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概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2.洞庭湖萎缩⎩⎪⎨⎪⎧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大 规模地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问题增多四、保护湿地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3.案例[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三讲 湿地、湖泊、沼泽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 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 形成原因分类 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湿地的分布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 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蒙新干旱、 半干旱湿 地
青海湖
•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被喻为“消逝的仙湖”。这里曾 经湖清草美,飞鸟成群;这里曾经人声鼎沸,商旅“丝绸”; 这里曾经万家灯火,楼兰城立。然而,因为人为的破坏和自 然原因,现在它寸草不生,荒无人烟,成为一块冒险之地。
4.按湖水矿化度分类 •按湖水矿化度的大小,可分淡水湖,矿化度小于 lg/L;微咸湖,矿化度在l-24g/L;咸水湖,矿化 度在24-35g/L;盐水湖,矿化度大于35g/L。外流 湖大多为淡水湖,内陆湖则多为咸水湖、盐水湖。 •部分学者将湖水含盐度<0.3‰的湖泊称为淡水湖、 湖水含盐度介于0.3‰-24.7‰的湖泊称为半咸湖、 湖水含盐度> 24.7‰的为咸水湖,含盐度达到饱 和结晶的称为盐湖。
第三讲
湿地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
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 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 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 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 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 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练习: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②③④⑤ D、②④⑤
湿地知识

【湿地定义】keysersoze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
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
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
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湿地概述】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
《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 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 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 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 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 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 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 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 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 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 。
湿地分类 标准

湿地分类标准湿地是指由水体覆盖或者透水层埋藏的土地区域,其地表水动态变化明显。
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功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湿地分类标准应运而生。
一、湿地分类概述湿地根据其水源类型、水环境特征及生态功能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湿地主要分为淡水湿地和盐水湿地两大类。
淡水湿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泽泻湿地等。
盐水湿地包括沿海湿地和盐湖湿地等。
湿地分类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湿地的基本特征,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淡水湿地分类1.河流湿地河流湿地是由河流的漫滩、河岸地带以及涧谷、峡谷构成的湿地类型。
根据河流的形态和水动力特征,河流湿地可以细分为冲积湿地、洪泛湿地和滨套湿地等。
冲积湿地主要由河流冲击沉积形成,地势平坦,承载着丰富的水生植被和水生动物。
洪泛湿地则是河流的洪水区域,水位波动大,适应了大量的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
滨套湿地位于河流两岸,地势较高,湿地类型多样。
2.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是由湖泊和周边的湿地区域构成的综合性湿地类型。
湖泊湿地根据水深和湖岸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深水湖泊湿地、浅水湖泊湿地和湖岸湿地等。
深水湖泊湿地主要深入湖底,湖泊较为稳定,植被分布广泛。
浅水湖泊湿地由较浅的湖水和水生植被组成,水流较快,是许多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湖岸湿地位于湖泊周边,包括湖岸带和湿地湿地带,生态功能多样。
3.泽泻湿地泽泻湿地是由湿地植被主导的湿地类型。
泽泻湿地可以根据湿地植被的特点进行分类,包括沼泽湿地、河滩湿地和盐碱湿地等。
沼泽湿地以湖泊湿地的植被类型为主,植被茂盛,供给大量的湿地生态功能。
河滩湿地位于河流附近,水分充足,植被种类繁多。
盐碱湿地则是由含盐碱成分的土壤和适应盐碱环境的植被组成。
三、盐水湿地分类1.沿海湿地沿海湿地是位于海岸线附近的湿地类型,包括海湾湿地、沿岸湿地和红树林湿地等。
海湾湿地位于海湾内部,水动力较小,适应了一些特定的植被和动物。
湿地趣味知识

湿地趣味知识
湿地是指由水体、湖泊、河流或海洋所形成的自然环境,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以下是一些湿地的趣味知识:
1. 湿地类型: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泥炭地、湖泊、河口湾等不同类型。
每种湿地都有其特有的特征和生物群落。
2. 湿地功能:湿地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包括水源涵养、水质净化、防洪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湿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3. 物种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栖息地之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都依赖湿地生存。
例如,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吸引了大量的鸟类。
4. 著名湿地: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湿地,如美国的伊万霍湖、肯尼亚的马赛马拉湿地、中国的三江平原等。
这些湿地具有独特的景观和生物群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5. 湿地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湿地正面临着退化和破坏的威胁。
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来保护湿地,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等方式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总之,湿地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
了解湿地的趣味知识可以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开发利用 湿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引 导其积极参与湿地保护。
科学研究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深入了解 湿地的生态特征和变化情况,为保护 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和教育
公众参与
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 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决策和行动。
01
02
03
提升环境质量
湿地能够净化空气、水源 ,吸收污染物,为人类提 供清新的生活环境。
增加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的 栖息地,为人们提供了丰 富的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 。
提供休闲场所
湿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 境使其成为人们休闲、娱 乐和健身的好去处。
提升环境形象
城市形象标志:湿地成为城市中一道美 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的形象标志之一 。
提高。
非经济效益
要点一
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如提供生态旅 游和户外活动的场所,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
要点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湿地有助于维 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04
湿地的社会效益
提高生活质量
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 湿地的水质净化: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降解和转 化污染物,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稳定性。
03
湿地的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渔业和农业产出
湿地为渔业和农业提供了重要 的生产资源,包括鱼类、贝类 、禽类等水产品,以及水稻、
莲藕等农作物。
旅游业收入
湿地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 样性而成为旅游胜地,为当地带来 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湿地的名词解释

湿地的名词解释湿地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有着独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它们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地和河口等。
湿地的形成与水文、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紧密相关,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广泛,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诸多生态服务和资源。
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它们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
湿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栖息地,支持了许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湿地还是迁徙鸟类的重要中转站和繁殖地,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湿地在环境保护和气候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湿地能够净化水质,过滤掉污染物和营养物质,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它们是自然的水净化系统,能够减少水中的有害物质,并降低水中富营养化的风险。
其次,湿地能够防止洪水并维持水文平衡。
湿地的植被和土壤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能够减缓降雨的冲击和洪水的威力。
同时,湿地还能够保持地下水供应和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最后,湿地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
湿地中的植被和土壤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质,起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湿地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首先,湿地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湖泊、河流和河口湿地是许多渔业活动的主要场所,提供了丰富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资源。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农业灌溉和水利资源。
湿地的水源可以用于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的供水,为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
此外,湿地还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尽管湿地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它们正面临着许多威胁和压力。
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主要来自于城市化、农业扩张、水资源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湿地的填充、排水和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了湿地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也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定义(概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污水流经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床体表面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简介说明:人工湿地是由水、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所组成的为处理污水而设计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强化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去污能力。
从自然调节作用看,人工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作用。
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方法,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内植物根区的吸收、吸附,微生物的同化、异化及与基质的系统作用完成的。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根系的输氧,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等复合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COD、SS、N、P的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具有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景观效应好等优点。
但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仍受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1)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因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长时间积累而堵塞,降低了湿地的使用寿命;(2)湿地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效率低,总氮去除效果不理想;(3)冬季低温运行处理效果差;(4)受植物根系输氧能力限制,湿地一般较浅,占地面积较大。
复式潜流湿地工艺说明: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主要是针对目前各类人工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而提出的新型湿地技术:主要解决北方高纬度地区低温下湿地处理效果低下、人工湿地短命、总氮难以达标以及湿地占地面积较大问题,实现人工湿地技术的升级和推广。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是将传统潜流湿地床体简单的分为上下两层,在保留潜流型湿地诸多优点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下层厌氧区来创造更加理想的生物反硝化环境,使湿地的总氮去除率得以提高;通过厌氧消化所堵塞的物质,有效延长湿地使用寿命;通过厌氧区的水解功能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为后段湿地提供微生物可利用碳源;床体深度增加和厌氧区的设置提高了湿地增温和保温功能,可实现低温环境下较高的处理效率;增加床体深度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①技术简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从结构上说,是在水平潜流湿地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湿地进水和收水位于同一端,在湿地中间设置隔水层,使水流形成折返流。
原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湿地后,首先进入湿地下层区域,进行深度厌氧反应,为湿地系统TN的去除提供了有利的厌氧环境;当污水流至末端,折返流入湿地上层,由于上层植物根系输氧以及大气复氧,上层DO含量高于下层,使污水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污水经上层好氧环境后,进入砂滤层,进一步拦截污水中的SS,然后通过收水花墙,进入收水槽后经排水管排出。
②特点:一、有效解决了人工湿地堵塞问题,延长了湿地使用寿命。
人工湿地的堵塞主要是污水无机物及有机质在湿地前端的积累。
在相同有机物总量和总需氧量情况下,拥有高水力负荷与低有机物浓度的床系统和低水力负荷与高有机物浓度的系统相比,后者更易堵塞。
复式潜流湿地前端有效容积较大且为厌氧环境,厌氧菌可消化大量有机物,由此解决了人工湿地前端堵塞问题,延长了湿地使用寿命。
二、强大的反硝化系统,大幅度提高TN去除效果。
复式潜流湿地下层提供了深度的厌氧空间,为反硝化菌提供了充足的碳源,适于湿地前置反硝化,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
三、常规潜流人工湿地深度一般在0.6~0.8m之间,而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深度可以达到1.2~1.6m。
在一般潜流湿地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节约了工程费用。
四、冬季运行也可保持较好的去除效果。
复式潜流湿地表面积是其它潜流湿地的1/2左右,冬季湿地表面温度虽然较低,但床体内部因存在增温和保温条件,仍可保持较高的床体温度,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复式潜流湿地的前置反硝化,在TN去除的同时也消耗了有机物,也保证了冬季运行效果。
人工湿地的优点:1.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由于人工湿地工艺无需曝气、投加药剂和回流污泥,也没有剩余污泥产生。
所以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国外资料报道,人工湿地的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工艺的10%~50%。
2.处理效果好。
人工湿地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有机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被截留并被微生物所利用;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有关人工湿地对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试验的研究表明,在以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原水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的去除率可达85%~95%、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
处理出水中BOD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5mg/L。
人工湿地对N、P有很高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污水回用工艺对其的处理效率。
3.适用范围广。
最初,人工湿地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和矿山酸性废水的处理,如今,人工湿地不仅可以用于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的二级处理,还可用于高级处理中的深度处理和对农田径流的处理等。
人工湿地的缺点:1.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
人工湿地栽种的植物类型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系统处理污水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植物类型选取受到了气候条件的限制。
2.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人工湿地去污效果与污水在湿地中流动的时间和空间充足与否有着很大的相关关系。
其次,当系统中的填料和植物纳污达到饱和时需要用备用池来交替运行。
另外,为防止淤积,往往建造预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前期处理。
因此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相比,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
3.容易产生淤积、饱和现象。
人工湿地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病原体等污染物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营养物质会逐渐地积累,湿地微生物不断繁殖,如果维护不当,很容易产生淤积、堵塞现象,使水力传导性、湿地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降低。
随着污水处理过程的不断运行,基质的吸附能力通常会趋于饱和,也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
排除淤积、饱和现象的最佳途径是在有备用池的前提下,定期对基质进行去淤、更换,对植物进行收割。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机理的研究:一般的,当污水流过湿地床过程中,悬浮颗粒物首先通过植物的根系以及湿地填料的拦截、吸附、共沉淀等作用从污水中去除[]。
其中有机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植物根际微生物和填料上生成的生物膜逐渐降解。
无机部分被截留成为湿地床的一部分。
有机污染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去除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①较大的不溶性有机颗粒团经沉降过滤被填料和植物截留,部分被微生物降解;②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植物根系与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吸附、吸收和代谢作用而去除;③通过对填料的定期更换和植物收割可将新的有机体从湿地中去除。
氮去除的主要途径是经过微生物的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最终变成气态氮从湿地中去除。
其基本条件是存在大量的氨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以及适当的湿地土壤环境条件[]。
人工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可在其内部形成几个溶解氧条件不同的微环境,如在充氧的水表面或者植物根际的输氧造成根际区好氧微环境,而非根际区形成厌氧的基质层。
系统内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可同时进行好氧的硝化作用和厌氧的反硝化作用,因而具有高效的除氮能力。
此外,氮还可通过植物的同化吸收、拦截、过滤和基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对氮的吸收、固定、好氧/缺氧/厌氧的生物转化而去除[]。
人工湿地除磷机理主要是填料的吸附、化学作用、植物和藻类的吸收、与有机物结合、微生物同化等,其中填料对磷的吸附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机制[]。
基质对磷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
即可溶性磷与基质中的Ca、Al、Fe和土壤颗粒吸附、络合,形成难溶性物质去除[]。
潜流人工湿地概述:潜流(SFS)式人工湿地:污水在湿地床表面下经水平和垂直方向渗滤流动,通过植物传递到根际的氧气有助于污水的好氧处理,并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进行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等,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具有水力负荷高,净化效果好,受温度影响较小,卫生条件较好等特点。
SFS湿地技术一方面在高水力负荷下能有效保证处理出水稳定性;另一方面能有效节省工程投资、减少运行维护费用等优点,有利于污水处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潜流人工湿地的主要污染物去除机理包括微生物转化、矿化和吸附、沉降、挥发、沉淀等。
BOD去除包括好氧吸收、厌氧消减、厌氧氧化[]。
悬浮固体去除性能较好,出水值多低于10mg/L。
为防止进水口发生堵塞,进水前必须设置预处理以降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沉淀池即可。
磷去除主要机理为土壤或颗粒介质的吸附、植物吸收和沉淀。
植物吸收有限且需要定期收割以防止磷的再释放,去除率在30%~40%。
潜流系统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化学沉淀和微生物作用等去除一定量的金属离子。
氮的去除是潜流人工湿地效能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在冬季。
一般总氮TN、NH3-N去除率为45%左右。
在温暖的夏季,要获得较低氨氮(<2mg/L)浓度的出水,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HRT需要6~8天。
人工湿地的堵塞机理:堵塞是在所有高负荷污水过滤系统中常见的自然效应。
其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堵塞层类似生物过滤器,能提高湿地系统的处理效率,适度的基质孔隙堵塞可以扩大湿地处理系统内部的非饱和流动区域,提高处理效果;其次,堵塞会使湿地的水力性能变差,从而影响水流路径,最终影响到湿地的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
人工湿地一般由防渗层、基质层、腐殖层和湿地植物等结构单元组成,其堵塞实质上是有效孔隙率减小的过程,长时间的堵塞会导致系统出现厌氧环境,加速系统的堵塞。
在人工湿地的渗透初期,污水中的SS开始在填料表面和孔隙中聚集,堵塞部分填料孔隙,使基质层局部的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并开始形成厌氧微环境。
随着污水渗透的进行,厌氧区域的基质层逐渐还原状态,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不断积累,进一步堵塞了填料孔隙,加速了厌氧的形成过程。
在堵塞过程的后期,基质层结构特别是土壤的团粒结构被破坏,所形成的细微粘土粒子与许多淤积的SS共同组成致密不透水层,胞外聚合物不断凝聚和吸附不同粒径的悬浮底物,进而形成大粒径絮状累积物,造成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积累,加速堵塞填料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