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拔管品管圈共48页

合集下载

应用品管圈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课堂ppt课件

应用品管圈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课堂ppt课件

管路固定方法
图一 图三
图二
图四
14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对策三 对策名称 改进约束器具及规范约束方法
主要因 约束无效
改善前:1、家属怀疑约束的必要性,不以认真配合。 2、约束带在质量或舒适度等方面存在缺陷。 3、护士约束方法不当。
D C 对策效果确认:
意外拔管率由改善前的 12.9%降至改善后的 4.3%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改善前
系列1
改善后
15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P
D
A
C
对策效果确认:
对策处置:
意外拔管率由改善前的 12.9%降至改善后的 4.3%
经效果确认,该对策为有效对策,所以此对策继续实施,并列为
管路交接的常规内容。
14.00%
12.00%
10.00%
8.00% 6.00%
系列1
4.00%
2.00%
0.00%
改善前
改善后
17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护士因素


舒适度

质量问题 性

固定方法欠佳

脱 管 固定欠妥
胶布质量问题
宣教内容不详细

开展品管圈活动预防气管导管意外拔管

开展品管圈活动预防气管导管意外拔管

开展品管圈活动预防气管导管意外拔管
阳桃鲜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气管导管意外拔管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预防气管导管意外拔管为活动主题,对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品管圈6个月的良性干预,气管导管意外拔出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气管导管意外拔管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阳桃鲜
【作者单位】655000,曲靖,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2
【相关文献】
1.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2.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的效果
3.品管圈活动预防脓毒症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观察
4.品管圈活动在导管可留置期间降低意外拔管中的开展价值
5.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意外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外拔管》课件

《意外拔管》课件
类型
包括气管导管、胃管、尿管、引 流管等在内的各种导管,以及起 搏器、心导管等特殊装置。
发生原因
01
02
03
04
患者因素
如不合作、躁动、意识不清等 。
医护人员因素
如操作不当、看护不力、交接 班不严等。
导管因素
如固定不牢、长度不合适、质 量有问题等。
环境因素
如床旁设备碰撞、地面滑等。
发生频率与影响
案例分析:原因与处理方式
原因分析
分析导致拔管的原因,如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 者不配合、管道固定不牢固等。
处理方式
描述拔管发生后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如重新置 管、急救等。
责任归属
分析责任归属,明确责任人或责任单位。
从案例中学习的经验教训
加强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管道管理的重视程度,定期 进行相关培训。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 ,以及是否有移位、松动 等现象。
护理操作规范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遵 循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 不当导致导管脱落。
患者教育
宣教资料
制作并发放关于导管护理 的宣教资料,让患者及家 属了解导管的重要性及注 意事项。
沟通与交流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 沟通与交流,告知导管的 重要性、注意事项以及可 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发生频率
意外拔管的频率在不同医疗机构和不 同患者群体中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影响
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 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 命。同时,也给医疗安全和患者满意 度带来负面影响。
PART 02
预防意外拔管的措施
导管固定与护理
01
02
03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意外拔管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意外拔管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意外拔管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意外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插管拔出,或因其它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非计划性拔管[1],患者发生意外拔管,轻者增加其痛苦及医疗费用,重者会引起死亡,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同时也增加感染的机会[2]。

因此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3]。

我病区收治的为胸外科及普外科患者,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本科室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实施降低意外拔管率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1.1品管圈的组成我病区有14名执业护士,年龄20~38岁;其中本科3名,专科9名,中专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9名;另有轮转护士4名。

以自愿自发方式组成QCC小组,确定小组名称为予善圈,设计的圈微图案意喻我们在外科摇篮的呵护下,本着以善为根的理念得到了滋润从而茁壮成长!如同鸟一般飞翔得更高!小组成员共14名,推选我为圈长,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

经过讨论,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胸外科、普外科导管可留置期间的意外拔管率。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2年12月1日~2013年11月30日。

QCC 活动按PDCA的步骤,即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1.2调查发现问题2012年1月1日~11月30日,各项留置管道累计总人次:胃管212次,鼻肠管63次,颈静脉置管243次,胸腔引流管98次,腹腔引流管165次,T管35次,尿管331次,PICC管22次。

如何降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内意外拔管率品管圈

如何降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内意外拔管率品管圈
➢ 设定理由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73.10%-(73.10%×55.83%×50%) =52.70%
圈能力
项目 姓名
罗文英 李梅
工作年限 (30%)
学历(70%)
分值 能力值 分值 能力值
100 30
100
70
50
15
大专 42
45
13.5 大专 42
➢ 3月16日,肿瘤科正式成立了 品管圈,明确了品管圈董玮 、赵建华、杨艳、匡东美、 何月、鲜玲、李梅、唐媛媛 、邓倩倩、苟土力、伏梓萌 、罗文英共12位成员,辅导 员董玮、赵建华。
➢ 3月18日,通过品管圈成员投 票选出副圈长李梅。
圈的组成
圈名
成立日期 成员人数· 圈长、副圈长
辅导员 圈员
所属单位 主要工作 活动时间
对策实施
试行:
1、教育培训说明: ⑥ 如患者需要淋浴,可在留置针外面包裹一层保鲜膜,防止进水。
但不可将留有导管的部位长时间漫在水中。 2、活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实施情况,及时收集相关数据。
3、实施中如发现效果不佳,可重新调整后实施。 4、及时上报情况。
QCC活动的步骤
计 划 Plan
实 施 Do 确 认 Check
效果确认—无形成果
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改善前
改善后 活动成长
1-2 3-4 5-6 7-8 9-10 总分 平均 总分 平均
QC手法 不懂 知道 了解 运用 活用 26 2.2 84 7
5.8
成就感 自卑 一般 尚可 良好 自豪 54 4.5 87 7.3
2.8
凝聚力 自我 犹豫 体会 互动 团结 48
➢ 持续改善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 ➢ 营造护理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 ➢ 发挥护士潜能,培养护士管理人才 ➢ 提升各级护士士气 ➢ 建立护理质量提升改善活动之标竿 ➢ 促进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

运用品管圈方法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意外拔管率

运用品管圈方法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意外拔管率

运用品管圈方法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意外拔管率贺玉双【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方法在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意外拔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4~10月至2014年4~10月监护患者中非计划拔管患者的病历资料.2013年同期监护患者628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同期监护患者688例,作为观察组,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拔管5例;发生率为7.9‰,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发生率1.5‰,观察组患者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品管圈方法,可降低意外拔管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治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1页(P122)【关键词】品管圈;外科手术;降低;意外拔管率【作者】贺玉双【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抚顺113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近些年来,我院ICU外科手术患者不断增加,同时ICU作为一种高风险的科室,有着较高技术要求,常伴有各种医疗服务不良事件的发生,中心静脉置管逐渐广泛的运用于ICU科室中。

非计划拔管主要是没有经过医护人员的同意,患者自行拔出插管,进而对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

关于如何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意外拔管率始终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院ICU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品管圈方法降低意外拔管率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10月至2014年4~10月监护患者中非计划拔管患者的病历资料。

2013年同期监护患者628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同期监护患者688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328例男性,300例女性,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为(51±2.60岁。

观察组患者350例男性,333例女性,年龄在30~81岁,平均年龄为(50.6±4.2)岁。

应用品管圈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ppt课件

应用品管圈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ppt课件
现况值=发生例数/总插管例数=11/85=12.9% 改善重点累积百分比 = 患者因素造成意外拔管的发
生率+护士因素造成意外拔管的发生率=81.8%
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 12.9 -(12.9% ×81.8%×60%)=6.6%
患者因素
谵妄、躁动
疾病
宣教接受力差
认识不足
延迟拔管
医生因素
非 知识缺乏 计 舒适度 变换体位不当 划 质量问题 性 咳嗽、打 意 喷嚏 外 固定方法欠佳 拔管风险评估不到位 约束器具不舒适 脱 固定欠妥 管 胶布质量问题 躁动者 宣教内容不详细 相 约束方法不 未镇静 当 宣教不到位 关 交班内容不详细 宣教力度不够 因 素 护士因素
导管因素
问题点
原因分析
原因 导管固 定方法 不妥 说明 未进行规范化 的培训 护士对有拔管 风险认识不足 未按规范化操 作 护士缺乏主动 沟通意识
未进行床头交接
对策方案

可行性

圈能力
总分
采纳
提案 人
负责 者
忻婷婷
统一培训各导管的 固定方法 制定拔管风险评估 表 更改约束工具、 制定 规范化约束流程 建立置管告知制度
年龄
意识
情绪
活动
70岁以上 70岁以下 模糊 嗜睡 昏迷 烦躁 焦虑 恐惧 术后3天内 行动不稳、使用助行器 不能自主活动 空肠营养管、气管导管 、胸、腹腔引流管
管道 种类
术区引流管、中心静脉 导管、PICC管 导尿管、胃管、其他管 道等 难以耐受 可耐受 差、不配合 部分配合 总 分 悬挂警示标识 加强宣教 妥善固定管道 严格交接班 适当约束 加强巡视及护理
有11例非计划拔管患者资料,制作查检表,将相关情况记录

品管圈-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 PPT课件

品管圈-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 PPT课件

累计百分比
40.0% 54% 66% 76% 84.6% 92.6% 100%
临床不规范的现象
不规范固定
不规范约束
目标设定
2015年6月30日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目标值设定: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降低至1.83%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6.08%-(6.08% × 76.0% × 92.0%) =1.83%
年龄 26 29 29 24 23 23 24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分工 监督 指导 培训 计划 领导 组织 记录 整理 交流 协调配合其他成员 设计 编辑 资料收集 参与实施 文字输入
护卫圈----就是护胃的谐音,做到管 住嘴护好胃, 我们是您的护卫队。
圈:代表我们是一支为科室发展而团结
1、UEX风险评估量表的临床实用性较强,则进行标准化并在全院内 推广使用
2015年2月—2015年6月
负责人
伍秀珠
P 计划 D 实施
C 检查 A 评价 实施日期
原因三:固定欠规范
1、提高管道固定的有效性 2、提高肢体约束的有效性
1、改进固定材质 2、培训管道固定方法 3、设计制作约束手套 4、制定约束护理指引 5、组织约束技巧的培训
科室简介
圈名:护卫圈 圈长:邹艳梅 圈员:马月 伍小芳 谢娟 蒋美金 邓蕊 文丽婷 辅导员:伍秀珠 成立时间:2015年1月
圈名的征集 全州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编号
圈名
投票数
排名
结果
1
畅想圈
2
2
2
护胃圈
3
1

3
舒畅圈
2
2
4
快乐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