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西安如何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建筑特色

西安如何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建筑特色

西安如何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建筑特色西安,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其建筑特色更是独树一帜。

要更好地了解西安当地的建筑特色,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深入研究历史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西安的建筑发展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从秦汉时期的宏伟宫殿,到隋唐时期的壮丽城郭,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建筑印记。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研究考古报告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秦朝的阿房宫虽然已不复存在,但从史书记载中我们能想象其规模的宏大;而唐朝的大明宫,通过留存的遗址和相关的图文资料,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皇家建筑的雄浑气魄。

走进博物馆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西安的博物馆众多,其中的文物和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当地建筑的特色。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与建筑相关的文物,如瓦当、砖石构件等,这些小小的物件却蕴含着丰富的建筑信息。

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图案和工艺,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特点。

此外,一些博物馆还会有建筑模型的展示,将复杂的建筑结构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实地探访古建筑遗迹则能带来更加真实和深刻的体验。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登上城墙,漫步其间,抚摸着厚重的墙砖,感受着岁月的沧桑,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当年士兵们在此守卫的情景。

钟鼓楼作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其庄重典雅的风格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

还有大雁塔、小雁塔等佛教建筑,不仅在建筑形式上独具匠心,更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在实地探访时,要注意观察建筑的细节,比如屋檐的斗拱结构、门窗的雕花装饰、墙体的砌法等等,这些细节往往是体现建筑特色的关键所在。

与当地的建筑专家和学者交流也是深入了解的好方法。

他们对西安建筑的研究深入透彻,能够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解读建筑特色背后的原理和文化意义。

可以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研讨会,或者通过预约拜访专家学者,向他们请教问题。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西安钟楼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这两座古老的建筑宏伟而壮丽,彰显了古代建筑师在构思和设计方面的智慧和技艺。

本文将从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一、历史背景西安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西安城中心的东西南北主干道上,建于明朝初期。

钟楼和鼓楼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城市的中心和焦点。

钟楼是用于显示时间和指挥民众的设施,而鼓楼则是用来宣布时间和传播消息的场所。

两座建筑的存在使得古代城市的秩序更加井然有序,也显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繁荣。

二、建筑风格西安钟楼鼓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秦、唐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古韵风格”。

钟楼和鼓楼都是木构结构,采用了古代中国建筑的传统技术和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精髓和魅力。

同时,在建筑的装饰上,钟楼和鼓楼的壁面镶嵌了大量的彩色琉璃瓦和精美的浮雕,形成了精细的图案和丰富的艺术味道。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还体现了汉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三、文化内涵西安钟楼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理念。

钟楼和鼓楼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象征着秩序和权威。

其次,钟楼和鼓楼所处的位置也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体现了古代城市的重要地位。

最后,钟楼和鼓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

通过这些古建筑,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总结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展现了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魅力。

其瑰丽之美不仅体现在宏伟壮丽的建筑形态上,更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元素。

这些古老的建筑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巅峰成就。

钟楼和鼓楼的存在使得西安这座千年古城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和探索它们的瑰丽之美。

西安建筑特点

西安建筑特点

西安建筑特点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同时融合了多个历史时期的风格和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西安建筑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1.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了多个朝代的繁荣和兴衰。

因此,西安的建筑风格非常丰富多样。

从古代的城墙到汉代时期的宫殿,再到唐代的宗教建筑,如大雁塔和小雁塔,每个时期都在西安留下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中包括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髓,同时又带有各个时期的特色。

2.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尽管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但西安的建筑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大型建筑如高层建筑和商业综合体与传统的庭院式建筑和民居相互交错。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给西安带来了独特的建筑景观,体现了城市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延续。

3. 城市规划的历史底蕴西安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

作为古代帝王都城,西安的城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城墙呈宽厚的矩形,周长约14公里。

它的存在不仅体现了古代城市的保护和防御意识,也是西安城市规划传统的象征。

此外,西安的街道格局也沿用了古代的规划理念,如“九字街”和“柳巷”等古老街道。

4. 大明宫与寺庙建筑大明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位于西安城西,是唐代的皇宫。

尽管大明宫本身已经遗失,但遗址和考古发掘使人们对唐代宫殿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建筑群分为内外两城,封建王朝的规则和制度在宫殿建筑中得以体现。

另外,西安还有许多寺庙,如大雁塔和小雁塔,这些是唐代佛教寺庙建筑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佛教艺术和建筑的融合。

5. 回民建筑与文化特色西安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城市,回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

回民建筑是西安建筑特色中的独特部分。

回民建筑遵循伊斯兰教的建筑规则,并融入了汉族民居的风格。

典型的回民建筑具有封闭的庭院和特色骑楼,以及色彩斑斓的瓷砖装饰。

这些建筑体现了回民群体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西安的建筑风格

西安的建筑风格

西安的建筑风格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每一种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它们在城市的街巷中交相辉映,展现出西安独特的魅力。

一、古城墙与城门西安的建筑风格以古城墙与城门为代表,凝聚了数千年的历史底蕴。

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城墙,以其宏伟的规模和坚实的结构被誉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作。

城墙上分布着18座城门,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命名背后的故事,如永宁门、安远门等,它们见证了西安城市发展的历程。

二、宫殿与陵墓西安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因此拥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宫殿和陵墓。

城内的大明宫是唐朝宫殿的遗址,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明等时期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色。

而城外的秦始皇陵,以其独特的坑道结构和壮丽的陵墓建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三、古老庙宇与寺院西安的建筑风格还体现在众多的古老庙宇和寺院中。

大雁塔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建筑,是佛教寺庙,其塔身通过多层阁楼的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建筑的风采。

而大明宫的妙法寺则是道教寺庙,以其独具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布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瞻仰。

四、民居与庭院在西安的街巷中,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和庭院。

这些建筑通常以四合院的形式呈现,由四个独立的建筑构成一个方形的庭院,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重视私密性的思想,也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精巧之处。

五、现代建筑与城市更新除了传统建筑,西安也逐渐出现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城市更新使得西安的建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商业建筑和豪华住宅相继出现。

这些建筑以其时尚的外观和现代的功能,注入了西安的现代气息,彰显着城市的发展。

总体来说,西安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既有古老的宫殿、庙宇和陵墓,又有传统的民居和现代化的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瑰宝,展示了西安久远而丰厚的历史底蕴。

西安建筑调研报告

西安建筑调研报告

西安建筑调研报告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其丰富的建筑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西安的建筑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调研报告。

首先,西安有着丰富的古代建筑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首都之一,西安保留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兵马俑是真实的战士雕塑,揭示了秦代军事力量的强大。

此外,西安还有其他许多古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钟楼和鼓楼等。

这些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宏伟气势。

其次,西安也有一些现代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安不仅全力保护古建筑,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现代化的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安市政府大楼。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高度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此外,西安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和高层建筑,如大明宫广场和碑林区。

这些建筑展示了西安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一面。

此外,西安还有一些特色建筑。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回民街。

回民街是传统的穆斯林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里有许多传统建筑,如清真寺和传统民居。

此外,回民街也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位和特色餐厅,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和食客。

回民街是西安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旅游的必去之地。

总的来说,西安是一个建筑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和特色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着西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通过调研,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西安建筑的美丽,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发展。

西安的建筑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探索的机会。

希望西安的建筑文化能够继续保护和发扬,为人们留下更多精彩的篇章。

西安小雁塔特点赏析

西安小雁塔特点赏析

西安小雁塔特点赏析西安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小雁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小雁塔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上。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小雁塔的特点进行赏析。

一、历史文化内涵。

小雁塔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最初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追念其昔日的忠臣魏征而建造的。

魏征是一位在唐朝历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忠诚和才华为后人所称道。

小雁塔的建造正是为了纪念他的功绩。

因此,小雁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载着历史文化内涵的纪念碑。

它见证了唐代的辉煌,也承载着对魏征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二、建筑风格。

小雁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代和印度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的整体结构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式风格,但在细节上却融入了印度佛教寺庙的建筑元素。

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小雁塔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塔身的每一层都有精美的浮雕和壁画,展现出了唐代的艺术风貌。

在小雁塔内部,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唐代壁画和雕塑,这些艺术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更是对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生动记录。

三、艺术价值。

小雁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装饰展现了唐代的繁荣和文化底蕴,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雁塔内的壁画和雕塑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它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前来品味。

小雁塔所展现的艺术品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更是对唐代文化的珍贵见证。

四、文化意义。

小雁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见证了唐代的辉煌,也承载着对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小雁塔内的壁画和雕塑是对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生动记录,它们为后人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西安古建筑调研总结报告

西安古建筑调研总结报告

西安古建筑调研总结报告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安古建筑的特点和保护状况,我们对西安市的古建筑进行了调研。

调研中我们发现,西安古建筑保存完整,并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这些古建筑大多建于唐朝和明清时期,包括城门、古宅、庙宇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其中,城墙和大雁塔都是西安著名的古建筑代表。

首先,西安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加大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和维护工作。

其中,城墙修缮工程和大雁塔文化广场的建设成为了亮点,展示了古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其次,古建筑在西安的利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许多古建筑被改造成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街区等文化设施,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游客。

同时,古建筑也成为了西安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古建筑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由于古建筑数量众多,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有些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进行。

另外,一些古建筑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对建筑本身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确保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西安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利用好古建筑是继承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发挥其在旅游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展示西安的特色和魅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古建筑介绍

西安古建筑介绍
西安古建筑介绍
西安古建筑特点
1.西安古 建筑以木材 、砖 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 结构方式.
连接工具:立柱、横梁 屋顶:青瓦 颜色:中国红 图例:飞霜殿
木结构优点:梁柱承重、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 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墙 壁不承重,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防震、抗震,类似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
明 城 墙
年代:唐、明 材质:青砖,黄土
用途:御敌
中国-西安音乐喷泉
2020/10/9
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
2020/10/9
鸿门一宴
中国西安华清池—杨贵妃沐浴池
中国西安-兵马俑
中国华山日出
2020/10/9
梦回大唐
舞舞狮
戏曲文化
形体:四方形楼阁 材料:青砖 印象:气魄宏大 造型:简洁稳重
比例协调 格调:庄严古朴
小 雁 塔
崇文塔
外形:八棱锥形 材料:青砖 总高:83.22M 最高层为城堡式 塔垛,铜葫芦收 顶
崇文塔
钟鼓楼夜景
特点:建筑整体中轴对称,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基座 青砖堆砌,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 表现出明 清盛行的装饰艺术,雕饰很丰富,包括墙壁上的砖雕, 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3 2实习的时间安排 3 3实习的内容 4 3.1 古城复兴人文传承——西安总体印象4 3.2 西安古建筑语言3.2.1 古都遗韵--长安城规划 63.2.2 净土的召唤73.2.3 古建结构--细品钟鼓楼8 3.3 西安古城新貌3.3.1 城市广场建设93.3.2 现代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103.3.3古城文化的传承发扬123.3.4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12 3.4 西安古城规划3.4.1 西安古城规划特点133.4.2 西安规划分区143.4.3 梦回大唐——城市复兴计划144 实习体会和认识4.1 关于古建筑之美的认知与升华14 4.2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154.3 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责任155 教师评语16瞧!西安!!!!—辉煌与梦想的延续1 实习的性质和目的建筑认识实习是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对城市与建筑的实地参观考察,感悟和思索,结合教师的重要讲解,学生应了解不同类型与规模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建筑细部语言,建筑结构,建筑构造以及建筑设备,建筑法规等基本内容,同时应了解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等基本内容,并积极思考不同时期的建筑思潮,建筑与环境,历史与现代等建筑理论问题,为今后设计课程走向深入和一系列设计相关课程的开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习的时间安排实习动员 1.放假前,老师给我们下发了实习指导书,并简单给我们介绍了实习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要我们暑期做好准备。

2.放假回来,老师给我们介绍实习的具体行程和安排,做实习的最后动员。

实习准备假期期间根据指导书的要求,去网上搜集了一些与西安有关的资料,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实习出发前准备好日常用品和实习所需材料。

实习地点陕西西安实习时间2010年8月30日-2010年9月8日返校时间2010年9月8日3 实习的内容3.1 古城复兴人文传承——西安总体印象编号01 西安印象其实在去西安之前,通过同学的介绍以及在网上查的资料,我就已经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感。

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吸引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之所以向往,是因为相比于现在钢筋水泥的阴森严肃以及城市灯红酒绿的喧嚣浮躁,我更向往那种车如流水马如龙,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与安定。

8月31日上午,怀揣着对它的好奇与向往,我们踏上了通往西安的旅途。

经过一日一夜的颠簸,于次日抵达目的地。

结果一出火车站,迎面而来的是一段崭新的城墙建筑,远处是密集的高楼大厦,丝毫没让我感觉出古都风韵,有点让我大失所望,原本期冀看到斑驳残破但是具有历史沧桑成熟感的城墙,还有那些飞檐挑壁的琼楼玉宇,这与我想像中的西安完全不同!当天下午我们去了大雁塔广场,正是在那里,我对西安的印象开始改观。

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南北中心为轴,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组成。

走在大雁塔南广场,看到正在缔造中的大唐不夜城,走在步行街上(就是所谓的文化长廊),看到了以大唐盛世著名人物李白、杜甫、陆羽、杜牧等人的为主题的文化雕塑,配以喷泉水景做法,给人以强烈的历史归属感,犹如刹那间被电击中,从内心深处深切地感受到了那由唐朝流传至今的文化底蕴。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与之媲美。

北京上海给人的感觉是现代都市的活力与奔放,宏村周庄则给人以小家碧玉的秀气与安静,西安却是一种洋溢着文化底蕴与帝王之气的古之风韵。

晚上去了大雁塔北广场,随着音乐与喷泉的跳动,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跃动与自由。

之后去了曲江池和大唐芙蓉园,这个被众多诗人赞美追捧的优雅之地。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些颜色光鲜外表明亮的仿古建筑,太幼稚,无法与那些成熟稳重的古建筑相媲美。

但不得不承认,曲江池和芙蓉园将园林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既有对古代堆土为山植林聚石的继承发扬,亦融入了现代的一些规划理念,使得这些新生建筑与周围池榭水景相得益彰合为一体。

接着是西安历史文化代表——钟鼓楼。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则放在钟楼南大街的改造上。

在观摩的过程中理解古城自身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街区要如何进行更新与保护。

走在南大街上,看着路边的现代建筑,不难发现它们在细部处理上都带有些许古代建筑文化的痕迹,具体将在下面分析中提到。

还有西安人民对碑林、古城墙的保护与修复,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了保护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之后还去了富丽堂皇的华清池、气势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此都不一一赘述了。

对西安的印象,由未去前的向往到一开始的片面再到最终的折服,现在我可以给西安一个客观的评价了:西安,让我看到了前朝古城在中华大地真实复兴的过程,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这座城市的传承与发展。

它身上所植入的生机和活力,使古都意象和现代气息交融并蓄存在于西安的胸襟之中。

敲开古都西安盛世的记忆与今朝的梦想,西安必将跃升为一个国际大都会。

我也相信,这座承载了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城市,必将大踏步迈上城市特色发展道路,必将成为一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活力之都;一座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人文之都,一座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的和谐之都。

3.2 西安古建筑语言匆匆走过了西安,我们曾被秦始皇陵的浩大威严所折服,为长安城墙的坚固绵延而感叹,于华清宫的华丽奢靡而留恋,我终于明白建筑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遮风避雨的事物,它是一种意象,一种文化的符号,精神的寄附,更是一种诉说历史发展的语言。

相对于今日的西安,皇城的意象已经走远,但那些耸立的古建筑依旧向人们一一诉述着他们昔日的辉煌、伟大以及多元的文化内涵。

徜徉在中国古建筑语言里,让这些跳动的旋律带领我们去重拾文化片段,深深地感悟古建筑语言的流风遗韵,在蓦然回首间,领悟那一抹不曾泯灭的霞光。

3.2.1 古都遗韵--长安城规划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知道有十三个古国曾经在这里建都,像秦、汉、唐则在这里把华夏文明推向了繁荣于昌盛。

所以不管现在的西安历经了多少沧桑岁月冲刷,依旧无法掩盖住其傲视千里的帝王之气。

汉长安城和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故在此对长安城做简要分析。

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一度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

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思想观念。

纵观中国历代各朝,其都城规划大都呈对称布局,并用中轴线突出宫殿,借此来烘托宣扬皇族的至高威严。

长安城的形制亦严格讲求中正方直,一环便是长安城墙,以主街为中轴线,体现封编号02 唐代长安图建等级秩序。

长安城的棋盘式街道系统体现了很高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那时根据不同的功能、宽度、位置及景观等因素,综合规划大街、小街、胡同统一成为全城的街道系统。

其实古代城都的这种规划布局是有渊源的文化背景的。

我们知道儒家学说重礼、重孝、尚文,因此在重礼的倡导下,对于一切建筑的制造都要遵循礼法。

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宫殿庙宇亦或百姓住宅,都要受到礼制的约束,因此在形式上要讲求对称、均齐、庄严。

通过对唐都长安的匆匆一瞥,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特殊风貌了。

高大巍峨的城阙,金碧辉煌的宫殿,棋盘布局的里坊,诗情画意的园林,“建筑空间序列是时间中的交响乐,门阙、栏杆、大厅、院落,犹如音乐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休止”借用这句话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3.2.2 净土的召唤我们都知道,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在唐朝时达到鼎盛,当时真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以想象当时佛教在中国是多么的风行。

下边将提到的玄奘西行归来讲经之所慈恩寺、义净西行归来译经场所荐福寺,便是大小雁塔所在之处。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为七层楼阁式塔,塔身结构为传奇单层塔壁,塔内各层架木楼板,设木楼梯直通塔顶,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外壁砖砌立柱,表现开间数目。

各层挑檐用砖砌作叠涩牙子。

塔顶为宝塔葫芦。

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小雁塔形式为密檐式佛塔,塔身结构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

塔为青砖砌筑。

塔平面为正方形。

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

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较高,二层以上逐层高度递减,故塔的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刹。

塔身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塔身轮廓呈现锥形形状。

小雁塔塔形玲珑秀丽,造型优美,比例均衬。

最有趣的是,古代工匠把塔的基础做成半圆球体,塔身犹如不倒翁,使其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

编号03 大、小雁塔佛教寺院一般筑有殿堂、佛塔、晨钟暮鼓。

城市内的寺院各有各的样式,每一座寺院之间都有些差别,导致城市建筑形式的多样化。

在那个急需思想统一的时代,佛教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大小雁塔当时也充当了统治者的武器。

在向佛骨顶礼膜拜的同时,国家的统一、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也得到了加强。

不过,人们借用宗教力量,毕竟划出了一块与封建政治有所区别的空间,使人们多少可以获得一点相对自由的空气,使心灵得到慰藉。

3.2.3 古建结构--细品钟鼓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