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食管癌患者留置导管意外拔管报告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徐红雪【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对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并分析使用静脉留置针而出现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的意外拔管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70%下降至18%(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各项能力得分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高(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的意外拔管率.【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7(035)016【总页数】2页(P151-152)【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作者】徐红雪【作者单位】单县中心医院,山东单县 27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它能有效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士工作效率[1]。
但在临床中,常因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留置针堵塞、静脉炎、液体渗出而提前拔除留置针,常常达不到《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的72~96小时的留置时间,可以说大大降低了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使用留置针的依从性。
为此,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选择2015年5月2日至5月30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名患者和2015年7月4日至7月30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呼吸科疾病,均按“七步法”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
(1)向患者解释,评估血管;(2)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3)穿刺成功;(4)用无菌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做密闭式固定;(5)用胶布固定延长管及头皮针;(6)告知注意事项;(7)输液完毕,正压封管。
1.2 方法1.2.1 计划阶段全体圈员针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容易出现的5个问题,分别为提高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信息的正确率、降低住院患者错误记账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提高患者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从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主题评价,共9人参与选题过程,最终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

对策效果确认:1.通过优化留置针操作流程,并组织学习,发放统一的优化管理手册;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从原来的36.23%下降到28.77%
目标设定
圈能力
目标现状
留置针使用患者非预期拔管率45.45%
圈员能力表
圈员
AAA
BBB
CCC
DDD
EEE
FFF
GGG
HHH
JJJ
KKK
总分
分值
5
5
5
5
5
3
3
3
1
1
36
平均分
36/10=3.6
评分标准
能自行解决
需要一个单位配合
需要多数单位配合
参考分值
AAA
头脑风暴、小组讨论
办公室
检讨与改进
AAA
小组讨论
办公室
计划
实施
制表人:AAA 时间:2021.04.15
/04
现况把握
现况把握
改善前流程图
本次品管圈活动重点改善
医嘱使用留置针
核对信息
评估血管,选择留置针型号
使用留置针
消毒穿刺
穿刺成功、固定
记录责任人、日期
观察
非计划拔管
输液结束
不通畅,如外渗脱管
通畅
制图人:AAA 时间:2021.04.30
现况把握
改善前查检
现况把握
改善前查检表
降低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查检表
原因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外渗
堵管
自行拔除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留置胃管患者,确立”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PDCA工作程序,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9%下降到活动后的0.5%(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标签:品管圈;留置胃管;拔管率吞咽功能障是脑卒中以及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但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能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危及生命。
据统计,吞咽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30%~60%[1]。
神经外科患者主要是通过鼻胃管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但是住院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性非常高。
非计划性拔管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导管脱落[2]。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圈员参与打分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场所进行改善与管理。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
我科于2013年5月成立品管圈,以”降低神经外科患者鼻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神经外科共有床位数40张,医生8名,护士14名,平均住院患者1125例,其中留置胃管为450例,留置率为40%,本文来源数据为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开展品管圈前后病房留置胃管患者的查检资料及统计数据。
1.2方法1.2.1品管圈成立我科于2013年5月成立了品管圈,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成立QCC小组,圈员共56名,其中包括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小组成员年龄为22~40岁,学历为大专及本科。
运用品管圈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运用品管圈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作者:程惠李楠卢山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意外拔管率明显减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率。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意外拔管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目前,品质管理已成为我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科也积极地参与到医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中,开展了"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将有关活动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4~5月、6~7月收治符合静脉留置针适应症的患者各60例。
入选患者共120例,男83例、女37例。
将4~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留置针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6~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6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对比。
2活动步骤2.1组建品管圈小组2013年4月,骨二科护士成立品管圈小组,设计圈名、圈徽。
圈名为"合力圈",圈名的意义是:①我们与患者齐心合力战胜病魔;②我们与医生齐心合力提供最精心的治疗和护理;③我们骨二科护理姐妹齐心合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合力圈"成员为7名,1名圈长、1名辅导员为骨二科护士长、5名圈员。
全体圈员平均年龄32.2岁:学历:本科4名,专科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
品管圈活动降低食管癌术后胃管和鼻胃肠管意外拔管率的效果分析

的温 度 调 节 到 2 3℃ 左 右 【 5 ] 。术 前 把 等 渗 冲 洗 液 加 温 至 3 6 ~ 3 8℃ ,术 中要 用 大 量 的 冲 洗 液 ,要 做 好 防 水 工 作 , 防 止 浸 湿患 者 衣 服 ,床 单 及 保 暖 小 被 ,并 用 输 液加 温 仪 对 静 脉 输 注 液 体 进 行 加 温 ,各 项 操 作 要 迅 速 、准 确 ,减 少 暴 露 时 间
[ J ] .海南 医学 ,2 0 1 3 ,2 4( 1 7 ) :2 6 4 7 .
E s 3李金 荣 . 术 中保 温 对 微 创 经 皮 肾 镜 取 石 术 患 者 生 命 体 征 的 影 响 E J 3 . 中 国 医药 指 南 ,2 0 1 2 ,1 0( 1 2 ) :6 1 7 - 6 1 8 . E 6 ]罗琦 , 张玉 玲 ,许 斌 ,等 . 专 科 小 组 在 心 脏 外 科 手 术 中 的 作 用
手术室护理的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E l i那 彦 群 ,郭 震 华. 实 用 泌 尿 外 科 学 [ M] .j £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 0 0 9 :1 6 9 .
为宜口 ] 。宽 度 太 大 ,易 拉伤 神经 肌 肉 ,宽 度 太 小 ,影 响 医 生 操 作 。安 置 俯 卧 位 翻 身 时手 臂 需 贴 近 患者 的身 体 , 防止 肩 关
节 、肘 关 节 扭 曲 受 伤 , 并 检 查 各 部 位 有 无 受 压 ,特 别 是 眼 睛 ,眼 睛 受 压 可 导 致视 网膜 受 压 而失 明_ 4 ] 。消 瘦 的 患 者 需 加
强 防压 疮 的措 施 。
体 温 是 衡 量 机 体 状 况 的 重要 指 标 ,低 体 温 对 人 体 有 诸 多
应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

应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摘要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现状调查,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设定目标值,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 PDCA 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38.2‰ 下降到活动后的6.2‰(P<0.05),活动后圈员一般自我效能感、无形成果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综合素质得分优于活动前(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了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了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及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关键词 ] 品管圈;食管癌;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非计划性拔管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 ( 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 造成的导管脱落[1]。
品管圈(Quality Circle Circle,QCC)指的是由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团体,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全面持续的质量改进。
为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率[2,3],我科于 2016 年5 月起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 QCC 手法对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加以分析改善,通过 5个月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11 方法QCC 理论培训 2016 年 5 月对我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 QCC 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等相关内容培训,重点在于强化观念和达成共识,达到想做、要做和会做的目的。
1.2 成立 QCC小组,护士长负责对 QCC 活动进行管理和统筹安排;辅导员负责对 QCC 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分项目负责人负责某一计划的安排和实施,圈员参与活动中每个步骤的实施。
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观察

15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告
和观察组各75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40 例,年龄45 ~ 78 知患者留置导管的流程及管道的固定方法。置管在操作前,
(65. 3 ±2. 5)岁;病程1 ~ (4 1. 6 ±1. 2)年。观察组男37 例、女 需要对患者的意识及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对
[6] 齐永华. 探究手术室护士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药, (): 2015 1 761 -762.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926 - 927.
[10]王成跃. 基于Access 数据库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
[] , , , 7 Pesi B Scaringi S Martino CD et al. Results of Surgical
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给予食
管癌术后患者品管圈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食管癌;非计划性拔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 ) R197. 32
者实施品管圈护理方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道堵塞问题[3]。④对策实施。为了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非计
1 资料与方法
划性拔管发生率,使护理工作更具安全性,延长导管的使用时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月 1 ~ 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 间,应实施以下护理对策。a. 建立置管护理人员准入制度。
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 脱时,应及时进行更换。当为患者翻身及更换衣物时,动作应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观察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针对品管圈的作用价值,探索其对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定“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为品管圈主题,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措施,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对照组80例患者中意外拔管现象14例,占17.50%;研究组100例患者中出现意外拔管3例,占3%。
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有积极影响,能有效快速解决临床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标签:品管圈;留置胃管;意外拔管胃肠减压是现代医学常用的应对急腹症的治疗方法,而留置胃管是胃肠减压的唯一途径。
但由于存在留置胃管患者配合度低、行为不受意识控制,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出现导管意外拔除或脱落现象。
品管圈是指由工作相关的人们组成的小圈团体,通过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改善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本研究将其与临床上常见的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状况相结合,旨在探索品管圈对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室于2015年1月成立主题为“降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品管圈。
成员由4名临床医生和6名护理人员共10人组成。
选择2014年6月~12月留置胃管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48岁;选择2015年1月~6月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5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调查对照组80例患者中,意外拔管现象14例,占17.50%。
其中患者或家属自行拔管2例,占14.29%;搬运时意外脱落3例,占21.43%;翻身、活动时牵拉脱落6例,42.86%;不妥善固定滑落2例,占14.29%;他人拽拉脱出1例,7.14%。
1.3目标设定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现状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食管癌患者留置导管意外拔管报告率【关键词】导管意外拔管;责任心;报告率;品管圈
食管癌患者留置导管意外拔管是指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后留置管道: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伤口引流管在留置期间意外拔除,从而给患者带来
伤害,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也降低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率。
为了降低留置导管的意外拔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提高护士的专
科护理能力和责任心,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品管圈实施方法
1.1.1组圈。
2014年9月30日在我科质控小组成员中,经过开会协商与投票选举,本着自愿
原则成立QCC小组。
设立圈名为“爱心圈”,体现对患者的关爱,责任之心。
对护理工作奉献、追求精湛之心。
确保患者安全康复。
圈长1名,由病区责任组长担任,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
担任,圈员8名,其中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5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
师4名,护士2名,平均年龄(32.7+6)岁。
1.1.2主题选定:全体圈员经过开会使用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
想象力,提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剔除同类,每项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四项,采用5、3、1打分标准得分排序,选定主题。
确定“降低食管癌患者留置导管意外拔管报告率”为“爱心圈”的活动主题。
监测期间食管癌各类留置导管意外拔管人次
拔管报告率= ------------------×100%
监测期间食管癌各类留置导管累计总人次
1.1.3. 现状把握选择我科食管癌手术病人为调查对象,调查2014年9月30日至2015年3
月30日期间发生留置导管意外拔管的情况,自行设计“2014年9月30至2015年3月30日
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导管意外拔管率检查表”,检查内容包括患者因素、医护因素、并发症,留置管道有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伤口引流管。
患者因素包括:切口疼痛、鼻咽部不适、烦躁、知识缺乏、不配合。
医护因素包括:导管固
定不妥、健康宣教不到位、未使用镇静剂、镇静不合理、未约束或约束不当。
并发症包括:
堵管、管道扭曲。
结果发生:因患者切口疼痛,鼻咽部不适,在夜间时将留置胃管拔除1例,因患者烦躁不安不配合在夜间是将十二指肠营养导管拔除2例,因导管固定不妥,患者在送
往CT室做检查时将胸腔闭式引流管意外拔除1例。
1.1.4. 目标设定。
“爱心圈”成员投票得出在2015年3月30日前降低食管癌导管意外拔管率20%,降低到17.8%。
按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20%-(20%×81.9%×60%)
=10.17%
1.1.5. 要因分析。
“爱心圈”全体圈员针对为什么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意
外脱落率高进行头脑风暴,按照患者因素、医护因素、其他因素进行深入解析、绘制鱼骨头
(见图1)结果有下列原因:125分以上为实施对策,优是5分、可3分、差1分。
圈员共9人,总分150分,以80/20定律,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对策选定。
1.1.6. 对策拟定
1.1.6.1. 医护责任心、专科技术不强。
针对患者在夜间及出科检查时发生意外拔管,圈员们提出应提高专科护理能力加强责任心及健康宣教。
具体实施方案为:
1)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专科知识及护理技术,提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在三基考
核时大比例进行管道护理的考核,例会时对年轻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2)每周安排一次主题为“管道护理”的业务学习,包括管道护理的操作练习等。
3)质控小组编制“管道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手册,图文并茂介绍,涵盖留置管道的作用、
脱落后的危险、如何保持畅通、如何妥善固定等项内容。
4)留置管道患者人手一册,责任护士耐心宣教,在手术前做好管道护理知识的普及,要求
责任护士患者家属协同合作,达到无管道脱落的预期效果。
1.1.6.
2. 提高护士责任心,警惕性。
要求当班护士有慎独精神,高度责任心,严格按照级别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及早发现患者的
不适、疼痛、烦操不安等状况,立即汇报医生,采取措施,给予镇痛、镇静、约束带约束、
专人陪护等,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重视,自己是安全的。
建立奖惩机制,让患者及家属共
同参与,以达到确实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同时对受到患者及家属表扬或感谢的医护人员给予
奖励。
1.1.6.3. 管道管理
各管道妥善固定,必要时采取绳带固定、标识清楚,注明种类、年、月、日、时,胃、十二
指肠营养管常规用棉带绕头枕后一周、并标明外露管道尺寸,便于观察管道有无脱出,每6
小时清洁鼻腔、脸部,每日两次行全身皮肤擦浴,并有记录、有评价。
管喂前后冲管的动作轻、稳,温度50-60摄氏度,避免牵拉,及时倾倒胃肠减压的胃液,防止管道堵塞,外出检
查时由专人护送。
1.1.6.4. 患者的管理
术前要让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让患者对治疗方案、康复流程、生理机能反应、医
患配合等都做到明确清晰,并且在此基础上心理上对于治疗不抗拒,对医护治疗完全有信心,接受治疗,接受医护人员的康复护理等。
医护人员要做好整个疾病治疗的护理健康知识宣教,患者的康复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完成的,同样,困难也是共同克服的。
1.1.6.5. 对策实施与检讨。
根据’‘ 爱心圈” 圈员会议筛选得到的对策,实施责任制,对每位食管癌患者护理实施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每个相关人员都对要实施的对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密切挂组实
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的灵活应对。
1.2评价方法
1)记录品管圈实施前(2014年9月30日-2015年3月30日)及实施后(2015年4月1 至
日-2015年9月30日)食管癌患者意外拔管情况
2)评价全体圈员圈能力改善情况及患者配合情况,按1-5分制进行评分,最低为1分,最
高为5分。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效果确认---有形成果,见表1
目标达成率: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8.965-20%)/(10.17%-20%)×100%
=11.23%
进步率:
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8.965-20%)/20%×100%
=55.2%
2.2效果确认---无形成果,见表2
编号
1.标准化
2.检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