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97年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统计

合集下载

1949—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1949—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

————————————————————————————————————————————中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城镇人口比重统计(1978—201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35亿,占世界人口的19.7%、亚洲人口的3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

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

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

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

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LJ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LJ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1949年以来)年份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万人)(‰)(‰)(‰) (个)1949 54167 36.00 20.00 16.00 6.141950 55196 37.00 18.00 19.00 5.811951 56300 37.80 17.80 20.00 5.701952 57482 37.99 17.00 20.99 6.47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6.051954 60266 38.19 13.18 25.00 6.281955 61465 32.18 12.28 19.90 6.261956 62780 33.67 11.40 21.39 5.851957 64238 34.03 10.80 23.23 6.41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1964 70499 30.68 11.50 19.18 6.181965 72538 38.42 9.50 28.92 6.081966 74206 31.82 8.83 22.99 6.261967 76032 33.04 8.43 24.61 5.311968 78198 36.70 8.21 28.49 6.451969 80335 35.35 8.03 27.32 5.721970 82542 35.07 7.60 27.47 5.811971 84779 34.42 7.32 27.10 5.441972 86727 30.59 7.61 22.98 4.981973 88761 30.49 7.04 23.45 4.541974 90409 25.91 7.34 18.57 4.171975 91970 24.59 7.32 17.27 3.571976 93267 21.35. 7.25 14.10 3.241977 94774 23.03 6.87 16.16 2.841978 96159 20.86 6.25 14.61 2.721979 97542 20.59 6.21 14.38 2.75198****0518.266.3411.922.241981 100072 20.21 6.36 13.85 2.631982 101654 22.28 6.60 15.68 2.871983 103008 20.19 6.90 13.29 2.421984 104357 19.90 6.82 13.08 2.351985 105851 21.04 6.78 14.26 2.201986 107507 22.43 6.86 15.57 2.421987 109300 23.33 6.72 16.61 2.591988 111026 22.37 6.64 15.73 2.311989 112704 21.58 6.54 15.04 2.251990 114333 21.06 6.67 14.39 2.171991 115823 19.68 6.70 12.98 2.011992 117171 18.24 6.64 11.601993 118517 18.09 6.64 11.451994 119850 17.70 6.49 11.211995 121121 17.12 6.57 10.551996 122389 16.98 6.56 10.421997 123626 16.57 6.51 10.061998 124761 15.64 6.50 9.141999 125786 14.64 6.46 8.182000 126743 14.03 6.45 7.58 1.22*2001 127627 13.38 6.43 6.952002 128453 12.86 6.41 6.452003 129227 12.41 6.40 6.012004 130000注:*为五普数;1990年以后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任强郑晓瑛曹桂英【摘要】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一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

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关键词】人口死亡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因素分解【作者】任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郑晓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曹桂英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院,博士。

引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数据都显示男性死亡水平普遍高于女性,这似乎是一种趋势。

为什么人口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这种性别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从大量的研究文献中基本可以概括出两种观点:一种是行为学观点,认为男性因为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等)、社会角色(职业等)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大于女性;另一种是生物学观点,认为人类遗传因素决定了平均寿命的性别差异。

对于自然界生物群落的研究也证明存在着这两种观点(Moore等,2002;Owens,2002;Promislow,1992)。

但从现有的人口死亡历史数据来看,并不总是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女性高于男性只是近几十年的现象(Wood,1979)。

欧洲人口的历史数据表明,在死亡水平较高的工业社会之前,女性死亡水平高于男性,但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医学的出现,因为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大幅下降,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

目前西欧各国男女性出生预期寿命普遍相差7~8岁以上,东欧各国更高达10岁以上,而且仍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只有少数欧美国家(如瑞典、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近年来开始有缩小的趋势,而日本、法国和德国等死亡水平极低的国家,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仍在扩大。

附表2:我国 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

附表2:我国 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
809 779 6180 3514 2856 4206 2580 4053 728 5689 4002 6371 3662 4914 8292 8928 5377 6854 7884 5888 735 4262 12942 7105 9160 593 3976 3208 1241 889 2854
35-39岁 男 98382 546 494 4305 2528 2143 3060 1820 2982 470 3792 2793 4329 2523 3413 5715 6294 3634 4635 5414 4508 555 2937 8838 5238 6677 331 2830 2189 792 623 1974
466
370
427
231
新疆
89948 54719 35229
2694
1503
1191
1848
1048
本卷表数据为人口普查直接登记的汇总结果,未考虑漏报因素,请使用相关数据时考虑登记误差因素的影响。
1)
1-4岁 女 16472 49 23 596 271 155 186 120 140 103 506 550 500 284 942 525 779 537 1041 888 716 123 387 1426 1024 2088 267 349 513 388 196 800
15-19岁 男 28088 125 139 1835 870 400 668 362 478 130 1032 797 1270 821 880 1245 1708 1105 1070 2103 1106 269 617 2085 1670 2096 143 953 748 383 282 698
女 18164
131 88

关于人口变化的数据分析

关于人口变化的数据分析
总人口(万人)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口一直在持 续增长,尤其是1965-1980年人口迅速增 长,但随后人口在缓慢增长,这是80年代 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对中国人口增长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
80 70 60 50 40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30
20 10 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首先,我统计了1953-2010年之间0-14岁, 15-64岁,65岁以上的的人口数量。由上述 图表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0-14岁阶 段的人口在迅速减少,15-64岁阶段的人基 本维持平衡,65岁以上的人在迅速增加, 这就导致了人口老龄化。
关于中国人口变化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变化问题一直是焦点问题, 为什么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中国人口什么 年代的人最多?人口什么时候开始下滑?
概要
• • • • • 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关于男女比例失衡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的分析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 预期寿命延长方法
一、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结论
•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 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 预期寿命也在持续稳步延长,但是寿命是 延长了,但与此同时遭受的病痛也随之加 重。归根到底,
“让人们健康地活着”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普遍延长,遭受“耳聋 眼花”或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困扰的年头 随之变长。研究人员呼吁卫生政策重点从 简单地“让人们活着”变为“让人们健康 地活着”。
人口老龄化
80 78 76 74 72 70.47 70 68.55 68 66 64 62 60 预期寿命 男 1990年 女 预期寿命 男 2000年 女 预期寿命 男 2010年 女 66.84 71.4 73.33 72.38

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的预测分析

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的预测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系统科学系 ,北京 100875)
摘 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联系人口信息与教育信息的模型 ,用该模型对不考虑人口流动情况 下的区域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论是模型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是适用的 ,并预 测了我国 2002 年及 2003 年的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
+ L
L
-
E
L
( t)
。若不考虑劳动力人口数的变动 ,进入劳动
力市场的人口素质越高 ,教育年限增长越大 。
三 、实证分析
(一) 实证数据及得到的结论 首先 ,我们需要验证模型是否可用 。以 1995 年作为基期 ,根据 (5) 式及相关的入学率数据 ,我们可以推算 出 1996 —1999 年我国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然后 ,结合实际公布的数据 ,利用公式 ( 1) 来计算 , 并进行比 较 ,结果及误差如下表所示 : 表 1 1996 —1999 年我国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实际与理论计算数据的比较
长也越大 。
b1 t
ϖ t + 1 年劳动力人口的变动比例 L
+- L L ( t)
-
。若不考虑变动的劳动力人口本身素质 (受教育年限) 的
差异 ,劳动力人口数的增加使得人均受教育年限减少 ,反之 ,劳动力人口数的减少使得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 。
c1 t
ϖt
+ 1 年预期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变动比例
E
54
为深远 。
二 、模 型
(一) 定义
模型采用以下定义 :
(1) 劳动力人口是指 16 —60 岁或者在工作 ,或者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
所有的人 。
(2) 劳动力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劳动力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 劳动力人口所受普通教育的年限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7年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7年
址分 北京市 1240 7.91 6.02 1.89 天津市 953 9.98 6.95 3.03 河北省 6525 13.11 6.82 6.29 山西省 3141 16.18 6.06 10.12 内蒙古自治区 2326 15.21 6.96 8.25 辽宁省 4138 11.78 6.38 5.4 吉林省 2628 12.22 5.42 6.8 黑龙江省 3751 12.02 5.17 6.85 上海市 1457 5.5 6.8 -1.3 江苏省 7148 11.43 6.84 4.59 浙江省 4435 11.41 6.48 4.93 安徽省 6127 15.8 6.5 9.3 福建省 3282 12.41 6.09 6.32 江西省 4150 17.43 6.56 10.87 山东省 8785 11.28 6.65 4.63 河南省 9243 13.97 6.3 7.67 湖北省 5873 14.81 6.69 8.12 湖南省 6465 12.59 6.99 5.6 广东省 7051 16.9 5.4 11.5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33 15.93 6.4 9.53 海南省 743 19.18 5.62 13.56 重庆市 3042 13.6 7.36 6.24 四川省 8430 15.75 7 8.75 贵州省 3606 22.15 7.67 14.48 云南省 4094 20.82 7.91 12.91 西藏自治区 248 23.9 7.9 16 陕西省 3570 13.91 6.29 7.62 甘肃省 2494 17.22 6.2 11.02 青海省 496 21.8 6.95 14.85 宁夏回族自治区 530 18.9 5.43 13.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718 19.66 6.55 13.11 注:1.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数,分地区数字中未包括。2.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注:1.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数,分地区数字中未包括。2.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中国人口1997

中国人口1997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689
5795
4286
1290
31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5.5
5961
576
最近更新日期 99-1-12
1997年中国人口数据表
社会消费者 零 售 总额 粗出 生率 (亿元) 1996 (‰) 1996 9 24614 970 470 1030 450 335 1315 556 782 1161 2005 1652 724 832 490 1716 1152 1146 955 2700 620 124 1540 235 425 — 432 265 62 68 10 16.98 8.02 10.09 13.85 16.59 16.09 12.15 12.53 12.4 5.6 12.11 12.09 16 13.22 17.53 10.6 14.28 16.1 12.81 18.05 16.08 20.08 16.7 22.05 20.87 24.9 14.99 18.43 21.89 19.03
303
19.45
6.6
12.85
3.13
13.6
6.74
9.45
97.41
1997年中国人口数据表 城镇私营企 城镇居民平 人均国内 均每人用于 业从业人员 生产总值 生活费的收 农民人均纯 职工 人数 和个体劳动 职工平 均 城乡居民储 者 (万人) 货币 工资 蓄存款余额 (元) 入(元) 收入(元) (万人) 1996 1996 1996 1996 1996 (元) 1996 (亿元) 1996 2 5569 12760 12293 5333 4219 4251 7713 5036 6450 22086 8519 9556 3822 8117 3688 6821 4017 5122 4108 — 4108 5217 3688 2066 3637 — 3314 2730 3752 3740 3 4377 6886 5525 4072 3291 3102 3746 3454 3325 7721 4689 6345 4027 4946 3402 4494 3450 3855 4280 7488 4458 4436 4000 3675 4466 — 3483 3108 3567 3276 — 1165 1100 1174 1416 — 72.7 4 1926 3600 3142 2055 1557 1552 2150 2126 2182 4846 3029 3463 1608 2492 1870 2086 1579 1864 1792 3183 1703 1750 1453 1277 1229 — — 398.5 250 — 11.7 15 5 14960 465 282.1 695.9 464.3 379.4 996.2 518 819.7 455.9 904.4 492 503.8 350.5 412 889 826.5 — 599 899.7 338.8 103 983 227 — 186.2 — — — 58.9 — — 4937 5619 6454 5635 — 942 483 97 143 — 141.5 — 136.9 — 72.8 105 106.9 158.3 — 126.8 108.8 — 166.2 221.4 62.3 6 2300 — — 96.1 44.9 7 6210 9550 7629 5360 5120 4630 5267 5200 4550 10572 6564 7384 5125 6684 4852 5786 5004 — 5200 9012 5300 5969 5090 4758 8 38521 1707 724 2289 1074 502 2291 956 419 1868 2570 1245 860 — 777 2818 1855 1239 — 3230 895 327 1331 311 6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