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教案第五节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局解

阑尾切口
33
34
35
36
24
阑尾炎
• • • • • • 经麦氏切口的层次? 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阑尾常见的位置?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在什么部位结扎阑尾动脉?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25
三、结肠 1.形态特征
结肠带
特征性结构
结肠袋
肠脂垂
26
结肠袋
27
三、结肠
2.分部及各部特点: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升结肠 :长12~20cm。腹膜间位。内侧为右肠系
有吻合中断现象: 1.左结肠动脉的升支与中结肠动脉左支间; 2.乙状结肠动脉与直肠上动脉间。 结肠手术时切除范围与此有关。
长支 直动脉 短支
31
4.淋巴结
四群:
(1) 结肠壁上淋巴结
(位于肠壁和肠脂肪内)
(2)结肠旁淋巴结
(布于边缘动脉与肠壁间)
(3)中间淋巴结
(位于各结肠动、静脉周围)
(4)肠系膜上、下淋巴结
7
小肠系膜根
从第2腰椎左侧斜向 右下,至右骶髂关节前 方,长约15cm。
左、右肠系膜窦
8
系膜三角
小肠系膜缘处 肠管管壁无腹膜直 接覆贴,此处肠壁 与两层腹膜之间围 成系膜三角 行小肠切除吻合 术时,应妥善缝合, 以免形成肠瘘和感染 扩散 。
9
3.空回肠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肠系膜上动脉 空回肠动脉(12~18条) 吻合成弓 直动脉
17
二、盲肠与阑尾
2.阑尾 (1)形态
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 近下端的蚓状盲突。 长5~7cm,直径 0.5~0.6cm。
局部解剖学之结肠下区教学课件

Common trunk for right colic and ileocolic arteries
Absence of middle colic artery replaced by large branch from left colic artery
Absent of right colic artery
② 盆位:约占26%,越过腰大肌和髂外血
③
管前方入盆腔,尖端可触及闭孔内肌或
盆腔脏器
③ 盲肠后位:约占24%,在盲肠后方,髂 肌前面,尖向上
④ 回肠后位:约占8%,在回肠末段后方, 尖端向左上方
⑤ 盲肠下位:约占6%,在盲肠后下方,
尖端指向右下方
⑤
少数高位阑尾(在肝右叶下方)、盲肠 浆膜下阑尾以及左下腹阑尾等
Colic bands 结肠带 Haustra of colon 结肠袋 Epiploic appendices 肠脂垂
分部
Ascending colon 升结肠
right colic flexure 结肠右曲
Transverse colon 横结肠
left colic flexure 结肠左曲
通常在后正中线的两侧2.5cm和 7.5~8.5cm处各作两条垂线
通过第11胸椎和第3腰椎棘突再 分别各作一条水平线
Kidney 肾
★ 毗邻
上:肾上腺 内下:肾盂与输尿管 内后:腰交感干 内侧
左肾:腹主动脉 右肾:下腔静脉
Kidney 肾
★ 毗邻
前面 左肾
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称肾门,有肾血管、肾盂、 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 Renal pedicle 肾蒂
出入肾门的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诸结构为结 缔组织所包裹称为肾蒂
局部解剖教案第五节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常见疾病
结肠炎
结肠下区是结肠炎的好发部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便 或脓血便等症状。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结肠下区的常见病变,部分息肉可发生恶变,需要定期 进行结肠镜检查和切除。
结肠癌
结肠癌是结肠下区的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 现便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
结肠下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结肠下区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丰富,为该区域内的器官提供 必要的营养和神经支配。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结肠下区的生理 功能
虽然我们对结肠下区的功能有 一定的了解,但还有很多未知 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 肠道微生物对结肠下区功能的 影响等。
探索结肠下区在疾病中的 作用
结肠下区是多种肠道疾病的发 病部位,如炎症性肠病、肠癌 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轻症的结肠炎和结肠息肉,药物治疗是首选,如抗炎药、止泻 药、肠道菌群调节剂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结肠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 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放疗和化疗
对于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有助于缩小肿瘤、 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结肠下区的解剖特点与功能
结肠下区的位置与结构
结肠下区位于腹部的中下部,是结肠的一部分。该区域内 有小肠、盲肠、阑尾、部分乙状结肠和直肠等器官。
结肠下区的功能
结肠下区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排泄。该区域内的盲肠和阑 尾可以帮的血管和神经
局部解剖教案第五节结肠下区
目录
• 结肠下区的概述 • 结肠下区的解剖结构 • 结肠下区的生理功能 • 结肠下区的疾病与治疗 • 总结与展望
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An Outline of human Anatomy P.U.M.C.学时数:144 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人体解剖学是阐述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学结构特征,及人体各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只有在掌握了正常的人体解剖学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某些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协和医科大学开设的人体解剖学继承了老协和以局解为核心的临床应用性解剖学,并结合国际先进的课程组合,增加了运动系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使学生既有对人体全貌的了解,又有对各局部结构的深入理解。
原版的英文教科书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人体解剖学英文专业基础。
使学生在专业理论、解剖操作及专业英文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人体结构的全貌,理解各系统的主要器官、结构及位置关系。
掌握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各重要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相关局部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要点,并掌握人体解剖学的英文专业名词。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头部一.概述(一)掌握头部重要结构的英文名称;(二)了解头部的境界及面部与颅部的划分;(三)了解头部重要体表及骨性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眶上孔、眶下孔、颏孔、下颌角、翼点等。
二.面部(一)了解面部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面部血管和神经的行程、分布、交通及特点;(二)掌握腮腺的形态、位置、毗邻、分部,以及穿过腮腺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面侧深区及面部间隙。
三.颅部(一)掌握颅顶部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征。
了解进入颅顶部的神经、动脉的位置及行径特点;(二)了解垂体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海绵窦位置、构成、穿经结构及交通关系。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103 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73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是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讲授、标本观察,尤其是实地解剖操作教学手段,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桥梁作用,从而为学习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操作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熟悉各部的表面解剖,能写出解剖记录,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综合,以达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达到能在尸体上进行切割、剥离、解剖等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人体各部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二、熟悉:1、人体各部的区分。
2、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3、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4、解剖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安排:理论课:2 学时实验课:2 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及关键词: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神经鞘、骨筋膜鞘主要内容:1、局部解剖学的大意及在医学课中的地位。
2、人体的基本结构:(1)皮肤。
(2)浅筋膜。
(3)深筋膜。
(4)肌,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
3、解剖器械及其使用:解剖到,镊子,剪,血管钳。
4、解剖操作基本技术:(1)解剖皮肤。
(2)解剖浅筋膜。
(3)解剖深筋膜。
(4)解剖血管、神经。
(5)解剖肌肉。
(6)解剖脏器。
第一章头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腮腺鞘和穿行腮腺的结构。
2、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
3、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和穿行结构。
4、面浅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其特点。
局部解剖教案第五节结肠下区

病例一:结肠下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结肠下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
详细描述
结肠下区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病例二:结肠下区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结肠下区感染的快速诊断与有效控制
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02
对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等肿瘤性疾病,根据病情可采用内镜下
切除、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等治疗方式。
其他治疗
03
如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可用于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
疗,以提高疗效和延长生存期。
结肠下区疾病预防与保健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 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结肠疾
结肠息肉
结肠下区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大 多数结肠息肉无症状,但部分可引起腹痛、便血等症状。
结肠癌
结肠下区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 痛、便血、腹部肿块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结肠下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针对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可采用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结肠下区的结构组成
主要结构
淋巴回流
结肠下区内有小肠、盲肠、阑尾、部 分乙状结肠、直肠上段和膀胱等器官。
该区域内的淋巴回流至腹膜后淋巴结。
血管和神经
该区域内的器官由相应的血管和神经 支配。
结肠下区的功能
消化功能
结肠下区内的器官主要参与消化 和吸收食物。
排泄功能
该区域内的直肠主要负责排泄粪便。
生殖功能
局部解剖课件14结肠下区

结肠
• 右结肠旁沟 • 左结肠旁沟
• 右肠系膜窦 • 左肠系膜窦
• 肠系膜下动脉 • 肠系膜上动脉 – 左结肠动脉 –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 乙状结肠动脉 – 右结肠动脉 • 边缘动脉 – 中结肠动、静脉
学习要点
• 左、右肠系膜窦
• 左、右结肠旁沟 • 系膜三角 • 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
结肠下区
• 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等
空肠和回肠
①十二指肠 ②空肠上段 ③空肠下段 ④回肠上段 ⑤回肠中段 ⑥回肠下段
① ②
④ ⑤ ⑥ ③
• 小肠系膜 • 系膜三角
• 肠系膜上动脉 – 空、回肠动脉 –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 右结肠动脉 – 中结肠动、静脉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Nhomakorabea 盲肠、阑尾
结肠下区课件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情况:
病理情况:
6、特点:
两端为毛细血管
无静脉瓣
问题: 1、肝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为什么? 2、门—腔静脉分流术: 3、门—腔静脉断流术: 4、肝移植术:
感谢下 载
概念: 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fig 思考:1、中结肠动脉在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2、结肠左曲手术的注意事项?
3、静脉 4、淋巴管和淋巴结 fig 5、神经:
四、肝 门 静 脉
hepatic portal vein
1、组成:fig 2、走行: fig
3、毗邻(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fig
3、属支: 1)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 Fig
1、回肠具有肠系膜,肠系膜较长。
2、回肠的管径较盲肠小。
3、婴儿的回盲瓣90%凸入盲肠。
4、回肠与盲肠的夹角呈90°
2、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1)位置:fig fig 2)阑尾的方位: 常见的有5种方位:fig 其它:fig 3)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rney点) 4)阑尾的动脉: fig fig 5)阑尾的静脉:fig
二、盲 肠 和 阑 尾 cecum and vermiform appendix
1、盲肠 cecum
fig
1)位置:fig
2)毗邻:
3)回盲瓣:fig
4)回盲部:
问题:1、寻找阑尾根部的标志是什么?
2、为什么回盲部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的解剖学因素
肠套叠是肠管某及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的肠管内引起的肠梗阻。
第五节 结肠下区
ileum 1、位置和形态 fig
一、空肠和回肠 jejunum and
空肠:
回肠:
在X线检查时的分区:fig
2、空回肠的比较(了解):
3、Mecke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室
1)概 念:
2)位 置:
3)临床意义:
如发生炎症, 症状与阑尾炎相似,
易误疹。
4、肠系膜 mesentery 1)构成和内容: fig
肝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脉
上腔静
腹壁上静脉
胸廓内静脉
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脉
下腔静
腹壁下静脉
髂外静脉
(4)通过胰、十二指肠、升结肠、降结肠使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小属支与腹后壁 的上、下腔静脉的下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腰静脉、肾静脉的静脉吻合, 这些小静脉叫Retzuis静脉。
5)意义:
3、肠扭转一般是顺时针扭转。
4、肠 系 膜 上 动 脉 superior mesenteric a.
1)起始:fig 2)走行:fig
3)分支: 4)分布范围: 问题:1)在进行肠切除吻合时,怎样切空回
肠?为什么? fig
2)回肠末段手术应将回肠末段多切些?
5、静脉: 6、淋巴管和淋巴结:fig 7、神经:
2)系膜根:fig
3)系膜三角:fig 组成: 意义:可形成肠瘘;可形成内疝
4)意义:
空回肠扭转的解剖学基础
1、空回肠具有肠系膜,肠系膜根只有15cm,肠系膜缘长,因此空回肠的活 动性大,易发生肠扭转,一般肠扭转在180°~360°之间。
2、非解剖因素:机械因素,餐后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而发生肠扭转;餐 后大量食物充满上段肠管,因重力关系下降,使内含气体的回肠上升造成肠 扭转;病理因素,肿瘤和肠粘连等。
与腹膜的关系:
横结肠系膜:
结肠左曲(脾曲):
位置:fig
毗邻:
3)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
与腹膜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前壁穿孔:
后壁穿孔:
4)乙状结肠Sigmiod colon
2、结肠的动脉 1)来源: 2)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和支配:fig 3)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和支配:fig 4)边缘动脉: fig
问题:1、阑尾炎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2、阑尾的方位与阑尾炎症状的关系?
3、婴幼儿阑尾易穿孔和形成腹膜炎?
三、结
1、结肠的分部:fig fig
1)升结肠ascending colon
位置:
与腹膜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前壁穿孔:
后壁穿孔:
毗邻:
结肠右曲(肝曲):
位置:
毗邻:fig
肠 colon
2)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
fig (1)手术中怎样寻找该静脉? (2)外科干及临床意义: 2)脾静脉 splenic v. fig fig (1)与左肾静脉进行分流术 (2)胃后静脉在断流术的意义 3)胃左静脉 left gastric v. fig fig (1)手术中怎样寻找胃左静脉?fig (2)胃左静脉在断流术的意义:
4、收纳范围:
5、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fig
(1)通过食管下段的食管静脉丛.
肝门静脉 奇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上腔静脉
(2通过直肠下段的直肠静脉丛
(2)通过直肠下段的直肠静脉丛 fig
肝门静脉 膜下静脉
脾静脉
肠系
直肠上静脉 和肛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3)通过脐周静脉网 f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