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经典模拟题(26)

合集下载

2019年司法考试《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司法考试《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司法考试《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属性的相关内容,说法不准确的是: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灵魂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必然要求D.“三者统一”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答案:C解析:C选项准确的说法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ABD说法均准确。

2.下列理论或者观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是哪一项?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论C.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的思想D.党的领导与法律的思想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众的法治思想。

A、C选项属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法治思想,D选项属于列宁的法治思想,均不当选。

B选项,属于*理论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践基础的说法,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B.建立在对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认知C.建立在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借鉴基础上D.建立在对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包括:(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议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判断;(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准确认知;(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

C选项属于理论渊源,不应入选。

4.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下列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A.公平正义是法律的灵魂,更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中的信仰B.在社会组织和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给予平等的救济C.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D.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答案:C解析:在法治实践中,要准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的关系,要把握二者之间的合理均衡,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程序的制约作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证程序公正。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狭义的法律是指( )。

A、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B、所有法律法规C、包括行政法规D、包括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A2、( )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A、预测作用B、教育作用C、评价作用D、指引作用正确答案:A3、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 )。

A、宪法性法律B、基本法律C、单行条例D、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A4、在法的作用中,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被称为( )。

A、法的社会作用B、法的规范作用C、法的指引作用D、法的制裁作用正确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法的是?( )A、诉讼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正确答案:C6、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铁路B、火车C、货物D、运输行为正确答案:D7、有权国家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它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 )。

A、制定法B、变动法C、认可法D、修改法正确答案:C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委任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正确答案:A9、我国《民法典》第532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命令性规则B、非确定性规则C、任意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法?( )A、价格法B、选举法C、组织法D、公司法正确答案:D11、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伪造国家货币罪等,适用我国刑法,这一规定的适用效力上采用的是( )。

A、属人主义原则B、保护主义原则C、血统主义原则D、属地主义原则正确答案:A12、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归根结底取决于( )。

20XX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

20XX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ABD)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判例法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下列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B)A.省级政府B.较大市的人大C.自治区人大D.经济特区3、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AC)A.行政法B.婚姻法C.刑法D.公司法4、下列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的子部门的是(ABC)A.合同法B.商标法C.继承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5、下列属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的是(ACD)A.整体性原则B.比例原则C.均衡原则D.兼顾新法原则6、下列属于民商法的调整特点的有(ABCD)A.平等B.自愿C.等价有偿D.合意7、下列法律部门中没有以一部法典作为轴心法律规范的是(AC)A.行政法法律部门B.刑法法律部门C.经济法法律部门D.诉讼法法律部门8、下列属于权利要素的有(ABCD)A.资格B.主张C.利益D.可能9、下列属于权利和义务的特征的是(ABD)A.法律性B.明确性C.绝对性D.工具性10、下列权利属于基本权利的的是(AB)A.言论自由B.选举权C.名誉权D.知识产权11、下列属于公法责任的有(ACD)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诉讼责任12、下列属于制裁的是(ABD)A.罚款B.行政拘留C.国家赔偿D.有期徒刑13、我国对环境污染责任所采用的过错原则是(B)A.过错责任B.无过错责任C.公平责任D.过错推定责任14、法制现代化的静态目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现代化(ABCD)A.法律制度B.法律规范C.法律组织机构D.法律设施15、以下属于法制现代化的动态目标的有(ABD)A.贯彻法治原则B.确立现代法律价值观C.完善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D.法律心理、观念和思想的现代化16、我国法制建设方针和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7、下列属于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是(ACD)A.法律至上B.三权分立C.法律统一D.法律独立18、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动力包括(BCD)A.党的领导B.市场经济C.民主政治D.民众的法治需求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填空题1、过错包括故意或过失。

2023司法《法理学》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

2023司法《法理学》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

2023司法《法理学》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2023司法《法理学》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1.某法学院学生就有关法的问题进展了讨论,以下哪一选项的说法正确?A.甲同学说,一个确定性的法律规那么可以具有不确定的指引作用B.乙同学说,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必须是标准性的,是适用于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而不能是个别性的指引,不能是只针对详细的人或详细情况的指引C.丙同学说,立法者表述法律并创造法律D.丁同学说,在我国,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可以作为国内法的渊,但国际惯例不可以作为国内法的渊【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举例说明,比方《合同法》第162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回绝接收多交的局部。

”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那么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那么;确定的指引,是指通过设定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而本条文给人们以一定的选择,“可以接收或者回绝接收多交的局部”宣告的是买受人的权利,是不确定的指引。

所以“一项确定性的法律规那么可能表达出不确定的指引”是正确的。

故A选项正确。

法的标准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迫五种。

法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对人(指引自己)的行为的指引分为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标准性指引。

前者指通过一个详细指示形成对详细的人的详细情况的指引,后者指通过一般的规那么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

个别指引非常重要的,不过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标准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

故B选项错误。

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消费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标准、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故C选项错误。

在我国,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故D选项错误。

2.《刑法》第408条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视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理学的测试题目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理学的测试题目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理学的测试题目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理学的测试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最终本质体现为()。

A.法的正式性B.法的国家性C、法的阶级性D、法的社会性2.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

A.每个人自己的行为B.他人的行为C.人的相互行为D.人的思想动机3.下列哪个属于立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的最高立法权?A.国家立法权B.地方立法权C、行政立法权D、授权立法权4.下列哪个属于狭义上法律监督?()A.社会组织的监督B.新闻舆论的监督C.行政复议D、行政监督5.下列哪个属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A.礼法结合B.恭行天命C、无讼是求D.强调宗法等级名分6.下列哪个属于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层次因素?()A.法律设施B.法律制度C.法律意识D、法律实践7.下列哪个属于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A.违法必究B.有法可依C、执法必严D、依法办事8.我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人是谁?()A.魏源B.梁启超C、孙中山D、康有为9.法与执政党政策在下列哪个方面是相同的?()A.意志属性B.规范形式C、调整范围D、社会目标10.下列哪个属于人权的内容要素?()A.自由B.平等C、生存D、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法的官方性的体现?()A.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B、法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施C、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D、法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2、下列哪些属于法的最基本的价值?( )A、自由B.正义C、秩序D、效率3、正义在下列哪些方面推动了法律的进化?A、正义是法律精神进化的观念源头B、正义促进了法律地位的提高C、正义推动了法律内部结构的完善D、正义提高了法律的实效4、下列关于法典编撰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法典编撰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方式B、法典编撰有助于法制统一C、法典编撰可以由官方进行,也可以由民间进行D.法典编撰不改变所编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5.公法、社会法与私法在下列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A.调整对象B.调整方式C、法的本位D、价值目标6.下列哪些属于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A.自首立功B.时效经过C、正当防卫D、履行不能7.下列哪些属于法产生的标志?()A.国家舶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D.习惯的形成8.下列哪些属于封建社会末期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 A.商法的兴起?B.罗马法的复兴C、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D.宪法性法律开始制定9.下列哪些属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A.权力制约B。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法律制度B. 法律规范C. 法律现象D. 法律思想答案:C2.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法律规则B. 法律原则C. 法律概念D. 法律信仰答案:D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信力C. 法律自身的合理性D. 法律的普遍性答案:A4.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文义解释B. 历史解释C. 目的解释D. 所有以上5. 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什么?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所有以上答案:D6.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主体B. 客体C. 权利和义务D. 所有以上答案:D7. 法律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空间效力B. 时间效力C. 对人效力D. 所有以上答案:D8.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稳定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所有以上答案:D9. 法律的制定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哪些步骤?B. 审议C. 通过D. 所有以上答案:D10. 法律实施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哪些?A. 法律监督B. 法律制裁C. 法律教育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些属于法理学的研究范围?A. 法律的本质B. 法律的功能C. 法律的效力D. 法律的解释答案:ABCD2. 法律规范的分类包括以下哪些?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所有以上答案:ABCD3. 法律解释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明确法律条文的含义B. 适应社会变迁C. 统一法律适用D. 所有以上答案:ABCD4. 法律推理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确保法律适用的一致性B. 促进法律的合理发展C. 解决法律冲突D. 所有以上答案:ABCD5. 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性B. 社会性C. 规范性D. 所有以上答案:ABCD6.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强制性B. 普遍性C. 优先性D. 所有以上答案:ABCD7. 法律的基本原则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指导法律制定B. 指导法律适用C. 指导法律解释D. 所有以上答案:ABCD8. 法律制定的程序包括以下哪些?A. 提案B. 审议C. 表决D. 所有以上答案:ABCD9. 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执行B. 法律遵守C. 法律监督D. 所有以上答案:ABCD10. 法律的效力终止的原因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被废止B. 法律被修改C. 法律适用期限届满D. 所有以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法律原则。

法考法理学测试题含答案

法考法理学测试题含答案

法考法理学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8题,每题1分,共68分)1.法律谚语:“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

”关于这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平等的社会只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不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只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不存在权利B、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C、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D、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正确答案:B2.某法院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时,参照最高法院发布的第15号指导性案例所确定的“法人人格混同”标准作出了判决。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在我国,指导性案例是正式的法的渊源B、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C、法官在该案中运用了类比推理D、在我国,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均可发布指导性案例正确答案:C3.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B、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C、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D、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正确答案:B4.我国《民法典》第617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据本法第五百八十二条至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下列哪一选项符合这一规定的表述?A、命令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B、授权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C、授权性规则和委任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和委任性规则正确答案:B5.《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因此国家利益是我国法律的最高价值B、该条是关于权利的规定,因此属于授权性规则C、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但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D、该规定的内容比较模糊,因而对公民不具有指导意义正确答案:C6.“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抗的法也依然是法。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 )(司考.2007.1.6)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关于A,由于法具有物质制约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法律语言也应具有开放性.但法作为调整人们生活的社会规范,必须具有确定性,它是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因此A错误。

关于B,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适用所适用的是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而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是由法律条文所表述的,它们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因此,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

因此B正确。

关于C,由于法律规则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因此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但同时,有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之时,要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就必然会对秩序、自由、利益或正义等价值进行判断,因此C正确。

关于D,法的渊源可分为正式的渊源和非正式的渊源,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

社会风俗习惯是非正式法律渊源的一种,它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俗成或约定所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这些地区实行法律,必须考虑到其特殊的风俗、习惯。

因此D正确。

知识模块: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2.(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2004年卷一第6题—单选)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考点]法的效力的终止
[分析]1在我国,法律终止生效的形式可以分为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两种。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尽管新法律或立法机关并未明确废止旧法律,但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因此,C项正确。

而A、B、D三项原则的适用都不会导致优先的法律事实上废止非优先法律的效果。

[命题思路]本题需要考生在掌握终止法律生效的默示废止方式的基础上掌握四项原则的涵义和适用。

[法理导读]法的效力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

确定一个合理的法律效力层次,是保证一个国家的法律渊源明确、统一、和谐的重要条件。

根据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法的效力层次可以概括为:(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

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层次决定于其制定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2)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即:同一事项,两种法律都有规定时,特别法比一般法优先,优先适用特别法。

(3)新法优于旧法。

这也是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发生的情形。

1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