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类型与分布C
土壤类型及分布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说起咱们四川的土壤类型,那可真叫一个丰富多样,跟咱这儿的地势地貌那是紧密相连的。
四川盆地里头,主要是紫色土,这土啊,颜色紫红紫红的,看着就喜庆,肥力还巴适得很,种出来的水稻、小麦,颗粒饱满,香得很嘞!特别是成都平原那片,紫色土一铺开,绿油油的庄稼就跟画儿一样。
再往川西高原走,嘿,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高寒地区,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多得很,草长得高,羊儿牛儿吃得欢。
这土啊,虽然不咋肥,但胜在面积大,放牧那是再好不过了。
到了冬天,雪一盖,白茫茫一片,美得很。
还有啊,咱们四川的山地丘陵地带,黄壤、黄棕壤也不少。
这些土啊,粘性大,保水性能好,适合种些茶树、柑橘之类的经济作物。
你看雅安那片的茶园,绿油油的一片,采茶的姑娘们唱着山歌,茶香四溢,那叫一个安逸。
总的来说,四川的土壤类型多,分布也广,各有各的妙处。
咱们老百姓啊,就根据这些土的特性,种上合适的庄稼,过上了好日子。
所以说,这土啊,可是咱们四川的宝贝疙瘩呢!。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土,土壤的分类及分布情况多种多样。
本文将对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国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因素,中国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
红壤呈红色或棕红色,富含氧化铁、铝和有机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常用于农田耕作。
2. 黄壤黄壤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
黄壤呈黄色或浅黄色,富含砂粒和粘粒,透水性较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
3. 黑土黑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土壤,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黑土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4.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湿地地区,如长江流域、东北平原等地。
沼泽土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湿度高,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5. 砂土砂土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
砂土颗粒较大,透水性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和水分来改良土壤。
三、中国土壤的分布根据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形成过程,土壤在国土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1. 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红壤和沼泽土。
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呈现出条带状分布的特点。
沼泽土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湿地地区,如江苏的洪泽湖、江西的鄱阳湖等。
2. 北方地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和黑土。
黄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3.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分布着砂土和盐碱土。
砂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等省份的沿海平原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探究土壤的种类和分布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探究土壤的种类和分布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土壤的种类和分布。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
1.认识土壤先来认识一下土壤吧!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物质,是由岩石经过风化、水流、气候等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浅层,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最基本条件,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水分、氧气和其他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2.土壤的种类土壤是由不同的微生物、植物、动物及其成果乃至人类的文化遗存所组成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成因分:一般土壤:形成于正常的自然界过程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较为平衡。
人工土壤: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主要是建筑垃圾、工业污染源等。
(2)按照成分和特性分:砂土:砂粒直径在0.05~2.0mm的土壤,排水性、通气性好,但保水性差。
壤土:砂、粘、板颗粒混杂的土壤,比较平衡。
粘土:粘性比较强,吸水保水性好,但缺氧容易。
(3)按照化学性质分:酸性土壤:PH小于7,适合生长酸性植物。
中性土壤:PH值在7左右。
碱性土壤:PH大于7,适合生长碱性植物。
3.土壤的分布我国的土壤类型很多,松散层分布广泛,在不同的气候和地形环境下,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我们主要了解一下我国常见的土壤类型。
(1)黄土地:在我国北方,黄淮海地区、山西等省份都分布着黄土地。
这种土壤质地厚大,由于水分的缺乏,氧化作用较弱,土壤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含腐殖质,肥力低下。
(2)水稻田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江南地区,土壤为淤泥土。
水稻是这种土地上的主要农作物。
因为这种土壤含水量较高,被称为"江南水乡"。
(3)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土地富含钠盐,不适合种植任何作物。
(4)石灰土: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种土地因钙质含量非常高,土壤属于碱性,栽培作物需在土壤中添加适量酸性物质。
土壤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种类和分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土壤对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和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本文将对中国的土壤类型进行基本介绍,并探讨其分布特点。
一、黄土土壤黄土是中国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类型。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
它的颜色呈黄褐色或暗棕色,质地疏松,富含粘土颗粒和砂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黄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常常需要进行施肥和改良。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台湾等地。
红壤的颜色呈红褐色,质地较重,富含铁氧化物。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宜种植酸性作物如茶叶、柑橘等。
然而,红壤同时也面临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需要适当的保护与管理。
三、盐渍土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
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是含盐量较高,对植物生长不利。
这种土壤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排盐和淋洗等处理措施,方便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盐渍土的形成与水分蒸发和排水不畅有关,因此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改良盐渍土具有重要作用。
四、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湿润地带,如黑龙江、云南等。
沼泽土是一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植物残酷物的分解和富集。
沼泽土常常被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同时也是某些特殊农作物(如水稻)的理想生长环境。
五、中性土中性土是中国土壤类型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如华中平原、华北平原等。
中性土的酸碱度适中,质地较好,富含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多数是中性土分布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六、其他土壤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土壤类型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砂壤、粘壤、石砾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分布范围。
总结起来,中国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的耕作措施。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土壤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分类系采用六级分类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
前三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以土类为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种为主。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
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
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
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
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壤地带性(soil zonality)分布规律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我国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是由湿润海洋性逐步向干旱内陆性两个带谱演化而成的。
我国东南沿海属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又称土壤的纬度地带性(见表4),其水平地带的分布大致是,随热量的递减由南向北分布着砖红壤(图1)、赤红壤(图2)、红壤(图3)、黄壤(图4)、黄棕壤(图5)、黄褐土、棕壤(图6)、暗棕壤(图7)及棕色针叶林土(图8)。
表4 中国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又称土壤经度地带性)。
其排列顺序是从湿润温带森林下的暗棕壤开始,向西到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的黑土,再向西到大兴安岭一带的灰色森林土(图9),再依次向西分布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图10)、栗钙土(图11)、棕钙土、灰棕漠土(图12)。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这个问题在广泛啦,真不好回答,5是南方人,就只能说南方的主要作物吧: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7小麦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所以说水坝是利一方害一方的东西枯水期蓄水是为了保证水坝附近的农业生产,这样其实是会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的,所以这种蓄水水库要在农业区的末端建设,使它危害的下游没有农业区,全是工业区或入海口,这样收益较大损害减到最小汛期排水是为了减轻坝体的承受压力,其实排也排不到原有洪量之上,所以这个倒不会给下游带来更大的损害,无非是小洪可蓄大洪难保而已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每年6月—10月汛期把大量泥沙排放出去,每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土种、变种
土壤分类简表
土纲 冰沼土 灰化土 弱淋溶土 淋溶土 铁铝土 钙积干旱土
石膏盐层土(荒漠土) 盐成土 潮湿土
初育土
人为土
高山土
土类
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燥红土等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 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 黑钙土、栗钙土、黑垆土、棕钙土、灰 钙土等 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等 盐土、碱土等 沼泽土、草甸土、潮土、黑土等
原过程。 特点: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粘重,潜
育层呈灰蓝色或浅灰色。 分类:沼泽土、草甸土、潮土、黑土。其中,
黑土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仅见黑吉两省。 利用:治涝、盐碱
岩成土
由于岩石的性质对土壤形成趣了很大的 延缓作用使土壤较多地保持岩石的某种 特性,与环境条件不完全一致。
分类:紫色土、灰土、火山灰土等
利用:肥力较高,注意淋溶土保持,发展灌溉, 增施有机肥和绿肥。
铁铝土
分布: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环境: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雨林
和热带雨林。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明显。 特征:土壤厚,层次不明显,质地粘重,有暗
红至黄棕色的铁铝层。 分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利用:重要的林木、果树、粮食作物生产基地。
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少土、紫 色土、火山灰土等 水稻土、绿洲土等
山地草甸土、亚高山国土、高山草甸土 等
冰沼土
分布: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我国 青藏高原高山地区。
环境:苔原气候区 成土过程:冰冻物理风化为主
灰化土
分布:多在北纬50以北,我国面积仅分 布在大兴安岭北端及青藏高原某些高山 地区。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一、主要的土壤类型 二、土壤分布的规律
土壤分类简介
土壤发生学分类
强调土壤与其它自然因素的关系,以成土因 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为主要依据,结合成土 过程和土壤属性。
土壤诊断学分类
强调土壤本身的属性和特征,以土壤具有的 一些可直接感知、量测和分析的具体指标为 依据。
中国土壤分类简介
热带雨林
南亚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带针叶林
苔原
经度地带性
其实质是干温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在温带、暖温带表现最明显。
森林地区淋溶土-林灌地区弱淋溶土-草原 地区的钙积土-干旱地区的荒漠土
温带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落叶阔叶林 旱生森林 半湿润草原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草原 荒漠
成土环境:寒温带半湿润针叶林气候区。 特征:有典型的灰化过程,剖面分层明
显。 利用:我国重要林业基地,开发利用时
应避免水土流失和肥力降低。
弱淋溶土
分布: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我国分布在东北、 华北和西北。
特征:A层灰褐或褐色,B层为不明显粘化层, 一定深处有钙层。
成土过程:比淋溶土较弱的淋溶过程和比干旱 土较弱的钙化过程。
分类:主要有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燥 红土。
利用:缺水
淋溶土
分布:温带、暖温带及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区。我国分布在辽东、山东至大巴山、长江 沿岸的广大地区。
环境:自然植被自北至南分别以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成土过程:石灰质充分淋溶,有明显的粘化过 程。
特性:淡灰色 或暗灰色的表层和棕色淀积层。 分类:常见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
色的钙积层。 分类: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黑
垆土等,黑垆土分布较南,其它几种逐渐干旱。
盐成土
分布: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地 带。
环境:滨海或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 大;低平地、洼地、沿海低地。
成土过程:盐化和碱化
潮湿土
分布:寒冷湿润、地势低平地区。 环境:地势低平、排水不良及地下水位较高 成土过程:有机质累积、潜育化过程、氧化还
二、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二)垂直地带性
热带森林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景观 --热带雨林
砖红壤种植的橡胶林
赤红壤--热 带季雨林土壤
赤红壤上种植的菠萝
亚热带土壤 --红壤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下发 育,整个土 体呈红色
红壤网纹层
红壤上的柑橘林
江南红壤上的油茶林
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克服土壤瘦、酸、粘等障 碍。
钙积干旱土
分布:欧亚大陆从黑海以西向东延伸至我国东 北西部,关注也有广泛分布。我国东北至内蒙 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
环境: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草原、干 草原至荒漠草原。
成土过程:腐殖质积累与钙的积淀过程。 特点:腐殖质层灰黑色至淡棕色,下部为灰白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黄壤
红、黄壤基本在一 个气候带,黄壤带 气温略低而湿度稍 大。
羊艾茶场
我国黄壤分布很广,山地以发 展林业为主,主要造林树种有 马尾松、杉木,还可发展毛竹、 茶叶等。
黄棕壤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下发育,森林中杂有 常绿阔叶林树种。是 黄、红壤向棕壤过渡 的类型。
南京紫金山
棕壤、暗棕壤 褐土、灰色森林土 黑垆土、黑钙土 黑垆土、栗钙土 灰钙土、棕钙土 荒漠土、荒漠土
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水热条件的重新分 配,使土壤类型和性质有规律地更替。
垂直带性的具体表现因山体的大小、纬 度、地形等因素而不同,十分复杂多样。
黄棕壤在江苏、安徽的长 江两岸分布较集中,在南 京常见。
棕壤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 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 土壤。
针阔混交林
暖温带的针阔混交林,其下常发育 棕壤。
灰化土
寒带针叶林地区的土壤, 我国大兴安岭寒温带针 叶林下的漂灰土,不是 典型的灰化土。
练习
森林与苔原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气候带
土类 成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