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实验报告
光学测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学测试是研究光学现象、光学元件性能和光学系统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3.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强分布发生规律性变化。
4. 光的衍射:当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波在空间中发生弯曲。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折射仪、反射仪、干涉仪、衍射仪、光具座、光源、狭缝、平板、透镜等。
2. 实验材料:光学元件、光学材料、实验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步骤1. 折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折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折射现象,记录折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2. 反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反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3. 干涉实验(1)将两束相干光分别引入干涉仪的两个臂中。
(2)调整干涉仪,使两束光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3)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4. 衍射实验(1)将光波通过狭缝,形成衍射现象。
(2)观察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3)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折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折射率为n,与理论值相符。
2. 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与理论值相符。
3. 干涉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干涉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4. 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衍射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光学元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3.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现象和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后,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平面镜3. 激光器4. 分束器5. 成像系统6. 透镜7. 光栅8. 光电池9. 数字多用表10.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将平面镜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激光束的折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激光束分为两束。
(2)将两束激光分别照射到透镜上,形成干涉条纹。
(3)调整透镜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光栅上,观察衍射条纹。
(2)调整光栅角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3)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光的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射率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的干涉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光的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衍射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光学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观察光学现象,提高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光学演示箱、白光光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栅、狭缝、分光计等;2. 实验材料:光学元件、光学仪器、实验记录纸、笔等。
三、实验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实验步骤:① 将白光光源放在光学演示箱的一端;② 将平面镜放置在光源与演示箱另一端之间,调整镜面使光线反射到演示箱的另一端;③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演示箱内的传播情况。
(3)实验现象:光线在演示箱内沿直线传播。
2. 凸透镜成像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掌握成像规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凸透镜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凸透镜前,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通过凸透镜;③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光屏,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3)实验现象:凸透镜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3. 凹透镜成像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凹透镜成像现象,掌握成像规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凹透镜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凹透镜前,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通过凹透镜;③ 在凹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光屏,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3)实验现象:凹透镜成像为正立、缩小的虚像。
4. 光栅衍射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栅衍射现象,掌握衍射规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光栅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光栅前,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通过光栅;③ 在光栅的另一侧放置光屏,观察并记录衍射条纹。
(3)实验现象:光栅衍射产生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5. 分光计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分光计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分光计的入射光臂上;③ 调整分光计的反射镜,使光线通过分光计的出射光臂;④ 观察并记录折射光线的角度。
光学基本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学基本仪器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人员:____(姓名)、____(姓名)、____(姓名)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基本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调节和操作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加深对光学知识点的理解;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学基本仪器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光学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处发生反射;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处发生折射;4. 光的干涉:两束相干光相遇时,光波叠加产生的现象;5. 光的衍射: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在障碍物边缘或狭缝后发生弯曲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束,用于测量透镜焦距等实验;2. 透镜:具有会聚或发散光线的作用,用于成像、聚焦等实验;3. 双棱镜: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产生分光现象;4. 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光波波长、光程差等;5. 衍射光栅:利用光的衍射原理,进行光谱分析等;6. 光具座:用于放置光学仪器,保证实验过程中的稳定性;7. 读数显微镜:用于测量微小长度、角度等;8. 其他辅助工具:如光源、白屏、狭缝等。
四、实验内容1. 平行光管实验:测量透镜焦距、调节自准直方法等;2. 双棱镜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测量光程差等;3. 干涉实验:观察双光束干涉现象,测量光波波长;4. 衍射光栅实验:观察光的衍射现象,进行光谱分析;5. 光学显微镜实验:观察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测量物体尺寸等。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1. 平行光管实验:(1)将平行光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使其发出平行光;(2)将待测透镜放置在平行光管的光路中,调整透镜位置,使光束聚焦在白屏上;(3)测量透镜到白屏的距离,即为透镜焦距;(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准直光束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准直光束的概念及其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光学仪器调节准直光束的方法。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光束的准直性。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准直光束是指经过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后,光线传播方向几乎一致的光束。
准直光束在光学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激光束的生成、光纤通信等。
本实验采用平行光管和望远镜作为实验装置,通过调节平行光管和望远镜,使光束达到准直状态。
实验原理如下:1. 平行光管发出一束近似平行光,经过狭缝后形成光束。
2. 望远镜接收光束,并通过调节望远镜中的镜片,使光束达到准直状态。
3. 利用分光计测量光束的传播方向,验证光束的准直性。
三、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望远镜3. 分光计4. 光具座5. 光屏6. 狭缝7. 测量工具(如尺子、游标卡尺等)四、实验步骤1. 将平行光管和望远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确保光具座水平。
2. 将狭缝置于平行光管出口处,调节狭缝宽度,使光束通过狭缝。
3. 将望远镜对准狭缝,通过调节望远镜中的镜片,使光束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4. 使用分光计测量光束的传播方向,记录数据。
5. 调节望远镜中的镜片,使光束在光屏上形成更清晰的像。
6. 再次使用分光计测量光束的传播方向,记录数据。
7. 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分析光束的准直性。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记录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的光束传播方向角度。
2. 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光束的传播方向角度。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光束的准直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调节了准直光束,并在光屏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2. 实验数据表明,光束的传播方向角度在两次测量中基本一致,说明光束的准直性较好。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调节望远镜中的镜片可以使光束在光屏上形成更清晰的像,从而提高光束的准直性。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使用光学仪器调节准直光束的方法。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准直光束概念的理解。
光学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光学基本定律: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定律;4.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平行光管、透镜、分光器、光栅、激光器、双缝干涉仪、白屏、测量尺等;2. 实验材料:滤光片、光电池、光电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平行光管上,观察光束在白屏上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观察光束在透镜两侧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分光器,分成两束,分别照射到双缝干涉仪的两个狭缝上,观察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验证光的干涉现象。
5. 光的衍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光栅,观察衍射条纹的分布情况,验证光的衍射现象。
6. 光电效应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光电管上,观察光电管的工作情况,验证光电效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白屏上的传播情况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透镜两侧的传播情况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双缝干涉仪上的干涉条纹分布符合光的干涉现象。
5. 光的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栅上的衍射条纹分布符合光的衍射现象。
6. 光电效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电管的工作情况符合光电效应。
六、实验结论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加深了对光学知识的理解;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学经纬仪实验报告

光学经纬仪实验报告光学经纬仪实验报告引言:光学经纬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天体经纬度的仪器,它利用光学原理和精确的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光学经纬仪,对天体的经纬度进行测量,并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主要由光学经纬仪、望远镜、测量标尺等组成。
光学经纬仪的原理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通过旋转经纬仪的底座,调整望远镜的方向,使其指向待测天体。
然后,通过读取经纬仪上的刻度,可以得到天体的经度和纬度。
二、实验步骤1. 调整仪器:将光学经纬仪放置在水平台上,使用调平螺丝调整仪器的水平度。
同时,通过调整望远镜的焦距和清洗镜片,确保观测的准确性。
2. 观测天体:选择一个明亮的星体作为目标,通过调整经纬仪的底座,使望远镜准确指向目标。
3. 读取刻度:通过目镜上的刻度尺,读取天体的经度和纬度。
注意,读取时要注意光学仪器的误差,并进行修正计算。
4. 多次观测: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观测,并取平均值。
同时,还可以观测不同天体,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多次观测,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天体的经纬度数据。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数据与已知的天体位置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光学经纬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某些天体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偏移,这可能与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有关。
四、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误差来源,这些误差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首先,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观测环境的光照条件、气候等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此外,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五、实验应用光学经纬仪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地理学等领域。
在天文学中,它被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在地理学中,它被用来测量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经纬度,制作地图和导航系统。
此外,光学经纬仪还可以用于导弹制导、航海和测量工程等领域。
光学仪器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安放仪器 先将傅立叶变换实验装置摆放到平稳的工作台上,将电源和 USB 连接总线
钨灯设置为一分钟后点击确定,然后回到新建界面,然后点击界面上的采集 数据按钮,出现复位界面。 6.傅立叶变换
点击工具栏的傅立叶变换按钮,出现界面,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需要加载的 窗体,其中包括矩形窗函数、三角窗函数、汉宁窗函数、海明窗函数、布莱克曼 窗函数;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傅立叶变换的范围。
实验四 阿贝折射仪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通过两种不同粒径的纳米 TiO2 在紫外和可见光的波长扫描,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锐钛型纳米 TiO2 在浓度仅仅为 0.1%的情况下在紫外区已经表 现为优异的紫外吸 收特性,可以此做为涂料改性的功能材料使用。 2、在相同浓度下,纳米 TiO2 的粒径越小,紫外区的吸收性能越优越。
燕山大学
常见光学仪器原理及使用实验报告
L.C.R 测试仪 紫外可见分光度计 傅立叶光谱仪 阿贝折射仪 干涉显微镜 数字存储示波器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 LCR 测试仪 一. 实验目的
LCR 测试仪能准确并稳定地测定各种各样的元件参数,主要是用来测试电感、电 容 、电 阻 的 测 试 仪 。它 具 有 功 能 直 接 、操 作 简 便 等 特 点 ,能 以 较 低 的 预 算 来 满 足 生 产 线质量保证、进货检验、电子维修业对器件的测试要求。
一. 实验目的
阿贝折射仪是能测定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折射率 nD 和平均色散 nF-nC 的仪器 (其中以测透明液体为主),如仪器上接恒温器,则可测定温度为 0℃-70℃内的折射率 nD。 折射率和平均色散是物质的重要光学常数之一,能借以了解物质的光学性能、纯度、及色散 大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光电仪器原理及使用实验报告班级:11级光信息1班姓名:姜萌萌学号:110104060016指导老师:李炳新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测量数字存储示波器产生方波的上升时间;二、实验仪器数字存储示波器三、实验步骤1、产生方波波形⑴、打开示波器电源阅读探头警告,然后按下OK。
按下“DEFAULT SETUP”按钮,默认的电压探头衰减选项是10X。
⑵、在P2200探头上将开关设定到10X并将探头连接到示波器的通道1上,然后向右转动将探头锁定到位,将探头端部和基线导线连接到“PROBE COMP”终端上。
⑶、按下“AUTOSET”按钮,在数秒钟内,看到频率为1KHz 电压为5V峰峰值得方波。
按两次CH1BNC按钮删除通道1,按下CH2BNC按钮显示通道2,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
2、自动测量⑴、按下“MUASURE”按钮,查看测量菜单。
⑵、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显示“测量1菜单”。
⑶、按下“类型”“频率”“值”读书将显示测量结果级更新信息。
⑷、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⑸、按下顶部第二个选项按钮;显示“测量2菜单”。
⑹、按下“类型”“周期”“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⑺、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⑻、按下中间选项按钮;显示“测量3菜单”。
⑼、按下“类型”“峰-峰值”“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⑽、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⑾、按下底部倒数第二个按钮;显示“测量4菜单”。
⑿、按下“类型”“上升时间”“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LCR测试仪一、实验目的1、熟悉LCR测试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LCR测试仪的工作原理;3、精确测量一些电阻,电感,电容的值;二、实验仪器LCR测试仪,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三、LCR测试原理根据待测元器件实际使用的条件和组合上的差别,LCR 测量仪有两种检测模式,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
串联模式以检测元器件Z为基础,并联模式以检测元器件的导纳Y为基础,当用户将测出流过待测元件的电流I,数字电压表将测出待测元件两端的电压V,数字鉴相器将测出电压V和电流I 之间的相位角 。
检测结果被储存在仪器内部微型计算机的三个存储单元中。
有了V、I、 这三个数据,仪器内部计算机就会自动算出用户所要检测的参数。
四、LCR测试仪的测量步骤1、设置测试频率;2、测试电压或者电流水平;3、选择测试参数,比如Z、Q、LS(串联电感)、LP(并联电感)、CS(串联电容)、CP(并联电容)、D等;4、仪器校准,校准主要进行开路、短路校准;5、选择测试夹具,并进行夹具补偿;6、将DUT放在夹具上开始测试;WFZ-26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实验目的:1、熟练操作WFZ-26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了解WFZ-26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3、运用WFZ-26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光谱。
二、实验仪器WFZ-26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三、仪器工作原理:1、光学系统仪器光学系统由光源系统、单色器系统、光度计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仪器光学系统光路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WFZ-26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路图光源系统由氘灯和卤钨灯组成。
单色器系统采用高性能平面光栅,ZENY-TURNER分光系统,接收系统采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接收器件。
2、电子系统电子系统由电源系统、负高压系统、放大器系统、驱动系统、I/0系统和A/D转换系统组成,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后,由相位检测器控制,经过模拟开关,分成R、S、D三路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3、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进行控制和信号处理工作主要有:系统初始化、波长扫描、光源切换、狭缝切换、滤光片切换、参数设置、光谱扫描、光谱处理、光谱打印等。
4、操作软件操作软件是WFZ-26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软件中主菜单项有:文件、测量方式、数据处理、系统操作、帮助。
四、实验步骤:1、设置测量参数根据样品测试要求,设置测量参数。
2、检查仪器当前状态当测量参数设置完毕后,根据测量参数内容检查仪器当前波长扫描范围和测量刻度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在主画面中,观察测量值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仪器是否正常。
在没放样品的情况下,测量模式是通过率时,透过率值一般在100%附近。
如果测量模式是能量模式方式,设置合适的狭缝宽度和负高压值。
使能量值在0~4095之间。
3、进行测量⑴光谱扫描根据样品测试要求,设置合适的测量参数,用“波长检索”功能使仪器快速走到扫描波长范围起始波长处,如果测量模式是透过率和吸光度,在先进行能量或空白的基线光谱扫描,然后进行样品的紫外光光谱扫描,如果测量模式是能方式,不需要进行基线光谱扫描,直接选择光谱扫描。
⑵定波长时间扫描设置扫描方式为“时间扫描”和扫描时间,用“波长检索”扫描是仪器快速走到制定波长处,根据决定是否进行“系统扫描”在“测量方式”菜单中选择时间扫描一项即可开始定时间扫描测量。
扫描得到的紫外光光谱,进行谱图打印,峰值检索,存储和各种数据处理。
五、实验数据记录:波长范围:180—890nm未加样品:透过率100,吸收度0加酒精:透过率99.23,吸收率0.0086JA型干涉显微镜一、实验目的1、熟练使用6JA型干涉显微镜;2、了解6JA型干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二、实验仪器6JA型干涉显微镜三、工作原理干涉显微镜是干涉仪和显微镜的组合,将被测件和标准光学镜面相比较用光波波长为尺寸来衡量工件表面的不平深度。
为了获得干涉,使光源S发出的光束,经分光板T后分为两束,一束经过光板T补偿板T1,显微物镜O2后射向被测工件P2的表面,由P2反射后经原路返回至亮板,再在T 上反射,射向观察目镜03,另一束由分光板T反射后通过物镜01射到标准P1上,由P1反射,再经物镜01并透过分光板T,射向观察目镜O3,它与第一束光线相遇,产生干涉。
调节P1、P2至物镜O1、O2的距离,是目镜视场中能清晰看到P1和P2表面的像,视场中出现的零次干涉条纹,用白光照明时,视场中央出现二条近似黑色对称条纹,再其次,对称分布着数条彩色条纹。
使P2作高低方向微量移动时,视场中干涉条纹也做相应的位移。
图一仪器光学系统图四、实验步骤:1、调整仪器将灯源插头插在变压插座上,变压器插头插在电源插座上,打开变压器上开关。
将手轮(10)转到目视位置,同时转动手轮(6)将遮光板(B)从光路中转出,此时在目镜中应看到明亮的视场。
转动手轮(8)使目镜视场总下方弓形直边清晰。
在工作台上安置被测工件,被测面朝向物镜,转动手轮(6)将标准镜P1一路光束遮去,转动滚花轮(2c)使工作台上下升降,直到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清晰的工件表面像为止,此时再转动手轮(6),将遮光板(B)从光路中转出。
松开螺丝(1b)将测微目镜从目镜中取出,此时转动手轮(11)使孔径光栏开至最大,转动手轮(7)(9),是二个灯丝像完全重合,同时调节螺丝(4a)是灯丝像位于孔径光栏中央,再插上测微目镜,旋紧螺丝(1b)。
将手轮(I2)向左推到底,干涉滤色片F插入光路,此时在目镜中应能看到干涉条纹,此时把手柄(I2)向右推到底。
移动工作台使加工纹路和干涉条纹方向垂直。
松开螺丝(1b)转动测微目镜,使视场中十字线之一与干涉条纹平行。
2、不平深度测量⑴用目视估计测量白光时 t=0.27*△N微米单色光 t=(1/2) *△N微米2、用测微目镜测量把测微目镜十字线中一条与干涉条纹的方向平行,另一条被测量表面划痕方向平行,此时用箍紧螺丝将测微目镜固紧。
⑴测量条纹之间的间隔;⑵测量条纹的弯曲量;⑶计算不平整。
3、照相测量⑴用目镜观察,将显微镜调整到清晰的像,同时调节光栏使物体和干涉条纹的像有最大的对比。
⑵旋转手轮,使反光镜转到照相的位置,曝光时间为1秒左右。
XTF-型傅里叶变换实验装置一、实验目的1、熟悉XTF-型傅里叶变换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2、了解XTF-型傅里叶变换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二、实验仪器XTF-型傅里叶变换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傅里叶的变换过程实际上就是调制和解调的过程,通过调制我们将待测的高频调制成我们可以掌控、接收的频率。
然后将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送到调制器中进行分解,得出待测光中的频率成分及各频率对应的强度值,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待测光的光谱图。
调制和解调方程:()()cos(2)I B v v dv δπσ+∞-∞=⎰解调方程:()()cos(2)B v I v d σπσσ+∞-∞=⎰()I δ——随光程变化的干涉图V ——表示最小波数B (v )——复原光谱图强度分布四、实验装置基本结构1、光路部分典型的迈克尔逊光路设计,采用光的干涉原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的数学处理来获得光谱图。
采用干涉方法的分辨率由测量时间来决定的,采集的时间越长分辨率就越高。
图11光谱仪的光源有单色光源和复合光源。
复合光源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时,每一种单色光都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光,光源的干涉图就是这无数个无限窄的单色干涉光组成的。
2、机械设计部分光路采用的是迈克尔逊干涉装置,其对动镜的移动精度要求较高,要实现较高的干涉条纹精度,首先要确保动镜的移动精度及移动的直线度。
五、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图24光源的电源打开,可以看到红色钨灯的指示灯点亮,表示钨灯已经打开;选择合适的光阑,一般选择8档位置,然后再将光源镜的旋钮旋到钨灯位置如图表24所示,若用其它的外接光源则将光源镜的位置旋到其它光源上,且将外接光源的入口处的端盖打开将光源引入。
2、进入软件以钨灯为例,将光源位置调整好后,进入软件界面。
3、新建实验进入软件界面点击新建实验,点击参数设置。
4、开始采集钨灯设置时间分一分钟后点击确定,然后回到新建界面,然后点击界面上的采集数据按钮,出现复位界面,复位完成。
5、傅里叶变换点击工具栏的傅里叶变换按钮,根据用户的需求加载窗口,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傅里叶变换的范围。
6、得到光谱图六、实验数据记录2wj阿贝折射仪一、实验目的1、熟练使用2wj阿贝折射仪;2、了解2wj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二、实验仪器2wj阿贝折射仪,无水乙醇,蒸馏水,丙三醇,丙烯酸甲酯三、仪器工作原理折射仪的基本原理即为折射定律,测定折射率是基于测定临界角的原理。
图二中当不同的角度光线射入另一种物质表面时,用一望远镜对出射光线观察,可以看到望远镜视场被分为两部分,二者之间有明显分界线。
如图三所示,明暗分界线为临界角的位置。
图三(透明固体或液体)其折射率为n2,由折射定律得:1*2*2*sin 90sin sin sin n n n i αβϕαβαϕβ===+=- 代入(1)式得:122sin()(sin cos cos sin )n n n ϕβϕβββ=-=-由(2)式得:22222222222222sin sin (1cos )sin cos sin n in i n n iβββ=-=-=cos β=代入(3)式得:1sin cos sin n i ϕ=-棱镜之折射率ϕ与折射n2均已知,当测得临界角i 时,即可换算到被测物体之折射率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