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

合集下载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管理文件一、目 的:规范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标准 二、适用范围: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 三、责 任 者: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四、内 容:1.洁净区沉降菌采样依据: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2.采样流程→3.采样准备 3.1培养皿准备选择Φ90mm ×15mm 规格的培养皿,培养皿盖和底盘均较平整,无损坏。

准备培养皿数量根据采样区域进行计算。

3.2培养基准备选择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或沙氏培养基(SDA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采样前要求4.1沉降菌采样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4.2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4.3采样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采样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采样状态;4.4 静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0.5小时;动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4小时; 4.5静态采样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采样:5.1洁净区域(设备)级别及代码5.2培养皿标记:洁净区代码+“-”+培养皿编号,例如,超净台1第5个培养皿标记为:A1-5。

5.3最少采样点数目 5.4采样点布局洁净区(室、设备)采样点布局备注分装间1 2 3 47 85 69 10按左图采样点布置放置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分装准备间12 3 4 56 7 8 9 10分装准备间采样时,因内部含有周转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混合罐装间12 5 634 7 89 10混合灌装间采样时,因室内有混合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其他洁净区(室)1 32 5 6 4 7 98 10采样时根据具体洁净室代码标记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5.5铺设培养皿5.5.1培养皿铺设时按照从洁净度级别较高的区域向洁净度级别较低的区域依次铺设,先铺设A 级区培养皿,再铺设B 级区培养皿,最后铺设C 级区培养皿。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细菌总数(cfu/m3)=A×T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洁净度(沉降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度(沉降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度(沉降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洁净度(沉降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区(室)的沉降菌的监测的全过程。

职责: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沉降菌检查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依据:GB/T16294-2010、2013-2017年环境监测数据及2016-2017年洁净区(室)环境监测回顾报告。

1定义:本规程采用下列定义: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1.2沉降菌:用GB/T16294-2010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1.3沉降菌菌落数:在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4小时表示。

1.4洁净室: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需进行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1.5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等。

1.6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允许统计数。

2、测试方法:2.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2.2使用的仪器和设备:2.2.1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恒温培养箱进行校验。

2.2.2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2.3培养皿:2.2.3.1.一般采用¢90mm×15mm 规格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2.2.3.2.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

洁净室沉降菌的监测及测定法

洁净室沉降菌的监测及测定法

2.1沉降菌检验用培养基。

3.相关文件:《沉降菌测定记录》RD-SOP-ZL-005。

4.内容:4.1采样点数目:采样点数目按房间大小和房间的洁净级别来设置,具体数目见下表:面积(m2)洁净级别100 10000 100000<10 10-20 20-40 >40 2-3481622242222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下表:洁净级别所需Φ90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100 10000 100000 5-7 5 54.2取样点布置,如图示:文件名称洁净室沉降菌的测定法文件编号:HV-SOP-ZL-005/00 第 2 页共 2 页4.2.1采样点布置在离地0.8米高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4.2.2 采样点多于5点时,可在离地面0.8-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个点。

4.2.3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

4.3测试时间: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4.4测试方法:4.4.1将已准备好的培养皿置于采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4.4.2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4.4.3菌落计数。

4.4.4结果计算:4.4.5结果判定: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的空气中的微生物。

4.4.5.1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见下表。

4.4.5.2若洁净室(区)内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2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洁净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 标准(平均) 0.5个/皿1.5个/皿3个/皿文件名称 洁净区尘埃粒子测定法文件编号:HV-SOP-ZL-006/00 起草人 日期 第 1 页 共 3 页 审核人 日期 颁发部门:行政部审定人 日期 批准人日期送达部门质量管理部目的:明确洁净区尘埃粒子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规程

1 目的确定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2 范围适用于不同洁净室(区)(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验证。

3 责任QC微生物室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监测。

4 内容4.1 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 监测程序4.2.1 设备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2.2 培养基及平皿制备4.2.2.1 一般采用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4.2.2.2 制备过程如下:◆将培养皿与用三角瓶装好的培养基在高压消毒锅内121℃湿热灭菌20 分钟或180℃干热灭菌2小时;◆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倒置在2-8℃的环境中存放,注意避免污染。

4.2.3 采样点和监测频次4.2.3.1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附件),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和采样点布置(附件)。

4.2.3.2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2.3.3 监测频次:每月一次,特殊情况及时监测。

4.2.4 测试规则4.2.4.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2.4.2 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2.4.3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2.4.4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范围:洁净区
职责:质量部、生产车间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试剂及仪器、器皿
1.1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
1.2仪器及器皿
1.3生化培养箱,Φ90mm培养皿、锥形瓶、胶塞、灭菌锅、烧杯等。

2.测试前准备
2.1培养基的配制
——按SOP-QM-424《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2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2.2.1将Φ90mm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或180℃干热灭菌2小时。

2.2.2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于无菌检查操作间将培养基注入平皿,每皿约15ml。

2.2.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3.采样
3.1采样点的数目及采样点的布置
3.1.2.1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或过于稀疏,关键区域可增加采样点。

3.1.2.2采样点位置离地0.8-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台面)
3.2采样方法:按3.1的要求放置平皿数,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30分钟,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4.培养
第1页共2页
所有采样结束后,将平皿倒置在30ºC—35ºC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5.操作结果的评价
5.1用肉眼直接计数并记录。

5.2结果计算
式中 M—平均菌落数(CFU)
M i—1,2,3……号平皿菌落数
n—平皿总数
5.3结果评价标准见下表:
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第2页共2页。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手术室的级别分为:Ⅰ级手术室,Ⅱ级手术室,Ⅲ级手术室,Ⅳ级手术室。

Ⅰ-Ⅲ级手术室有手术区和周边区之分,手术区为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余下区域均为周边区。

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各级手术室不同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有5级、6级、7级、8万级及8.5级之分。

GB50333-2013中(13.3.18.4)要求采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要和被测区域含尘浓度测点数(13.3.11-2)相同,同时应满足表13.3.18-2 规定的最少培养皿(不含对照皿)数的要求。

也就是说按这两种方法中布点数多的布点。

表13.3.18-2 沉降菌最小培养皿数表13.3.11-2 测点位置表上表明确指出5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1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13.3.11.2)Ⅰ级手术室手术区5个,所以在测沉降菌的时候,Ⅰ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13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明确指出6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4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Ⅰ级手术室周边区8个,所以Ⅰ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8个,即Ⅰ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21个点(不包括对照)。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6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4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手术区3个,所以Ⅱ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4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7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周边区6个,所以Ⅱ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6个。

即Ⅱ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10个点(不包括对照)。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7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Ⅲ级手术室手术区3个,所以Ⅲ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为3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8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2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Ⅲ级手术室周边区6个,所以Ⅲ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6个。

即Ⅲ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9个点(不包括对照)。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为规范消毒效果监测,特制定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监测频次:每季进行。

2、采样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3、注意事项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避免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4、结果判定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⑵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

2、监测频次⑴重点科室物表每月监测,工作人员手每季度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
手术室的级别分为:Ⅰ级手术室,Ⅱ级手术室,Ⅲ级手术室,Ⅳ级手术室。

Ⅰ-Ⅲ级手术室有手术区和周边区之分,手术区为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余下区域均为周边区。

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各级手术室不同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有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及三十万级之分。

GB50333-2002中要求采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测点数既要不少于被测区域含尘浓度测点数,又应满足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规定的最少培养皿(不含对照皿)数的要求,也就是说按这两种方法中布点数多的布点。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明确指出100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1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Ⅰ级手术室手术区5个,所以在测沉降菌的时候,Ⅰ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13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明确指出1000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5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Ⅰ级手术室周边区8个,所以Ⅰ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8个,即Ⅰ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21个点(不包括对照)。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1000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5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手术区3个,所以Ⅱ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5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10000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周边区6个,所以Ⅱ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6个。

即Ⅱ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11个点(不包括对照)。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及沉降法测定细菌浓度布点
2.消毒、采样过程中要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开启,不允许有人员进出。

3、检测细菌浓度,必须有2次空白对照。

第1次对用于检测的培养皿做对比试验,即每次采样时留一个培养皿直接送培养并采取单盲法(即送检的人知道是对照而微生物实验室的人不知道)。

第2次是在检测时,每室或每区1个对照皿,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打开后即立即封盖。

两次对照结果都必须为阴性。

整个操作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4.、 采样后的培养皿,立即送检验科培养。

注:13个点
布点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