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福利01
家畜饲养中的动物福利保障

家畜饲养中的动物福利保障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动物福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家畜饲养的过程中,保障动物的福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家畜饲养中的动物福利保障问题,从政策法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家畜饲养中的动物福利贡献一份力量。
一、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保障措施。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家畜饲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兼顾动物福利。
比如,我国已经颁布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家畜饲养中的动物福利要求和规范。
政府应持续加强对这些法规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二、养殖环境家畜饲养的养殖环境对于动物福利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可以提供动物所需的舒适和合适的条件,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幸福。
首先,养殖场应该具备合适的硬件设施,比如宽敞的舍棚、适宜的温度、通风系统等。
其次,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证动物的空间和活动自由。
此外,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有效控制疾病传播,也是保障动物福利的关键。
三、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手段。
饲养管理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饮食营养需合理搭配,保障动物的营养需求,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其次,药物使用要符合规定,不能滥用抗生素和激素,避免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和食品安全隐患。
此外,饲养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升兽医技能和饲养经验,确保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水平。
四、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畜禽的免疫防控,定期检测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动物。
此外,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监测,控制外界病原体的侵入,有效保护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五、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提升家畜饲养中动物福利保障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于动物福利的认识和关注,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舆论压力,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加注重保障动物福利。
什么是福利养猪福利养猪的意义

什么是福利养猪福利养猪的意义福利卫生保健养猪是养猪发达国家带来的东西,在我国之前很少被人提及,毕竟之前我国连基本的需求都无法完全满足,但现在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去养猪水平的飞速发展,福利养猪也开始出现在大家视野里了,最广为人知就是丁磊的味央猪肉。
1动物福利的含义、来源和现状所谓动物(农场动物)福利,就是动物在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确保其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不明确恐惧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
不因它们是动物,而人为虐待或加害,按照人道的原则,状况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动物生存(采食、休息、健康、习性等)的需要(足够的食物、饮水,适宜的温度、湿度,清新的空气,符合习性要求的含高、管理方法等),管理动物时,要善待而不加害,体恤而不粗暴,做到人与动物的“亲和”,使动物生存舒适。
上述关于动物福利的表述符合农场动物的实际,对农场动物生产力水平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是人长与动物和谐的表现。
什么是福利养猪?福利养猪的意义?动物福利说起源于欧洲,他们信仰两栖类也有感知、痛苦、情感的理念,尽管人工中药材驯养的畜禽最终将被宰杀,但人类应该文明、合理、人道地对待动物,表示这是人类说进步的一个标志。
早在1822年,英国就通过了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
1980年,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对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建立了动物福利法规。
近几年来媒体对农场动物的福利问题已经有一些议论,对动物福利的理解需要基于问题的本意,不能仅仅在充其量字面上就事论事,甚至与人的福利相提并论,否则在动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面对动物福利结构性问题就可能无所措手足。
比如:有议论称仔猪生下来后就剪牙、断尾和去势对猪不讲福利,猪感到痛苦………,稍微有头脑的人都可以分析,这项技术出现的背景不是人为的这三项恶作剧,而是避免仔猪由于犬齿的存在而在争相哺乳时可能的面颊相互,以及应激条件下(饲养密度大就可能出现)尾部咬伤的发生,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就有更多的家兔痛苦,就会使更多猪只的福利受到损害,在养猪生产中所采用剪牙、断尾和去势的措施正是确保饲养过程中的猪群体实施福利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如果一切都回归原始,所有的猪(家养动物)只都放生,这类问题就不存在了,似乎最讲福利了(放生的情况下,甚至生命都难保,哪有福利可言!)但人类需要的猪肉也就不存在了。
《动物福利概论》课件

有力法律保障。
02
提高公众动物福利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动物福利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动物福利,倡导文明
、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03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动物福利保护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在
动物福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全球动物福利水平。
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尊重动物生命
不虐待、不伤害动物,尊 重其生命权和生存权。
动物福利有助于生态平衡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动物福 利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动物福利体现社会文明进步
尊重和保护动物福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一 个国家和地区动物福利水平反映其社会文明程度 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对未来的展望
01
完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动物福利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违法成本,为保护动物福利提供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一 些动物种群面临生存危机。
动物福利的未来发展趋势
立法保护
随着公众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度提高,各国将加强相关立法,严惩虐待 动物的行为。
替代、减少和精细化的动物实验
科研界将寻求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法,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并优化实 验方案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
科技创新助力动物保护
利用科技手段如卫星追踪、大数据分 析等提高动物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鼓励企业参与
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动物保护项目, 通过公益捐赠、资助研究等方式支持 动物福利事业。
05
结论
总结动物福利的重要性
1 2 3
动物福利直接关系到人类福祉
动物是人类的伴侣、食物来源和工作伙伴,其福 利状况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 。
动物福利标准与实施策略

动物福利标准与实施策略第一部分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2)第二部分国际动物福利标准概述 (3)第三部分不同动物种类的福利需求分析 (6)第四部分立法保护动物福利的重要性 (8)第五部分动物福利相关国际组织与公约 (10)第六部分动物饲养设施的福利设计标准 (13)第七部分科学养殖与动物福利的关系 (15)第八部分动物运输过程中的福利保障措施 (17)第九部分动物实验中的福利伦理与实践 (19)第十部分促进动物福利实施的政策与策略建议 (22)第一部分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动物福利是指为确保动物在其生存和生活中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态所必需的一切条件与保护,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生理健康:动物福利首先关注的是动物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包括充足的食物与水、适宜的生活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机会。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其动物福利国际标准中强调,保证动物免受饥饿、口渴、不适当的温度、疼痛、伤害和疾病的困扰是基本要求。
二、心理健康:动物应有机会表现出其自然行为,这是保障其心理健康的基石。
这意味着动物应当被赋予足够的空间、适当设施以及社会结构,以便它们可以交流、运动、休息、探索、觅食以及其他与其物种习性相符的行为。
例如,群居动物需要同种伙伴,野生动物需要足够的野外环境模拟设施等。
三、舒适度:动物福利还涉及到其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这涵盖了体表清洁、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如肢蹄过长或受伤),以及确保其睡眠和休息质量不受干扰等方面的需求。
四、避免痛苦和恐惧:动物福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量减少或消除动物经历的疼痛、压力、恐惧和紧张情绪。
这包括在饲养、运输、屠宰等各种环节采取人道操作方式,并且在必要时提供有效的麻醉和止痛措施。
五、尊重生命尊严:动物福利的实现需要对其生命尊严予以尊重。
这意味着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安乐死作为缓解痛苦的最后一道防线。
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福利问题与解决方案

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福利问题与解决方案在畜牧养殖业中,动物福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人们对动物的合理对待和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本文将探讨畜牧养殖中存在的动物福利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动物福利问题1. 生存环境不良:畜牧养殖场普遍面临着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缺乏日光等问题,这些不利于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不善:饲养者在养殖过程中往往过度密集饲养,不注意饲料的搭配和营养均衡,这可能导致畜禽生长缓慢、饥饿和缺乏运动空间。
3. 药物滥用:为了增加产量和抵抗疾病,一些养殖者滥用抗生素等药物,这不仅损害了动物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4. 长时间囿于栏舍:一些养殖场将动物长时间限制在栏舍中,缺乏运动空间和自由活动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动物的心理健康,也妨碍了其正常的行为模式。
二、解决方案1. 改善生存环境:养殖场应提供充足的空间,确保合理的通风和日照条件。
饲养场地应卫生整洁,定期清理和消毒,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2. 优化饲养管理:养殖者应根据动物的饲养需求提供适当的饲料和饮水,保持充分的营养摄入。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增加动物的运动空间,促进其健康成长。
3. 强化药物管理: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推广绿色养殖方法,提高畜禽自身的免疫力。
饲养者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避免滥用引发的医药残留问题。
4. 提倡放养养殖:让动物有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可以采取放养养殖的方式。
例如,在鸡舍中加大出入口,让鸡能自由进出,舒展翅膀,寻找食物。
这样可以减轻动物的压力,改善其福利。
5. 强化监管和教育:政府应加强对畜牧养殖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动物福利法规和标准,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应加大对饲养者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对动物福利的意识和知识。
结论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关系到动物的生存和福祉,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改善生存环境、优化饲养管理、减少药物滥用、推广放养养殖和加强监管和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的权益,实现动物福利的提升。
畜牧业的动物福利探讨如何提高畜牧动物的福利水平

畜牧业的动物福利探讨如何提高畜牧动物的福利水平畜牧业的动物福利探讨:如何提高畜牧动物的福利水平畜牧业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食物需求而养殖动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然而,在追求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动物的福利问题。
为了保护动物权益,提高畜牧动物的福利水平,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中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措施来改善畜牧动物的福利水平。
一、畜牧业中动物福利的重要性1.1 保障动物权益动物也是有感情的生命体,也应该享有与人类相似的基本权益。
保障动物福利不仅仅是出于道德伦理的考虑,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健康的需要。
1.2 提高畜产品质量畜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福利水平直接影响其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
良好的福利条件能够提升畜产品的质量,保证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1.3 增加消费者信任和市场竞争力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越来越关注。
提高畜牧动物的福利水平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市场发展。
二、改善畜牧动物的福利水平的措施2.1 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为畜牧动物提供舒适、干净、宽敞的栖息环境是改善福利水平的重要一环。
建立适应动物需求的舍船、添加合适的垫料、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都可以提升动物的福利感。
2.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合理科学的饲养和饲料管理对动物福利至关重要。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动物摄取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减少饲料中的添加剂和激素,是改善福利的关键。
2.3 预防和控制疾病疾病的爆发会严重影响动物的福利水平。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包括定期进行兽药接种、清理栏舍等,可以提高动物的健康状态,提升其福利水平。
2.4 减轻动物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的痛苦动物的运输和屠宰过程往往会导致痛苦和压力。
采取合适的运输设备,遵循科学的屠宰操作流程,可以减轻动物在这些过程中的痛苦。
2.5 建立合理的动物福利评估指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动物福利评估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福利问题。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动物行为的观察、体能和生长状况的评估等。
动物福利制度

动物福利制度(实用版4篇)目录(篇1)I.动物福利制度的概念和意义II.动物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III.动物福利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效果IV.动物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篇1)一、动物福利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福利制度是指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和权益,确保动物不受虐待、不受饥渴、不遭受痛苦和恐惧。
动物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护动物权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物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动物福利制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初是为了保护家畜和宠物而制定的。
随着人类对动物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动物福利制度也逐渐普及到全球范围。
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动物福利制度,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对动物权益进行保护。
三、动物福利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效果1.法律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动物福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欧洲联盟动物福利保护条例》等。
2.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监管来确保动物福利制度的实施。
例如,对于畜禽的屠宰过程,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屠宰过程中动物的痛苦和恐惧得到有效控制。
3.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动物保护的意识,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动物的伤害,从而自觉遵守动物福利制度。
4.科技应用:在动物饲养、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动物福利水平。
例如,使用智能养殖设备、无人机巡检等手段来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
四、动物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1.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管和保护,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目录(篇2)I.动物福利制度的概念和意义II.动物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III.动物福利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措施IV.动物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篇2)一、动物福利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福利制度是指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手段,保障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确保动物享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
《动物福利》教学大纲

《动物福利》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通过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影音资料,力求摆脱书本的束缚,用直观生动的影像向全校师生介绍动物福利概念,扩展对与动物生理、心理康乐相关的动物福利的理解;认识动物使用时间的福利、伦理和立法含义,并能够对不同情况下不同物种的使用从各个角度应用伦理分析;激发对福利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第一章动物福利科学第一节福利评估和五项自由习题要点:五项自由,福利投入与产出,福利评估第二节生理学测量习题要点:植物性神经系统,SAM,儿茶酚胺,神经内分泌,HPA激活,肾上腺皮质激素第三节动物福利与疾病、生产的关系习题要点:调查,疾病,生产性能第四节行为学测量习题要点:行为,生理指标,刻板行为,退避试验第五节动物福利的群体评估与管理习题要点:群体评估,基准参照,健康计划第六节食物和动物福利习题要点:异食癖,异常行为本章重点、难点:了解动物福利概念,掌握五项自由原则,明确相关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测量方法,并能联系实践熟练运用相关知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掌握第二章伦理学第一节动物福利伦理学介绍习题要点:物种歧视,伦理学,功利主义,义务论第二节环境伦理学习题要点:动物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第三节市场对动物福利的影响习题要点:农场保证,福利标准本章重点、难点:了解伦理学中动物福利相关内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第三章动物福利的应用第一节家畜福利评估与问题习题要点:动物饲养体系第二节家畜运输和市场习题要点:应激第三节家畜屠宰习题要点:人道屠宰,致晕,宰杀,肉品品质第四节水生动物福利习题要点: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洄游第五节伴侣动物福利习题要点:流浪猫(狗),人畜共患病,收容站(所),领养计划第六节实验动物福利习题要点:3R原则第七节役用动物福利习题要点:马,牛,驴,狗第八节娱乐动物福利习题要点:赛马,马戏团第九节野生动物福利习题要点:狩猎,生态旅游,CITES第十节安乐死习题要点:安乐死,断颈,药品第十一节环境丰富度习题要点:环境丰富度,单调,正面惩罚,负面奖励本章重点、难点:掌握动物福利概念,明确3R原则,理解环境丰富度的概念及运用,能根据动物福利概念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动物福利状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上,是指由人类饲养驯化,且可以人为控制其繁殖的动物,一般用于食用、劳役、毛皮、宠物、实验等功能。
狭义上,是指上述定义中的哺乳类动物,即将鸡、鸭等等被排除在外。
此外,哺乳类和鸟类之外的鱼类、昆虫等也通常不被视为家畜。
一般较常见的家畜饲养方式有舍饲,圈饲、系养、放牧等人类最早饲养家畜最早起源于一万多年前,代表了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发展之一,家畜尤其对于提供了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人古代所称的“六畜”是指马、牛、羊、鸡、狗、猪亦即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六种家畜。
驯养与驯化人类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经历了驯养和驯化两个阶段·驯养-捕获野生动物-在幼龄时进行调教和训练-使其顺从和驯服:不能正常繁殖后代-尚未失去野性:只能笼养或圈养-供观赏或其它用途:经济用途有限-例如:动物园中大多数动物·驯化-经过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饲养、选择和育种-动物体型发生巨大变化-完全失去野性:性情温顺驯服-生活习性发生根本改变:对人类有很大依赖性-经济性能较高:肉用、蛋用、毛用、役用等-成为人类的生活必须品和生产资料的家养动物-例如:牛、马、猪、羊、鸡等种、品种、品系概念·种(species):物种的简称-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一个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种中的个体交配-若交配,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如:马与驴交配获骡子(无生育能力)·品种(breed)-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毛-举例:大白猪、荷斯坦奶牛、纯血马品系(strain,line)-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具有与系祖类似的表型特征和生产特性符合品种标准来源相同-品种内个体间有基本相同的血统来源-个体彼此间有血缘上的联系-遗传基础非常相似-具有共同的基因库(gene pool)·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遗传性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买种畜时特别注意)·一定的遗传结构-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供应丰富多样的畜产品:瘦肉型、腌肉型等-为遗传改良提供条件:遗传变异·足够的数量-个体数量足够才能避免过高的近交-保持品种内的异质性和多样的市场需求·被品种协会承认-经过政府或品种协会等权威机构审定-确定是否满足上述条件-予以命名-才能正式称为品种-举例:农大褐蛋鸡、中国荷斯坦奶牛等品种的形成·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基因漂移造成的差异-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造成的差异·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原始品种-地方品种-土著品种·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生产性能更专一-效应更高·例如:乳用、肉用、毛用、蛋用、役用、观赏用等品种的演变·一个品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人工选择方向的变化发生不同的变化·导致品种变化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工业革命之前:农业、军事马业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自然环境条件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湿度等家畜品种的分类·家畜品种的主要分类方法-按品种的改良程度-按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按品种的主要用途品种分类-按改良程度·原始品种-古老的地方品种:土著品种、土种未经严格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品种具很强的适应能力、抗病力地方良种由原始品种经过系统培育而成具某些优良生产特性举例:太湖猪、秦川牛、北京鸭、湖羊·培育品种-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育成的品种-集中了特定的优良基因:产品相对专门化-某些性状的表现明显高于原始品种-经济价值较高-需要较高的饲养管理条件-适应性、抗病力不如原始品种-例如:瘦肉型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等品种分类-按体型外貌特征·按体型大小:大型、中型、小型品种分类-按体型外貌特征·按角的有无 -牛羊-有角品种-无角品种·按尾的大小 -大尾品种:大尾寒羊-小尾品种:小尾寒羊-脂尾品种:乌珠穆沁羊品种分类-按体型外貌特征·根据毛色或羽色-白毛猪/黑毛猪、黑白花牛、红羽鸡/白羽鸡·根据蛋壳颜色-褐壳蛋鸡、白壳蛋鸡·根据骆驼的峰数-单峰驼、双峰驼品种分类-按主要用途·现代培育品种多为定向培育·多用此种分类方法专用品种兼用品种动物福利的定义:“生理”·“动物福利是指动物设法应对所处环境的状态”动物福利的定义:“精神”·“…健康、没有压力、体型匀称都不必然和/或足以得出动物福利状况良好的结论。
福利取决于动物的感受”(Duncan,1993)感受有适应价值·消极:及时逃避伤害·积极:促进长期利益——动物处在能促进这种感受的处境中定义(1)·感知力·“具有感知力的生物有能力评估其他生物涉及自身及第三方的行为,也有记忆自身某些行为及其后果的能力,并且能够评估风险,具有一些感受及一定程度的意识” - “即,感受对个体动物非常重要”(Webster,2011)- “对感受的知觉”( Mendl & Paul,2004),即“这是痛苦的/愉悦的”- 与自我意识不同——“我感到痛苦/愉悦”·有感知力的动物- 可能包括所有的脊椎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比如鱿鱼、章鱼以及一些甲壳动物感知力(续)·感知力是体验痛苦与愉快的能力·这表明一种知觉意识水平·动物感知力表明:动物不仅能感受疼痛与痛苦,也能体验许多积极的情绪定义(2)·感受痛苦·“一种或多种不好的感觉长时间持续”;只有具有感知力的动物才能感受痛苦动物福利的定义:天性(自然行为)·“原则上,我们不赞成对动物实施某种程度的限制,这必定会阻挠它们大部分主要活动,而正是这些活动构成了其自然行为”(BrambellCommittee,1965)动物的天性,我称之为‘内在天性’“感受”、“天性”和需求·动物为获取必需的资源而发展出的特有行为例如,母猪筑窝、牛犊吮吸·表达某些行为的需求如果家养环境或处置使动物不能表达这些行为,动物就会产生沮丧等负面情绪感受痛苦“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应对其所处环境的状况;科学证据指出:如果动物健康、舒适、营养良好、安全、能表达固有行为,且没有因处于疼痛、恐惧和沮丧等不愉快的状况而受苦,那么动物就处于良好的福利状态中。
良好的福利要求疾病预防和兽医治疗、适当的庇护地、管理、营养、人道处置与人道屠宰/宰杀。
”结合三方面的陈述(2)·五项自由(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1992)通常被作为评估动物福利的框架·免于饥饿和干渴的自由·免于(温度)不舒适的自由·免于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表达正常行为的自由·免于恐惧和沮丧拟人论·把人类的感觉赋予动物的做法被称为“拟人论”(anthropomorphism)。
·拟人论受到普遍的批评“基于人类”的评估可能是有用的起点(Webster,2011)例如:外科手术和疼痛必须有科学证据和信息,拟人论评估才能满足和应对个体动物的需求。
福利与死亡·福利·福利关注动物生命的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度(数量);·动物死亡后不再有体验,其福利不再受到关注。
·死亡动物以何种方式死去是福利关注的问题;·高死亡率表示动物的福利状况很糟糕。
阶段总结·虽被诟病良多,拟人论却能作为有用的起点,但仅其本身并不充分。
·有些动物能感受痛苦·感受痛苦——“一种或多种不好的感觉长时间持续”(Broom & Fraser,2007)·感知力——“有能力评估其他生物涉及自身及第三方的行为,也有记忆自身某些行为及其后果的能力,并且能够评估风险,具有一些感受及一定程度的意识”死亡不是动福利关注的问题,但死亡的方式是,因为它可能导致动物受苦。
阶段总结·定义·感受痛苦——“一种或多种不好的感受长时间持续”·感知力——“具有感知力的生物有能力评估其他生物涉及自身及第三方的行为,也有记忆自身某些行为及其后果的能力,并且能够评估风险,具有一些感受及一定程度的意识”·动物福利——动物的状态——生理功能、精神状态和自然行为注重生产和效率人类获得更廉价的食物人类健康状况更佳·大量圈养动物监管更容易,但动物更易生病·兽医学对动物福利的重大贡献预防接种、治疗兽医与动物福利学行为的重要性:临床症状;疼痛行为是情绪状态的一种指标观点总结·动物福利是个复杂的概念;·理解动物福利需要科学(从动物的视角来看,不同的环境如何影响动物的健康与感受);·决定如何应用这些科学发现涉及伦理学(人类应如何对待动物:全世界的人们一直都非常关注这一问题);·社会执行这些决定涉及法律(人类必须如何对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