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20.1 磁现象 磁场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第二十章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20.1磁现象磁场设计理念: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生成性。
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1.这节课我讲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生活中对磁的应用。
2.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电与磁关系的知识体系这坐冰山的一角,所以本节课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法与学法:借助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扩充教学容量。
通过参与科学地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观察和实验来分析磁性、磁极、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从而感知磁场的存在,为下节课磁场的教学打下基础。
4.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磁体的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化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对磁有哪些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辨证统一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磁体的性质、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化。
教学准备教师用:各种磁铁,指南针,课件,铁钉,铁棒,钢条各种硬币,各种非金属。
学生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钉、按扣、钢针、指南针小支架、铁架台。
挂钩、细线。
教法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本节课我在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前提下,开展以学生或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起引导转化的作用。
本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在这节课中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语言是以贴近学生、具有亲和力语言为主,这样能让学生和一位陌生的老师很快打成一片,“亲其师,而信其道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此外,本案例还将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掌握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知识,还能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的初中物理教育中,磁现象与磁场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之一。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20.1章节,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本案例以“探索磁现象,感悟磁场魅力”为教学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磁学知识体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磁现象和磁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磁现象和磁场的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生态观念。
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我将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展示磁悬浮列车、冰箱贴等生活中的磁性物品,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形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磁场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现象的观察、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磁现象,了解磁体的性质,知道磁场的存在。
2. 使学生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理解磁感线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磁体的这些性质。
3. 磁场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
4. 磁感线的绘制:讲解磁感线的概念,演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现象和磁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2. 磁场的概念3. 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磁体的性质。
(2)解释磁场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
(3)绘制一个磁感线,并标明其特点。
2. 答案:(1)磁体的性质:磁体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磁性物质。
(2)磁场: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度的一条曲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1磁现象——磁场。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等。
2.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等。
3. 磁场的产生: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
4. 磁场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产生原理,能够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3.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磁场的产生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产生原理,磁场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铁、铁屑、小磁针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
2. 知识讲解:(1) 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磁感线、磁极等。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
(3) 讲解磁场的产生原理,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和磁体的磁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实例题目。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
5.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电机、扬声器等,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磁场1. 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2. 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3. 产生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4. 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2. 答案: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具有方向、强度和分布等基本性质。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磁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磁场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2.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磁场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磁现象研究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地球的磁场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使学生认识到磁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磁铁的磁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20.1磁现象磁场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20.1磁现象磁场说课稿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1节磁现象磁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磁现象和磁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一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1.1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物理磁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地磁场的知识,既是对初中学习的磁场知识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磁感应强度的一个基础。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磁感应线、电流磁场和电动机的转动相关知识,对磁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积累,而这些知识就为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对于磁场具有什么性质和作用、常见的磁现象和地磁场还了解不多,理论联系实际还存在不足,所以继续学习磁场。
1.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与态度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1)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了解磁现象。
2、知道奥斯特的实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理解磁场基本特性:对放入磁场里面的通电导线和磁体有力的作用。
4、了解地磁场。
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以实验为基础,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利用电和磁性质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1.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20.1磁现象磁场

(一)教学重难点
1.磁场概念的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理解其本质。因此,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及其特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种方式,学生对磁感线的理解容易产生误区。如何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磁感线的形状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
3.实践探究,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电流磁场探测器、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磁现象相关知识。
4.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针对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磁路与电路的区别,了解磁路中磁通量的分布,初步分析简单磁路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磁现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磁现象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磁现象的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2.通过学习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在实验中尊重事实、勇于探究、善于合作。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2.注重直观:通过实验、动画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方向、磁感线分布等概念。
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分析磁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应用:设计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应用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7.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磁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3.深度思考: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探讨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盘驱动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需涉及至少两种磁场应用实例,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4.创新拓展:鼓励学生思考磁场的未来应用,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基于磁场原理的未来产品或发明,并绘制草图和简要说明其功能。
4.理解磁场的性质,能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磁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提交一份包括草图和说明的创意设计,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5.家庭作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作业,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1节磁现象磁场说
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磁现象和磁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一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中物理磁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地磁场的知识,既是对初中学习的磁场知识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磁感应强度的一个基础。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磁感应线、电流磁场和电动机的转动相关知识,对磁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积累,而这些知识就为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对于磁场具有什么性质和作用、常见的磁现象和地磁场还了解不多,理论联系实际还存在不足,所以继续学习磁场。
1.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与态度目标三
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1)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了解磁现象。
2、知道奥斯特的实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理解磁场基本特性:对放入磁场里面的通电导线和磁体有力的作用。
4、了解地磁场。
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
1.以实验为基础,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利用电和磁性质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
1.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1.3教学重点、难点
1)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磁场里面的通电导线和磁体有力的作用。
2)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
让学生能掌握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
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2.教法学法:
2.1教法:
本节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辅助教学。
2.2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思路:(用powerpiont)
4.教学过程:
4.1组织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
4.2组织新课
首先,我将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我的问题是这样的:l、磁场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导航,我用PPT展示大雁、海龟、候鸟图片。
2、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磁知识的运用?学生回答:信用卡、磁盘等,我用PPT展示喇叭、电话、磁盘图片。
3、在科学领域方面,磁场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寻矿、传递大陆漂移的信息等,我用PPT 展示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图片。
从而说明磁重要性,从而顺利成章地引入新课,并在黑板上写上标题:磁现象和磁场。
4.3进行新课
写完标题后,让同学们预习教材,我通过演示实验研究此磁铁和回形针的关系,让条形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位缓慢靠近回形针,从实验现象让同学们理解磁性、磁极和磁体等基本磁现象。
在学生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就开始探讨磁与电的关系。
回忆磁与电的相似现象,探讨他们之间的联系,引出电流的磁效应,用一个flash制作的奥斯特实验演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说明通电导线产生磁场作用在小磁针上,使小磁针偏转,并用安培定则解释偏转原因,说明通电导线对磁体有力的作用且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随后探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是否有力的作用?通过一个flash演示实验说
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并左手定则加以解释,同样用一个flash 演示实验观察通电导体之间通过磁场也有力的作用,通过观察同以同向电流和反向电流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通电导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并结合奥斯特实验说明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最后介绍地磁场,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周围空间有磁场,重点介绍其分布,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有一定的夹角,叫做磁偏角,并介绍了太阳、火星等天体也有磁场。
在讲完了这些之后,我便介绍本节后面的阅读部分STS,指导同学们阅读。
讲到这里新课的内容就结束了。
4.4 小结练习
完成这一项之后,本节新课内容就结束了。
4.5 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阅读课后STS并预习写一节,完成课后作业1-3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