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272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8, No.2 Feb. 2013华西医学 2013, 28(2)

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付春连,刁永书,陈林,付琴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糖尿病肾病(DN)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3月对15例老年DN患者CRRT治疗中,采取相应的通路与抗凝、饮食、并发症及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

经CRRT 治疗82 h后水肿明显消退,治疗中发生5例低血糖,3例低血压,3例高血压,各种并发症在相应的对症处

置和护理后很快缓解,且无感染病例。结论 老年DN患者行CRRT治疗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采

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及安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

【文献标识码】 A DOI:10.7507/1002-0179.20130087

Nursing Experience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 erapy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FU

Chun-lian, Diao Yong-shu, CHEN Lin, FU Qin.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 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for senile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patients. Methods We took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thods of vascular access,

anticoagulation, diet, complication and psychology for 15 senile DN patients during CRRT between February 2010 to March

2012. Results Edema of all 15 senile DN patients was obviously lightened after 82 average hours of CRRT. During CRRT,

5 had hypoglycemia, 3 had hypotension and another 3 had hypertension. The complicating diseases were relieved quickly

by appropriate nursing without any infections. Conclusion Complicating diseases occur frequently in senile DN patients

during CRRT, so appropriate nursing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the surgery is performed smoothly and safely.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Nursing

临床护理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成都,610041)

【作者简介】付春连(1982-),女,四川内江人,护师,本科,E-mail:fcl0124@https://www.360docs.net/doc/166334334.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3-02-06 18:25

【网络出版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166334334.html,/kcms/detail/51.1356.R.20130206. 1825.003.html 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DN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5~78岁,平均67岁;糖尿病史均在15年以上。透析前15例患者均伴有全身水肿或心功能不全,6例合并视网膜病变,6例伴发高血压,4例重度营养不良。全部患者均行CRRT治疗。

1.2 治疗方法

10例患者采用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SVVH),5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模式;1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3例采用枸椽酸抗凝;置换液3 000 mL/h,前稀释方式;血流量160~180 mL/min,超滤速率200~400 mL/h;持续透析时间71~118 h,平均82 h。

2 结果

经治疗,15例患者水肿均明显消退;治疗中发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合并症之一。DN导致尿毒症死亡者占糖尿病患者的27%~31%,老年患者死亡率更高[1]。终末期糖尿病患者中,老年DN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终身进行血液透析(HD)是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近年来我院开展的一项先进、成熟技术,因其对心血管影响较小,超滤持续平稳,透析效果确切,并发症少[2,3],在重症老年DN 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明显疗效。但是DN患者,特别是老年DN患者在透析治疗中与非DN患者相比并发症多,病情复杂,存活率低且风险大[4],因此护理中应对可能或已出现的并发症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现将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5例老年DN患者行CRRT治疗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2020年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2020年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 (课件) 一。病史汇报:患者张思成,男性,79岁,退休工人,入院时间:2015。04。22,供病史者:本人 现病史:患者现精神尚可,双下肢轻度浮肿,生命体征平稳,血糖波动较大,入院第二晚睡前血糖3.1mmol/l,检查结果:全腹部CT:双肾多发性囊肿、胃窦间质瘤可能。超声心动图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正常。血红蛋白107g/l,肌红蛋白1200ng/ml,Cr102.7umol/l,Bun12。71mmol/l,磷酸肌酸激酶489u/l,尿蛋白1+。......感谢聆听 既往史:T:36.7℃P:80次/分R:20次/分BP:130/60mmhg 患者既往糖尿病、高血压20余年,3年前有白内障手术史,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患者曾因糖尿病、高血压多次入住内分泌科,给予降糖降压治疗,血糖血压控制一般,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体检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肌酐160umol/l,明确为慢性肾衰,后不正规治疗,入院前在外院查肌酐170。9umol/l,同时查CT示:胃小弯占位性病灶,建议

行胃镜进一步检查.故此次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可,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躯干及四肢散在暗红色斑片。......感谢聆听 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1.概述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病因 ①.遗传因素 2.肾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3。高血糖症 4。高血压 3.分期 一期: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但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当血糖控制后可以部分缓解.是可逆的。 二期:该期尿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 三期:又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五期:终末肾功能衰竭. 前3期为DN早期,适当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4期和5期

最新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傅晓玲 基本资料:姓名:周文祥,年龄:69岁,性别:男,职业:退休教师,婚姻:已婚。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视物模糊3年余。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四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 在家未监测血糖,自述门诊检查时示血糖控制不佳,目前予拜糖平降糖。 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 程中,患者精神胃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频、尿急、尿不尽、夜 尿增多,无尿急,近1年体重下降10斤。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 入院体检: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H:173cm; 一般情况: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眼:眼 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晶体无混浊。甲亢眼征:无突眼,无上睑挛 缩,眼裂增宽,Mobius征(-),Stellwag征(-),Von Graefe征(-),Joffroy 征(-)。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诊断:1、糖尿病 2、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 护理问题: P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P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P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P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③视力模糊,与血糖控制不好,眼底血管病变有关。④潜在出血,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与治疗用药有关。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心理护理、保护血管通道、控制血糖、饮食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52例患者中,放弃治疗占11.54%;并发症引发死亡占5.77%;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占82.69%。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心理、保护血管通道、控制血糖、饮食和并发症等护理,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死亡率,缓解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命。 标签: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血糖不断升高或随病程增加,引起微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性病变发生,形成糖尿病肾病。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1]。目前临床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替代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提高生命质量。但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为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生命质量,对患者实施护理非常重要,该文就该院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护理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21例;年龄39~80岁,平均(59.51±10.24)岁;糖尿病病程5~21年,平均(13.05±1.56)年;其中18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34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2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21例,视网膜病变6例,神经病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法进行生命维持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时,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处于终末期,同时患者又何必其他病症或出现眼部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出现恐惧、害怕、焦虑、烦躁或孤独无助等不良情况,不能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所以,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耐心、友好的与患者加强交流和沟通,加强对患者进行的关心和呵护,耐心听取患者内心真实想法,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友爱,增进护患信任关系,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采取对症措施给予疏导[2];对患者介绍医院治疗方法、技术和护理环境,以及主治医师的经验和资历,尽量缓解其内心疑虑提高信心;同时对患者认真讲解血液透析治疗的方法、作用、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对治疗手段的了解;还需对患者讲解饮食控制、血糖控制对病情的促进作用等;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家属其鼓励、关怀、支持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摘要】阐述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根据老年人糖尿病的具体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专家称之为“万病之源”,其致死率仅次于肺癌、心脑血管病,号称“人类第三大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据 WHO 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病人 1.75 亿,预测到 2025 年将上升到 3 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引起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本文主要阐述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60 位患者均为老年人,年龄 60―92 岁,平均年龄67.4 岁,其中男性 87 例,女性 73 例,全部患者均为 2 型糖尿病。 2 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2.1 老年人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2.1.1老年期引起的糖尿病此类糖尿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有时因查体或因发生心、脑、肾、眼合并症才引起警惕,进一步检查发现了糖尿病,几乎都是 2 型糖尿病。 2.1.2 青壮年起病的糖尿病进入老年期此类糖尿病特点为起病早、病程长、病情重,部分为 1 型糖尿病,并发症较多。 2.2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但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点为: 2.2.1患病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尤其是女性。 2.2.2体型肥胖者多,且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即 2 型糖尿病。 2.2.3病情轻,易漏诊,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以多饮、多尿较多。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糖尿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缺乏饮食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宣教内容 2、根据病人病情向病人讲解每日饮食需要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 3、帮助病人选择每日的主、副食的品种和量 4、每周称体重 5、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二、个人应对能力低下与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感受 2、鼓励病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 感,如: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等 3、指出或赞扬病人已取得的进步,并强调成功和进步同等重 要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行皮肤保健,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皮肤受伤后应立即治疗,如伤口不愈合或已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 2、做好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或温度变化疑为感染应立即就医,不可用锐器抠老茧或鸡眼,每日穿干净袜子,不宜选择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

3、指导病人做好口腔牙齿保健 4、增强病人抵抗力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因素、应激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实验室酮症酸中毒的指标,监测并记录尿糖水平 2、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3、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厂 4、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够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与患者应用胰岛素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血糖 2、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六、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患者糖尿兵易出现足部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2、足部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糖尿病肾病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时间:2016.12.14 床号:10床 查房种类:个案查房病历号:186006 责任护士:樊璠诊断:糖尿病肾病 查房者:纪晓芳 参加人员:吴东伟高晶张博凌霄于丹李颖王硕庞雪丽耿丽雪 护士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就10床高占荣“糖尿病肾病”的病例进行护理查房目的有: 1.让大家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加强专科护理,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了解责任护士对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效果如何? 3.检查患者基础护理情况。 高大爷您好,今天我们就您的疾病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更好地对您进行护理,时间不会太长,大约20分钟,希望得到您的配合。下面请责任护士汇报病例: 责任护士樊璠:患者高占荣,男,67岁,住院号:186006患者因口干多饮10年余,头晕、气促1月余,加重1天,于2016-12-09收入我科,入院时头晕、气促,尚能平卧,偶感胸闷,四肢乏力,无明显口干多饮,无咳嗽,自觉有痰难咯出,视物稍模糊,眼睑、颜面稍浮

肿,双上肢轻度浮肿,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四肢末端无明显麻木不适,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泻,睡眠差,小便量少,夜尿2-3次/夜。入院后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完善相关检查,于入院宣教及指导。遵医嘱给予改善肾血流对症支持治疗,现病人住院第3天,神清语明,呼吸平稳,夜间睡眠良好,精神状态良好,进食良好,双下肢轻度水肿,今晨测T:36.5℃,P:86次/分,R:18次/分,BP:166/98mmHg基础护理完成,请护士长查体。 护士长查体:洗手,擦腋下,测量T;36.5℃ P;82次/分 R;20次/分 BP;169/94mmhg,查口腔无异味,眼睑及口唇无苍白皮肤完整良好,床单位整洁。 护士长;请责任护士就患者病情有哪些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并给与哪些护理措施? 樊璠: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有关 (1)严格限制水钠摄入,水的摄入量控制在前一天的尿量+500ml。(2)每天晨起测量患者体重,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3)记录24小时出入量,教会患者患者出入量的记录方法和内容,监测尿量的变化。 (4)遵医嘱使用利尿药,并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血症,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 (5)告知患者和家属出现水肿的原因,如何观察水肿的变化,解释限制水钠对水肿消退的重要性。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一、主要技术: 1、缓慢连续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 2、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 3、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 4、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D) 5、连续性高通量透析(continuous high flux dialysis,CHFD) 6、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 7、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ontinuous plasma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肾脏疾病 (1)重症急性肾损伤(AKI)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需要持续清除过多水或毒性物质,如AKI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外科术后、严重感染等。 (2)慢性肾衰竭(CRF)合并急性肺水肿、尿毒症脑病、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 2、非肾脏疾病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挤压综合征、乳酸酸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心肺体外循环手术、慢性心力衰竭、肝性脑病、药物或毒物中毒、严重液体潴留、需要大量补液、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肿瘤溶解综合征、过高热等。 (二)禁忌证 CRRT无绝对禁忌证,但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慎用。 1、无法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 2、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3、严重的活动性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 三、治疗前患者评估 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以保证CRRT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是否需要CRRT治疗应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糖尿病指的是遗传、免疫、环境等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继而导致脂肪、蛋口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一类综合征[1]。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展及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若血糖不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就会诱发其他系统疾病,加重器官负担,甚至死亡[2]。我院对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子护理管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3月?20XX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76岁,平均 (66.7±1.2)岁;病程3?8年,平均(4.5±1.2)年;空腹血糖水平(9.6+l.l)mmol/Lo 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0?76岁,平均(65.7±1.8)岁;病程3?20年,平均(4.5±1.6)年;空腹血糖水平(9.8±1.2) mmol/Lo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治疗,但不实施护理管理。观 察组患者在降糖治疗期间给予护理管理,具体如下:(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尽心与患者沟通,在护理服务中秉持亲切、热情的态度,了解患者心中的疑虑,给予针对性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饮食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对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合理安排饮食,在达到控制血糖效果的同时,还要合理补充蛋口质及碳水化合物,以少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没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标签:颅脑损伤;糖尿病;护理;临床疗效 為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8±7.09)岁。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结果示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34例,硬膜外血肿55例。患者尿糖为+++~++++,空腹血糖在14.2~24.8 mmol/L。其中,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55例,其他没有进行有效的饮食控制的45例,同时服药也不规律。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81例。 1.2 血糖测定 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测指尖血糖1次,24 h 内抽血检测血糖值,应用血清葡萄糖氧气化酶法,正常指数在 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出应在6.2 mmol/L 以下;正常指数为3.9~7.8 mmol/L,血糖指数应低于7.8 mmol/L。开放治疗的是4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即可。 1.3 护理要点 1.3.1 心理护理对于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神志清楚,有的神志不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口发展趋势,通常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是60岁。本课主要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即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其患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尿糖阴性,并发症多。 一、概述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包括两部分病人。一部分是60 岁以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 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病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32个调查点。根据经济收入的高低,按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划分,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进行抽样。其中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9925人,其中男性4987人占50.25%,女性4938人占49.75%;城市4617人占46.5%,农村5308人占53.5%。收集的样本男女均衡、城市均衡。 上图是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可以看到该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是5.18,按性别差异,男性是5.15、女性是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按城乡差别,城市平均空腹血糖是5.54,农村是5.04,城市也明显高于城乡。这就提示出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的倾向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

上图是 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的分布情况,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5岁为一个阶段划分、分组,可以看到各年龄组的血糖平均值。各个年龄组空腹血糖水平在第90百分位点上的值在6.01-6.60之间,明显高于 WHO 和 IDF 的诊断标准,有超过10%的老年人存在着糖调节异常。 上图是 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看出发病率的高低跟经济收入排序一致。以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最高是16.97%,最贫困的四类农村为最低为1.94%。 美国是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的国家,根据美国 CDC1999 -2002年美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美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20.9%,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这种高发病的国家。所以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面临的一个患病率高和流行广的慢性健康问题。

糖尿病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部护理 糖尿病病人忽视足的护理将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许多病人因为一个很小的伤口,疏于治疗及护理,最终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指导糖尿病病人科学合理的进行足部护理,可有效地防止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发生。 1、对于尚无危险因素的年轻病人,可仅给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使其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足部护理,通过简单的足部护理,可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了解糖尿病病人控制吸烟与足部并发症的关系。同时,向病人建议避免穿鞋不当引起胼胝、囊泡,以及足部过度潮湿,导致真菌感染;定期检查,注意足部卫生,正确地修剪趾甲,并在洗脚后趾甲变软、变直时进行。 2、对于老年病人或糖尿病病史较长但足部正常者,有患糖尿病足的危险,除进一步强调上述建议,应鼓励病人注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有无下肢麻木或刺痛、变色、肿胀、囊泡、外伤、溃疡或胼胝形成。 3、对于高危病人必须学会足部护理 (1)每日检查足部。从足背到足底仔细检查,特别是要注意足趾缝间,必要时可借助镜子或家人帮助。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注意是否有胼胝、鸡眼;注意趾甲是否过长、过厚,是否有嵌甲、劈裂、甲沟炎;注意趾甲是否有颜色变化,黄绿色可能为霉菌感染,紫红色可能有甲下出血。如发现有任何异常,病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每日洗脚。病人应知道怎样洗脚。洗脚应用水温以38-40°C为宜。洗脚时间以10分钟为宜,洗脚宜用中性肥皂。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地擦干。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均易造成足部皮肤不易查觉的损伤。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3)正确修剪趾甲。趾甲过长易裂而伤及甲周围组织,剪趾甲时光线要好,病人视力较差或手发抖时,应由家人帮助修剪。修剪趾甲之前应检查剪刀两刃之间是否夹住了皮肤。趾甲应直剪,不要斜剪,以免伤及甲沟。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水平即可。如果剪趾甲伤及皮肤,或发现趾甲有剪裂、颜色有变化、甲周皮肤红肿,应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人的足部如何护理

糖尿病人的足部如何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的足部疾病,如果病情加重,会出现烂脚、溃疡、流脓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足部护理,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呢? 第一、严格控制血糖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性,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2倍。 第二、注重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千万不能忽视饮食疗法的重要性。患者应做到定时定量,三餐合理搭配,补足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禁吃含糖量高的糖类食品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尽量减少外出饮食或参加宴会。当然饮食控制不是饿着,重要的是控制总热量。 第三、重视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不重视足部的病变,患者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卫生及鞋袜穿着,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冬季洗完脚后,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器或直接烧火取暖。脚易干裂时涂搽甘油或植物油。 2、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更不能赤脚外出。穿鞋前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以免形成茧子,因为足茧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 4、剪指甲要小心,按时修剪并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剪指甲不能太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甲沟皮肤而导致感染,有脚垫的患者不要自己用剪刀削挖,需请专业人员处理。 5、学会足部检查,如发现有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感觉异常,趾甲变形等,要及时就诊,避免贻误病情。 第四、解除足部受压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对足部造成的负荷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足部溃疡90%发生于受压最大的部位。故应减轻体重及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尽量卧床休息。 第五、促进足部末梢血液循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温度。每日早、中、晚按摩足部各1次,每次30分钟,动作轻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复。老年患者除注意保暖外,可尝试做足部运动。方法:平卧,抬高患肢45°,维持2分钟,足下垂2分钟,平放2~5分钟,反复5~10次。足部及足趾向上、下、内、外运动10~20次,早晚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有效地促进下肢血。 济南糖尿病医院推展的“捷生”保足疗法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治疗手段,也会根据时节的不同,来科学的变化治疗方案,所以“捷生”保足疗法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性的治疗方法,这是糖尿病足治疗史上的新篇章,开辟了国际上倡导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先例。(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结果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服务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实施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标签:普外科疾病;糖尿病患者;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趋于年轻化。与此同时,糖尿病普外科患者人数也在增加[1]。糖尿病患者具有降低的自身免疫和防御功能。一般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延迟疾病的治愈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普通外科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糖尿病本身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2]。了解和掌握普通外科糖尿病患者術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可为有效控制此类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该研究分析了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7例。年龄范围21~77岁,平均年龄(53.24±2.81)岁。常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53.57±2.9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①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及家属开展传教工作,耐心解释患者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指导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食物的摄入和摄入时间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手术切口产生不良影响。术前血糖控制也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的目标,患者还可以注射适当的胰岛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护理干预对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饮食误区的作用 [摘要] 目的: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88%患者纠正了不良饮食倾向。85%的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习惯。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误区;健康教育 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一些中老年人因对疾病认知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存在不少误区,使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8~7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大专及以上26例,中小学文化程度42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存在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或有不良饮食倾向。 1·2患者常见的不良饮食倾向及误区:①控制主食:主食尽量不吃,副食不节制,以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取代主食,

结果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蛋白质脂肪在代谢中分解不完全,易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②饥饿疗法:认为饮食控制越少越好,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结果易发生低血糖及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③不吃早餐:致使机体在十几个小时不能得到能量补充,会使体内血糖波动过大。④控制正餐食量:控制正餐食量,增加零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糕点水果等,使血糖升高。⑤禁食水果:除甜食不吃外,其他食物不控制: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最普遍的原因。⑥禁食水果:一切水果都不吃。⑦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饮食控制。认为反正口服降能药,控不控制饮食无所谓,使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⑧轻信偏方:长期大量进食某一种食物。而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轨道,导致病情恶化。 2结果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使所有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88%的患者纠正了不良的饮食倾向, 85%的患者掌握并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运动等治疗手段,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随机性教育: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如看到患者饮食不合理时及时给予纠正。 3·2座谈式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提问,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