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第9章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沈维道-第九章

第九章 实际气体答:理想气体模型中忽略了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气体分子所占据的体积。
实际气体只有在高温低压状态下,其性质和理想气体相近。
或者在常温常压下,那些不易液化的气体,如氧气、氦气、空气等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可以将它们看作理想气体,使研究的问题简化。
2. 答:压缩因子为温度、压力相同时的实际气体比体积与理想气体比体积之比。
压缩因子不仅随气体的种类而且随其状态而异,故每种气体应有不同的曲线。
因此不能取常数。
3. 答:范德瓦尔方程其计算精度虽然不高,但范德瓦尔方程式的价值在于能近似地反映实际气体性质方面的特征,并为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的研究开拓了道路,因此具有较高的地位。
4. 答:当需要较高的精度时应采用实验数据拟和得到a 、b 。
利用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计算得到的a 、b 值是近似的。
5. 答:在相同的压力与温度下,不同气体的比体积是不同的,但是只要他们的和分别相同,他们的必定相同这就是对应态原理,。
对应态原理并不是十分精确,但大致是正确的。
它可以使我们在缺乏详细资料的情况下,能借助某一资料充分的参考流体的热力性质来估算其他流体的性质。
相对于临界参数的对比值叫做对比参数。
对比温度,对比压力,对比比体积。
6. 答:对简单可压缩的系统,任意一个状态参数都可以表示成另外两个独立参数的函数。
其中,某些状态参数若表示成特定的两个独立参数的函数时,只需一个状态函数就可以确定系统的其它参数,这样的函数就称为“特性函数”由函数知且将两公式进行对比则有,但是对于比容无法用该函数表示出来,所以此函数不是特性函数。
7.答:将状态方程进行求导,然后带入热力学能、焓或熵的一般关系式,在进行积分。
),(T p f Z =r p r T r v 0),,(=r r r v T p f c T T r T =c p p r p =c v v r v =),(p s u u =dp p u ds s u du v p ⎪⎪⎭⎫ ⎝⎛∂∂+⎪⎭⎫ ⎝⎛∂∂=pdv Tds du -=p s u T ⎪⎭⎫ ⎝⎛∂∂=8. 答:以为独立变量时,将第二方程代入同时,得到同理:以为独立变量时,将第三方程代入,得到以为独立变量时,将第一方程代入得以为独立变量时,将第三方程代入得9. 答:热力学能、焓、熵都是状态参数,计算两个平衡状态之间的变量可任意选择其过程。
工程热力学第8-9章

∂w c =0 ∂p2
p2 = p1 p3 p2 p3 = p1 p2
pm+1 pm
π1 = π2 =⋅⋅⋅ = πi =⋅⋅⋅ = πm = m
第八、 第八、九章 气体压缩及动力循环
优 点:
(1)减小耗功; 减小耗功; 每级功耗相等,利于曲轴平衡; (2)每级功耗相等,利于曲轴平衡; 每级气体进出温度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 (3)每级气体进出温度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 每级排热相同; (4)每级排热相同; 提高容积效率。 (5)提高容积效率。
第八、 第八、九章 气体压缩及动力循环
wC,s h2s − h1 QηC,s = = ′ wC h2 − h1 1 h2 = h1 + h2s − h1
′ ∴wC =
1
QηT =
′ wt,T
ηC,s
(
)
ηC,s
(h
2s
− h1
)
wt,T
′ ∴ wt,T = ηT h3 − h4s
(
h3 − h4 = h3 − h4s
h4 = h3 − ηT h3 − h4s
(
)
)
第八、 第八、九章 气体压缩及动力循环
′ wnet ηi = ′ q1
′ ′ ′ wnet = wt,T − wC = ηT h3 − h4s −
(
)
1
ηCs
(h
2s
− h1
)
′ q1 = h3 − h2 = h3 − h1 −
整理
ηi = ηT ( h3 − h4 ) −
燃烧室 废 气
燃 燃 气 空 气 气 轮 机
第八、 第八、九章 气体压缩及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习题答案全解可打印第九章

π
pV 400 ∴ q m = 400 × 1 es = × R g T1 60
可逆定温功压缩功率为:
Wc ,T = − p1V1 ln =−
p2 p1
400 8 π × 0.1 × 10 6 × 0.786 × × 0.3 2 × 0.2 × ln = 15.4 × 10 3 J = 15.4kW s 60 4 1
n = 3× p1 v1 (π n −1 t1 = 20°C
n −1 n
p4 12.5 =3 =5 p1 0 .1
(1) wc = 3wc , L
Q p1 = 0.1MPa
− 1) ∴v =
1 1.3−1 1.3
R g T1 p1
=
287 × 293.15 0.1× 10
6
= 0.8413 m
3
kg kg
− 1] =
1.4 × 0.1× 10 6 × 140 × [6 1.4 − 1
1.4 −1 1.4
− 1] = 327.9 × 10 5 J
h
327.9 ×10 5 = 9108.3W = 9.11KW 3600 p n p1V1 [( 2 ) n −1 p1
n −1 n
(3)多变压缩
Wt , n = Nn = − 1] = 1 .2 × 0.1×10 6 × 140 × [6 1 .2 − 1
V h = 0.009m 3
π =7
1 n
σ = 0.06
1 n
n = 1.3
1
(1) η v = 1 −
Vc (π Vh
− 1) = 1 − σ (π
− 1) = 1 − 0.06 × (7 1.3 − 1) = 0.792
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九章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一、选择题1。
燃气轮机装置,采用回热后其循环热效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CD A.循环做功量增大B.循环吸热量增加C.吸热平均温度升高D.放热平均温度降低2.无回热等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压气机,采用带中冷器的分级压缩将使循环的 BCDA.热效率提高 B.循环功提高C.吸热量提高 D.放热量提高3.无回热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循环,采用分级膨胀中间再热措施后,将使BCA.循环热效率提高B.向冷源排热量增加C.循环功增加D.放热平均温度降低4。
燃气轮机装置采用回热加分级膨胀中间再热的方法将ACA.降低放热平均温度B.升高压气机的排气温度C.提高吸热平均温度D.提高放热的平均温度5。
燃气轮机装置等压加热实际循环中,燃气轮机装置的内部效率的影响因素有ABCDiA.燃气轮机的相对内效率B.压气机的压缩绝热效率C.压缩比D.升温比6.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而不采取回热措施反而会使燃气轮机装置的循环热效率降低的原因是ABA.压气机出口温度降低B.空气在燃烧室内的吸热量增大C.燃气轮机做功量减少D.燃气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7.采用分级膨胀中间再热而不采用回热措施,会使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降低的原因是BDA.压气机出口温度降低B.循环吸热增大C.循环做功量减少D.循环放热量增加8。
目前燃气轮机主要应用于 BD A .汽车B .发电站C .铁路轨车D .飞机二、填空题1。
最简单的燃气轮机装置的主要设备有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
2.燃气轮机装置的理想循环由绝热压缩,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压放热四个可逆过程组成。
3。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中,压气机的绝热压缩过程工质的终态压力与初态压力之比称为增压比。
4。
工程上把燃气轮机的实际做功量与理想做功量之比称为相对内效率. 5.燃气轮机装置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比称为升温比。
6。
工程上,把在回热器中实际吸收的热量与极限回热条件下可获得的热量之比称为回热度。
三、简答题1.实际简单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热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t η=1—κκπ11-κ取决于燃料的成分及空气的增压比情况 增压比π越大,热效率越高2.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热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回热。
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9~13章)【圣才出品】

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 4 版)章节题库
第 9 章 气体动力循环
一、选择题 1.若活塞式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压缩比相同,则( )。 A. B. C. D.不定 【答案】D
【解析】热机的内可逆循环热效率
,对于活塞式内燃机三
图 9-1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答: v2 , p3 , v4 。
v1
p2
v3
六、综合分析题 1.有一定压燃烧内燃机,其输出功率为 3700kW。燃料热值为 4.65×104kJ/kg,假 定可将循环简化为空气的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循环压缩比为 14,预胀比为 2,求燃料消耗 量。空气比热容取定值,Rg=287J/(kg·K),k=1.4。 解:定压加热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中,1-2 为等熵压缩过程
4.某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循环如图 9-4 所示,循环增压比π=7,增温比τ=4,压
气机吸入空气压力
。压气机绝热效率
,燃机轮
机相对内效率ηT=0.92,若空气取定比热容,其 =1.03 KJ/(kg·K)、 =0.287 KJ/
(kg·K),k=1.3863。
试求:(1)装置内部热效率ηi,循环吸热量 q1 和放热量 q2;(2)压气机及燃气轮机中
燃气轮机过程中熵产为 0.098kJ/(kg·K)。工质可视为理想气体,且燃气性质近 似空气,
求:(1)循环热效率;(2)若回热度为 0.7,循环热效率是多少?
解: (1)循环热效率
图 9-3
所以
7 / 8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答:不一定。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
对不对,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
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就是绝热系。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假如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p = p b+p e(p 〉p b),p v=p b−p (p b<p)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答: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改变而改变。
当地大气压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环境大气压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温度计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
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化。
8.(1)将容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气体,一部分抽成真空,中间是隔板。
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答案

答案
第三章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
1.把 压送到体积为 的贮气罐内。压送前贮气罐上的压力表读数为 ,温度为 ,压送终了时压力表读数为 ,温度为 。试求压送到罐内的 的质量。大气压力为 。
4.锅炉烟道中的烟气常用上部开口的斜管测量,如图2-27所示。若已知斜管倾角 ,压力计中使用 的煤油,斜管液体长度 ,当地大气压力 ,求烟气的绝对压力(用 表示)解:
5.一容器被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并在各部装有测压表计,如图2-28所示,其中 为压力表,读数为 , 为真空表,读数为 。若当地大气压 ,求压力表 的读数(用 表示)
解
由
2.体积为 的某钢性容器内盛有了 的氮气。瓶上装有一排气阀,压力达到 时发门开启,压力降到 时关闭。若由于外界加热的原因造成阀门开启,问:
(1)阀门开启时瓶内气体温度为多少?
(2)因加热造成阀门开闭一次期间瓶内氮气失去多少?设瓶内空气温度在排气过程中保持不变。
答案(1) ℃;(2)
3.氧气瓶的容积 瓶中氧气的表压力为 。问瓶中盛有多少氧气?若气焊时用去一半氧气,温度降为 ,试问此时氧气的表压力为多少(当地大气压力 )
解
10.在体积为 的钢性容器内装有氮气。初态表压力为 ,温度为 ,问应加入多少热量才可使氮气的温度上升到 ?其焓值变化是多少?大气压力为 。
(1)按定值比热容计算;
(2)按真实比热容的多项式计算;
(3)按平均比热容表计算;
(4)按平均比热容的直线关系式计算。
解
(1)
(2)查得
(3)查得
(4)查得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九章)第五版

9-1压力为0.1MPa ,温度为20℃的空气,分别以100、300、500及1000m/s 的速度流动,当被可逆绝热滞止后,问滞止温度及滞止压力各多少?解:h 1=1T c p =1.01×293=296kJ/kgh 0=h 1+22c 当c=100m/s 时:h 0=301 kJ/kg ,T 0=p c h 0=298K ,11010)(-=k k T T p p =0.106 MPa 当c=300m/s 时:h 0=341 kJ/kg ,T 0=337.6K ,p 0= 0.158MPa当c=500m/s 时:h 0=421 kJ/kg ,T 0=416.8K ,p 0= 0.33MPa当c=1000m/s 时:h 0=796 kJ/kg ,T 0=788.1K ,p 0= 0.308MPa9-2质量流量1=mkg/s 的空气在喷管内作定熵流动,在截面1-1处测得参数值p 1= 0.3MPa ,t1=200℃,c1=20m/s 。
在截面2-2处测得参数值p 2=0.2MPa 。
求2-2截面处的喷管截面积。
解:=⨯==3.0528.01p p c β0.1584>0.2 MPa采用渐缩喷管。
c1=20m/s 较小忽略。
因此2-2截面处是临界点==-k k p p T T 12)12(1421K ==222P RT v 0.6m 3/kg =--=-])12(1[11221k k p p k kRT c 323m/s =⨯=222c m v f 0.00185m 39-3渐缩喷管进口空气的压力p 1= 2.53MPa ,t1=80℃,c1=50m/s 。
喷管背压p b = 1.5MPa 。
求喷管出口的气流速度c2,状态参数v2、t2。
如喷管出口截面积f2=1cm 2,求质量流量。
解: ⨯==528.01p p c β 2.53=1.33<1.5 MPa没有到临界。
滞止温度:pc c T T 21021+==354.24K滞止压力:1)10(10-=k k T T p p =2.56 MPa =--=-])02(1[10221k k p p k kRT c 317.5 m/s k k p p T T 1)12(12-==304K ==222P RT v 0.058 m 3/kg ==222v c f m 0.55 m 3/s9-4如上题喷管背压p b = 0.1MP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分类: 按燃料:煤气机,汽油机,柴油机 按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 按冲程:二冲程,四冲程
假设: 空气标准假设 闭式理想循环 理想循环种类 定容加热,定压加热,混合加热
四冲程柴油机示功图
定压燃烧柴油机,定容燃烧汽油机
平均有效压力
循环净功/气缸排量
p3 p2
T3 T2
T3 T2 T2
t
1 T1 T2
1
1
1
热效率分析
t
1 T1 T2
1
1
1
a) t t与T3无关 b) 一定 q1 wnet t不变 c) 一定,取某值wnet wmax d) wnet与 及的关系
由c)wnet
1
cpT1
1
1
1
➢ 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第一定 律分析法”,以能量数量为立足点,以 热效率为指标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依据、 从能量的数量和品质来分析,以“作 功能力损失和火用效率为其指标的第 二定律分析法”
四、简化及评价指标 假设条件 空气标准假设 排气过程与燃烧过程假设
评价标准 实际循环简化后与同温限的卡诺循环
热效率ηt
h2
c pmq1tt32Th33Th22
c
p
Tt3
m t32
TT3 2
T2
cp T3 T2
q2
h4
h1
c pm
t4 t1
T4 T1Biblioteka cp T4 T1t
1 q2 q1
1 T4 T1 T3 T2
1
T4
T3
p4 p3
1
T1
T2
p1 p2
p4 p1 T4 T1 T4 T1 T1
➢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萨巴德循环)
12 等熵压缩,23 等容吸热,34 定压吸 热,45 等熵膨胀,51 定容放热
(1)压缩比:压缩前的比体积与压 缩后的比体积之比,它是表征内燃机 工作体积大小的结构参数
v1 v2
(2)定容升压比: 定容加热后的压力与加热前的压力之比 ,它是表示内燃机定容燃烧情况的特性参数
T
h3 h4s
h4a h3 T h3 h4s
燃气轮机热效率
wnet wt,T wc T h3 h4s
1 CS
h2s h1
q
h3
h2a
h3
h1
1
CS
h2s h1
i
wnet q
T
h3 h4s
h2s h1 CS
h3
h1
h2s CS
h1
T2s
T3
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狄塞尔循环)
t
1
q2 q1
q1 cp T3 T2 q2 cV T4 T1
t
1
T4
T3
T1 T2
t
1
1
1
1
1
三、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奥托循环)
q1 cV T3 T2 q2 cV T4 T1
t
1
q2 q1
1 T4 T1 T3 T2
t
1
1
1
1
燃烧室为定压燃烧,压缩、膨胀过程与绝热 相近.故定压燃烧燃气轮机装置的理想循环组成 如下:绝热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定压放 热
过程1-2 过程2-3 过程3-4
等熵压缩(压气机内) 循环增压比 p2
p1
定压吸热(燃烧室内) 循环增温比 T3
等熵膨胀(燃气轮机内)
T1
过程4-1 定压放热(排气,假想换热器)
p3 p2 (3)定压预胀比: 定压加热后的比体积与加热前的比体积 之比,它是表示内燃机定压燃烧情况的特性参数
v4 v3
循环热效率
t
wnet q1
wnet qnet q1 q2
q1 q23 q34 cV T3 T2 cp T4 T3
q2 q51 cV T5 T1
1
➢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 比较
一、压缩比相同、吸热量相同时的比较
q1v q1m q1p
q2v q2m q2 p
tv tm tp
二、循环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同时的比较
q2 p q2m q2v q1p q2m q2v
tp tm tv
➢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一、燃气轮机装置简介 是一种以空气及燃气为工质的热动力设备
优点: 其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是在燃气轮机中实现,
它是一种旋转式热力发动机,转速可设计很高,且工作过 程连续.可在设备重量小,尺寸小的条件下发出很大功 率.
缺点:叶片材料、设计、加工、装配要求很高.
用途:飞机、舰船的动力载荷机组,电站机组等.
二、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定压燃烧燃气轮机装置流程示意图如下:
其中k=1.4,Cv=718J/(kg·K),Cp=1005J/(kg·K)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动力循环的目的
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循 环能量转化的经济性,寻求提高经济 性的方向及途径
二、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步骤
实际循环(复杂不可逆)
抽象、简化 分析
指导改善
可逆理论循环 吸热、放热、作功、热效率 实际循环
三、分析动力循环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 习题
某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参数如 下:p1=10150Pa,T1=300K,T3=923K,π=6.试求: ⑴q1,q2;⑵ 循环功wnet;⑶ 循环热效率;⑷ 平均吸 热温度和平均放热温度.k=1.4,cp=1.03kJ/(kg·K)
➢ 习题
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已知p1=0.097MPa, t1=28℃,V1=0.084m3,压缩比为15,循环最高压力 p3=6.2MPa,循环最高温度t4=1320℃,工质视为空 气.试计算:⑴循环各状态点的压力、容积和温 度;⑵循环热效率;⑶同温度范围内的卡诺循环 热效率.
1-2a 2-3 3-4a 4-1
不可逆绝热压缩 定压吸热 不可逆绝热膨胀 定压放热
压气机绝热效率
CS
wCS wC'
h2s h1 h2a h1
wC'
1
CS
h2s h1
1
h2a
h1
CS
h2s h1
燃气轮机相对内效率
T
w' t ,T
wt ,T
h3 h4a h3 h4s
w' t ,T
T7 T2
T4 T2
➢ 喷气式发动机简介
3
定压燃烧喷气式发动机
的理论循环及实际循环
6 与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
2
4 热循环相同
5
注意:压缩和膨胀过程
都分两段
1—5 扩压管压缩,5—2 压气机压缩 2—3 定压燃烧, 3—6 燃气轮机膨胀作功 6—4 喷管绝热膨胀作功,加速 4-1定压排气
0
简化原则为:
进、排气压力相同,进排气推动功相抵消,把 开式循环变成闭式循环 把燃烧过程看作是外界对工质的加热过程(定 容和定压),把排气过程看成向低温热源可逆定容 放热过程 略去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中工质与气缸壁之间 的热量交换,近似地认为是绝热过程 把循环工质简化为空气,且作理想气体处理, 比热容取定值
k 1
k ,
T3
T1 T4s
T1
i
T T3 T4s
T2s T1
CS
T3
T1
T2s
CS
T1
k 1
T
k
1
CS
1 1
k 1 k
1 CS
➢ 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极限回热
q1回 c p T3 T5
循环净功不变
q2回 c p T6 T1
回热度
h7 h2
h4 h2
t
1 q2 q1
1 T3
T5 T1
T2 T4
T3
利用、、表示t
1 2
有
T2
T1
v1 v2
1
T1 1
23
有
T3
T2
p3 p2
T1 1
34
有
T4
T3
v4 v3
T1 1
5 1
有
T5
T1
p5 p1
T5 T1
t
1 1
1
1
1
a) t
b) t c)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