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法练习题

合集下载

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预算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预算法的立法宗旨是()。

A. 规范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B. 规范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C. 规范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D. 规范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答案:D2. 预算年度自公历()起至12月31日止。

A. 1月1日B. 4月1日C. 7月1日D. 10月1日答案:A3. 预算包括()。

A.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B.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C.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D. 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答案:A4.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原则,做到收支平衡。

A. 收支平衡B. 量入为出C. 收支平衡、不列赤字D.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答案:D5. 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应当建立健全()。

A. 公开透明、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B. 公开透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C. 公开透明、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机制D. 公开透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原则编制。

A. 量入为出B. 收支平衡C. 统筹兼顾D. 勤俭节约答案:ABCD7. 预算法规定,预算收入包括()。

A. 各项税收B. 各项国有资产收益C. 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D. 各项罚没收入答案:ABCD8. 预算法规定,预算支出应当统筹兼顾,确保()。

A. 重点支出B. 基本民生支出C. 政府债务付息支出D. 一般性支出答案:ABC9. 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的预算支出额编制。

预算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预算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预算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预算法规定,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循以下哪项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效率性原则C. 合法性原则D. 透明性原则答案:C2. 根据预算法,下列哪项不属于预算收入的范围?A. 税收收入B. 非税收入C. 国有企业利润D. 个人捐赠答案:D3. 预算法规定,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当接受哪个机构的监督?A. 国务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 最高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检察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预算法对预算的编制有哪些要求?A. 预算编制应当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B. 预算编制应当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C. 预算编制应当公开透明D. 预算编制应当经过专家评审答案:A, B, C2. 预算法规定,预算执行中不得有哪些行为?A. 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的用途B. 擅自增加预算支出C. 擅自减少预算收入D. 擅自调整预算收支平衡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

()答案:正确2. 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授权的范围内自行编制预算。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预算法对预算调整的规定。

答案:预算法规定,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具体包括: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以及按照批准后的预算调整方案执行。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市在执行预算过程中,由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增加支出以应对突发事件。

请分析该市应如何依法进行预算调整?答案:该市首先需要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提出预算调整方案。

方案中应详细说明增加支出的原因、数额、资金来源等。

然后,将方案提交给市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

审查通过后,按照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执行,确保预算调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六、论述题1. 论述预算法在促进国家财政健康运行中的作用。

答案:预算法在促进国家财政健康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课程练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课程练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课程练习题1、(单选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动用国库库款的应(责令改正)。

2、(单选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违反《预算法》规定开设财政专户的,该如何处罚?(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3、(单选题)《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举借债务或者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或者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者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开除)处分。

4、(单选题)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二)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5、(单选题)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可以(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

6、(单选题)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7、(单选题)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8、(单选题)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下级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9、(单选题)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

10、(单选题)依法对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的是(县级以上政府审计部门)。

11、(多选题)各级预算编制应考虑(ABD)。

A.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B.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C.各级政府的要求D.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2、(多选题)各部门、各单位应该如何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ABCD)A.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B.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目标管理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C.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D.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13.(多选题)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主要包括(ACD)。

关于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关于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关于预算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是预算的组成部分?A. 一般公共预算B. 政府性基金预算C.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D.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答案:D解析:根据《预算法》的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 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A. 1月1日至12月31日B. 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C. 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D. 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答案:A解析:根据《预算法》的规定,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3.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完整性B. 统一性C. 灵活性D. 真实性答案:C解析: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循完整性、统一性、真实性的原则,不包括灵活性。

4. 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的主体是?A. 各级人民政府B. 各级财政部门C. 各级审计部门D.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答案:D解析: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 预算调整方案的提出主体是?A. 各级人民政府B. 各级财政部门C. 各级审计部门D.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解析:预算调整方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提出。

二、多项选择题1.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收入属于预算收入?A. 税收收入B. 非税收入C. 政府债务收入D.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答案:ABC解析: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债务收入等,不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2. 预算支出包括以下哪些项目?A. 经济建设支出B.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C.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D. 国防支出答案:ABCD解析:预算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国防支出等。

三、判断题1. 各级预算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预算法》测试题及答案

《预算法》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职权的是()。

A、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B、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C、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D、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职权。

选项C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之一。

2、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不属于依照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的是()。

A、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收益B、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C、专项收入D、国有资产的权益.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预算收入的范围。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的依照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包括依法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出让的收益等。

3、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体现的是()的要求。

A、参与管理B、廉洁自律C、提高技能D、强化服务.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4、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作出这一规定的是()。

A、《会计法》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C、《注册会计师法》D、《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5、在我国,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并对相关工作依法行政的机构是()。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财政部门C、会计行业组织D、其他机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财政部门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6、单位日常活动中的结算可分为现金支付和()两大类。

A、支票支付B、信用卡支付C、非现金支付D、汇兑支付.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

预算法习题(有答案)

预算法习题(有答案)

预算法习题(有答案)预算法习题集一、单选题1.以预算的级次为标准,可以把预算分为哪些种类?(b)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2.下列哪一部法规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预算法规?(b)a.《国家预算管理条例》b.《预算法》c.《预算规则》d.《预算决算暂行条例》3.我国是哪一年开始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的?(c)a、 1993 B.1990 C.1994 D.1992 4。

中国的预算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d)a.1991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5.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预算年度,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全面反映该年度的财政收支活动。

然而,国家预算年度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是不同的。

中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a)a.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b.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c.每年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d.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六、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的一定比例设立储备基金,用于本年度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助费用和其他不可预见的专项费用。

根据我国相关预算法律法规,这个比例是多少?(b)a.1%至2%b.1%至3%c.2%至4%d.3%至5%7.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会召开前多久将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a)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8.预算收入应当统筹安排使用,如果确实需要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由下列哪个部门批准?(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财政部9.预算草案需要经过特定的机构批准生效,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预算,并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哪个机构负责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财政部10.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下列哪个机关审查和批准?(d)a、上级人民政府B.同级人民政府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D.同级人民代表大会1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预算法》有关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决议的,应当提请哪个机关审议决定?(d)一a.上一级人民政府b.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2.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下列哪个机构审查和批准?(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财政部13.各级政府一般都有预算储备基金。

新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新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自每年的哪一天开始?A. 1月1日B. 2月1日C. 3月1日D. 4月1日答案:A2. 根据新预算法,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循什么原则?A. 公开、公平、公正B. 效率、效益、效果C. 透明、规范、合理D. 合法、合规、合情答案:C3. 新预算法规定,预算的审批权属于哪个机构?A. 国务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财政部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新预算法对预算的公开有哪些要求?A.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应当公开B. 预算执行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C. 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D. 预算决算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答案:A, B, C, D2. 根据新预算法,哪些情况下可以调整预算?A. 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B. 国家重大政策调整C.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D. 预算执行中出现重大误差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新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将所有财政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答案:正确2. 新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新预算法对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案:新预算法对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公开透明,确保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坚持规范操作,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坚持合理分配,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坚持效率优先,确保预算编制的效率性。

2. 新预算法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有哪些规定?答案:新预算法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加强内部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强化外部监督,包括人大监督、社会监督等,确保预算执行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确保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

五、案例分析题某市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导致部分预算项目无法实施,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

请分析该市政府在调整预算时需要遵循哪些程序和原则?答案:该市政府在调整预算时,首先需要根据新预算法的规定,对预算调整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调整的合理性。

预算法习题及答案

预算法习题及答案

预算法一、单选题1. 财政部应当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A.5日B.7日C.10日D.30日2. 对于年度预算执行中上下级财政之间按照规定需要清算的事项,应当:A.在决算时办理结算。

B.在发生时办理结算。

C.一并计入上级财政的决算。

D.只需提请上级财政备案3.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至少()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A.1 B.2 C.3 D.44.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 )确定。

A.上级人大B.上级人大常委会C.上级政府D.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5.下列关于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一般设立五级预算B.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C.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D.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但不包括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补助的数额6.有权决定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答案】CA.同级人大B.同级人大常委会C.同级人民政府D.上一级人民政府7.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 )确定。

【答案】CA.上级人大B.上级人大常委会C.上级政府D.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8.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确定。

A.上级人大B.上级人大常委会C.上级政府D.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正确答案』C9.各级政府周转金从本级政府预算的结余中设置和补充,其额度应逐步达到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

A.1%B.4%C.5%D.8%. 『正确答案』B10.财政部批复中央部门预算的期限是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

A.10日内B.15日内C.20日内D.30日内『正确答案』D11.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有权审查和批准县级决算的机关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算法》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预算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最早的国家预算制度是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作斗争的结果。

下列哪个国家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A. 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2.美国的一个城市在1908年推出了历史上第一份现代预算,这个城市是下面哪一个?A.华盛顿 B.芝加哥 C.纽约 D.亚特兰大3.颁布《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从此确立了国家预算制度的是哪个国家?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4.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国家预算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如果以国家编制形式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哪些种类?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项目预算和非项目预算 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5.按照国家预算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哪些种类?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6.以预算的级次为标准,可以把预算分为哪些种类?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7.下列哪一部法规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预算法规?A.《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B.《预算法》C.《预算规则》 D.《预算决算暂行条例》8.以下哪一部法律是德国制定的预算法?A.《联邦预算法典》 B.《国会预算法案》C.《预算决算草案条例》 D.《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9.我国是哪一年开始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的?A.1993年 B.1990年 C.1994年 D.1992年10.我国第一部《预算法》是哪一年颁布的?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11.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预算年度,即在一定的时间界度内,全面反映该年度的财政收支活动。

但是各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日期并不一样。

我国预算年度起止期限是从何时到何时?A.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B.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C.每年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D.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12.美国的预算年度起止期限是从何时到何时?A.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B.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C.每年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D.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13.预算编制要求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关于这一原则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预算法》要求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B.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是借债应当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C.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可列赤字D.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一定比例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根据我国相关的预算法律规定,这个比例是多少?A.1%至2% B.1%至3%C.2%至4% D.3%至5%15.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多长时间之前,将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16.预算收入应当统筹安排使用,如果确实需要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由下列哪个部门批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 D.财政部17.我国从哪一年起由单式预算编制改为复式预算编制?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18.预算草案需要经过特定的机构批准生效,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预算,并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哪个机构负责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 D.财政部19.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下列哪个机关审查和批准?A.上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E.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2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预算法》有关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决议的,应当提请哪个机关审议决定?A.上一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1.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下列哪个机构审查和批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 D.财政部22.各级政府一般都有预算预备费,对该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但必须要报经批准决定,这个决定机关是下列哪一个?A.上级政府 B.本级政府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E.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3.从哪一年开始,拥有法人财产权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集中的资金不再列作预算外收入?A.1991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6年24.从哪一年开始,电力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主要建设性基金(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25.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规定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这个部门是下列哪一个?A.权力部门 B.行政部门 C.财政部门 D.审计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实质意义上的预算法是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财政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预算法调整的预算关系包括哪些?A.国家在组织预算资金收入和支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B.国家在进行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C.国家在管理预算资金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D.国家在监督预算资金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2.下列哪些属于国家预算关系?A.各级国家机关之间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因预算管理职权划分所产生的预算管理体制关系B.在国家预算的编制、审议、批准、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发生的预算程序关系C.国家在组织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和进行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预算分配关系D.国家与地方政府预算主体人事任免关系3.以下哪些法律是美国制定的?A.《联邦预算法典》 B.《国会预算法案》 C.《预算决算草案条例》D.《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 E.《平衡预算法案》4.国家预算原则是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根本准则。

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预算原则包括以下几项?A.公开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完整性原则D.统一性原则 E.年度性原则5.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调整,是根据预算管理的原则,围绕如何确定预算管理职权,如何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支范围进行的,目的是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明晰,加强预算管理与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先后实行过不同类型的预算管理体制,下列哪些属于我国实行过的预算管理体制?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中央和地方分税制体制6.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两种预算年度,请问是哪两种?A.历年制预算年度 B.半年制预算年度C.跨年制预算年度 D.多年制预算年度7.预算管理职权,也称预算权,简言之,就是确定和支配国家预算的权力。

下列哪些属于预算管理职权的法律特征?A.预算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列入部门的预算的其他国家机关B.预算权是一种纯粹的行政权,它具有很强的行政性C.预算权的确定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性,不能由当事人约定D.预算权与预算年度紧密相联系,具有严格的周期性8.预算权的主体是特定的,下列哪些是享有预算管理职权的主体?A.社会团体 B.公民个人 C.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D.国家权力机关 E.国家行政机关9.下列哪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A.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B.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C.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D.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10.下列哪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A.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B.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C.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定、决定和命令D.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11.下列哪些属于国务院的预算管理职权?A.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B.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C.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D.改变或者撤销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E.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12.下列哪些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A.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B.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C.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D.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E.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13.下列哪些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B.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C.组织本级政府总预算的执行D.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E.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14.关于预算,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C.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三次向本级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D.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15.关于预算外资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预算外资金不属于财政性资金范围B.预算外资金要依法设置C.预算外资金也应该纳入国家预算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应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16.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对预算外资金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的阶段。

根据该决定,下列哪些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A.国有企业提取的各项基金B.地方财政部门按国家规定收取的作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并已经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各项税费附加C.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D.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获得的并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收入17.政府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哪些?A.增值税 B.企业个人所得税 C.关税D.行政性收费 E.行政罚没收入18.下列哪些属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A.国家政权建设支出 B.国家公益性基本建设支出C.社会福利事业费支出 D.政策性补贴支出E.对外援助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