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通风与安全》设计说明书
矿井通风工程师职责说明书

矿井通风工程师职责说明书一、职责介绍矿井通风工程师是矿井安全领域中的关键岗位之一,其职责包括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在矿井中,通风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还能维持矿井环境的良好状态,提高矿石开采的效率。
因此,矿井通风工程师的职责尤为重要。
二、职责细解1.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矿井通风工程师需要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采矿工艺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设计矿井通风系统。
首先,需要对矿井进行勘探和测量,了解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大小,以此为基础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
其次,需要对矿井内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确定合适的通风工艺和设备。
最后,还需要制定通风规程和标准,确保通风系统的运行符合安全要求。
2. 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矿井通风工程师需要参与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工作。
这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通风系统的建设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供应商进行协调和沟通,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矿井通风工程师需要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矿井通风工程师需要负责通风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这包括监测和分析矿井内的空气流动情况,调整通风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矿井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还需要根据矿井的开采进度和工作状况,制定合理的通风计划和措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4. 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矿井通风工程师需要定期进行通风安全监测工作。
通过监测和分析矿井内的风速、风压等参数,判断矿井内空气的流动情况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故障,保障矿工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对通风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5. 矿井通风技术支持:矿井通风工程师需要为矿井的其他相关岗位提供技术支持。
比如与矿井设计师、采矿工程师、安全监测人员等进行沟通和协作,解决通风系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主要通风机及安全保护设施的要求

主要通风机及安全保护设施的要求第七条主要通风机的各部分,包括主要通风机、蝶阀及其启动设备、防爆门(盖)、供电系统、电动机、控制设备和监测装备以及各种保护设施,必须齐全完整,安全可靠。
第八条主要通风机:1、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MA)。
2、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封闭严密,其外部漏风率不得超过5%;基本建设期间回风井有提升设备时,外部漏风率不得超过15%。
3、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
4、必须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装置,其中1套作备用,备用通风机必须能在10min内开动。
5、主要通风机,在30Hz~50Hz运行区段内,不得有共振点。
6、主要通风机装置效率长期低于50%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换。
第九条供电系统及安全保护1、主要通风机供电的双电源、双回路供电线路来自矿井35kV变电站10Kv 不同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控制回路和辅助设备,必须有与主要设备同等可靠的备用电源。
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能担负全部负荷。
正常情况下,供电电源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一回路运行时另一回路必须带电备用。
2、矿井主要通风机配电设备应具有完善的保护装置;给高压电动机供电的馈电柜应装有避雷装置。
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准确可靠的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内容包括:电压、电流、功率、转速(频率)、功率因数、风量、静压(全压)、风机效率、轴承温度、电动机定子温度、风机振动等。
第十条控制及变频1、矿井主要通风机实现变频控制,变频器与主要通风机电动机实现一拖一方式。
2、变频器必须能够保证在30Hz~50Hz长期运行,其谐波污染不得超过“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4337-200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标准要求。
3、变频器室内温度应保持在5℃~40℃。
矿井通风设施管理规定范文

矿井通风设施管理规定范文《矿井通风设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矿井生产安全,提高矿工劳动条件,保护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国内外矿井。
第三条通风设施包括矿井内外通风系统、通风机、通风管道、通风门窗、通风井等。
第四条矿井通风设施管理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安全运行、有效利用、保障矿工健康”的原则。
第五条矿井通风设施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矿井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二章设施规划与布局第六条矿井通风设施的规划应考虑矿井生产布局、地质条件、环境要求和人员安全。
第七条矿井通风设施的规划应与矿井开拓、采矿工序、运输布局紧密配合。
第八条矿井通风设施的布局应确保通风路线畅通无阻,能够有效地保障矿工安全通风。
第九条矿井通风设施的布局应考虑矿井地质条件,确保通风系统与矿井地质结构相适应。
第十条矿井通风设施的布局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达到矿井环境治理的目标。
第三章设施建设与维护第十一条矿井通风设施的建设应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矿井通风设施的维护应定期检查,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矿井通风设施的维护应制定维护计划,确定维护人员,并进行培训。
第十四条矿井通风设施的维护应记录维护情况,对重要设施进行台账管理。
第十五条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通风设施,应立即停用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四章运行管理第十六条矿井通风设施的运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设施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矿井通风设施的运行应定期检查,对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第十八条对于存在故障的通风设施,应及时修复,恢复运行。
第十九条矿井通风设施的运行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超负荷运行。
第二十条矿井通风设施的运行应存在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对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五章安全保障第二十一条矿井通风设施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十二条矿井通风设施管理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矿井通风系统》课件

提供井下氧气,稀释并排出瓦斯 、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降 低粉尘浓度,保持井下适宜的气 温、湿度等。
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01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降低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事故的风险,
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
02
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降低设备磨损和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实践
通过对实际矿井通风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效果
改进后的矿井通风系统在通风效果、能耗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5
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与管 理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意义
矿井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其安全运行对于预防矿井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
确保矿井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通风系统中的隐患,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与要求
措施
建立完善的通风管理制度,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检测和评估, 确保通风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要求
严格执行通风安全规程,加强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和技术水平。
明确矿井通风系统的功能需求。
2. 收集资料
收集地质、气象、矿井布局等相 关资料。
3. 通风计算
进行风量、风压等参数的计算。 Nhomakorabea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经验公式等方法 进行通风计算和设计。
5. 评估与优化
对设计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优化。
4. 设计通风网络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

ICSDAQ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Ventila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Metal and NonmetalUnderground Mines Ventilation System(送审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目 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井下空气质量 (3)5 矿井需风量计算 (4)6 矿井通风系统 (4)6.1 一般规定 (4)6.2 主通风井巷 (5)6.3 井下需风点 (5)6.4 通风控制设施 (5)6.5 主扇 (6)6.6 多级机站通风系统 (7)II前 言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参照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
用于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设计、研究、安全评价及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对井下通风系统的技术要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宏海 陈宜华 张兴凯 程厉生 吴冷峻 王云海 贾安民。
III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含伴生氡及其子体矿山)在安全评价、设计、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对井下通风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含伴生氡及其子体矿山)的安全评价、设计、建设和开采。
亦适用于深凹露天矿采用地下井巷开拓的部分。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矿、煤矿、煤系硫铁矿及其他与煤共生矿藏的开采。
本标准也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等液态或气态矿藏的开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通风安全管理,包括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和应急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应当与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相协调,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章通风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第五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应当根据矿山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安装。
第六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合理确定采风和送风方式,保证采空区稳定、顶板稳定和工作面顶安全;(二)合理设置风门和风机,实现采面的合理布局;(三)合理设置风道,保证矿井各个工作面通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四)合理设置显现口和探风孔,保证通风系统的控制和监测。
第七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装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安装风门和风机等设备时,应当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二)通风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当合理,方便后期维护和检修;(三)通风安装工程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设计和安装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验收。
第三章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第九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应当每日进行检查和记录,并进行定期维护。
第十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运行和维护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通风设备的运行需要专人负责,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二)定期维护通风设备,清理风道,保证畅通无阻;(三)及时处理通风设备故障,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运行和维护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四章应急管理第十二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应当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器材。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及国家关于通风安全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矿山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强化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一般要求1、本矿井采用两翼抽出式机械通风,必须保证井下各个作业地点的风量、风质、风速达到《金属非金属矿山规程》规定的标准。
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有效风量率不低于60%,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一氧化碳不得超过24PPm,二氧化氮不得超过5PPm,风源含尘量不应超过0.5mg/m3。
2、井巷中的风流速度应符合下表要求巷道地点最低风速m/s最高风速m/s回采矿房0.154掘进巷道0.254运输巷道0.56中段主要进、回风道8第二章主扇管理3、每台主扇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
4、主扇应有使矿井风流在lOmin内反向的措施。
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转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
5、主扇风机房,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
主扇工每班都应对扇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
6、在机房醒目处要悬挂主扇工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要害场所管理制度等,建立主扇运行记录、检修记录、点检记录、外来人员登记薄等记录。
7、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倒换主要通风机时,必须制定停风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8、采矿车间机电部门至少每月检查1次主扇,作好检查记录备查。
改变主扇转数或叶片角度时,必须编制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必须检测调整后的主扇性能。
9、主扇风机必须保证连续运转,因故停机要立即上报安全处。
未经过主管经理和部门同意私自停止主要扇风机运转,造成后果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10、每年应至少组织1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
第三章局扇管理11、独头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扇应有完善的保护装置。
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地下矿山作业区域及从业人员。
第三条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第二章通风系统第四条矿山必须建立健全通风系统,保证矿井风流顺畅,风量充足,风质合格。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矿山,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设计要求,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通风设备。
第六条通风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章通风设备第七条矿山应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包括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风门、风窗等。
第八条通风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九条通风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四章风量与风质第十条矿山风流应满足以下要求:(一)风量:矿井风流应保证作业地点的风量不低于《金属非金属矿山规程》规定的标准。
(二)风质:矿井风流中氧气含量应不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风源含尘量不应超过0.5mg/m3。
第十一条矿山应定期测定风流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确保风质符合要求。
第五章通风安全管理第十二条矿山应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通风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矿山应制定通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通风安全管理要求。
第十四条矿山应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矿山应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六条矿山应严格执行通风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通风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七条矿山发生通风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矿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祁南矿矿井概况 (2)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 (5)第三章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6)一、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 (6)二、矿井需风量计算方法 (6)三、矿井总风量的分配 (12)第四章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3)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的原则 (13)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的方法 (13)三、绘制矿井通风网络图 (17)第五章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7)一、选择矿井通风设备的基本要求 (17)二、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8)三、选择电动机 (21)第一章祁南矿矿井概况一、矿井位置、范围祁南煤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祁县镇境内。
北距宿州市约23km,南距蚌埠市约70km。
矿井北部以第10勘探线与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矿毗邻,东部以F22断层与皖北矿务局祁东煤矿分界,浅部止于二叠系山西组10煤层露头;深部以23煤层-800m水平地面投影为界,走向长约10.5km,宽约3~8.5km,矿井面积约58.1km2。
二、交通条件本矿井交通极为方便,京沪铁路从本区东北通过,北距宿州站约23km,东距芦岭站12.5km;青芦支线从矿井北部通过,矿井铁路运输专用线在宋庄站与青芦铁路接轨;206国道宿(州)蚌(埠)段从矿井中部穿过,公路可直通徐州、阜阳、淮北、淮南、河南省永城等地。
矿井内有淮河支流浍河通过,乘船可进入淮河和洪泽湖。
三、地形、地貌特征及水文祁南煤矿处于淮北平原中部。
区内地势平坦,地表自然标高+17.20~+23.80m,一般在+22m左右。
基岩无出露,均为巨厚新生界松散层覆盖。
本矿区属淮河流域,在区内有淮河支流浍河和澥浍新河从矿区流过,通航民船,流量不稳定,随季节影响变化大,常年有水。
浍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和洪泽湖。
历年最高洪水位+24.5m,对矿坑及矿区建设影响不大,矿井内农用灌沟纵横,村庄星罗棋布。
地表下潜水较丰富,一般居民生活用水及部分工业用水皆取于此。
四、气象本区气候温和,属北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
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
据宿州市气象局1980~1998年观测资料,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12.5℃。
年平均降雨量756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
最大冻土深度0.17m,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20m/s,主导风向为东~东北风。
无霜期210~240天。
冻结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
五、地震宿县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
东有郯庐大断裂,西有阜阳-麻城断裂,北有秦岭纬向构造带,南有五河-利辛断裂。
据历史资料记载,安徽北部一带,自公元925年以来发生有感地震40余次,其中1960年以来本区发生较大的地震有7次(见表1301)。
根据安徽省地震局1996年编制出版的安徽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本区属4-6级地震区,地震烈度为7度。
六、瓦斯各煤层甲烷特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煤层瓦斯成份以CH4为主,多数在80%以上,最高达97.88%,由浅部到深部有逐渐增加趋势。
次要成分为CO2和N气,由浅至深含量降低,但瓦斯分带情况不明显。
根据煤基函字[1998]50号文,确定本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2煤的瓦斯涌出量情况从32采区施工的两条煤下山3201轨道巷和3201运输机巷的瓦斯涌出量来看,瓦斯涌出量一般在1.2m3/min左右,最大瓦斯涌出量>3.5m3/min,两条煤下山经常因瓦斯超限而被迫停止施工。
由1998年瓦斯等级鉴定资料知,321采面平均瓦斯涌出量为 1.30~2.13m3/min,321超前回风巷和井风巷平均瓦斯涌出量分别为0.49~0.79m3/min和0.39~0.41m3/min。
经1999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322工作面平均瓦斯涌出量为2.03~2.10m3/min,323机巷平均瓦斯涌出量为0.29~0.30m3/min。
32煤层在采掘过程中,虽常有瓦斯超限现象发生,但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现象。
32煤层的瓦斯赋存情况:第一水平瓦斯含量很低,0.4~4.49ml/g,平均含量2.82ml/g;第二水平瓦斯含量一般不超过8ml/g,在矿井东部的次级向、背斜附近瓦斯富集,含量>10ml/g。
CH4成分大都在80%以上,最高为97.32%。
无明显分带性。
七、煤尘爆炸性除天然焦外,各煤层挥发分产率>30%,火焰长度大多50~400mm,各煤层均有爆炸性危险。
试验中一般需要通入50~75%的岩粉方能抑制爆炸。
八、煤层赋存条件评价32煤层赋存条件评价结构复杂,多数含1~3层泥岩或岩质泥岩夹矸,厚度0.66~4.54m,平均2.38m,全区可采,为较稳定煤层。
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进、回风井在井田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风机及其工作方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
《规程》规定: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必须按实际风量核定矿产量。
1、矿井采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开围岩平巷即水平运输大巷。
根据矿井开拓开采设计,采用中央对角式通风。
矿井主要进风井为主井和副井,位于井田中央附近。
矿井主要通风机采用抽出式通风。
全矿井有两个采区同时生产,共有4个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
为准备采煤有3条煤巷掘进,采用3台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采用放炮落煤的掘进方式。
井下火药库实行独立回风。
2、主要工作面及火药库通风系统(1)、采区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主要运输石门和轨道石门、主要运输大巷和轨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轨道上山、区段运输平巷、采煤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回风上山、主要回风巷道、回风石门、回风井排入大气。
(2)火药库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主要轨道石门、火药库、回风石门、主要回风巷道回风井排入大气。
(3)、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主要轨道石门、主要轨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轨道上山、经局部通风机至掘进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污风流入回风上山、主要回风巷道、回风石门、回风井排入大气。
3、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见图纸第三章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一、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做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按该用风地点风流中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以及温度等都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二、矿井需风量计算方法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4NKQ矿=4×380×1.10=1672m3/min=27.87m3/s式中 Q矿—矿井总需风量,m3/sN —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4 —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
m3/minK —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分配不均匀等因素。
采用压入式和中央并列式通风时。
可取 1.20~1.25;采用中央分列式或混合式通风时,可取1.15~1.20;采用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可取1.10~1.15。
上述备用系数在矿井产量T≥0.9Mt/a时取小值;T<0.90Mt/a时取大值。
综合上述K取1.10 。
2、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Ⅰ、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100Q瓦K瓦=100×3.5×1.4=490m3/min=8.17m3/s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s;Q瓦—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3.5m3/min;K瓦—采煤工作面因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系数,即工作面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
通常,机采工作面可取1.2~1.6;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水采工作面可取2.0~3.0。
综合上述K瓦取1.4。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t=20℃对应采煤工作面风速为1.0m/s。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按下式计算:Q采=60V采S采K采=60×1.0×6×2=720m3/min=12m3/s式中 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为1.0m/s;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积,m2,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为6m2;K采—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由采煤工作面长度决定。
采煤工作面长度为200米,所以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为2.0;(3)、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采=4n采=4×38=152m3/min=2.53m3/s式中 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采—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4)、按风速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