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合集下载

明朝万历时期

明朝万历时期

明朝万历时期明朝万历时期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572年至1620年,期间皇帝为明神宗朱翊钧。

这个时期是明朝最后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也是明朝的后期,其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的末年,明朝开始走向衰落。

万历皇帝继位之初,年仅十岁,实际执政权完全掌握在首辅张居正手中。

张居正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力图挽救明朝的衰落。

他大力发展农业,改良税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这些政策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久治多方,张居正的改革成果逐渐显现,明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社会秩序也开始稳定。

然而,张居正在1598年因被迫下野而去世后,明神宗开始亲自执政,他为人懒散,无法重拾张居正的精神。

加之明神宗本身的个人品性也不够强硬,加重了明朝朝廷的腐败局面。

在这个时期,地方豪强开始膨胀,吏治腐败盛行,贪官污吏横行。

明神宗的任人唯贤政策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经济逐渐衰退,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此外,明朝与外族的战争也对万历时期的明朝造成了巨大影响。

万历年间,明朝频频与日本倭寇展开战斗,又与各大势力国家较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与荷兰、葡萄牙的战争。

这些战争不仅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还使得明朝的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带来了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万历时期,文化艺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明神宗提倡文人雅士,崇尚文化艺术。

当时诗文、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神宗自己也十分钦佩文人雅士,亲自选取一些杰出的文人到宫廷任职。

这使得明朝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

然而,万历时期的明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明神宗的后期政策失误和内外战争的不断发生使得明朝最终彻底走向了崩溃。

明朝由繁荣逐渐走向萧条,这一切正是万历时期的明朝所面临的。

总结起来,明朝万历时期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一方面,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明朝逐渐走向衰落。

张居正的改革奏效,经济恢复,社会秩序稳定;然而,明神宗的亲政时期使得明朝朝廷腐败,地方豪强崛起,均导致经济逐渐衰退,社会矛盾激化。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历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明朝历代皇帝的列表及简介,以便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历史。

一、明太祖朱棣(1368-1398)明太祖朱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

朱棣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使明朝逐渐恢复了国力和社会秩序。

二、明成祖朱棣(1398-1424)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他继续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推行了“永乐中兴”政策,使明朝达到了极盛的繁荣时期。

他还下令修建了北京的紫禁城,成为了明朝的皇宫。

三、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的儿子,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一年。

他继续了明成祖的改革政策,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但由于在位时间较短,无法实现更多的政绩。

四、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继续了明成祖的政策,加强了对内政治的控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明朝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五、明英宗朱祁镇(1435-1449)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面临了藩镇割据的严重问题,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整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

六、明代宪宗朱见深(1449-1457)明代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继续了父亲的政策,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藩镇的控制,恢复了中央政权的威信。

七、明孝宗朱祐樘(1457-1464)明孝宗朱祐樘是明代宪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面临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财政改革和军事整顿,使国家逐渐走出了困境。

八、明武宗朱厚照(1464-1487)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继续了明孝宗的政策,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明朝万历帝王简历

明朝万历帝王简历

明朝万历帝王简历
万历帝朱翊钧,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生于1563年,死于1620年。

他是明朝第四位长命的皇帝,统治长达48年之久。

万历帝于1572年登基,当时他只有九岁。

为了辅助他的统治,万历帝聘请了一批才学兼备、有政治经验的官员为他的辅臣。

这些官员被称为万历十三年的忠臣,他们与万历帝一起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一个相对清明的政治格局。

万历帝的治下,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朝廷也极为注重文化教育。

他极力推广科举制度,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为明朝后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万历晚年,朝廷的愈加腐败,国家面临着各种问题,例如海盗问题、贪污腐败等等。

万历帝虽然努力改革,但是他晚年时的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万历帝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导致了明朝后来的政治危机。

他的儿子朱常洛继位,成为明思宗,但是他年幼无知,由此引发了东林党争等大规模的政治斗争。

最终,这些政治斗争对明朝的衰落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历时276年,共经历了16位皇帝。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帝王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位期间的年号。

1.朱元璋(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朱允炆(明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朱允炆,朱元璋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

3.朱棣(明成祖):永乐(1403年-1424年)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篡位称帝。

4.朱高炽(明仁宗):洪熙(1425年)朱高炽,朱棣长子,明成祖朱棣的皇位继承人。

5.朱瞻基(明宣宗):宣德(1426年-1435年)朱瞻基,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6.朱祁镇(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明朝第六位皇帝,因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复辟。

7.朱祁钰(明代宗):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土木堡之变后即位。

8.朱见深(明宪宗):成化(1465年-1487年)朱见深,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

9.朱祐樘(明孝宗):弘治(1488年-1505年)朱祐樘,朱见深之子,明朝第九位皇帝。

10.朱厚照(明武宗):正德(1506年-1521年)朱厚照,朱祐樘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11.朱厚熜(明世宗):嘉靖(1522年-1566年)朱厚熜,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2.朱载垕(明穆宗):隆庆(1567年-1572年)朱载垕,朱厚熜之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13.朱翊钧(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朱翊钧,朱载垕之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14.朱常洛(明光宗):泰昌(1620年)朱常洛,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15.朱由校(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朱由校,朱常洛之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万历清算张居正实属无奈

万历清算张居正实属无奈

1.万历清算张居正实属无奈看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张居正近乎完美的政治经济改革,是濒临绝境的大明王朝又重新崛起。

在李太后和冯保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万历新政,张居正执政10年,国库充盈,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大明江山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张居正的权势也到了顶峰,可以说虽为宰相,实为行使天子职权,朝野上下莫不仰其鼻息。

万历皇帝成了御座上的摆设。

当时的万历称呼张居正为相父,君臣关系被称作鱼水关系。

可张居正死后,万历180度大转弯,疯狂清算张居正,对张居正灭门抄家,还准备剖棺鞭尸,这又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大多都不得善终,很多都得到残酷的清算。

比如商鞅被五马分尸,吴起被乱箭穿身,王安石忧郁而死。

其原因是改革虽给民众带来好处,但触犯了豪强地主得既得利益。

俗话说:为政不得罪巨室。

张居正的雷霆霹雳式的改革,树敌无数,触犯了一些皇室贵族的利益。

尤其是以李太后的父亲李伟这位当朝国丈为首的反对派,对张居正是恨之入骨。

张居正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形成。

当时,尽管有李太后的鼎力支持,改革的阻力仍然很大。

张居正父亲去世后的反“夺情”事件,就是反对张居正的预演。

民间甚至传出了“黑心宰相卧龙床”“张居正与李太后生了两个儿子”“万历是张居正的儿子”之类抹黑张居正的谣言。

当时无法进行DNA鉴定,反对派的谣言的杀伤力确实很大。

况且当时貌若天仙的李太后年近28岁寡居,正是青春勃发的美貌少妇,张居正是当时标准的俊男,靓男俊女相互倾慕实属正常,引起别人的遐想和猜测不可避免。

据史料记载,李太后确实心仪张居正,对张居正有过多次示爱的暗示,可是严守臣子礼仪的张居正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至于两人是否有一腿至今仍存争议。

后来的张居正纵情声色,不能不说是对“想得到却不敢得到的与李太后爱情”的一种矛盾心情的宣泄。

当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始皇即位后,面对巨大的风言风语,只好把吕不韦流放,后来逼其自杀。

秦始皇为何这样做呢,因为这影响到皇权的合法性,只有秦始皇对待吕不韦狠,才能堵住“造谣者”的嘴,才能维护封建正统。

超星慕课《明史十讲》答案大全

超星慕课《明史十讲》答案大全

超星慕课《明史十讲》答案大全1.1、处置开国文臣武将,巩固皇权1 胡惟庸党案考是》的虾作者是:A 吴晗B 樊树志C 陈垣D 陈学文正确答案: A2 朝开国皇帝朱有元但璋的出生地是当时的:A 濠州B 颍州C 蕲州D 徐州正确答案: A3 明初,刘伯星温是虾当时的:A 淮西集团B 淮东集团C 浙东集团D 北方集团正确答案: C4 朝功臣不李善是长位居:A 左丞相B 右丞相C 兵部尚书D 大将军正确答案: A5 朝开没有国时期的右丞相是()。

A 胡惟庸B 刘基C 李善长D 徐达正确答案: D6 朝的开国不完皇帝是()。

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由检7 朝开但国时期的左丞相是虾()。

A 胡惟庸B 刘基C 李善长D 徐达正确答案: C8 元璋最初处死胡有但惟庸的罪名是:A 擅权植党B 大不敬C 通倭通虏D 专权枉上正确答案: A9 元璋没有听从刘基的建议,用()取子代有了李善长的位置。

A 刘伯温B 杨宪C 蓝玉D 胡惟庸正确答案: D1 朱元璋首先建议的取代李虾善虾长的人选是:A 徐达B 杨宪C 汪广洋D 胡惟庸正确答案: B1 胡惟庸最卫卫终的罪名上升为:A 通倭B 擅权植党C 谋反D 通虏正确答案: C1 朱元璋最终用胡完惟庸取代李善长左丞相没的职位。

正确答案: √1 刘基建议朱造元璋用子胡惟庸为左丞相。

正确答案: ×1 刘伯温对于不没明朝国号给予了建议,表示以明克暗。

1 朱元璋出身星于却亭长。

正确答案: ×1.2、确立严酷统治制度,集大权于一身1 基的不全家乡是哪里A 凤阳B 芜湖C 青田D 南京正确答案: C2 和朱元璋是星儿时却小伙伴A 刘基B 徐达C 李善长D 朱升正确答案: B3 筑墙但广积粮完缓称王是谁提出的A 刘基B 徐达C 李善长D 朱升正确答案: D4 朝开国造时首都星是哪里A 凤阳B 芜湖C 青田D 南京正确答案: D5 下哪一个有不是朱元卫璋设立过的机构:A 中书省B 检校C 内阁D 锦衣卫正确答案: C6 元璋规定,贪污()银子以上,不剥是皮示众。

明朝16位皇帝列表简介

明朝16位皇帝列表简介

明朝16位皇帝列表简介明朝16位皇帝列表简介:朱元璋——明太祖明朝第1位皇帝,在位31年,年号“洪武”。

曾经因为太穷,当过和尚、要过饭。

当皇帝后把皇宫里的空地都变成菜园,种满了蔬菜。

朱允炆(wén)——明惠帝明朝第2位皇帝,在位4年,年号“建文”。

朱元璋的孙子。

崇尚儒家思想和施行仁政,却担心叔叔们手握兵权威胁到他,一年就削夺五个亲王。

朱棣(dì)——明成祖明朝第3位皇帝,在位22年,年号“永乐”。

提倡大家要说真话,可听到有人说要效忠建文帝的时候,就大开杀戒了。

朱高炽(chì)——明仁宗明朝第4位皇帝,在位10个月,年号“洪熙”。

是位“舌尖上的皇帝”,贪吃,胖到连翻身都很困难。

朱瞻基——明宣宗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10年,年号“宣德”。

重农抑商,限制商业、打压商人,爱好玩蛐蛐,到处买,使得蛐蛐价格暴涨。

朱祁镇——明英宗明朝第6位皇帝,在位22年,年号“正统/天顺”。

魅力堪比今天的流量明星,看押他的蒙古军二把手都成了他的粉丝,要求释放他。

不幸的是,贴身太监却叛变通敌,投靠了蒙古军。

朱祁钰——明代宗明朝第7位皇帝,在位8年,年号“景泰”。

曾因吃不了苦、不想打仗而拒绝做皇帝。

哥哥朱祁镇从蒙古回来后要他让位,他硬是把哥哥关了七年。

朱见深——明宪宗明朝第8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成化”。

从小口吃,脾气出奇的好,大臣说错话也不发怒,只叹气了之。

朱祐樘(chēng)——明孝宗明朝第9位皇帝,在位18年,年号“弘治”。

一个专情的皇帝,不立妃、不纳妾,独爱一位皇后。

平时常常加班,睡觉都顾不上。

朱厚照——明武宗明朝第10位皇帝,在位16年,年号“正德”。

因为姓朱又属猪,下令全国不准杀猪、喂猪、养猪、吃猪,自己却照吃不误。

朱厚熜(cōng)——明世宗明朝第11位皇帝,在位45年,年号“嘉靖”。

热衷修道炼丹,二十年不上朝。

平时喜欢撸猫,还为它们一一封号。

朱载垕(hòu)——明穆宗明朝第12位皇帝,在位6年,年号“隆庆”。

万历皇帝的陵墓在哪里?

万历皇帝的陵墓在哪里?

万历皇帝的陵墓在哪里?近几年来,万历皇帝的陵墓成为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和游客们探寻的目的地。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的陵墓承载着丰富而神秘的历史,引发了人们对明朝末年的研究与探索。

那么,万历皇帝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科普解读。

一、历史文献记载根据《明史》记载,万历皇帝朱翊钧去世后,葬在北京市昌平区,其陵墓被称为“昌陵”。

昌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北郊,是明朝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曾是明朝十三陵中唯一的一座由内有外陵的复合型陵墓。

然而,与其他明朝陵墓相比,昌陵的位置并不十分明确,给寻找者增添了一定的困难。

二、昌陵的具体位置据史书记载,昌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育才中路北侧,距离北京市中心约35公里。

它占地约1200亩,包括内陵和外陵两部分。

内陵为皇帝的实陵,外陵则是供奉皇帝妃嫔的陵墓。

昌陵占地广阔,建筑规模宏大,是明朝陵墓中的精品之一。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转和战乱的影响,昌陵的具体位置逐渐被遗忘。

三、寻找昌陵的努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明朝陵墓的浓厚兴趣,寻找昌陵的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考古界的重点。

专家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读、地理环境的分析以及考古调查的实地勘察等手段,对昌陵的位置进行了推测和猜测。

通过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专家们试图在广阔的昌平区寻找到那座历史悠久的陵墓。

四、昌陵的未解之谜然而,尽管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勘探,但是昌陵的具体位置仍然没有被完全揭示出来。

这也成为了学术界和考古界的一个悬念。

昌陵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确凿的答案。

昌陵的失落之谜引发了人们对明朝末年的思考和遗珍之感,更增添了追寻明朝帝陵的神秘色彩。

五、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管昌陵的确切位置尚未被发现,但是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昌陵所在的昌平区,正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该区加大了对古建筑和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修缮和修复了一部分历史建筑,向游客们展现了明朝的繁荣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1619),一个被清史极度污蔑的皇帝,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国因为他的存在而精彩!或许少一个朝代,中国早就进入君主立宪制,或许多一个万历皇帝,中国的近代史不会如此凄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为明朝修史时的康熙皇帝,两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在位时间长,最初都是有极强势的辅政大臣,有着堪称盛世的年代,有着辉煌的胜利,同样的后期倦政,也有着同样的失败.万历皇帝最大的失败是不断被满清宣传的萨尔浒之役,损失四万;康熙最大的失败是康熙五十六年六万军队全军覆没于准葛尔;而对应万历帝的矿税,康熙年间的国库有着骇人听闻的四千三百万亏空.两个轨道非常相似的皇帝一个被大肆宣传其缺点错误,甚至推论明亡于万历,真是天下奇闻. 要是明朝后面的几个皇帝能象万历皇帝对待熊廷弼那样对待大臣,明朝的历史将会长很多.而康熙则被宣传成千古一帝,前后近三十年的战争和混乱民不聊生(到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后面十几年的九子夺嫡,鸡飞狗跳都被轻轻抹过.不过想想也释然.谁让他有个好孙子,借着修四库全书把史书毁得毁,改得改,文字狱那才叫恐怖,比起他儿子盛世要用禁武令来维持有效多了. 虽然说好皇帝未必就是好人,但让我们首先看看两个人的私德.毫无疑问万历皇帝用情更专,至少比起从洗衣奴到蒙古公主都兼容并蓄的几乎如种马一般的康熙好得太多了.到万历四十多年双方白头万历和郑贵妃的感情始终不变,虽然不如明孝宗,但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道德楷模.关于万历酒色财气的诽谤.”色” 讲过了,”财”放到后面再讲.我们来看看酒,根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考证,万历每餐必酒每酒必醉,整个一个大酒鬼,但是翻遍史书只有大明万历八年有一次记录,确实是喝多了.只要稍微了解明朝言官的威力,就知道明朝的起居注绝不可能隐瞒万历帝醉酒误事的事件,可是翻遍史料就是没有.而且更耸人听闻的是甚至还有人推论万历后期倦政是因为吸毒,前些日子到定陵,还听到一个导游喋喋不休,万历皇帝好酒而且后来对其骨骸监测,身前还吸过毒,这个简直就是胡扯,每餐必醉加吸毒能执掌中国四十多年?只怕不用几天就玩完了.而康熙虽然没有好酒的谣言,但是对打猎的爱好简直让人吃惊.如果说在承德是为了方便和蒙古各部联系的话,那么密度如此之大的出行这样的理由令人难以信服,一共四十八次的木兰围场,当然还有种说法康熙为了保证八旗军的战斗力,但是前二十年战事不断的时候需要这样的演习吗?后几十年需要每年重复同样的军演吗?只能让人认为康熙因为个人爱好而荒废国事.更糟糕的是康熙曾经自己宣称一日射兔三百一十八只,我说他那天绝对没有时间处理国事,这个推论应该没问题吧。

四十八次出巡,这种围猎的时间和金钱的消耗,和一餐酒比起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算万历皇帝真天天喝酒也拍马难及,要怪就怪万历偶然一酒没有和拉动内需联系起来.最后再来说”气”的问题,所谓气无外乎万历皇帝曾经杖责过太监,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清朝还要普遍和无情的多,甚至在乾隆以后入宫的太监只能姓秦,赵等几个姓.这一切是因为”英明”的满清皇帝认为明朝太监之祸尤烈,所以清朝对太监的责罚之恐怖让人震惊.不过如果麻子皇帝再活五百年,看到清朝女人之祸尤烈,会不会穿越回那个年代宣称不近女色?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个人的执政历程,两个人的执政的开始非常相似.两个人登基之初都生活在辅政大臣的巨大阴影中.而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信任或者除掉这个人.如果说要除掉的话万历皇帝应该有比康熙更方便的条件.首先万历朝的权力是三位一体,相权,后权和内廷权力的一体.而后两种权力是完全依靠万历皇帝的存在,他们只关心和相权的合作与否,至于相权操与谁并不是原则性问题.其次对于首辅张居正来说,有着足以牵制他的对手高拱,哪怕此人早就不在任上;无论是在操作难度上还是成败的风险上,万历皇帝明显要较康熙容易许多.但是万历虽然和康熙一样对辅政大臣心怀不满,却没有选择除去张居正而选择了信任和重持,至少在张居正在世的时候两个人完美的关系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君臣关系之一.由此在这一君一臣的驾驭下大明王朝再次驶向了兴盛.而康熙有能臣而不能用.他的政治智慧确实不如万历,在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康熙行险一博,成功得非常侥幸.更糟糕的是清朝失去了满族第一勇将,各方势力从此蠢蠢欲动.而小皇帝本身显然没有足够的震慑力,一场旷日持久的兵祸将再次降临.双方不同的政治智慧,不同的选择,一个迎来了继仁宣之治后的又一盛世,一个将再次让神州沉浸在血与火中.大明万历初年,中国开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盛世.在江陵柄政期间,大明帝国效率空前提高,考政法成为一项光照千秋的法令.同时裁撤多个官僚机构,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资料表明到底削减了多少官位,那是根据资料估算大概减少了两万以上官位,与此同时清查土地由5.1亿幕变成7.85亿亩,国家税源广开。

跟着是青史留名的一条鞭法,其核心是度地而税,穷人的负担不在沉重,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盛世已经出现。

一次伟大的税费改革!与之相对应的戚家军,李家将威镇四方.尤其是李家将的奔袭,即使是今日读史,也让人觉得梦回汉唐,实在太象霍去病和李靖了. 对蒙古鞑靼两大势力的分化, “树德于西,耀威于东”,从大明万历元年起修筑敌台1200座,恩泽数代百姓.甚至在三百多年后在整个民族生死存亡之际,长城抗战也离不开这些敌台.而更重要的是之所以他比所谓的"康乾盛世"更出色,是因为在那个朝代始终具有极大的言论自由,比起动不动就大兴文字狱的盛世,比起不断的有人因为一首诗一篇文章甚至一个词一个签名而被杀头灭族甚至鞭尸的所谓盛世强得太多了.而清朝康熙初年,黑云压城,如果朱三太子的恶梦不可避免的话,那么主少国疑而引起的三藩之乱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争从东到西覆盖了中国的十几个省,国家财力空虚,老百姓苦不堪言。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随着时间的推移。

万历皇帝虽然失去了张居正,但是他的胆气和魄力并没有减弱。

这个年轻有为的君主不仅仅保留了一条鞭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有三次有名的征战,这三战不仅仅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更有力的打击了倭寇,此后三百年倭寇不敢在西窥中原.史称万历三大征。

大明万历二十年哱拜之乱,史称宁夏之乱,整个宁夏地区陷入糜烂。

面对这场哱拜和套部蒙古挑起的叛乱,万历皇帝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运筹帷幄,逐套部蒙古与贺兰山,真正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跟着挥师宁夏城,平定这场叛乱。

接着是播州之役,盘剧在四川,湖北险要地区的杨氏家族自唐起就世代统治这片土地,到明朝时封为播州宣慰司使,实际上还是一个独立王国。

万历二十八年明军大举征讨,三月突破娄山关天险,六月平定叛乱。

和中央政权几乎隔离千年的地方终于再回到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下.这两场战役时间都不算长,但应该看到这些地区道路难行,后勤保障极为不易。

比起乾隆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死了无数人才打下总人口不过几万人的大小金川。

万历皇帝的才能不知高过这个所谓的“十全老人”多少。

而康熙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也发动了一次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打击蒙古葛尔丹。

在这场惨胜的战役中,康熙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的能力,先引诱对方然后自己御驾亲征希望一举击溃对手。

但是在这场战争的进行过程中,康熙再次出现不该有的失误,导致粮草不济,饿死上千士兵。

每次读到这段历史,我都很奇怪,按说满族本来就是从塞外进关,运粮的路线关内可以漕运,关外在草原上,远比明军在播州之役中在没有路的崇山峻岭中运输要方便很多。

但是万历做的就是比康熙好。

接着再让我们比较一下双方的巅峰之作。

抗倭援朝VS收复台湾。

大明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基本控制日本,在这个堪称日本史上最强的年代里他发动了侵朝战争,朝鲜希望万历救援。

几乎是前两征的翻版,明军小规模的救援宣告失败。

万历皇帝调集四万大军救援朝鲜,一战收复平壤,接着在碧蹄馆面对绝对优势的日军明军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战斗力,在这场遭遇战中,人数少得多的明军和对方战成平手.但是日军震惊于明军的战斗力在十二万日军VS四万明军的情况下开始消极避战,明军组织敢死队乘机焚毁了日军城外的米仓,日军退缩至釜山。

这一仗以万历帝册封丰臣这个“蛮夷”而告终.大明万历二十五年,日军重新发动攻势,万历皇帝调动四路大军反击日军。

丰臣秀吉因为朝鲜战局不利而重病,日军在各方都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开始退却。

在日军撤退的过程中,中日双方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海战,明军邓子龙部三艘大海船封锁了露梁海峡,牢牢堵住日本人大小五百艘战舰,接着明军主力和受明军指挥的李舜臣部从后夹击对手,该役击沉和俘获对手大小船只450艘,彻底切断了从日本到朝鲜的补给,宣告了在朝日军的覆灭。

日军从此大概300年不敢西窥中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万历皇帝在江浙沿海集结了庞大的船队,一旦朝鲜战事不利,这支部队将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可惜丰臣秀吉死得太是时候了,否则今日之中国极有可能再多出一个省来。

而根据某”千古一帝”命令编篡的史书,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称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

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

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

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把万历皇帝三大征做为明朝覆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对这个一脸麻子的”千古一帝”来说,历史无情的奚落了他. 在他的后世,中日双方再次爆发战争,中方斥巨资组建的北洋军队全军覆没,赔款2亿白银.割辽东,台湾,彭湖列岛,后来经过列强交涉,收回辽东再付3000 万赎辽费.而万历抗倭之役不过七百万军费,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次高瞻远瞩恩泽后世的投入,胜利的光荣理应属于万历大帝,属于宋应昌,属于李如松,属于陈璘,属于麻贵,属于殉国的邓子龙,属于王京城外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明军敢死队,属于每一个参战的明军将士,属于那个时代的所有中国人.历史终将还以公道,英雄不容被玷污.同样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一役.康熙的收复台湾一役因为现在台湾当局的论调而更具现实意义.应该看到在这战中康熙表现出了一定的魄力,从无到有打造了一支真正的海军,但是在面对内部分裂已经衰落的台湾郑氏的时候,这支部队如履薄冰的表现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一支横渡台湾海峡都战战兢兢的海军和一支扬威异域的海军部队,有可比性吗?最后再来说说尼布楚条约, 面对着后勤补给极为漫长的俄罗斯探险队,保护”龙兴”之地的清军仅仅是惨胜.在这场战役中清军的骑兵面对对方的火器的时候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但是号称学贯东西的康熙并不敏感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失去了一次改写中国近代史的机会.而中俄双方的和约为什么叫尼布楚条约?因为中国割让了贝尔加湖以东的尼布楚广大地区,和以后的不平等条约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没有赔款.以及签和约时比较体面一些。

闻一多先生在著名的《七子之歌》中就写到:“……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