 , 夹江 经济技术开发 区为省级开发 区。 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7 8 5 家 ,其 中4 0 0 多家企 业从事 机 电行 业或 与机 电行业 相 关 。2 0 年 , 0 9 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 396 元 , 7. 亿 居全 省第3 , 位 增长2 . 4 %。我院作 为乐 山市唯一一所培养应 7 用 型高级技术人才 的理工科 大学 ,机械 工程及 自动化 专 业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 足 当地需求 ,一些 企业对我 们 的毕业生更是格外青 睐 ,有多家企业 想与我院达成 人 才供需协议 , 口培养 应用型人才 。因此 , 对 机械工程 及 自动化作为教育部 的工科引导性专业 ,为地 方培养 应 用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将 是一项长期 的任务。这些 有 利条件无疑地为我 院机械 工程及 自动化 专业 的存在 和发展提 供了更 为广阔的空间。 随着学院进行特 色专业 的建设 ,机 械工程及 自动 化特 色专业 以人才 培养模 式 的改 革与创 新为抓 手 , 构 筑 了具有鲜 明特色 的人才培养体 系 。以后还将不 断深 化教学改革 , 教育质量 内涵建设 , 加强 加强师资 队伍 建 设, 提高科学 研究 水平 , 加强实 验室 和实训 基地建设 ,

卢梭的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卢梭的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让他们的身体、器官和思想得到自然的培育和成长,不让他们过早地受到与 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负担。他指出:“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 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他认为理 想的教育道路应该使儿童“从各种事物中择其最真实、最必要、最有益的东西学 习”。这种教育才是真正自然的教育。
他提倡的自然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人道化和教育平等化的理想,使 每一个人都有接受自然教育的机会和能力。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以下主要的教育思想:
第一,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观。“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邪 恶的学说里,就是造成现实社会不平等和邪恶的主要原因。卢梭认为“自然人” 是最自由和幸福的。他主张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是应顺应自然的要求,顺应儿 童自然发展的程序,
1、尊重儿童的个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 各自的特点和天性。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发挥 他们的潜能。
2、注重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
卢梭主张让儿童在自然中自由嬉戏,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这启示我们, 应该更加注重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亲身经历,可以更 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提出了教育的分期思想。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 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分期进行,对每个年龄阶 段的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 善的程度,都有特有的长处和价值”。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把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卢梭女性教育思想研究

卢梭女性教育思想研究

卢梭女性教育思想研究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思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人们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之路。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在男性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女性教育领域也提出了独到而引人深思的见解。

卢梭认为,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教育应当与这一角色相适应。

在他看来,女性的天性与男性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女性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应当有别于男性教育。

卢梭强调女性的温柔、善良和体贴等品质的培养。

他认为女性天生具有更强的情感感知能力,应当通过教育引导她们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成为家庭中的温暖港湾和情感支柱。

他指出,女性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其品德和情感素养。

例如,女性应当学会关爱他人、善于倾听、懂得理解和包容,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他并不主张女性追求过于广泛和高深的学术知识,而是认为应根据女性的生活需求和社会角色,传授给她们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家政管理、子女教育、艺术鉴赏等方面的知识被他视为对女性更为重要和有用的。

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既反映了对女性传统角色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在知识领域的发展空间。

然而,我们需要以历史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卢梭的女性教育思想。

在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较为狭窄,女性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家庭。

卢梭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社会观念的影响。

但同时,他也在试图为女性教育寻找一条适合的道路,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能发挥的独特价值。

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卢梭的女性教育思想既有其局限性,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其局限性在于,过于强调女性的传统角色和性别差异,可能会限制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平等参与和发展。

但他对于女性品德和情感教育的重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女性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和无限的潜力。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黄晓雯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

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

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

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

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

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

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

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

卢梭提倡的教育观

卢梭提倡的教育观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爱弥儿》1、性善论与感觉论从人性论上说,卢梭推崇性善论,认为儿童之所以性格乖张,原因不在于自然,而是不良教育的结果。

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怜悯心和自爱心。

同时他还强调“良心”使人为善的作用,认为良心能指导人判断善恶,引导人弃恶扬善。

为了保持善良的天性,儿童应该远离乌七八糟的城市生活,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

卢梭认为人天生具有学习的可能,而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说,所有道德一切事物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因此要高度重视儿童的感官训练。

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影响①自然教育的含义自然主义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就是遵循自然天性发展。

他认为人应该接受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的教育,核心是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教育,三种教育综合作用使人趋于善良。

卢梭信奉消极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是儿童自由发展,儿童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反对成人对儿童的灌输和压迫。

②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培养“自然人”,即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自食其力,不受束缚,适应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新人。

③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第一,正确的看待儿童,不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看待;第二,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具体来说就是给予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教育。

④自然教育的实施方案婴儿期(0~2)体育;儿童期(2~12)“理性睡眠期”,感觉教育;少年期(12~15)智育和劳动教育,反对灌输,主张儿童主动学习;劳动教育侧重手工劳动;青年期(15~24)德育德育内容:培养善良,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力;德育方法:反对体罚,主张使用“自然后果法”;对宗教:“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德”。

⑤自然教育理论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对压迫和束缚儿童,阻碍儿童天性发展的传统教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对解放儿童,释放儿童天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卢梭的自然主义理论首次实践是巴西多的“泛爱学校”,之后在德国兴起的泛爱主义教育运动也以此为理论基础,此外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等人关于儿童观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以此为出发点。

卢梭的女性教育观

卢梭的女性教育观

卢梭的女性教育观[摘要]《朱莉,或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四大名篇之一,它既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教育名著。

通过这部书信体的小说,卢梭塑造了朱莉这个完美的女性形象,阐释了他的女性教育思想。

他从自然主义哲学出发,在女性的爱情、婚姻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影响力的见解。

反思卢梭的女性教育观,对促进当代女性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新爱洛伊丝卢梭女性教育观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于1761年发表了这部以书信体写成的爱情小说《朱莉,或新爱洛伊丝》。

爱洛伊丝是法国十二世纪人;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

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

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

因此,他把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朱莉,或新爱洛伊丝》,用醒目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

书中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所表现出的美好品德,以及她作为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从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作者对女性教育的观点。

一、卢梭女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卢梭主张自然主义哲学观,认为一切应“回归自然”,这为他的女子教育观定下了一个基调——教育要依托天性实施。

这对当时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无疑是有力的批判,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但卢梭并没有摆脱法国传统男权社会女性观的影响,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妇女的一切教育都应和男子相关连。

他一方面赞美女性,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和“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两性本来是平等的:但他所说的男女平等却远非大革命中妇女所要求的平等权利,而是绝大多数男性革命者心目中合理的性别秩序观。

他认为女性是天然依附于男性的,只要做好“贤妻良母”便可。

在卢梭眼里,女性是没有独立地位的,其女性观本质上是传统的、保守的,没有脱离法国传统女性观的窠臼。

(一)男女异同的性别观。

卢梭认为女性对男性的服从不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原因,而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这是一种不可抗逆的自然法则。

卢梭女性观及对当代女性就业角色冲突的启示

卢梭女性观及对当代女性就业角色冲突的启示
卢梭女性观及对 当代女性就业角 色冲 突的启示
杨 宗玲
( 青 岛农业大学助理编辑 管理学硕士 山东 青 岛 2 6 6 0 0 0 )
摘 要: 卢梭是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著名的思想家和先驱者。 他倡导“ 天赋人权 ” , “ 人人生而平等” , 因此被称为近代妇女运动的“ 点 火者 ” 。自此之后 , 女 性主义理论不断的发展 , 女性 为争取自 身的权 力进行 了不 断的斗争 。 现今女性在 参与社会 事务 中争取 到 了一定地 位, 但 同时 由于性另 q 差异、 家庭 的需要 , 女性在平衡 家庭和职场的关 系中面临一定的角 色冲 突。通过对卢梭女性观 及其对近代女性 主 义思潮的影响的分析 . 提 出当代女性应有的就业新视 角。本文分析 了卢梭女性主观思想 内涵 , 及 其对近代女性主义 思潮 的影响 , 以我 国女性 的现 实地位为例 , 分析卢梭 女性观 中的男女平衡的理念对现代女性就业 角色冲 突的启示。 关键词 : 卢梭女性观 ; 男女不平等 ; 女性 角 色; 就业冲 突 基于 自然观的卢梭女性观 内涵 l 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冲破了传统的藩篱 。新兴的资产 阶级 反对 封建专制 、 反对宗教迷信 , 宣扬 “ 自由、 平等、 博爱 ” 。卢梭在 《 社会契约论》 中指 出 , “ 人 人生而平等” , 这让 千百 年来 处于附属 地位 的女性逐渐清醒并认 识到 自己 的权利她们 意识 到女人并非 需要完全依附于男人 而生 活 .女人应该争取 自己的 自由和独立 地位 。但同时 , 卢梭信奉 自然 主义 。 他认为女性 在社会 中相对男 性的依附地位是 自然属性 的表现 , 社会 应遵循 自然规律 , 不能反 其道 而行 。 ( 一) 女子教 育观 卢梭认为女性天生纤细 、 柔弱 . 男性天生刚强 、 有力 。因为生 理方 面的差异不 同 。 女性在成年结婚 后要 担当起生育儿女 、 教育 子女 、 侍奉 父母 、 料理 家务的责任 。男性 主要从事 社会生产 和创 造, 以推 动社会 向前发展 。既然男女角色不 同 , 在教育 问题 上就 应当区别对待 。 当时的法国并不重视 女性 教育 , 而卢梭提 出实行 分性别教育 , 并 针对不 同个 性 、 不 同年 龄 的人 因材施 教 , 这在 当 时社会是一大进步 。 ( 二) 女 子 婚 姻 家 庭 观 卢梭看来 .女性娇 弱的 自然本性决定 了她们在家庭生活 中 承担着 繁衍后代 、 喂养 孩子 、 照顾家庭 重要 职责 . 不适 合同时参 与和处理复杂 的社会公共 事务 。女性存在 于社会 的最大 目的是

论卢梭的女子教育

论卢梭的女子教育

论卢梭的女子教育作者:董静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0期摘要谈到女性主义,卢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先驱还是批评的靶子,仍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新爱洛伊丝》和《爱弥儿》是卢梭集中论述女子教育的专著,通过在内容、结构、主旨思想等方面的对比,可以清晰地洞察卢梭女子观的发展与变化,加深对其女子教育的理解,从而对争议点得出新的认识。

关键词女子教育卢梭教育思想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倡导教育儿童按照天性来自然发展,进行自然教育,最后回归自然的教育专著。

全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讲爱弥儿这个男子是如何培养和教育成为一个新公民,篇幅相当大。

而只有第五章才写到苏菲,仅仅花了一章的内容来写女子教育,阐释苏菲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男女由于天性的差异而要接受相互区别的教育,女子就是要依照自己的自然天赋来成长。

本书主要从女性地位、男女差异、女子教育、爱情及婚姻教育几个方面来展开叙述,勾勒了一幅完整的女子教育的画卷。

稍稍早于《爱弥儿》的卢梭另一大名作《新爱洛伊丝》,是以书信体为主的爱情小说,是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也是反映他本人女性教育思想的教育名著。

《新爱洛伊丝》共分六卷,计一百六十三封信,有些信长达数十页之多,全都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

全书的语言朴实简单,但是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女性的观点与态度。

前三卷集中讲述了女子教育与学习方法,而后三卷主要讲了婚姻教育,也提及了女孩的教育方法。

整本书一直都没有脱离道德教育的轨道,总是在强调德性的重要性。

《新爱洛伊丝》和《爱弥儿》两本书,创作时间仅相隔一年,都是卢梭女性思想的荟萃,都是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下创作出来的。

由于对自由、平等的倡导,人们才开始关注女性,女性的地位和女子教育。

从内容上分析《新爱洛伊丝》和《爱弥儿》这两本书,很直观的感觉:一是《新爱洛伊丝》中的朱莉和克莱尔两位女性学识渊博,涉猎很广;二是她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且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具有鮮明的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朱莉,或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四大名篇之一,它既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教育名著。

通过这部书信体的小说,卢梭塑造了朱莉这个完美的女性形象,阐释了他的女性教育思想。

他从自然主义哲学出发,在女性的爱情、婚姻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影响力的见解。

反思卢梭的女性教育观,对促进当代女性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新爱洛伊丝 卢梭 女性教育观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于1761年发表了这部以书信体写成的爱情小说《朱莉,或新爱洛伊丝》。

爱洛伊丝是法国十二世纪人;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

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

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

因此,他把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朱莉,或新爱洛伊丝》,用醒目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

书中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所表现出的美好品德,以及她作为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从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作者对女性教育的观点。

一、卢梭女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卢梭主张自然主义哲学观,认为一切应“回归自然”,这为他的女子教育观定下了一个基调——教育要依托天性实施。

这对当时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无疑是有力的批判,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但卢梭并没有摆脱法国传统男权社会女性观的影响,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妇女的一切教育都应和男子相关连。

他一方面赞美女性,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和“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两性本来是平等的:但他所说的男女平等却远非大革命中妇女所要求的平等权利,而是绝大多数男性革命者心目中合理的性别秩序观。

他认为女性是天然依附于男性的,只要做好“贤妻良母”便可。

在卢梭眼里,女性是没有独立地位的,其女性观本质上是传统的、保守的,没有脱离法国传统女性观的窠臼。

(一)男女异同的性别观。

卢梭认为女性对男性的服从不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原因,而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这是一种不可抗逆的自然法则。

他反复强调大自然使女人和男人有区别,它要求女人和男人做不同的事情,并由此产生了卢梭的性别差异理论。

卢梭认为男女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别,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具有人类的特点,如同样的器官,同样的需要,同样的能力等,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性别”。

男女之间这种自然的、生理学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二者心理上的差别,即男子能攻能守,胆子大,而女人则腼腆。

前者具有意卢梭的女性教育观——读《朱莉,或新爱洛伊丝》王晓瑞◇志和力量,而后者则多是依附和顺从。

两性的天然归宿不一样,看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方法也必然不同。

卢梭还举例说在种地和给孩子喂奶方面,不能硬要两种不同性别的人都有同样的兴趣和同样的体质。

在他看来,女人就应像极女人,养成她做女人的特性,但若随便模仿异性,就是荒唐之至了。

如果男女混杂不分,都做同样的事情,担当同样的职责,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因此,男女两性的发展就应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导,各自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受教育权方面,卢梭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一样接受教育,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

但是他认为女性缺乏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见识短浅,无法从事科学研究。

“抽象地和纯理论地探索真理,探求原理和科学的定理,要求探索的人能够把他的概念做综合的归纳,那是妇女们做不到的”,“在需要运用思想的事物上,她们是没有理解的能力的,她们也没有相当精细的头脑和集中的注意力去研究严密的科学”。

因而女子所受教育不易深奥复杂。

(二)自然美德的终极追求。

作为一个终生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家,卢梭认为,真正的自由是道德的自由。

他曾指出:“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可以说,对德行的追求是卢梭哲学的最终归宿。

在道德的基本形态上,卢梭属于典型的唯动机论道德者。

他认为只有坚持善良的动机,我们才能最终进入道德的充满魅力的至高境界。

正如卢梭视野中的女性都具有高尚的情操、纯净的心灵和忠贞的品格,她们并且以一种卓尔不群和惊世骇俗的方式来实践他的天国情调的道德理想。

《新爱洛伊丝》中的主要人物朱莉、克莱尔都具有极高的道德情操,有朱莉与圣普乐之间的那种柏拉图式的纯洁爱情,有朱莉与克莱尔这对表姐妹之间的崇高情意;还有他现实生活中的华伦夫人和乌德托夫人,她们都是爱与美的化身,她们超凡脱俗,把德行当作最爱。

卢梭作品中所展示的冰清玉洁的女性圣洁道德,与现实社会中尤其是上流社会中的种种卑污肮脏的丑恶现象以及虚假伪善的贵妇人道德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卢梭这种乌托邦式的道德理想与赞美自然和崇尚情感的思想倾向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巨大精神源泉。

二、卢梭的女性教育思想卢梭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实际状况,提出要对两性的差别予以关注,并详细分析了性别之间的差异,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女性教育观。

他的女性教育观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方面。

(一)“贤妻良母”的教育目的。

卢梭认为,男人的幸福依赖于女人,因而女子有受教育的必要,但妇女们所受种种教育和男人都是有关系的,对女子进行教育的目的是把女子培养成“贤妻良母”。

卢梭坚持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认为这是合乎自然的安排。

男性负责人类的公共空间,而女性则只应涉足私人空间,担负孕育、哺乳、抚养小孩和照顾家庭的职责,而不应从事与自己的体力和性情不适合的工作。

女性天生是弱者,需要男性而生存,温顺、谦逊、淑静和贞洁等是女性 终生必备的美德。

女子受教育完全是为了取悦男子和使家庭生活舒适有条理,完全是为男子充当贤内助,基本谈不上参加社会政治管理工作。

女子教育的归宿,即回归自然状态,找寻自己真正的本性,做一个贞淑的妻子、头脑清醒的少妇和可爱的良母。

(二)“客体式的爱情观”和“依附式的家庭观”的教育内容。

1.客体式的爱情观。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情感,情投意合、惺惺相惜,才能产生真正的爱情。

把两人结合在一起的不应是情欲冲动的心中的盲目的欢乐,而是两个诚实的和理智的人的永恒不变的依恋之情,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够持续长久。

因此两个人只要为人诚实,有美德,在某些方面情趣相投,地位和年龄虽有差别,但性格和脾气合得来,就可以结为夫妇。

有了这些,结合之后就必然会产生温柔的眷恋之心。

婚姻的幸福与否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毫无关系,而是由脾气和性情的差异决定的。

同时,卢梭特别强调女性要为获得男性的爱情而努力。

他指出,一个女人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可爱的人,也就是说女人要有被爱的资本。

他按照男性对女性的需要,提出女人应该具有忍耐、服从、善良的品德;在素质方面,女性要具有服务于男性的素质,对女性进行形体训练、美德教育、审美情趣和恰当的知识等素质教育。

女性只有具有被爱的资本才能获得男性长久的爱。

显然,在卢梭的思想里,男人才是爱情主体的一方,女人永远处在客体的地位。

2.依附式的家庭观。

卢梭倡导依据自然法则互补、合作的两性关系。

他认为“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倾向,和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工作一样,也是有差别的,他们的爱好和职责也是不同的”。

在家庭的角色分工方面,卢梭坚持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男性负责与外界交往的公众领域,而女性则扮演的只应是“贞淑的妻子、头脑清醒的少妇和可爱的良母,只能停留在私人空间,为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所左右,主要担负孕育、哺乳、抚养小孩和照顾家庭的职责。

在家庭关系中,卢梭强调女性天生是弱小的,必须依赖男性而生存,因此,女性应依附并服从于男性,男性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丈夫是第一位的,是高高在上的,妻子只是附庸。

作为妻子有必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丈夫造成的影响,并反省过失。

正如他所说,“一个贤德的妻子,不仅需要受到丈夫的敬重,而且还需要得到丈夫的心:如果他责备她的话,那她一定是有可责备之处:即使她是无罪的,但只要她受到猜忌,那她一定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仪态端庄,也属于她应该做到的事情之一”。

总之,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孕育、诞生在18世纪,但它却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很快波及欧洲、传遍世界。

他的思想受到热捧,也倍受争议。

他从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认为男女有别是大自然的安排,应该遵循自然的指导,按男女差异进行教育,这与现代教育观是吻合的,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进步,为女子教育的发展,进而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卢梭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时代,他虽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但他并没有摆脱传统女性观的偏见,在女子教育观上持保守主义立场,忽视女性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

他认为女子天性就是为了取悦男子和依赖男子,她们所接受的一切教育都是为了更好地配合男性,以履行女性的天职———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女子没有追求完全独立自由的可能性,这是卢梭女子教育思想的重大缺憾,遭到了女性主义理论家的猛烈抨击。

三、卢梭女性教育观的现代启示几个世纪过去了,虽然卢梭在女性教育问题上的总倾向是保守的,他的男权视野下的女性思想也屡遭西方女性主义的抨击和诽难,但其中闪烁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芒,对我们当代女性教育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重视女性的双重角色,确立科学的教育目的观。

尽管卢梭的女子教育观否定了女子参与社会工作的必要,没有给女性提供完全独立的机会,但从《新爱洛伊丝》中,我们看到卢梭心目中的完美女性是贤妻良母式的,她们温柔、善良、美丽和忠贞。

他对女性“贤妻良母”的定位至少反映出他对男女生理结构差异性的重视,这在当时是对女性认识的一大进步。

在现代社会,女性在担任社会日常工作的同时,仍肩负着女性传统的家庭角色——妻子、母亲,女性除了凭借出色的工作获得男性尊重以外,也需要贤惠、温柔的形象得到社会认可。

但今天我们所说的“贤妻良母”与18世纪卢梭所指的“贤妻良母”在内涵上已发生了转换。

现代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应是有文化、有知识的现代女性,是建立在男女平等原则基础上女性的自我选择。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女性的双重角色,培育现代意义上的“贤妻良母”。

其次,满足女性的发展需要,采取公平的教育方式。

女性与男性具有共同的特性,即同样的人性和自然权利,但作为个体人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依从女子天性实施教育,发展女子天赋的能力,而不是天真地去孜孜以求抹平两性的自然差异,要从微观的、具体实施的角度关注女子教育及女性发展,建立起基于两性和谐基础之上的教育制度,使女性获得真正的平等与公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学中性别刻板模式,消除性别歧视和隔离,形成性别平等的学习环境,采取性别平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男女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真正实现男女教育公平,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卢梭.新爱洛伊丝[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3.[2]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赖昀.卢梭女子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谈永珍.论卢梭的女性观[J].绥化学院学报.2009(6).[6]吴芬.寻找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背后的“思想”[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3).(作者单位:郑州幼师实验幼儿园)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