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教学内容
食物中毒的分类特点预防和控制

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重大活动期间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响应级别会提升;
3、责令当事人停止生产销售可疑食品,并保护现场;
4、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处理结果由卫生行政 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各自权限对社会公布。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
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 有密切关系。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 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完成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现场调查 处理后,应及时撰写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初步调查报告,并按规定时 限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根据事故 的进展情况,按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限,依次报送阶段性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报送终结报告。
(1)初步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危 害程度、病亡人数、主要症状、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 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已采取 措施、事故简要经过等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1)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场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消毒:a.炊具、食 具、抹布应煮15—30min;b.菜板应用刀刮去表面,再用0.2%热碱 水彻底反复洗刷;c.厨房地面墙壁可用0.5%漂白粉液或2%石炭酸液 消毒;d.引起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煮沸15min后深埋;e.患者的排 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来苏儿拌匀消毒(将排泄物一份与消毒液 二份充分混合放置2h);
食物中毒特点、诊断、处理

食物中毒特点、诊断、处理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奶类和蛋类等)和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豆制品等)。
食用有毒动植物也可引起中毒。
如食入未经妥善加工的河豚鱼可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麻痹而死亡。
一些含一定量硝酸盐的蔬菜,贮存过久或煮熟后放置时间太长,细菌大量繁殖会使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
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发霉的大豆、花生、玉米中含有黄曲霉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其毒性很大,它会损害肝脏,诱发肝癌,因此不能食用。
食入一些化学物质如铅、汞、镉、氰化物及农药等化学毒品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中毒。
在食品中滥加营养素,对人体也有害,如在粮谷类缺少赖氨酸的食品,加入适当的赖氨酸,能够改善营养价值,对人有利。
但若添加过量,或在牛奶、豆浆等并不需添加赖氨酸的食品中添加,就可能扰乱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代谢,甚至引起对肝脏的损害。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
一经发现食物中毒的病人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1)由于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所以导致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
(2)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
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医学教育网收。
集整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诊断1、食物中毒的诊断机构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中明确规定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由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定。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无异常,但含有较大量化学性有害物的食物后,引起的身体出现急性中毒的现象。
化学性食物中毒有发病快、潜伏期短、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一)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食用农产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或在食用前,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二)在运输、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食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
如使用盛放过有机磷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导致食品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
(三)误将化学性物质作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饮用或使用。
如误将甲醇燃料作为白酒饮用,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盐使用。
(四)食品中的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如食用油脂酸败后,产生酸、醛、酮类及各种氧化物等。
(五)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种类(一)农药残留中毒农药残留中毒是因不慎食用了带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潜伏期多在30分钟以内,短者10分钟,长者可达2小时。
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倦乏、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四肢发麻无力等。
中毒较严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出汗、肌肉颤动、精神恍惚、言语障碍、瞳孔缩小等症状;更严重者将出现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如针尖、体温升高、呼吸麻痹等症状。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食物(包括瓜果,蔬菜,乳品,粮食以及被毒死的禽畜,水产品等)引起的中毒。
中毒后出现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第五章 第三节 食物中毒

僧帽水母
谢 谢 聆 听!
二、有毒动植物中毒
常见的有毒动植物中毒
名称
动物肝脏中毒 发芽马铃薯中毒 四季豆中毒 鲜黄花菜中毒 有毒蜂蜜中毒 白果中毒
有毒成分
维生素A 龙葵素 皂素
秋水仙碱 钩藤植物的生物碱
银杏酸、银杏酚
•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致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 某种天然毒素,或由于储存不当形成某种 有毒的物质,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中毒。
二、毒蕈中毒
毒蘑菇,有80多种, 剧毒10多种。常因 误食而中毒,病死 率高。
临床表现:
1.胃肠炎型 2.神经精神型 3.溶血型 4.脏器损害型:以肝损害最为严重
新闻 公安县埠河镇的刘师傅,今年65岁,早上六点,
他在自家菜地旁边,看到有新鲜的蘑菇,随手摘了回去。回 到家后,刘师傅将菜洗净,然后煮了两碗蘑菇汤,一碗自己 和老伴吃了,还有一碗留给了侄子、侄女等其他四个家人。 由于上一次刘师傅曾食用过类似的蘑菇,这次他也没有任何 戒心。在忙了两个小时农活之后,刘师傅突然觉得身体有些 不舒服。除刘师傅外,其他五个家人先后出现恶心、呕吐和 腹泻等类似症状。最后,刘师傅一家六口分三批进了医院。 了解相关信息后,医生初步判定,刘师傅一家是由于误食了 野生蘑菇才导致食物中毒。经过一下午的治疗,6人食物中 毒的症状都得到缓解,身体恢复了正常。其中,刘师傅的 老伴年纪稍大,恢复也比较慢一些。
临床症状:
1、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 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
2、全身皮肤及粘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 3、严重者出现烦燥不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急救与治疗
对症治疗:催吐、洗胃、 导泻、静脉输液、利尿, 纠正其酸中毒,给予吸氧 及其它对症处理。
初中化学食物中毒教案

初中化学食物中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
2. 掌握化学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和预防方法。
3. 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化学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
2. 化学食物中毒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应对化学食物中毒的紧急情况。
四、教学内容:1. 化学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化学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物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而导致的食物中毒现象。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添加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食品加工、存储或烹饪过程中被不慎使用或残留在食品中。
2. 化学食物中毒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化学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恶心等。
预防化学食物中毒的方法包括:- 食品购买时选择有保质期且来源可靠的食品;- 食品储存时注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食品烹饪时避免使用过多的调味品和添加剂。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导入:通过呈现化学食物中毒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展开:介绍化学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化学食物中毒。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食物中毒的危害性和紧急处理方法。
4. 情景模拟:设置化学食物中毒的紧急情况模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理。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预防化学食物中毒的行动。
六、教学反馈:通过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化学食物中毒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布置食品安全调查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了解不同食品的安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

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者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者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
如河豚鱼中毒、有毒贝类中毒、亚硝酸盐类中毒、毒蘑菇、霉变甘蔗、未加热透的豆浆、菜豆和发芽的土豆等。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1)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期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
( 2 )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往往浮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3 )发病与食物有关。
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住手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住手。
( 4 )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二、症状: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其它季节也有集体中毒发生(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会因上吐下泻而浮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三、急救措施:一旦有人浮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镇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
即将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
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
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
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
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者鹅毛等刺激咽喉,引起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普通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
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者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708d1f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7.png)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4.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
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
急救治疗:1.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
2.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识别方法(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第六章第三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防止鱼类腐败变质。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1.中毒原因
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曾多次发生贝类中毒,中毒的发生 往往与水域中藻类大量繁殖,集结形成赤潮有关。导致中毒的贝类 有蚶子、花蛤、香螺、织纹螺等常食用的贝类。
2.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唇、舌、指尖麻木,随后腿 颈麻木,运动失调,伴头晕恶心,胸闷乏力等,部分病 人伴有低烧,重症者则昏迷,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衰 竭窒息而死亡。无有效的解毒剂。应尽早催吐、洗胃、 导泻。
2、常见的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 :致病性最强 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eimurum): 食品中最常见 肠炎沙门氏菌 (Salminella erteritidis)
(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 1 引起中毒的食品 (foodstuffs)
在食品酶作用下,可水解生成氢氰(qing)酸及苯 甲醛等。氢氰酸对人的最低致死量为0.5-3.5 mg/kg体重。
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造成细胞内窒 息,并首先作用于延髓中枢,引起兴奋,继而引起 延髓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多因呼吸中枢麻痹 而死亡。苦杏仁中毒量,成人生食40~6O粒。小儿 生食10~20粒,致死量约60克。苦桃仁、枇把仁致 死量分别为0.6克(约1粒)/公斤、2.5~4克(2~ 3粒)/公斤。
溶血型:
由鹿花蕈引起,有毒成分为鹿花蕈素,胃肠症状及溶血现 象。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此型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脏器损害型:
中毒最严重,病死率高,依病情发展可分为潜伏期,胃肠 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及恢复期。多为 误食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有毒成分为毒肽、 毒伞肽类。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解毒,并 用保肝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
1.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直接污染食品,误食用刚喷洒农药蔬菜水果,农药拌种粮食;误用被化学毒物污染的容器;误将化学毒物当调味剂或添加剂。
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间接污染食品。
无毒或毒性小的化学物在体内转化为毒性强的物质,硝酸盐变亚硝酸盐。
2.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发病与含有毒化学物的食物有关。
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不久发病,进食量大发病时间0短病情重。
发病常有群体性,有共同进食每种食品的病史,相同的临床表现。
无地域性、季节性和传染性。
剩余食物、呕吐物、血尿等样品中可检出相应的化学毒物。
3.化学性食物中毒处理的特点: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仅可挽救病人生命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更重要。
注意较轻病人和未出现症状者的治疗观察防止潜在危害。
采取清除毒物措施,对症治疗和特效治疗。
4.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鼠药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等)、砷化物中毒、甲醇、氟化钠、钡盐、铊等等。
5.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表现:
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表现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