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有关儒家思想的名言名句

儒家思想的名言名句儒家经典名言摘录国学十六句1、《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10、《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13、《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德篇:1、德者事业之基。
《菜根潭》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尚书.周官》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国学宝典:四书经典名言名句

【导语】四书⼜称为四⼦书,是指《论语》、《孟⼦》、《⼤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四书经典名⾔名句。
欢迎阅读参考! 《⼤学》名⾔名句 ⼤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于⾄善。
知⽌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尔后知⾄,知⾄尔后意诚,意诚尔后⼼正,⼼正尔后⾝修,⾝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章) 物格尔后知⾄,知⾄尔后意诚,意诚尔后⼼正,⼼正尔后⾝修,⾝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章) 为⼈君,⽌于仁;为⼈⾂,⽌于敬;为⼈⼦;⽌于孝;为⼈⽗,⽌于慈;与国⼈交,⽌于信。
(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欺也。
如恶腐臭,如好好⾊,此之谓⾃谦。
(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体胖,故君⼦必诚其意。
(第三章) 君⼦贤其贤⽽亲其亲,⼩⼈乐其乐⽽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三章) 君⼦有诸已尔后求诸⼈,⽆诸已尔后⾮诸⼈。
所藏乎⾝不恕,⽽能喻⼈者,未之有也。
(第⼗⼀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民兴孝,上长长⽽民兴弟,上恤孤⽽民不倍。
(第⼗⼆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第⼗四章) 善⼈之所恶,恶⼈之所好,是谓拂⼈之性,菑必逮夫⾝。
(第⼗六章) 君⼦有⼤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第⼗六章) ⽣财有⼤道,⽣之者众,⾷之者寡,为之者疾,⽤之者舒,则财恒⾜矣。
(第⼗七章) 《中庸》名⾔名句 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第⼀章) 隐恶⽽扬善,执其两头,⽤此中於民。
(第六章) 好问⽽好察迩⾔;隐恶⽽扬善,执其两头,⽤此中於民。
(第六章) 博学之,讯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第⼆⼗章) ⾃诚明,谓之性;⾃明诚,谓之教。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大学、中庸、论语 名句赏析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一、大学《大学》是《礼记》的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作为儒家经典,它强调的是人类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本文将为大家呈现《大学》中的名句赏析。
1.事之幾也,知之至也。
——《大学》意为:事情要做到尽可能成功,就要用极致的心智去认知。
2.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四也。
——《大学》意为:世人所达成的五种道路,实际上只有其中的四条可以实行。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意为:修养个人之情操,管理家庭之家风,治理国家之社会稳定,同类天下之人。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学》意为:学习并经常坚持练习时,不会感到非常高兴?从远方来的朋友前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大学》意为: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要欺骗自己。
如当面吐痰如穿着不搭配之类,都是自谦之行。
二、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人类的行为与思想的中庸之道,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中庸》中的名句赏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中庸》意为:寻求大道之路,整个天下都是公共的领域。
选举贤能之士,信守原则,理顺中外关系。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庸》意为:未来的人才也很出色,未必比现在的人差。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庸》意为:得到知识要思考才有用,不思考就没有收获,但思考之后不付诸实践则是毫无意义的。
4.巧言令色鲜能生远,直道而事人,犹可与言也。
——《中庸》意为:华丽的言辞和虚伪的表情可能会产生一时成功,真诚表现自己的行为和话语则更能赢得信任。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庸》意为:凡事信任书本所载,不如没有书本所讲。
三、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话语的集合,本文将为大家呈现《论语》中的名句赏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意为:重温老教材,得以学到新知识,可做老师了。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霍海桐1、三纲:明明德、新民、至于至善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4、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者,天下鲜也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之民之父母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中庸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2、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8、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论语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为正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子曰: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传统思想的名言名句

传统思想的名言名句中国传统思想积淀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这些名言名句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启发了无数后人的思考和行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思想中的名言名句,并剖析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第一部分:道德伦理篇1. “君子之道,一以贯之。
”——《大学》这句话出自《大学》,意思是一个君子应该始终坚持一条道德准则。
它告诉我们要时刻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到始终如一。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待自己的事情。
它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并对待他人与自己一样。
第二部分:政治哲学篇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礼记》这句话出自《礼记》,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和君主的责任。
它告诉我们,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当把民众的福祉放在首位,政治权力应该为民众谋福祉。
4.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中庸》这句话出自《中庸》,强调对事物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处理。
只有在心态平和、冷静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进而保证稳定和安宁。
第三部分:教育思想篇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这句话指出一个人应该有求知欲望,并且不应该羞于向比自己学识更丰富的人请教。
它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怕向他人请教、学习。
6. “教学相长,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礼记》这句话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没有人是天生就知道一切的,每个人都会有疑惑和困惑。
通过教育相互促进,才能增长知识,提高智慧。
第四部分:人生哲学篇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礼记》这句话描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不同方式。
它告诉我们,人们生来是有天赋的,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克服困难,才能不断进步。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林则徐这句诗意的名句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磨难和困苦,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霍海桐
1、三纲:明明德、新民、至于至善
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
4、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
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
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者,天下鲜也
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之民之父母
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中庸
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2、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8、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论语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为正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席不正不做
2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23、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就是。
28、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9、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0、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远着来。
33、子夏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
34、君子与而不同,小人同而不与。
3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6、刚、毅、木、讷,近仁
37、君子思不出其位
38、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9、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
40、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1、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失;邦无道,如失。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5、道不同,不相为谋
46、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与无寡,安无倾。
4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言未及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9、君子有三戒:年少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学期既衰,戒之在得。
5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5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4、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55、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56、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愿,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