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机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探讨高校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文献标识码: A 高校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 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思路 与途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0
探索社会 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式方 学生实习效果评价 。机械工程学院实践管理副院长负责学生
法 ,创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具有重要 的研究意义。本 的 日常管理、 实习资料建设及网络建设 。
和 多 样 性 方面 显得 不 够 , 难 以适 应 不 同 的 需求 , 不 利 于 校 企联 律与政策需求, 探 讨 如 何进 一 步 下 放 学 生 教 育 的管 理权 限 , 向 导师和企业放权, 同时 改善 学 校 对 于 学 生培 养 的宏 观 调控 , 强 建 设 由企 业 负责 安 全 教 育 、 学 校协 同管 理 、 由社 会 保 险 作
合 的灵活办学和人才培养。因此 ,要深入 校企联合 的教育规 为保 障 的三 方 共 管 的 安 全管 理 模 式 。
2培育校企双向互动 的开放式实践教学 队伍 按“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原则 , 建设特色 实践教学师资队
实践教师” 制度 。学校吸纳企业理论功底 较深 厚、 化激励机制、 自我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 实现“ 统” 与“ 放” 的平 伍 。建立 “
工程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用 型 人 才 呢 ? 求职 业 教 育 部 门 必 须 明 确 决 生 产 岗位 实 际 问题 ; 双 师 ” 评定 标 准 , 要 “ 的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与 规 格 , 要 从 以 下 需
四点入手。
实 习指 导 教 师 、 习安 全 管 理 , 提供 较 为 实 并
4 建 立考核机 制和考 核监督机制
构 建 科 学 的 考 核 机 制 是 保 障 和 提 高教 学 质 量 的 有效 手段 , 强 教 学 督 导和 评估 , 加 评估 , 引导 其 不 断 提 高 教 学 质量 。 建 立 考 核 监 督 机 制 , 保 考 核 成 绩 的 确 准 确 性 , 用 人 企 业 负责 , 学 校 负 责 。 对 对 考
统 , 括 沟 通 能 力 、 新 能 力 等 。 养 目标 聘 请 具 有 丰 富 实 践 经 验 的 企 业 高 技 能 人 比6 %, 实 训 室 条件 , 理 确 定 实训 内容 , 包 创 培 0 按 合 是 必 须 独立 完 成 “ 职 ” 作 。 本 工 才 , 任 兼 职 专 业 课 教 师 和 生 产 实 习 指 导 配备 合 理 数 量 专 业 实 训 教 师 , 训 分 组 率 担 实
测 以 工 程 机 械 动 态 为 主 等 。 样 便 于 实 验 同
践 内 容考 核 、 论 内容 考 核 、 合 内容 考 核 理 综 的考 核 比例 为4 %、 0 2 %。 0 4 %、 0 建立 科学 考核
机制 , 行 考 核 。 可 以采 用 分 阶 段 过 程 考 进 也
室 管 理 , 时 实训 内容 更 加 贴 近 生 产 实 际 , 同
职业技术研究
Cn 。。 ; h i a
儡
新工科时代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时代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工程机械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出专业的工程机械人才势在必行。
新工科时代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新时代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应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需要采用强化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的方式。
通过参加实训、实习和参与工程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机械专业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能力。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
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可以引入相关的学科课程,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并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开展跨学科项目。
新时代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并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研发过程。
新工科时代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和较高要求的行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新工科时代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跨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工程机械人才。
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策略

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策略工程机械行业作为现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人才断层和培养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工程机械行业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例如,工程机械设计师需要深厚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CAD和其他设计软件。
同时,工程机械维修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子电气知识和机械维修技能,能够准确诊断和解决机械故障。
其次,工程机械行业需要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快,需要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
因此,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同时,工程机械行业的项目通常需要多个岗位的协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工程机械行业所需的重要素养。
再次,工程机械行业对于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的人才需求也较为突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工程机械企业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推广能力强的人才,能够有效地推动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与此同时,售后服务也是决定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和能力强的售后服务人才。
总之,工程机械行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团队合作人才以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人才的需求较为突出。
二、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培养策略面对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应的培养策略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加强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专业培养。
高等院校应该关注工程机械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工程机械行业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养。
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经验,提高毕业生的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鼓励企业内部培训和职业发展。
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然而,当前我国机械工程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的机械工程人才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等。
因此,我国急需加大对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素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以下是一份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方向。
一、人才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分析基础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2. 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工作;3. 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技术创新;4. 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机械工程专业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1. 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和教育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2. 拓展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4. 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三、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 优化课程设置,开发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推荐开设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机械结构强度及振动、机械设计基础与实践、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控制理论与应用等。
2. 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专业实验室:机械结构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控制实验室、机械产品设计实验室等。
3.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国际机器人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械制造创业大赛等。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能力;推荐国际交流项目:国际交换生项目、国际实习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1.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学业成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
2. 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等。
现代机械工程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架构

我 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发展中 国家 。我 国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的应用型 的高水平的机械 工程人才 。其具体的做法如下所述 : ( 1 ) 构建机械工程人才 的知识体系 , 改革和创新人才 培养 的
而至, 企业如 果想在 工程 机械 领域 占有一席之地 , 就必须在传统 工作过程 中问题重重。不 能够独立 的担当和胜任机械技术工作。 ( 3 ) 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缺乏对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的训 的机械设备上有所创新 ,而产 品创新和技术提 高直接来源于企
缺乏对 业的研发团队 ,所 以机械工程师将会一直成 为机 械行业需求 的 练 。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过分 的注重专业化 的职业训练, 造成了其缺乏创新 能力和 自我 学 主要职位 。现如今 , 工程 机械 企业 要求员工技术知识 , 处于更高 其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 层面 , 研 发的创 意上, 要有较高追求 , 理性地进行产 品研 究之 时, 习能力 , 无 法胜任管理和经营 岗位 。造 成了工程机械人才 的职 业 缺乏 自我实现 的能力 , 机械工程人才 的培养与企业 加上了一定的感官的效应 。这给机械工程人才 的培养提 出了新 发展 的瓶颈 , 和社会 的需 求存 在众多 的偏差 , 因此 , 造成 了他们 无法满足企 业 的要求。现代 的机械工程的培养理念 是由“ 研究一 开发一 设计一 应用型 的机械人才需求。 制造一 运行一 管理 ” 等环 节组成的工程 链, 在每个 环节里都涉及 对于实践性 、 了诸如技术、 经 济、 管理等 问题 。现代 的机械 工程 对于人才 的科 学性、 实践性、 创新性要求格外 的高 。培养高素质 的机械工程人
也很 高。 但是, 我 国的机械工程的人 才培养和教 育模式存在诸 多问题 , 无法应对社会 对于高素质和 能力 的机械工程人才的 需求。因此 , 本文探讨如何培养具有 实践性、 应 用型的 高素质工程机械人 才, 以满足机械 工程行 业的需求 。 关键词 : 机械 工程 ; 教 育理念 ; 人 才培养
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竞争不断的增大,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选择标准也越来越高。
因此,高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不断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满足学生的发展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探索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基地0.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
高校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教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1],从而为社会培养了很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是针对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要从学校方面的管理与评价的机制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下面就针对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创新管理机制及评价机制分析对于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首先,高校应该创新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在前期以对所有的学生实行统一的基础知识的教学[2],后期以分方向发展为管理机制,通过学生个性化的选择,通过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也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另外,高校还应该创新评价机制。
通过设立不同的奖学金类型,像:学业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以及创新实践奖学金等等。
通过不断的创新评价机制,进而改变只是采用单一的理论成绩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传统评价机制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
传统评价机制的创新在课堂的连接上会逐渐的淡化,而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会越来越突出,从而激励学生去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
2.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的平台2.1建立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高校应该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建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实践的基地。
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
探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用一体化培养模式

探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用一体化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需要的不断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
而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求的高层次机械工程研究生,探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课程学习和实践科研两个阶段。
在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需要系统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科研阶段,研究生需要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室实践。
尽管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缺乏与实际产业需求的对接。
传统培养模式更多地强调学术研究,而对于实际产业需求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并不充分。
2. 缺乏产学合作的机会。
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与企业的联系较少,缺乏产学合作的机会,无法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3. 缺乏跨学科知识的培养。
机械工程专业涉及诸多领域,如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传统培养模式下很难对这些跨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培养。
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需求,需要探索一种更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研究生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制造和调试过程,以及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2. 建立产学合作平台。
为了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一体化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起产学合作的平台,让研究生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通过与企业合作项目,让研究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以及项目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中的挑战。
3. 跨学科知识的培养。
一体化培养模式下,需要更多地注重对跨学科知识的培养。
通过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让研究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来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中的复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程机械的定义工程机械是指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的统称,广泛用于建筑、水利、电力、道路、矿山、港口和国防等工程领域,种类繁多,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工业车辆,压实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钢筋及预应力机械,装修机械,凿岩机械,气动工具,铁路路线机械,军用工程机械,电梯与扶梯,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等18大类产品。
2 工程机械的发展前景国家基础建设的强势发展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工程机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机械工业中最活跃的行业之一,中国也进入了工程机械生产大国的行列,工程机械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首先,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下,西部经济建设将掀起高潮,这是工程机械的新市场,西部经济建设中通用工程机械、农用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增大。
其次,国际贸易市场持续增长,工程机械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机械产品之一。
这都将为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莫大契机。
2.1 西部经济建设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下,西部经济建设将掀起高潮,这是工程机械的新市场。
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给予了西部开发相当大的扶持力度,而从短期发展角度来看,西部开发的重点依旧在于基础设施建设。
无论是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建设还是电力建设,都与工程机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此一来,国家政策辐射以及各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升温,都将极大的刺激西部地区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为工程机械行业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无限商机。
中西部作为中国能源富集地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重点开发。
据了解,今后10年,中西部地区将被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据国家能源局人士介绍,从“十二五”开始,中国将逐步形成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和内蒙古、新疆五个综合能源基地,预计到2030年,西部的五个综合能源基地的一次能源的供应能力将占到新增能力的85%,构成中国一次能源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目前,国家已出台的《“十二五”各省高速公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将继续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的高速公路、特大城市圈、大中城市群、疏港高速公路,以及省际连接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重要公路通道扩容改造建设;5年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3.5万公里,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全部建成,届时通车里程可达8.3万公里;到2015年,国地两网高速公路共计通车里程约达14万公里。
随着规划的实施,将为西部市场工程机械发展提供莫大契机。
2.2 通用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增大为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七大水系河道的清淤,几大湖泊的退田还湖,几万公里堤坝的加固,需要较多的通用工程机械和一些特殊的工程机械(如长臂挖掘机、清淤船等)。
另外,小城镇建设,园林绿化及维护,林业开发,港口、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的维护,工厂生产等建设或非建设行业,也日益广泛使用通用或专用工程机械。
此外,抢险抗灾用的特殊工程机械(如高通过性微型挖掘机、危岩挖掘机等)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2.3 国际贸易市场持续增长工程机械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机械产品之一,年贸易额约350亿美元。
其中美国和日本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以上。
2012年1-10月,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16.3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53%;完成销售产值4922.6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
产销率为98.13%。
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90.13亿元,同比增长21.44%。
3 工程机械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由于工程机械行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工程机械操作与维修人员、装配、调试、配件生产、整机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与使用行业存在巨大的就业市场。
3.1 从业人员现状分析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北京和东部沿海的几个省市(山东、江关于工程机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高丽娜(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77)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市场对工程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庞大的需求量,并对其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指出其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以相近专业代为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工程机械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方案。
关键词:工程机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TH11Discussing 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MachineSpecialty ConstructionGao Li'na(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Xian 710077,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huge market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persons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and pointed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It put forward the scheme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which applies the pattern of culturing by related specialty and combines wit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Keyword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研究(SGH12535)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工程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主要由工程机械类专业职业学校毕业生、其他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部队复员军人四部分构成。
其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内部师傅带徒弟方式培训的约占79%;社会上短期培训的占7.4%;工程机械类毕业生占13.6%。
而这些操作与维修人员技术构成则是:中级工约占14%;高级工约占8%;技师约占2%;其余则是中级以下。
工程机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对工程机械类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6,7],工程机械日益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从有关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下与机械日益复杂、施工技术日益先进的矛盾越来越大,当前的人才结构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因此,这类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紧迫且长期的任务。
3.2 办学点数量严重不足根据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目前,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点为55个。
我省设立工程机械专业的本科院校是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等职业院校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工程机械学院,技工学校有陕西西安工程机械专修学院、陕西省汉中工程机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还有少数短期培训班,上述学校对培养工程机械专业人才起了积极作用,缓解了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但与工程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相比,这类高校比例较低,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无法满足工程机械行业人才需求。
该专业办学院校较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可由上述提及的技工学校毕业生、内部培训学员等途径解决,因此人们对工程机械专业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充分认识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样的人才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的一些民办教育力量近些年也为国家的人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工程机械专业的建设一次性投入过高,运行成本较大,一台常用的工程机械,如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等,价格大多在几十万以上。
与此同时,在学生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大量的油料和维修费用也是令很多有意开办此类专业的学校望而生畏。
4 解决措施工程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当前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为工程机械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正确认识该专业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工程机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4.1 相近专业代为培养鉴于上述制约工程机械专业办学的原因,笔者认为,可尝试以相近专业为依托,辅助企业实习的方式培养此类专业技能人才。
以我校为例,我校于2003年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职专业,自开办以来,招生与就业一直呈良好发展趋势。
现将某高职院校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与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相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相同的,其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及独立实训的部分内容也是相同的,其余部分教学内容也比较接近。
两专业都采取的是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教育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所取得的证书也基本是相同的。
因此,完全可以依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现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力量来开展工程机械专业的正常教学。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保证工程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所需的相应软、硬件教学条件,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教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
4.2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针对本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建议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2+1” 人才培养模式。
可根据企业具体的人才需求进行订单式招收学生,充分利用联合办学企业各种资源,走“工学结合、以学为主”的发展道路,为联合办学企业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工程机械高技能人才;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顶岗实训一年,努力化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以期增加收入充抵成本。
我省工程机械行业的著名企业有陕西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合力宝鸡合力叉车厂、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同力重工有限公司等。
本专业人才培养可与这些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商讨确定实验实训项目、共建设实验实训室、打造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深度融合。
表1 专业课程5 结束语陕西省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陕西省工程机械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吸引更多的待就业者投入到工程机械行业并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不仅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工程机械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以应用型本科以及高职高专为主。
参考文献[1] 燕来荣.工程机械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J].中国重型装备,2008,03:30-34.[2] 葛晖.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走在世界前沿[J].中国经贸,2008,10:56-57.[3] 冯晓蓉.从工程机械行业分析看工程机械专业的发展前景[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07:25-26.[4] 郑夕健,罗继曼,袁从启.基于项目的工程机械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29-32.[5] 张宏春.工程机械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J]. 交通职业教育,2012,01:26-28.[6] 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61-66.[7] 吴国祥,李玉河.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概况[J].工程机械,2013,1:61-65.作者简介高丽娜,(1983- ),女,甘肃省华池县人,讲师,材料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