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doc

合集下载

什么是化学性食物中毒

什么是化学性食物中毒

什么是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mg。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

摄入亚硝酸盐0.2~0.5g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g可导致死亡。

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食物中毒特点、诊断、处理

食物中毒特点、诊断、处理

食物中毒特点、诊断、处理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奶类和蛋类等)和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豆制品等)。

食用有毒动植物也可引起中毒。

如食入未经妥善加工的河豚鱼可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麻痹而死亡。

一些含一定量硝酸盐的蔬菜,贮存过久或煮熟后放置时间太长,细菌大量繁殖会使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

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发霉的大豆、花生、玉米中含有黄曲霉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其毒性很大,它会损害肝脏,诱发肝癌,因此不能食用。

食入一些化学物质如铅、汞、镉、氰化物及农药等化学毒品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中毒。

在食品中滥加营养素,对人体也有害,如在粮谷类缺少赖氨酸的食品,加入适当的赖氨酸,能够改善营养价值,对人有利。

但若添加过量,或在牛奶、豆浆等并不需添加赖氨酸的食品中添加,就可能扰乱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代谢,甚至引起对肝脏的损害。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

一经发现食物中毒的病人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1)由于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所以导致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

(2)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

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医学教育网收。

集整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诊断1、食物中毒的诊断机构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中明确规定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由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定。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一旦发生,死亡率高,后果严重 故应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对毒物的认识能力和预防能力 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1
一.亚硝酸盐中毒 1 中毒原因:
误食 食品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 食品加工中加入过多硝酸盐,亚硝酸盐 “苦井水”
2 中毒机制: 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 从而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18
• 一洗 常规多次清洗 • 二泡 清水浸泡半小时 • 三飞水 漂烫5~10分钟,清除残毒90% • 四削皮 如马铃薯、萝卜等
削去皮后再用清水洗一下
19
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 又名“瘦肉精”,平喘药
中毒食物:猪肝、猪肺等动物内脏 临床表现:
头晕、面部潮红 心悸、心率加快 乏力、口干、四肢肌肉震颤 呕吐、腹痛,无发热 病人经对症治疗及用利尿剂均可康复。
26
预防措施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加强对酒的管理,检测 酒中各种毒物的含量,加强法制宣传,普 及食品卫生知识,杜绝甲醇中毒的发生。
我国对蒸馏酒和配制酒中的甲醇限量作了 严格规定:以谷类为原料的酒,不得超过 0.04g/100ml;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酒, 不得超过0.12g/100ml 。
27
食源性疾病预防
5
(4) 预防措施
亚硝酸盐运输和贮藏要有明显标志,严格管理,防 止污染食品和误食误用
腌制肉食食品及肉类罐头加入的亚硝酸盐量,应严 格按照国家标准添加;
要加强蔬菜运输贮存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不吃腐 败变质蔬菜及腌制不充分的蔬菜
加强水质监测,不饮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井水
6
砷化物中毒
砷和砷化合物一般均有剧毒 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上用途很广
全身衰竭、脱水、体温下降、虚脱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燥狂、抽搐、昏迷 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无异常,但含有较大量化学性有害物的食物后,引起的身体出现急性中毒的现象。

化学性食物中毒有发病快、潜伏期短、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一)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食用农产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或在食用前,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二)在运输、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食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

如使用盛放过有机磷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导致食品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

(三)误将化学性物质作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饮用或使用。

如误将甲醇燃料作为白酒饮用,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盐使用。

(四)食品中的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如食用油脂酸败后,产生酸、醛、酮类及各种氧化物等。

(五)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种类(一)农药残留中毒农药残留中毒是因不慎食用了带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潜伏期多在30分钟以内,短者10分钟,长者可达2小时。

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倦乏、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四肢发麻无力等。

中毒较严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出汗、肌肉颤动、精神恍惚、言语障碍、瞳孔缩小等症状;更严重者将出现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如针尖、体温升高、呼吸麻痹等症状。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食物(包括瓜果,蔬菜,乳品,粮食以及被毒死的禽畜,水产品等)引起的中毒。

中毒后出现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05第五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05第五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五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亚硝酸盐中毒
(一)理化特性 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 为白色和嫩黄色结晶,呈颗粒状粉末,无臭, 味咸涩,易潮解,易溶于水。
一、亚硝酸盐中毒
(二)毒性 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毒性,其生物半衰期 24小时,摄入0.3~0.5g 就可以中毒,1~3g 可致人死亡。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会使血红蛋白 中的Fe2+氧化为Fe3+ ,使正常血红蛋白转化为 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二、砷中毒
(五)急救与治疗
1.尽快排出毒物 采用催吐、洗胃的办法。
2.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 特效解毒剂有二巯基丙
磺酸钠,二巯丙醇等。此类药物的巯基与砷有很 强的结合力,能夺取组织中与酶结合的砷,形成 无毒物质并随同尿液排出。
3.对症处理
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二、砷中毒
(六)预防措施 1.对含砷化合物及农药要健全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库管理。 农药不得与食品混放、混装。 2.盛装含砷农药的容器、用具必须有鲜明、易识别的标志, 并不得再用于盛装食品。 3.砷中毒死亡的家禽畜,应深埋销毁,严禁食用。 4.含砷农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害虫时,于收获前半个月内 停止使用,以防农药残留量过高;喷洒农药后必须洗净手 和脸后才能吸烟、进食。 5.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添加剂等其砷含量不得超 过国家允许标准。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毒症状: 中毒的潜伏期一般在2小时以内,误服农药纯 品者可立即发病。根据中毒症状的轻重可将急 性中毒分为三度。 1.轻度中毒 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呕吐、 多汗、流涎、胸闷无力、视力模糊等,瞳孔可 能缩小。全血中胆碱酯酶活力在50%~70%。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肌束震颤、轻 度呼吸困难、瞳孔明显缩小、血压升高、意识 轻度障碍,全血中胆碱酯酶活力在30%~50%。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 松弛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3小时 ✓ 主要为组织缺氧表现: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恶心、呕吐,口
唇、耳廓、指甲紫绀→全身皮肤紫绀→呼吸衰竭
➢ 治疗
✓ 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 特效解毒药(1%美蓝:小剂量、缓慢注射)
1.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Nitrite poisoning)
✓ 中度中毒:血胆碱酯酶降至正常的50~30%,肌束震颤、轻度呼 吸困难、血压升高、轻度意识障碍、瞳孔明显缩小
✓ 重度中毒:血胆碱酯酶降至正常的30%以下,肌束震颤更加明显、 瞳孔小如针尖、极度呼吸困难、可有肺水肿、发绀、昏迷、惊 厥、大小便失禁,少数病人可有脑水肿
✓ 一般病情危重、病程较长、易反复
2. 农药或兽药残留食物中毒
➢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
与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 酯酶失活,不能分解乙酰胆碱,使乙酰胆碱大量蓄积,造成以乙酰 胆碱为传导介质的胆碱能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导致神经系统、 横纹肌和平滑肌功能紊乱。
➢ 临床表现
✓ 轻度中毒:血胆碱酯酶降至正常的70~50%,头晕、出汗、无力、 视力模糊、瞳孔可能缩小
✓用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高的苦井水做饭(容器不清洁、隔夜食 用)
✓食用添加过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发色剂) ✓误食亚硝酸盐而中毒
1.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Nitrite poisoning)
➢ 中毒机理
✓ 经消化道被迅速吸收入血,使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 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
➢ 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出亚硝酸盐 ✓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大于10%
➢ 预防

食物中毒基本特征

食物中毒基本特征

食物中毒基本特征
1、潜伏期比较短,一般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有毒食物进食以后,一般有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这样的表现,一般患者有可能会伴有乏力、头晕、恶心,另外有些全身中毒症状,比较明显的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甚至意识不清、精神障碍。

2、另外有可能出现休克、腹痛、脱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这样的表现,所以说对于食物中毒的表现比较复杂。

3、对于食物中毒的原因,大部分都是饮食不卫生导致的。

另外有可能是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染,再就是误食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也有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3。

(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4。

(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5。

(六)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表(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八)报告:发现食源性疾病后,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务科和感控科。

附件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
1.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直接污染食品,误食用刚喷洒农药蔬菜水果,农药拌种粮食;误用被化学毒物污染的容器;误将化学毒物当调味剂或添加剂。

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间接污染食品。

无毒或毒性小的化学物在体内转化为毒性强的物质,硝酸盐变亚硝酸盐。

2.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发病与含有毒化学物的食物有关。

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不久发病,进食量大发病时间0短病情重。

发病常有群体性,有共同进食每种食品的病史,相同的临床表现。

无地域性、季节性和传染性。

剩余食物、呕吐物、血尿等样品中可检出相应的化学毒物。

3.化学性食物中毒处理的特点: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仅可挽救病人生命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更重要。

注意较轻病人和未出现症状者的治疗观察防止潜在危害。

采取清除毒物措施,对症治疗和特效治疗。

4.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鼠药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等)、砷化物中毒、甲醇、氟化钠、钡盐、铊等等。

5.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