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知识测试
中小学《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3. 民间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民间故事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民间故事,了解其基本特点和分类。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探讨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5. 实践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民间故事进行阅读,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资源1. 民间故事文本:教师准备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供学生阅读。
2. 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练习卷:教师设计练习卷,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练习卷和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包括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教学过程中课堂节奏的掌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3.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卷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民间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在下节课上与同学分享。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1.诗经2.屈原3.司马迁史记4.刘勰文心雕龙5.王羲之兰亭序6.山海关“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7.司马相如 8.陆机9.王献之 10.李白杜甫11.程颐 12.孔雀东南飞13.凌濛初 14.三国“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拓展二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1课时(67):

进行小结,延伸拓展。
展示
小结和评价学生的思路,总结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特点
到黑板上板书
涉及历史故事加以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面,提高迁移能力,以读引写,培养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
反思
二、训练速读,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对第一篇《牛郎织女》进行有效速读,并记录下每位学生目前最佳的速读水平。
2、检测阅读效率,评价,指导。
(1)、在规定时间内读完第一篇《牛郎织女》中指定的段落,算出速读结果,并完成教师预设测试题。
3、速读第二篇《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完成教师预设测试题。
4、针对眼下影视片当中崇洋、慕贵的跟风现象进行讨论,谈谈应该要如何多关注平民生活,避免种种不良思想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
统一思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抵制不良文艺作品的侵袭,学会选择。
练习举隅: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四大民间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预习二
训练速读,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1)、在规定时间内读完第一篇《牛郎织女》中指定的段落,算出速读结果,并完成教师预设测试题
2通过训练与指导,提高学生对相关泛读材料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4、说说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有着怎样的语言特点?
5、讨论相关问题,自由发言。
6、寻找相关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分析这些描写对突出人物特点的作用,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
中国神话故事专项练习测试题及答案范本

中国神话故事专项练习测试题及答案范本一、选择题1. "白蛇传"中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广州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谁?A. 唐僧B. 猪八戒C. 沙僧D. 如来佛祖3. "牛郎织女"是哪个节日的故事?A. 中秋节B. 端午节C. 情人节D. 春节4. "山海经"是一部记录了古代神话故事和地理知识的书籍,其中记载了多少种山的名称?A. 100B. 300C. 500D. 7005.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个省份的故事?A. 江苏B. 山东C. 浙江D. 广东二、填空题1. "白蛇传"中,经过法海法师的施法,白素贞被封为________。
答:白娘子2.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得的宝贝是________。
答:金箍棒3. "雷峰塔"是哪个神话故事的背景?答:白蛇传4.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龙是什么颜色的?答:金色5. "牛郎织女"中,宇宙中央的银河被称为________。
答:天河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神话故事中常见的怪物龙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答:龙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形象,被赋予了威严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龙的特征包括头有鹿角、鳞有蛇身、眼睛有兔子、爪有老鹰等,具有非凡的力量和智慧。
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着权力、尊贵和吉祥,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2. "嫦娥奔月"是哪个节日的故事?请简要描述。
答: "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故事。
故事中,嫦娥为了不让后羿偷吃长生不老药,她飞上了月亮,并且因此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这个故事讲述了嫦娥为保护长生不老药而选择自我牺牲的精神。
3. "水浒传"中,杨志为什么最终背叛了宋江?答:杨志背叛宋江是因为,他对宋江的正义追求感到失望。
【必考题】知识点《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知识点《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测试题(附答案)读题1、白娘子为救被自己吓死的许仙,到( )盗灵芝草。
A 灵山B 金山寺C 净慈寺2、毒龙、恶虎、刁马和臭鼋比赛吃人,结果( )得胜,被拜为大王。
A毒龙 B恶虎 C 刁马 D臭鼋3、“东坡肉”是( )的第一道名菜。
A 南京B 苏州C 杭州4、刘三姐与白鹤乡青年对歌,他们日夜不停地对歌,一直对唱了( ),还是歌声不断。
A 三天三夜B 五天五夜C 七天七夜5、传说中,成吉思汗是( )的后裔。
A 乞颜氏族B 纳古斯氏族6、花木兰替父从军,胜利归来后,皇上封她做( )。
A 左路大将军B 兵部尚书C 右路大将军7、( )下令修筑长城的。
A 秦始皇B 唐太宗C 乾隆8、牛郎织女相会时,( )结成群飞来,为他们搭桥,让他们相会。
A 喜鹊B 燕子C 天鹅9、()通过热布巴拉斗智斗勇,将阿诗玛从热布巴拉家救了出来。
A 阿明B 阿智C 阿黑10、“狼来了,狼来了!”第( )次狼真的来了。
A 1B 2C 311、龙王的三女儿变成( ),被王必珍带回了家。
A 乌龟B 小花鸡 C虾12、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送了( )里。
A16 B 17 C 1813、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载( )年。
A 2B 3C 414、在苏、浙一带和上海市郊,长期流行鲤鱼媒的风俗,此风俗是从( )传下来的。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15、包公是( )年间有名的清官。
A 大宋B 大唐C 大清16、大家推荐舜做部落联盟首领,是因为( )。
A 开朗B 工作认真C 德行好17、五帝中第一个是黄帝,尧是第( )位。
A 三B 四C 五18、为妈妈找回壮锦的是( )。
A 大儿子B 二儿子C 三儿子19、《一幅壮锦》这个故事来自( )族。
A 汉族B 回族 C壮族20、民间传说,只要在墙上贴上( )的肖像,大鬼小鬼就不敢前来。
A 韩愈B 钟馗C 卢杞21、《西门豹治邺》故事中,西门豹先将( )投进了漳河。
A 巫婆B 徒弟C 地方管事22、( )那天,白娘子在丈夫的勉强下喝了一口雄黄酒。
中小学《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间故事的概念与特点2. 《中国民间故事》选文及作者简介3. 民间故事阅读策略4. 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5. 实践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民间故事。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故事的概念、特点及阅读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观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间故事的概念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民间故事》选文及作者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 阅读策略:教授民间故事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4. 道德观念: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实践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民间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价值观体现: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对道德观念的认同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中国民间故事》文本: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民间故事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民间故事的特点、阅读策略等方面的资料。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4.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民间故事的概念与特点,讲解《中国民间故事》选文及作者简介。
2. 第3-4课时:教授民间故事阅读策略,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中国神话故事》测验问题及答案1

《中国神话故事》测验问题及答案1中国神话故事测验问题及答案1问题1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答案1: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伏羲、女娲、盘古、神农、夸父等。
问题2伏羲和女娲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答案2: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始祖,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和文明的奠基者。
伏羲被尊称为人类的祖师,女娲则被尊为人类的母亲。
问题3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哪个神祇?他有什么特殊的能力?答案3: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祇。
他具有开天辟地的能力,据说他用斧头将混沌中的天地分开,创造了天、地和人类。
问题4神农是中国神话中的哪个人物?他对中国文化有什么重要贡献?答案4:神农是中国神话中的农业神农族族长。
他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象征,被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传授了人类种植农作物、养殖牲畜、制作药物等重要技术,对中国农业和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5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哪个神祇?他有什么特殊的能力?答案5: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狩猎神祇。
他以追逐太阳而闻名,据说他追赶太阳时由于过度劳累而最终追不上,最终被太阳晒死。
夸父的特殊能力是超强的奔跑速度和持久力。
问题6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人物外,中国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其他重要的神祇或人物?答案6:中国神话故事中还有诸多其他重要的神祇或人物,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蟠桃园中的仙人等等。
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神话人物和故事情节。
问题7中国神话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答案7: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故事传承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也成为中国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重要创作素材,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问题8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主题有哪些?答案8:中国神话故事的主题多种多样,包括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仙传说、英雄传说等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和英雄事迹的探索和想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

一、大纲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
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
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 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身边的民间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逃婚
B、躲抓壮丁
C、躲仇家
3.孟姜女喜欢范喜良的理由是范喜良()。
A、拥有财富
B、眉清目秀
C、读书好,勤快能干
4.范喜良被抓壮丁是在和孟姜女结婚的()。
A、要入洞房之时
B、三个月后
C、有了一个孩子后
5.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长城,最终是如何对她的?()。
A、杀了她
B、囚禁了她
C、要娶她为妃
6.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的一项劳役。
A、最为残酷
B、最为轻松
C、最为省钱
7.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
A、痛恨
B、喜爱
C、赞美
8.祝英台是在()游学时,结识梁山伯并成为好友的。
A、长沙
B、绍兴
C、西湖边
9.梁山伯和祝英台最终化作一对()吃光了双双飞去。
A、蜻蜓
B、蜜蜂
C、蝴蝶
10.法海因为()一心要把许仙和白娘子夫妇拆散。
A、看上了白娘子
B、嫉妒白娘子
C、替天行道
三、判断题
1.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看到范喜良被衙役殴
打。
()
2.孟姜女哭倒长城,露出范喜良的尸
体。
()
3.牵牛星和织女星分别是织女和牛郎变
的。
()
4.牛郎带着孩子骑着老牛追赶织
女。
()
5.祝英台是自愿嫁给马文才的。
()
6.白娘子给穷人看病配药分文不
取。
()
7.白娘子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
()
8.许仙和白娘子因为一把伞而结
识。
()
9.祝英台女扮男装到省城绍兴大都市游学,是对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的反
抗。
()
10.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从祝英台的坟墓里化蝶而
出。
()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阅读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八达岭
2.范喜良
3.孟、姜、孟姜女
4.长城根下
5.白骨
6.渴望与追求
7.老牛、老牛
8.王母娘娘、天河
9.七月初七、鹊桥、乞巧节10.金山寺
二、选择题。
1.A
2.B
3.C
4.A
5.C
6.A
7.A
8.B
9.C 10.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