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又呈吴郎》课件

《又呈吴郎》课件
探讨《又呈吴郎》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PPT制作步骤
详细介绍PPT制作过程和设计技巧
PPT演示技能
讲述PPT演示的技能要点,展示实际演示技巧的例子
总结
总结PPT课件的内容,强调PP
《又呈吴郎》PPT课件
PPT课件介绍《又呈吴郎》的背景、吴郎简介、古代文人的创作方法、《又呈 吴郎》的文学及历史价值、PPT制作步骤和演示技巧。
导言
PPT课件的背景介绍和重要性
吴郎简介
吴郎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文人,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古代文人的创作方法
揭示古代文人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表现形式
《又呈吴郎》的文学价值

广东省惠来县第一中学粤教版选修1杜甫诗三首《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课件(共55张PPT)

广东省惠来县第一中学粤教版选修1杜甫诗三首《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课件(共55张PPT)

《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 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 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 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二、理解诗意,累积诗歌知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 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 2.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 3.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 仰的地方 4.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 之情,并因人而及物,
背景解说: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结束了 为时四年的寓居泰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 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浣花 溪畔。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定。在这期间杜甫 仍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在当时 安史之乱还未曾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 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 杜甫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 仰慕,倍加敬重。定居后第二年春天,他探 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 古绝唱。
三吏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三吏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天地终无情”说明前半篇的主题思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首句的“任”解为任由。当年自己任由生活凄苦的老妇到 堂前打枣,以解饥馑之苦。杜甫摆明自己的态度是想启发 吴郎要同情老妇人,用行动帮助老妇人。
第二句交代老妇打枣的原因:既无儿女奉养,又饱受饥饿 之苦。让吴郎明白她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使他能同情她的 悲惨遭遇。
颔联开导吴郎,老妇扑枣时心怀恐惧,所以我们不应干涉, 反而更应显得和善些,让她安心打枣才对。
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 诗题作《又呈吴郎》。
“唐朝诗圣有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宁:岂,怎么。代老妇人打枣这件事。 ( 8)只缘:正因为。 (9)转须亲:反而更应对她亲善。亲:亲善。 (10)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1)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2)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又呈吴郎登岳阳楼ppt

又呈吴郎登岳阳楼ppt
执教:高琨
无食无儿一妇人
交代西邻
无衣无食、无依无靠 (生存状况糟糕)的老寡妇。
析:诗人仿佛是在对吴郎说:对 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 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执教:高琨
不为困穷宁有此? • 那个词承上第二句? • “困穷” • “此”指代什么?
反问语气
• 扑枣一事。 •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 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
译 文
执教:高琨
探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今昔心情对照 强调登临喜悦
青年开元盛世 昔闻: 渴望向往已久 暮年 山河残破 今上: 如愿以偿甚喜
执教:高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 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即横征暴敛)
• 2、连年的战乱
由近及远 由小到大
执教:高琨

由西邻扑枣的小事,杜甫联想到整个国 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 一方面,点醒开导吴郎。 望其站得高看得远些,不要为几颗枣子 斤斤计较。 • 一方面,表现诗人热爱祖国及对平民的 同情和关爱
执教:高琨
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象“不 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 “即”、“便”、“虽”、“却”等,
执教:高琨
诗人故意委屈自己,说出与身份不 相称的“呈”字。含谦卑恭敬的意思。 目 的
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人的劝告。
执教:高琨
堂前扑枣任西邻 • •
” 而用这个短促沉着的 “扑”, 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 “任”就是放任。

• 为什么要放任呢?
执教:高琨

杜甫诗五首哀江头又呈吴郎蜀相登岳阳楼ppt课件下载(粤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课件)

杜甫诗五首哀江头又呈吴郎蜀相登岳阳楼ppt课件下载(粤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课件)
下载课件
相关文案杜甫诗三首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杜甫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杜甫诗五首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下册
杜甫诗五首:哀江头、又呈吴郎、蜀相、登岳阳楼
上传者:jjun-yhao 邮箱:*****************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共37张幻灯片,分3课时。杜甫诗五首之哀江头、又呈吴郎、蜀相、登岳阳楼。《哀江头》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 )

高中语文《又呈吴郎登岳阳楼》PPT

高中语文《又呈吴郎登岳阳楼》PPT
执教:高琨
堂前扑枣任西邻
开门见山
• “扑枣”就是打枣。
• 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 “打” 而用这个短促沉着的 “扑”, 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
• “任”就是放任。
• 为什么要放任呢?
执教:高琨
无食无儿一妇人
交代西邻
无衣无食、无依无靠 (生存状况糟糕)的老寡妇。
析:诗人仿佛是在对吴郎说:对 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 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执教:高琨
执教:高琨
大历二年(767), 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 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 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 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 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 位姓吴的亲戚,自己搬到 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 去。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景,心中想的仍是
后说国事艰难。
国事艰难,甚至为 之流涕。
尾联作者写出“戎马关山北”这样的胸襟
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很好的上下
衬托起来。
执教:高琨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 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执教:高琨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自叙以前的事情 为了启发吴郎
执教:高琨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1、“远客”,指吴郎 。 2、“多事”,就是多心 ,或者说过虑 。 3、“防”是提防,心存戒备 ,

语文:1.3.4《又呈吴郎》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语文:1.3.4《又呈吴郎》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鉴赏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 民苦的根源
思想
普通的打枣小事 人民的水深火热 老泪纵横
说明: 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
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 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 渡难关!
杜甫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题解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 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 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 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 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 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 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 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 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 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 “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 让吴郎易于接受。
藏族人喜欢白黄红绿四色,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信仰深入他们的灵魂。
从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然后,你就可以 看到无数的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宝。
你对藏传佛教文化很了解。 算不上了解,只是会习惯查阅即将游览的地方,是为了不错过。
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 诗的顶点。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 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 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 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 “征求”。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 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 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又呈吴郎登岳阳楼ppt 粤教版

又呈吴郎登岳阳楼ppt 粤教版
执教:高琨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措辞含蓄 言外之意是什么?
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太不体贴人。 措词为何如此委婉含蓄? 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 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 受劝告。
执教:高琨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 尾联点题,也是全诗的顶点. • 指出造成寡妇穷困的原因。 (全社会穷困的根源) • 1、官吏的剥削
执教:高琨
诗人故意委屈自己,说出与身份不 相称的“呈”字。含谦卑恭敬的意思。 目 的
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人的劝告。
执教:高琨
堂前扑枣任西邻 • •
开门见山
“扑枣”就是打枣。 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 “打” 而用这个短促沉着的 “扑”, 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 “任”就是放任。

• 为什么要放任呢?
自叙以前的事情
为了启发吴郎
执教:高琨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1、“远客”,指 。 吴郎 多心 过虑 2、“多事”,就是 ,或者说 提防,心存戒备 , 3、“防”是 其主语是 寡妇 。 4、插”字的主语是 吴郎 。 那寡妇见你插篱笆就疑心你不让她打枣,虽 未免多心过虑。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 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
(即横征暴敛)
• 2、连年的战乱
由近及远 由小到大
执教:高琨

由西邻扑枣的小事,杜甫联想到整个国 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 一方面,点醒开导吴郎。 望其站得高看得远些,不要为几颗枣子 斤斤计较。 • 一方面,表现诗人热爱祖国及对平民的 同情和关爱
执教:高琨
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象“不 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 “即”、“便”、“虽”、“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写
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 从不干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 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 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 善,使她安心扑枣。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 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 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 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
杜甫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题解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 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 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 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 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 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 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 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 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 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 “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 让吴郎易于接受。
残酷的战争
堆尸如山
我也感到痛苦
现 代 矿 工
唐朝诗圣有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
鉴赏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 民苦的根源
思想
普通的打枣小事 人民的水深火热 老泪纵横
说明: 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
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 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 渡难关!
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 诗的顶点。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 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 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 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 “征求”。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 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 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艺术
本诗有什么艺术特色?
首先,以诗代书信,词语明白如话 却又委婉含蓄。 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 作转接。如“不为”、“只缘”、“已 诉”、“正思”,以及“即”、“便”、 “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 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 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