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合集下载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版本号
修订原因
修订日期
01
新订
附录
测试区域 测试依据 测试日期
沉降菌测试记录
编码:SOP-ZL-HJ-006-01-R1
测试人员 培养基用量
测试状态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
报告日期
测试房间
现场操 采样点
房间编 作人员 布置类
号数

沉降菌菌落数/cfu
a b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符合规定
更鞋间
PLES123
8.1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图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
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8.2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
间为不大于4h。
9、培养:取样结束后将平皿倒置于生化培养箱内35℃培养72小时,并
以未采样的营养琼脂平皿作对照皿。
10、结果计算
培养时间
报告日期现场操 采样点Fra bibliotek房间编 作人员 布置类
号数

沉降菌菌落数/cfu
a b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更衣 PLEQ003
缓冲间1 PLEQ004
取样间 PLEQ005
缓冲间2 PLEQ006 阴性对照
洁净度级别
AB
C
标准
<1 5
50
沉降菌
警戒限
-- 3
40
cfu/4小时
纠偏限
-- 4
二更2 PLEZ122
缓冲间1 PLEZ123
缓冲间2 PLEZ124
微生物限度 室
PLEZ125
净化操作台 PLEZ125
阳性对照室 PLEZ126

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洁净室是用来生产和制造高品质产品的特殊环境,需要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沉降菌测试是衡量洁净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待测试的微生物类型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悬浮菌落培养基或接触菌落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标准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2.准备培养皿:使用无菌的培养皿,通过高温高压或紫外线照射来消毒。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接种前将培养皿密封。

3.放置培养皿:将密封好的培养皿放置在洁净室内,放置时间通常为1小时或更长,以充分收集空气中的沉降菌。

4.培养:根据培养基的要求,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通常在30-37摄氏度下培养24-48小时。

5.计数和鉴定: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和形态,根据标准要求进行计数和鉴定。

沉降菌的计数应该进行按规则的网格方式或无规则的计数方式。

同时,需要鉴定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和分类。

6.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测试结果与洁净室微生物污染的标准。

分析结果应该包括沉降菌数量、种类和类别等。

7.制定控制措施: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在必要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加过滤器或消毒措施等,以减少洁净室内微生物的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是一种单点测试,只能反映特定时间段和特定位置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因此,对于一个洁净室来说,需要多次进行沉降菌测试,并在不同时间段和位置进行测试,以全面了解洁净室内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此外,洁净室沉降菌测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人员应具备微生物测试和洁净室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

2.培养基的制备和培养条件的控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3.培养皿的密封和消毒要做到无菌操作。

4.样品收集和出租的时间要有一定的规律和标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之,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是评估洁净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的重要测试方法。

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ISC 13.040.30 C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294—2010代替GB/T 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Test method for settling microbe in cleanroom (zon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前言本标准参考了ISO 14698-1《洁净间以及相关环境控制第1部分:微生物控制》,ISO/TS 11133-1:2000(英文版)《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培养基制备和生产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的质量保证通用指南》。

本标准代替GB/T 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GB/T 16294-1996的主要区别为:—增加了确定最少采样点数目的方法;—修改了原标准 4.8.3.2,改为“4.10.2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本标准增加了5.8“日常监控”的内容,增加了洁净室(区)空气微生物浓度控制的纠偏限度和警戒限度的设立和如何确定取样频次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维怡、徐敏凤、冯晓明、王志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标本发布情况为:GB/T 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沉降菌测试条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的验证。

沉降菌测试方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1、把ф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包在报‎纸里,放入恒温烤‎箱中加热至‎180℃后,干烤2小时‎。

2、取X克培养‎基放入X克‎蒸馏水,放入高压消‎毒锅中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 l。

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采样用‎。

制备好培养‎皿宜在2—8℃环境中保存‎。

4、采样时,一般在10‎0级层流罩‎中放置3个‎培养皿,在1000‎00级,10000‎级按面积大‎小一般放2‎个培养皿。

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3℃培养,时间不小于‎48小时,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

5、将培养皿举‎起用肉眼直‎接计数,用记号笔点‎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菌落,并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区‎别。

6、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已消毒。

被测洁净室‎温湿度须达‎到规定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选‎择须符合生‎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 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10000‎0级以上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 ‎i n 后开始‎。

8、平均菌落数‎计算:M 1+M 2+M 3 平均菌落数‎=.........21nMnM M ++ n —培养皿总数‎ 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 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 n —n 号培养皿‎菌落数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空气中微生‎物。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规程

1 目的确定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2 范围适用于不同洁净室(区)(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验证。

3 责任QC微生物室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监测。

4 内容4.1 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 监测程序4.2.1 设备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2.2 培养基及平皿制备4.2.2.1 一般采用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4.2.2.2 制备过程如下:◆将培养皿与用三角瓶装好的培养基在高压消毒锅内121℃湿热灭菌20 分钟或180℃干热灭菌2小时;◆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倒置在2-8℃的环境中存放,注意避免污染。

4.2.3 采样点和监测频次4.2.3.1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附件),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和采样点布置(附件)。

4.2.3.2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2.3.3 监测频次:每月一次,特殊情况及时监测。

4.2.4 测试规则4.2.4.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2.4.2 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2.4.3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2.4.4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范围:洁净区
职责:质量部、生产车间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试剂及仪器、器皿
1.1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
1.2仪器及器皿
1.3生化培养箱,Φ90mm培养皿、锥形瓶、胶塞、灭菌锅、烧杯等。

2.测试前准备
2.1培养基的配制
——按SOP-QM-424《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2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2.2.1将Φ90mm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或180℃干热灭菌2小时。

2.2.2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于无菌检查操作间将培养基注入平皿,每皿约15ml。

2.2.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3.采样
3.1采样点的数目及采样点的布置
3.1.2.1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或过于稀疏,关键区域可增加采样点。

3.1.2.2采样点位置离地0.8-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台面)
3.2采样方法:按3.1的要求放置平皿数,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30分钟,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4.培养
第1页共2页
所有采样结束后,将平皿倒置在30ºC—35ºC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5.操作结果的评价
5.1用肉眼直接计数并记录。

5.2结果计算
式中 M—平均菌落数(CFU)
M i—1,2,3……号平皿菌落数
n—平皿总数
5.3结果评价标准见下表:
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第2页共2页。

食品加工与检测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方法(T-NAIA 0243—2023)

食品加工与检测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方法(T-NAIA 0243—2023)

I CS 67.050CCS X 09食品加工与检测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方法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 发 布T/NAIA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研究院、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秀娟、李谦、苏洋、何淑桢、王晓雨、岳苑、高俊峰、简敏捷、吕晓东、滕园园、杨娜、段巧云、陈玉娜、张小飞。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食品加工与检测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食品加工与检测洁净室(区)中沉降菌测试条件、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食品检测机构和食品生产企业洁净室、洁净区以及局部空气清洁作业区(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的验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 16294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27405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沉降菌将培养皿暴露在环境中,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3.2 沉降菌菌落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4 测试规则4.1 测试状态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

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区)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预先消毒。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数。

沉降菌测试方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
2、分析:取样50ml平行样(2份)倒入试管中,加2ml氯化钡溶液,不得发生浑浊。
三、钙盐
1、配制标准溶液:
称取分析纯草酸铵3.5g,定溶至100ml容量瓶,贴标签。
2、分析:取样50ml平等样2份,倒入试管中,加2ml草酸铵溶液,均不得发生浑浊。
四、二氧化碳
1、配制标准溶液:
称取分析纯氢氧化钙0.3g,定溶至100ml容量瓶,用橡皮塞塞紧,用力振摇,放置1小时,用时取清液。
2、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细菌),根据试验实际用量取若干培养基和蒸馏水,煮沸,摇匀,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瓶塞封口,灭菌。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3℃培养48小时,应无菌生长。
改良马丁培养基(真菌),根据试验实际用量取若干培养基和蒸馏水,煮沸,摇匀,分装,灭菌。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4℃培养72小时,应无菌生长。
一、氯化物
1、配制标准溶液:0.1mol/L硝酸银溶液。
称取1.6987g分析纯硝酸银,定溶至100ml容量瓶中,转入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贴标签。
2、取样,量取50ml样品水平行样(2份)倒入试管中,加5滴硝酸,再加入1ml硝酸银。均不得发生浑浊。
二、硫酸盐
1、配制标准溶液:称取5±0.5g氯化钡(分析纯),定溶至100ml容量瓶,倒入试剂瓶,贴标签。(如果浑浊,把蒸馏水烧开,放凉再用)
临用前,精确量取铅标准贮备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2、分析:取样40ml,加醋酸盐缓冲液2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取38ml样品水加2ml铅标液加醋酸盐缓冲液2ml加硫代乙酰胺2ml,对比颜色;40ml样品水的颜色不得比铅标液的对照管深。(铅的含量0.00005%)
八、不挥发物:
1、取干净蒸发皿200ml2个,分别标号放入105℃干燥箱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2 洁净工作台
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3.3 洁净度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3.4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5.4 沉降菌计数
4.5.4.1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4.5.4.1.1 最少采样点数目
沉降法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
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
面 积m2
洁 净 度 级 别
100
10000
100000
<10
2~3
2
2
≥10~<20
4
2
2
≥20~<40
8
2
2
≥40~<100
16
4
2
≥100~<200
40
4.3.8 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
具有多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3.9 静态测试
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4.3.10 动态测试
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4 测试方法
10
3
≥200~<400
80
20
6
≥400~<1000
160
40Βιβλιοθήκη 13≥1000~<2000
400
100
32
2000
800
200
63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
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
表2 最少培养皿数
洁净度级别
所需直径90mm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
4.4.1 方法概述
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4.2 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4.4.2.1 高压消毒锅
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4.4.3.2 培养
4.4.3.2.1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4.3.2.2 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
4.4.3.2.3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4.3.3 菌落计数
4.4.3.3.1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4.内容:
4.1 简述
4.1.1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沉降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
4.1.2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无菌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4.2 引用标准 GB/T16294 1996
4.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3.1 洁净室(区)
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3.5 沉降菌
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3.6 悬浮粒子
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µm~1000µm之间的固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
4.3.7 单向流(曾称为层流)
沿着平行流线,以单一通路以一定流速向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4.5.2 测试人员
4.5.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5.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4.5.3 测试时间
4.5.3.1 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5.3.2 对非单向流,台10,000级、100,000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4.4.3.3.2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4.4 注意事项
4.4.4.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4.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4.4.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4.4.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100
14
10,000
2
100,000
2
4.5.4.1.2 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点的位置可以同悬浮粒子测试点。
a)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b)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5.5 记录
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及测试状态。
4.4.2.2 恒温培养箱
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4.4.2.3 培养皿
一般采用直径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4.2.4 培养基
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其配制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4.4.3 测试步骤
4.4.3.1 采样方法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5.4.1.2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文件名: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方法
制定人:
制定日期:
分发份数:3
审核人:
审核日期:
颁发部门:GMP办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分发至:质量保证部、质监科、质量检验中心
1.目的:规范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3.责任:质量保证部、质监科、质量检验中心、检验操作人员。
4.4.4.5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5 测试规则
4.5.1 测试状态
4.5.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值内。
4.5.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5.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