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千与千寻》观后感5篇人物分析

《千与千寻》观后感5篇人物分析《千与千寻》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由宫崎骏导演,吉卜力制作的动画长篇。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千与千寻》观后感5篇人物分析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千与千寻》观后感一人物:小千,孱弱,而又坚强,善良,敢作敢当,看重朋友情谊,懂得报恩,所以虽然已开始因为身体上的原因,显得无能,但最后他还是得到了别人的承认,首先是小玲收回“笨手笨脚”那句话,最后就是所有人为他担心,在她说出正确答案后,大家为他欢呼,在这里,说明了小峻主张人善,他虽然被夺去了名字,但好在他一直的目标是和父母脱困,所以才回去见父母,然后得到送别卡片,找回自己名字。
白先生,小千遇到的第一个“人”,他虽然不记得自己,但记得曾经的千寻,并且帮了小千很多,他的化身是一条龙,在这里,钱婆婆和锅炉爷爷,都说过,龙是一种温和善良的动物,只是他为了学魔法,失去了自己的名字,眼神也变得越来越凶恶,后来和汤婆婆谈条件时,也是为小千所想,后来也通过小千获得自己的名字,湖泊玉。
锅炉爷爷,在这里,他是多手人,手下的工人也是煤粪,为人干练,也很善良貌似也有很高的智慧,他和手下的工人都算是下层人民,也确实生活在最下层,那些煤粪工人有半和自己差不多大,却十分重的煤块,说明了社会对下层工人的压榨,让有一双手的人做几个人的事,就是没有手,也要用肩扛,所以他们很渴望有人能帮他们,但是为了生存,又怕失去工作,同时这些,煤粪工单纯愚昧善良,所以会被小千挡住后却仍不改变路线,所以宝宝变得老鼠一个简单的模仿,就能放他们快乐的惊奇围观,所以他们会为小千保存好鞋袜。
汤婆婆,反应的是最高领导,她贪婪,自私,冷酷,刻板但也有她的软肋——宝宝,因此,千寻才能求职成功,同时,她又十分精明,所以才能把洗浴城管理的井井有条,自己过着奢华的生活,使手下也变得惟利是图,她就像掌管着金钱和权力得神明,让为他工作的人忘记自己是谁,迷惑他们本心。
无脸男,是一只妖怪,一直带着面具,身形也时隐时现,他是自卑孤独寂寞痛苦的集合,在异世界中,站在洗浴城门口,就先一个乞丐,他没有自己的声音,只能把自己隐藏在别人的声音后面,而无脸男这个名字,更是说出了它那自卑到不敢让人看到他的脸的地步,在桥上,虽然他一直站在那里,但是却被所有人无视,没有一个人正眼看他,只有千寻在看了他一眼后,他才扭动了一下“脸”,也因此他就一直希望能帮助小千,和小千在一起,所以在小千需要挂牌时,就给了她许多,看到别人都喜欢金子,以为小千也喜欢,所以就给她金子,但是都被小千拒绝了所以他感到痛苦,和愤怒,就像一个失恋的孩子,但他在最后,还是没有伤害小千,因为最后他发现,小千是朋友,工作很快乐,所以也就留在了钱婆婆那里。
《千与千寻》动画角色塑造初探

《千与千寻》动画角色塑造初探
《千与千寻》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日本动画电影,塑造了许多深刻的角色形象,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对其中的几个角色进行初探。
1. 千寻:千寻是本片的主角,是一个十分勇敢、坚强的少女。
从一开始,她就不断地面对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但她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千寻的坚强和勇敢,让人们了解到,只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生中的困难。
2. 湫:湫是一个神秘而又智慧的角色。
他帮助千寻解决了许多问题,但也让千寻面临了许多危险。
他的形象蕴含了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象征着“有形无形”的概念。
同时,他的人物形象也传递了一个强烈的环保信息,通过描述一场由人类的浪费和污染引发的环境灾难,向观众呈现出环保的重要性。
3. 小白:小白是本片的一只神奇的精灵,是千寻最好的朋友之一。
他的可爱形象使他成为儿童观众的宠物之一,同时,他的爱心和乐观的态度也使人们喜欢他。
小白的形象也代表着一种生命力和生机,他传递给观众的是珍爱生命、不放弃生活的积极精神。
总之,《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的人物形象的动画电影,展现了许多人经历人生中必须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角色的丰富形象仍然在教育和启发观众,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动画赏析千与千寻

动画赏析千与千寻影院动画赏析—千与千寻动画艺术赏析期末作业姓名:班级:学号:院系:一、影片概述1.剧情简介10岁的荻野千寻,准备随父母搬家到一个陌生的城镇开始新的生活。
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误闯入了一个奇异小镇。
千寻的父母由于贪吃,变成了猪。
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在白龙的帮助下,进入汤婆婆澡堂获得了一份工作,但她被汤婆婆夺走了名字,成了千。
在澡堂工作的过程中,千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坚强能干并且得到了澡堂中人的尊重,而她和白龙也萌生出一段纯真的感情。
最终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千寻拯救了父母和白龙。
2、主配角性格千寻:怯懦、娇生惯养、有点任性,但在拯救父母过程中有表现了纯真、坚强、善良白龙:在别人眼里严厉、沉默寡言不太友,好但在熟悉的人面前有爱心、善良汤婆婆:为人贪财自私,对油屋员工苛严,却宠坏年幼儿子锅炉爷爷:外表凶恶,内心善良无脸男:表面邪恶,但内心纯真,想帮助千寻,但不知如何表达小玲:说话啰唆,但内心善良钱婆婆:和汤婆婆相反,慈祥、善良3、影片创意故事发生在现代社会下,一处神灵生活的城镇。
借千寻的经历,从神灵的世界表现现实社会的黑暗面,人性的认知,源于与社会的沟通,互助和关爱、寻回自我。
在河神受污染变脏,白龙身世,千寻父母变猪等多个示例表现人类对自然破坏,贪婪。
在千寻经历过程中表现人性的真、善、美,互助,找回自我。
影片寓意深刻、褒贬兼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故事的结构和作者想表现的思想有着典型的东方特色。
本片把人和神灵之间的相互排斥、抵制,又相互影响的这个古老话题拍成电影。
4、获奖第七十五届奥斯卡获最佳动画片2002第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最佳亚洲电影2002第五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奖2004第五十七届英国学院奖获最佳外语片2002第六十七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获最佳动画片。
2002第二十八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获最佳动画片2002第七十一届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获最佳动画长片2002第二十五届日本影艺学院奖获最佳音乐2002第十五届欧洲电影奖获国际影片特别奖2003第二十八届法国恺撒奖获最佳外语片2002由《每日新闻》和《体育日本》主办的第56届每日电影大赛上,获得最高奖二、影片主题1、影片主题人与自然、环保,追寻自我2、表现形式动画并没有直接将环保这个主题呈现出来,而是将一个个的细节渗透在片中的多个角落,使影片唤起对现代工业社会环境污染和大自然的破坏等事件的担忧。
浅析动画影片_千与千寻_的主题和寓意_张静

《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电影讲述一个没有武器和 超能力打斗的冒险故事,它暗含一个善与恶交错的 社会里如何生存的问题。影片不外乎在告诉我们要 学会友爱,发挥人类本身的智慧。这部动画电影并不 是要表达千寻彻底打败了恶势力代表— ——汤婆婆, 而是要告诉人们千寻通过自身历险把原本富有责任 感、有爱心、敬业奉献、善待他人的美好品质呈现出 来后赢得人们的赞许,连汤婆婆这样的恶势力代表 也会为之屈服的道理。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要为他 人多做一些事,放弃无尽需索,人类才会得到满怀的 所有。那么电影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回味的故事寓 意呢?
五、结 语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必然有一些 精神层面的东西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诚然,《千与千 寻》也是如此,动画电影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叙述一 个关于孩子成长的主题,同时也蕴含了一些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的社会理念。此 外,从教育角度上讨论了如何培养孩子独立与合作 的意识。这部动画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想象和 魔力,也带给我们非常精彩的瞬间,让我们通过动画 内容来感受现实主义背后的感动。
才算是花!她的父母下车后,她本来不想跟随他们, 后来只是因为胆小害怕才跟在父母后面,在他们进 了隧道后,千寻仍然想停下来,不愿意跟随,总是担 心发生什么事情。进入隧道后,父母来到奇怪的新城 镇后看到很多美食。千寻看到她的父母在品尝美食 时,她反而独自跑开了。可以说正是有千寻的冷漠与 自我的表现,才更好地为后面的剧情做铺垫,与下面 千寻的成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导演宫崎骏的 成功设想之一。那么进入奇怪的新城镇后,千寻发生 了哪些故事呢?她在奇怪历险时又表现了一个怎样 的人物形象呢?
(一)环境保护与低碳的寓意 动画电影中,当一个肮脏的臭气满天的河神来 到浴场时,众妖怪都躲得远远的,只有千寻一个人类 在迎接河神。河神作为一个神,在观众心目中肯定是 干净的,怎么变得那么脏了?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 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经 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大自然生存环境的破 坏。河神就是被人类污染的一个代表,既然是被人类 污染的,自然由浴场唯一的人类—— —千寻为其处理 身上的脏物。巧合的是,千寻在清理河神身上的污染 物时,竟然发现了一辆人类自己生产的自行车。这个 细节告诉我们,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早晚有一天 会用完,自行车作为人类最环保的交通工具,倡导当 前社会低碳理念,人类不应该丢弃这种健康的交通 工具。 (二)孩子教育的寓意 进入新时代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新生代,他们在 物质生活上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的,但是他们的精神 生活却不容客观,甚至缺乏关爱。动画电影《千与千 寻》没有回避这个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对比宫崎骏 其他电影,不难发现他的大部分动画电影主角都是 少男少女这一类人群。宫崎骏没有把主人公设计得 很完美,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少男少女的父母 角色经常是缺失的。 现实中的日本孩子确实很幸福,他们具有优厚 的物质条件,基本上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这些 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吹打。例如,日本 很多独生子女,每天只能与大人在一起,他们的成长
千与千寻影片人物分析

千与千寻影片人物分析可以说,《千与千寻》之后,宫崎骏在西方世界的眼中才真正成为殿堂级的大师。
动画上映后,分别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篇动画片电影奖和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并在全球取得了2亿5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至今仍是日本影史的票房冠军。
这部动画并不像《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等迪士尼、梦工厂的作品一样通篇皆是世界化的认可标准,它依然坚守着宫崎骏的日式传统风格,充满东方色彩的隐喻。
可它依然能突破国界藩篱,突破文化差异,或许就是因为,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爱。
与他的上一部作品《幽灵公主》不同,宫崎骏未在《千与千寻》中刻意表达任何环保或反战的思想。
当然,河神被污染成了腐烂神,这一情节是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谴责,但这并不是重点。
一个胆小怯懦的小女孩迷失在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中,逐渐成长,懂得了爱与被爱,并始终保持着真诚,最后回到原先的世界。
这样一个故事,实际是在讲述从自我迷失道寻回自我的过程。
魔法世界中的汤婆婆与人签订工作的契约后会将人的名字收走,是指人被控制操控,这是迷失的第一步。
在巨大的浴场中,侍者们盯紧客人的钱袋,无脸怪用金子做诱惑吞掉三个人,是在暗喻,人被物欲吞噬,蒙住了双眼,这是迷失的第二步。
而千寻能找到回家的路,没有最终迷失,是因为有爱在给她做指引,对小白的爱,对无脸怪的爱,对父母的爱,甚至对变成老鼠的大宝宝的爱,这些爱在她寻找回家的路上都至关重要。
《幽灵公主》中神婆对阿席达卡说:见你所见,做你所做。
千寻所作的一切,也是如此,不过给她谕示的,是心底的爱。
无脸怪这个形象很隐晦,宫崎骏自始至终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宫崎骏说:他只是我的一个灵感,然后不加修饰地放到了动画中。
对他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方式,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人心中的欲念,他的本原是好的,如遇到千寻时,感受到千寻的真诚与爱,他也礼貌甚至虔诚。
但蜂拥在他身边的是满眼金钱的人时,他变得只会贪婪地吞噬、攫取,一个纯净的灵魂被污染了。
《千与千寻》解读赏析

《千与千寻》——我第一次接触宫崎骏的作品,就是从《千与千寻》这部奇特的影片开始。
这部影片即使再看一遍,独有的魅力依旧深深地吸引着我。
《千与千寻》叙述了千寻的一个奇遇,讲述她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
由一个现实世界突然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而办法只有一个——“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
坚强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
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漫漫一生,我们为了生活,工作,学习不停地努力拼搏,但是我们却经常感到迷惘困惑,我们又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吗?这样的故事其实也存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冷漠的人事,付出努力,不断发掘内在的潜能,克服种种挑战,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
现实世界里的人与事,都是如此复杂!是非黑白,有时往往很难界定。
正如故事里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但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当我走进宫崎峻的世界,仿佛远离了世俗的人生,这里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被赋予了灵性:可爱好玩的运煤精灵、有八只脚的锅炉爷爷、外表冷峻内心热烈的小白、横蛮的女巫汤婆婆和她那胖得无法移动的宝贝儿子、脆弱可笑的无脸人,甚至那巨大的神仙浴场也像是一个有着生命的巨虫,还有那被大海包围的车站又通向何方?然而这也是一个现实的世界,这里上演着所有人生的悲喜剧。
它不是简单的教化,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对决,所有的故事、冲突的都源于人的内心,是对自我的艰苦寻找。
《千与千寻》的最大主题是成长。
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千与千寻》却让更多的大人醒悟到已经失去的纯真与热情。
千寻有怯懦变得坚强勇敢,经历了人生的磨难才更懂得生活蕴含的哲理。
还记得她刚来汤浴时不会说谢谢,是小玲告诉她要学会感谢。
千与千寻-千寻性格分析

独立与自主
01
独立思考
在面对问题时,千寻总是能够独 立思考,不轻易受他人影响,有 自己的主见。
自主行动
02
03
独立性格的体现
在故事中,千寻多次选择自主行 动,不依赖他人,勇敢地追求自 己的目标。
千寻的独立和自主性格使她在故 事中成为一个独特而引人注目的 角色。
03
千寻的性格分析
勇敢面对困境
01
千与千寻-千寻性格 分析
目录
• 千寻的角色背景 • 千寻的性格特点 • 千寻的性格分析 • 千寻性格的启示 • 总结
01
千寻的角色背景
家庭背景
父母工作繁忙,缺乏对千寻的陪伴和关注。
家庭环境温馨,父母相亲相爱,但对千寻的内心 世界了解不够。
千寻在家庭中扮演着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角色, 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爱。
THANKS
感谢观看
成长与蜕变
在冒险的过程中,千寻逐渐成长, 从一个胆怯的小女孩蜕变为一个 勇敢、坚强的少女。
善良与纯真
关心他人
千寻总是关心他人,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保持纯真
尽管面对的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险恶的世界,但千寻 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不受世俗的污染。
善良的回报
千寻的善良和纯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帮 助,这也是她在冒险中能够不断前进的重要 动力。
培养独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
独立思考
在冒险中,千寻经常遇到各种选择和 决策,她总是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明
智的判断。
自主决策
在面对困难时,千寻能够迅速分析情 况,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能力对于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勇于承担
千寻在做出决策后,总是勇于承担责 任,不推卸、不抱怨,这种品质体现
解析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人物形象一、角色分析《千与千寻》主要讲述了小女孩千寻随父母从城市搬到乡下的时候,大家不小心迷了路,闯入了神灵休憩的地方,然而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受到惩罚变成了猪。
为了拯救父母千寻必须活下来,她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认识了新朋友,同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进入了汤婆婆开的浴场,并在那里做工,但是进入浴场的条件是千寻的名字必须被汤婆婆拿走,且将其改名为小千。
千寻在经历一系列的困难后最终找回了自己与好友小白龙的名字,救回了自己的父母,与家人一起离开了这个奇异的世界。
以下介绍了影片中几个性格造型迥异的人物,即善良的小白龙、忧郁的无脸人、怪模怪样的汤婆婆、可爱的千寻等。
1.小白龙。
小白龙是为了学习魔法才在汤婆婆的浴场里工作,他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
一方面,他违背自己的良心为汤婆婆做了很多坏事,另一方面,他虽然忘记了自己,但是仍然记得多年前自己救了一个掉了鞋子的女孩千寻。
当千寻在汤婆婆的浴场遇到困难时,小白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千寻许多帮助:千寻无助哭泣的时候,小白安慰并告诫她“不管怎样不能忘记自己的名字,否则找不到爸爸妈妈,也回不了家”。
在这部影片里小白是作为千寻的引路人出现的,他的整体造型是沉着干练的,也是善良真诚的。
在被汤婆婆夺取名字后迷失自我的小白不得不屈从残酷的现实,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但他努力帮助千寻救出千寻与千寻父母,最后也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这都体现了小白无私忘我、敢于反抗的精神;同时小白这个角色也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即希望所有迷途的人们都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2.汤婆婆。
在汤婆婆管辖的地方,所有不工作的人都会变成猪,千寻的父母无意闯入她的地盘后,经不住美食的诱惑,最后变成了贪吃的猪,甚至将会被吃掉。
虽然汤婆婆在动画片中的造型是典型的巫婆形象,有着头和身子比例为1∶1的大鼻子的卡通形象,在这部片中汤婆婆住在豪华的房间,日进斗金,爱财,性格暴躁,喜欢张扬舞爪,贪婪自私,并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他人的身上,极强的占有欲与控制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我看过《千与千寻》这部电影两遍吧,第一次是在比较小的时候,记得那时看完后感觉故事挺有意思的,画面很有趣,但不太懂故事的内涵式什么。
而第二次看是再高中的时候,那次看得挺认真的,感悟也挺深的,就是看懂了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设置的隐喻和故事背后所表现的主题,让人感受到这部电影内在的深刻。
首先想总体说说宫崎骏的作品,宫崎骏的绝大多数作品虽然是关于小孩子的故事,但内容涉及冒险、乡村生活、神奇生物、魔法、战争等。
在共性之外,其题材有着极大地丰富性。
在主题上,宫崎骏一直关注成长与环保的问题,借助童话般的奇幻故事,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内在隐喻,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
这些构成了宫崎骏动画电影老少咸宜、享誉世界的原因。
宫崎骏的作品也就很值得让人反复品味,特别是每个故事之中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配置,似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世界的人们的特点,这让故事内容更加充分。
《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千寻的父母、白龙、汤婆婆与钱婆婆、无脸男等等都是塑造得很有特色的角色。
首先谈谈千寻的父母。
通过千寻与父母的交流以及其行程中的表现,看出千寻的父母是只看重自己快乐的人,他们看自己的风景,不懂得自己孩子千寻的孤单。
他们代表着普通的城里人,不知道害怕,同时却贪婪,连孩子都知道要询问主人才能吃那里的东西,而他们却毫不犹豫地大吃起本奉给神明的东西,最终落得变成猪的下场,这便是人性的贪婪的表现。
白龙原本是河中的神明,赈早见琥珀川。
他是引领千寻进入神隐世界汤屋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作为“河神”,他代表的是自然,他与千寻的友谊象征宫崎骏所向往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白龙身上也体现一种自我迷失,在他的“本体”——河,被人类建筑物取代之后,他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交换条件跟随汤婆婆学习魔法,以至于失去过去,同样迷失自我。
汤婆婆与钱婆婆的形成一对对比。
作为双胞胎,两人性格不同,追求更是不同。
钱婆婆居住在沼底类似农庄的简朴小屋中,勤恳劳动,安享平淡质朴的生活。
汤婆婆经营汤屋,对于金钱的欲望永不满足。
但她同样肯定劳动,千寻出色的接待了“腐烂神”,汤婆婆也没有吝惜赞扬。
这些虽然体现了她见钱眼开、利欲熏心的一面,但宫崎骏没有把她塑造成压榨劳动人民的“黄世仁”式形象。
因此我不认为汤婆婆是绝对的反面角色,而且汤婆婆对宝宝的关爱表现出令人捧腹的可爱一面。
无脸男是《千与千寻》中最值得品味的角色了。
他的初次亮相是在千寻会面白龙所路过的桥上,悄无声息地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
这一偶遇使无脸男对千寻产生莫名的好感。
第二次千寻与他相遇,千寻为淋雨的无脸男留了一扇门。
无脸男为千寻偷药浴牌子是出于报答和讨好。
之后他效仿河神用假金子犒赏汤屋的人大吃大喝、沐浴享受,千寻用河神的丸子使他吐出食物和佣人、青蛙。
恢复原貌的无脸男跟随千寻去钱婆婆的住处,默默完成纺线的工作,并同意留在钱婆婆身边。
无脸男偷牌子赏假钱,其实是十分孩子气的讨好旁人的行为,他实际是最天真无邪的。
若说他代表贪欲,那么剧中千寻通过与他交朋友而使他觉悟是不合逻辑的。
他讨好千寻和其他人是为了得到关怀和陪伴,钱婆婆给了他温暖的归宿。
因此我想无脸男代表的是人类内心恒存的没有归属感的寂寞。
主角千寻,初登场时与现实中10岁小女孩别无二致,甚至不那么可爱。
她任性地发着牢骚,胆子小小地过分依赖父母。
但相对父母她身上有守规矩、无贪欲的品质。
在为了拯救父母历险中,她渐渐勇敢起来,懂得责任心,懂得感恩,收获了友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长为少年榜样般的角色。
《千与千寻》其中还有很多令人发醒的角色。
锅炉爷爷和魔法油屋的天条,每个人都得工作,不工作就得变成猪;腐烂大人,人类污染环境的罪恶;小玲,最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等等。
神隐的世界里无不时时跟随着现实世界的影子,通过充满童真和趣味的世界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现实世界的机会。
以上便是我对《千与千寻》人物形象的一点分析,其实宫崎骏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是很优秀的,特别是其始终贯彻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总能用一种较为生动而让人发省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很多地方能让人产生共鸣。
每次看《千与千寻》或其它宫崎骏的作品,如《龙猫》、《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似乎让我拾回童时的那份天真,很有一种浮想联翩的感觉,即使到现在,在听到有关《千与千寻》的音乐时,也会满怀着纯真的心情回想起那些美好的一切。
主题一: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纵观宫崎骏的电影作品可以发现,环保是导演最爱表现的主题。
日本本土的传统民族宗教是崇拜自然、泛神的神道教,大和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在其艺术的许多方面。
以文学为例,与西方文学将视角聚焦于个体人不同,日本文学家更愿意将人物置身于自然大背景中,进行远景式描述。
如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将驹子化于茫茫雪原,《古国》中的孪生姐妹置身于京都城镇与山林的四季景致中。
宫崎骏的电影继承了日本民族传统,并承载着导演自身的崇高信仰。
研究宫崎骏电影的人都知道,宫崎骏憎恨现代社会对自然地破坏。
这点最突出的体现在《风之谷》和《幽灵公主》中,环保成为最重要主题。
《幽灵公主》甚至表露出导演的悲观主义倾向。
而《千与千寻》在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时避免了激进论调,以更为平和的方式表达。
河神是被破坏的自然的第一个代表。
因为体内沉积了大量的垃圾,河神浑身恶臭,被汤屋的人误会为腐烂神,直到千寻帮助他排出污物才恢复真身;白龙最初也是琥珀川的神明,从剧情推测,曾经的琥珀川被人类的建筑物所取代,才迫使他化身少年白龙与汤婆婆学习魔法;千寻刚刚进入汤屋时,人类的味道很容易被识别。
在那个世界,人类的气味被形容为“臭味”,这一设置也是导演对人类的嘲讽。
宫崎骏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借助千寻与白龙的友谊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千寻幼时溺水,得琥珀川神力未死。
多年后身为白龙的琥珀川忘记自己的名字但仍认识千寻,并帮助千寻拯救父母。
白龙受诅咒,千寻为报恩勇敢挺身,白龙得到钱婆婆的原谅,也记起了名字。
两人弥足珍贵的友谊使各自得到拯救。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没有把人类与自然放到绝对的对立面,更没有像《幽灵公主》那样将二者的冲突尖锐化,使矛盾结局不可调和,而是让千寻(人类的代表),与河神、白龙(自然的代表)成为互相理解和帮助的朋友。
导演放弃悲观阴暗的表述,期许自然与人类的和解,留给观众更为积极的结局,也许还是对人类抱有一丝希望吧。
主题二:讽刺人类的贪欲,强调劳动的价值这一主题在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千寻的父母因贪吃变成猪,汤屋的员工们见钱眼开最终得到的只是泥土变成的金子,汤婆婆是利欲熏心的“典型”,这些都是宫崎骏着意批判的对象。
相比之下,没有贪欲的千寻保持了人形,拯救了父母,她拒绝接受无脸男的金子,也使无脸男最终醒悟。
宫崎骏是否定人类贪婪欲望的。
他的很多电影表现纯真的小孩子,排斥一个现实的利欲社会,而《天空之城》中受权力诱惑的穆斯卡成为宫崎骏电影中最大的反派,无疑表现导演对贪婪人性的鄙视。
讽刺贪欲的同时,宫崎骏肯定了劳动的价值。
千寻初到汤屋,白龙让她求汤婆婆给她一份工作,“你要说再辛苦也愿意等工作的机会,这样她就没有办法对你下手。
”汤婆婆也说“如果你抱怨想回去,我就把你变成猪。
”汤屋辛苦工作让千寻更快成长,她的尽责得到河神的奖励,那颗丸子也成了拯救无脸男和白龙的关键。
坚持朴素生活的钱婆婆请千寻一行人帮助她纺线,说魔法做出来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靠朋友的劳动做出的头绳能为千寻带来力量。
在《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自食其力,才能真正成长为魔女,《天空之城》的少年巴鲁在矿场工作养活自己……宫崎骏认为在劳动中人类才能自我实现其意义,获得成长。
主题三:让孩子独立成长,肯定“同伴精神”关注日本动漫的人都知道,日本专门有一类“少年动漫”,最具代表性的是岸本齐史作品《火影忍者》。
其故事简单概括,就是“吊车尾”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长为英雄。
可见日本人所信仰的价值观既是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定能取得成功,获得认可。
成长,也是宫崎骏电影的另一关键词。
宫崎骏电影的大部分主角也是少男少女,他不会把主人公设置为完美的强大的存在,而且父母角色经常是是缺失的。
比如《魔女宅急便》的琪琪要离开父母独自修炼,这就将儿童主人公置于独立的境地,宫崎骏会在故事中让主角经历困难,最终得到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
千寻最初是个任性、爱哭鼻子、不懂礼貌的女孩,在汤屋的工作让她学会独立,懂得尊重,并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决心拯救了父母和白龙,赢得大家的喜爱、认同与尊重。
导演借此为青少年树立起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千寻在缺少父母的情况下得到成长,并且以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父母。
在宫崎骏很多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到,他是批判成人世界的,而且更愿意孩子们独立成长。
同时,宫崎骏也着重在电影中表现友谊。
再说《火影忍者》,其主人公鸣人最初是成绩倒数第一的“吊车尾”,但身旁老师和伙伴的支持和鼓励是他成长的动力。
《火影忍者》所宣扬的“火之意志”也同样强调“同伴精神”。
与此相似,《魔女宅急便》中面包店夫妇和眼镜男孩儿帮助琪琪成长,琪琪也在危难时刻救了朋友;《天空之城》的巴鲁是保护希达并帮助她回到天空之城的关键朋友。
而在《千与千寻》中,白龙、锅炉爷爷和小玲的帮助使千寻安全的在汤屋容身,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险,之后千寻又收获了无脸男、坊宝宝的友谊,千寻也改变了无脸男和宝宝,拯救了白龙。
宫崎骏肯定了友谊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主题四:认识自己,寻求自身意义和价值来到隧道另一端的神隐世界,人会变得透明,连具有法术的钱婆婆也不可避免。
我想这寓意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享乐世界,人的自我迷失吧。
白龙告诉千寻,不吃这个世界的东西就不会变透明。
是不是意味着,抵御住外界的诱惑才能保持真我呢?千寻和白龙在故事中“寻找自己”。
像白龙所说,汤婆婆喜欢夺取别人的名字,忘记名字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这也许是说,认识自己才能获得生活的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