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浮力实验专题.docx
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专题共35页文档

利用浮力知识测密Biblioteka 专题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1. 下沉在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金属块的密度 原理:测得物体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那么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这个公式么?在空气中测量一下物体的重力 G 在水中测量一下绳子的拉力F推到过程: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密度了。
2、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金属块,水杯,弹簧测力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空气中测量金属重力G,并记录数据2、在水中测绳的拉力F,并记录数据3、带入原理公式,计算物块的密度,查密度表判断这是什么物体G/N F/N F浮/N ρ物金属A金属B2、应用漂浮物体测量木块的密度如果物体体积为V物排开水的体积V排能否应用这两个物理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呢?有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出结论。
对于体积符合(v=s h )的物体,此公式可以简化:===V hV a排物液液物Sh ρρ液ρρSa=h a物液ρρ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由公式二,我们只要测量物块的高度a,和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就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
测量木块的密度=V V 排物物ρρ液原理:=h a物液ρρ 实验仪器:水杯,直尺,木块(2)如果知道一个木块的密度,能否用木块测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根据公式此时可以变换成:根据公式四,我们就可以用木块的密度算出油的密度。
对于符合V=Sh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公式四简化===V Sa a V Sh h物液物物物液ρρρρ得到公式五=VV排物物ρρ液=V V物液物液ρρ=a h液物ρρ根据公式五,我们就可以求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用公式五的原理测量酒精、盐水,油的密度利用漂浮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原理:=a h液物ρρA B C密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问题一:密度计底面积越大越好,还是越好?是A 好,还是B 好?问题二: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说明,液体密度大还是小?问题三:同一密度计插入不同液体中,请问A 、B 、C 那种密度大?问题四:如果将一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此时刻度表示密度是1,请问表示密度0.8的刻度在1的上端D 点还是下端E 点?A密度计就是一个瘦长的漂浮的木条,当然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态,但是原理就是上面说的内容真实的密度计问题3:空易拉罐随地都是,作为一个喜欢喝饮料的小朋友,你对易拉罐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呢?让我们来测一测他的密度,鉴别一下他是什么物质。
设计实验观察物体的密度与浮力关系

实验数据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 据和结果
添加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器材清单:列出所需的所有实 验器材
实验报告模板:提供实验报告的格 式和要求
PART FIVE
不同密度的物体:金属块、木块、塑料块等 液体:水、盐水、酒精等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秤等 实验容器:烧杯、量杯、试管等
汇报人:XX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 测一致,验证了阿 基米德原理的正确 性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可以得出物体在 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实验结果对于实际应 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可用于船舶、潜 艇等的设计与制造
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 实验操作中的主观误差 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传递
PART SEVEN
实验前,记录所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在水中测量每个物体的浮力 记录每个物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力 计算每个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之比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 析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得 出结论。
实验数据记录:整理实验过程 中测量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 中。
结果验证:通过实验结果验证 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是否符
准备测量工具:天平、量 筒、水、待测物体样品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样品的 质量
将量筒装入适量水,记录 初始刻度
将物体样品放入量筒中, 记录水面刻度
将待测物体放入 液体中,观察其 是否沉没或漂浮。
记录物体在液体 中的状态,如沉 没、漂浮或悬浮。
根据物体在液体中 的状态,分析其密 度与浮力的关系。
根据密度与浮力 的关系,得出实 验结论。
合预期。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 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评估其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专题

1、测物体的密度
器材: 弹簧测力计、杯子、水、 细线、 物体(ρ物>ρ水) 步骤:
表达式:
双提法测固体密度
(物 水 )
F
二提解决体积
F浮 G F示 F浮 V物 V排 水 g
水
一提解 决质量
G m g
G
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测出石块 的重力为G
———————————— 表达式:
三提法测固体密度
分析:
G
F1
F2
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 G F1 水 gVA
G F2 液 gVA F浮
①
②
A ① G F1 水
A
A
水
A 待测液体
G F2 水 表达式: 液 G F1
(3)把橡皮泥捏成实心球体浸没在 水中示数为V3 V V 2 1 表达式: 泥 水 V3 V1
苹果块 (强制其漂沉)
7、测花生米的密度 器材:量筒、果冻盒、水、
花生米(ρ水<ρ米)
(1)量筒中装适量水,果冻盒放入 步骤:后记下水的体积V (2)花生米放入 1 盒内仍漂浮水面,记下水面刻度V2 (3)花生米放入水中浸没,果冻盒 仍漂浮记下水面刻度V3
ρ米=(V2-V1)ρ水/(V3-V1) 表达式:
物块
ml
( 物 水 )
ml
借助漂浮物
ml
v2 v1
v3
一漂得质量
G F浮 mg 水 g (V2 V1 ) m 水 (V2 V1 )
一沉得体积
V V3 V1
8、测液体的密度
器材:杯子、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平底试管(质量忽略) 步骤: ——————————————
液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实验与数据分析

0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 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0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密 度对浮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
01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 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02
浮力产生原因
由于液体具有重力,因此液体 内部存在压强差,导致物体在
液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
03
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通过对比不同形状物体(如球体、长 方体和圆柱体)在相同密度液体中的 浮力,发现形状对浮力的影响较小, 主要取决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分析了温度对液体密 度及浮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 体密度减小,导致物体所受浮力降低 。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理解液体性质及 其与浮力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03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漂浮在液面上;当物体 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当物体密度大 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至液体底部。
密度梯度对浮力影响规律
01
在具有密度梯度的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随着深 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02
密度梯度越大,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变化越显著。
03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温度或盐度引起的密度梯度 变化,会对物体的浮力产生复杂影响。
04
结果分析
分析形状因子与浮力之间的关 系,探讨形状因子对浮力的影
响规律。
优化设计建议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综合考虑物 体形状、体积、材料密度和液体 性质等因素,提出优化浮力的设 计建议。
对于需要增大浮力的场景,可通 过改变物体形状(如增加表面积 、减小体积等)或选择密度较小 的材料来实现。
专题9 浮力法测密度

浮=ρ
液
gV
排可得,未知液体的密度
ρ
液=gFV浮排
=
____h____。(均用测得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 ρ 水)
图3
专题9 浮力法测密度
1.(2)大烧杯中的水面到达标记处 相等
(3)ρ 水 V1
(4)V2-V1
ρ水V1 (5)V2-V1
2.(1)26.4 (3)2.4×103 (4)偏小
3.(1)SH
返回目录
2.小明想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测出鹅卵石的密度。于是他从实验
室取来天平、烧杯、水和细线进行测量。(ρ水=1×103 kg/m3) (1)小明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
码的位置如图2-甲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__2_6_._4___g。
(2)在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57.8 g。
=m排 ρ液
;(2)浮力法测液体密度的原理:ρ 液=gFV浮排
。
专题精练
返回称象”的启发,小明利用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油
性笔和足量的水(密度为ρ水),测量小石块(不吸水)的密度,实验步骤如 图1所示。
(1)使小烧杯漂浮在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将小石块放入小烧杯
专题9 浮力法测密度
专题9 浮力法测密度
专题概述
专题精练
返回目录
专题概述
返回目录
专题9 浮力法测密度
返回目录
1.本专题主要考查内容:利用浮力测密度。
2.解题技巧:(1)浮力法测固体密度的原理:ρ 物=mV 。漂浮
或悬浮时有 m 物=m 排=Gg排 =ρ 液 V 排,浸没时有 V 物=V 排=ρF液浮g
ρ 水 gSH
(2)Sh
利用浮力测密度专题训练

1.小红用天平、烧杯、水和缝衣针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对一个塑料球密度的测量。
请你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图28所示的实验情景,把相应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2.蓓蓓用量筒、溢水杯、小烧杯、水和细铁丝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对一个塑料球密度的测量。
请你根据图21所示的实验情景,把相应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小明手上有一块橡皮泥,他想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小明利用一个量筒、适量的水和细线设计了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方案,以下是他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明的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1)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1; (2)将橡皮泥浸没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2;(3) ,读出 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 3。
图21 ⑵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测得水的体积为V 1。
⑶用细铁丝把漂浮的小球压入水中,小球浸没时,溢出的水再次流到小烧杯中。
⑷再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情景⑵的量筒中。
测得水的体积为V 2。
⑴把小球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小球漂浮时,溢出的水流到小烧杯中。
已知水的密度为水ρ,利用上述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橡皮泥ρ 。
4.用图21所示的方法可以粗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请你将李明同学测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刻度尺测出 烧杯中水的深度h 1。
(2)将橡皮泥捏成球状后放入烧杯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烧杯中水的深度h 2。
(3) 。
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
(3分5.要测量玻璃密度,现有满足要求的量筒,水和一个玻璃平底试管,实验步骤如下: (1)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 1;(2)将平底试管放入量筒中漂浮在水中,记下水面对应量筒的刻度为V 2; (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玻璃密度的表达式为ρ玻璃= 。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材料

8、将V排,V物,带入实验原理公式进行计算。
实验数据
原始数据:
G`1/N
G2/N
G3/N
G漂排/N
G下沉排/N
易拉罐
处理后的数据:
V排
V物
ρ易拉罐
易拉罐
查密度表得出,该易拉罐可能是__________什么物质.
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
用公式五的原理测量酒精、盐水,油的密度
利用漂浮测量液体密度
实验原理:
器材:杯子,水,直尺,木块
数据表格
a/m
h/m
ρ液/kg.m-3
酒
盐
油
水
密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问题一:密度计底面积越大越好,还是越好?是A好,还是B好?
问题二: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说明,液体密度大还是小?
条件:实验室中只有一只很大的量杯,你能只用量杯测量出物体的密度么?
原理:
1、物体漂浮时的体积是:V排=V2-V1
2、易拉罐中金属的体积:V物=V3-V1
3、 计算物体用密度公式:
4、图二物体漂浮,此时
5、因为
将公式三带入公式一
这就是测量易拉罐密度的原理。
下面,我们就去动手做一做吧
易拉罐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量杯,易拉罐,
数据表格:
V3
V2
V1
ρ易拉罐
易拉罐
问题四:实验室如果没有量杯,只有溢水杯,你能不能用公式 求解这个问题呢?
用溢水杯求出物体的体积:
由图可计算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G水=G杯子+水—G杯
从上面的式子,我们就可以算出排开水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浮力测量方法总汇一、 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1. 固体:表达式: 2. 液体 表达式: 教师姓名陈伟彬 学生姓名 填写时间 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上课时间阶段 基础( √ ) 提高( √ )强化( ) 课时计划第( )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 1、掌握用常规方法测量密度2、掌握特殊方法的测量密度3、掌握用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测量密度重难点 特殊方法测量密度、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测量密度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评语及建议:12m V V ρ=-12m m V ρ-=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1)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0m(2)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 (1)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 (1)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 (2) 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石块、笔或橡皮筋 (1)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 (2) 取出塑料盒内的固体,往里缓慢倒入水,器材:量筒、足够的水、待测液体、密度较小的固体 (1) 量筒内装有体积为1V 的水 (2) 将一密度较小的固体放入水中,2V 二、 有天平,无量筒(等体积替代法)1. 固体表达式:2. 液体表达式: 三、 有量筒,无天平1. 固体 a 、一漂一沉法V1V 2V3表达式: b 、(曹冲称象法)表达式:c 、公式:3. 液体a 、等浮力法公式:b 、(曹冲称象法)表达式: 四、 只有弹簧测力计212131V V V V V V ρρρ--=-水水m=()21V V ρρ=水132V V V ρρ=-水器材:量筒、待测固体、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料盒 (1) 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1V (2) 将待测固体放在木块上,测得量器材:小烧杯、水槽、量筒、待测液体、足够的水 (1) 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 (2) 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102010m m m m m m ρρ--=-水水m =仪器: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 (1) 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 (2) 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1. 固体(双提法)表达式:2.液体(三提法) 表达式:五、 只有刻度尺1. 土密度计法 表达式:够的金属丝(1) 取粗细均匀的木棒,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h ,底部缠上足够的金属丝(2) 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将木棒放入烧杯内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水面的高度1h ∆(3) 倒掉烧杯中的水,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将木棒放入烧杯内,使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液面的高度2h ∆2. 等压强法表达式:3. 浮力法 表达式: 密度测量方法 器材:玻璃管、橡皮膜和细线、烧杯、足够多的水和待测液体、刻度尺 (1) 使用刻度尺测出试管的长度h ,通过细线用 000ρρρ=水排水G gV =G -F,G -F21m ρ=水(h -h )s 器材:弹簧测力计、待测液体、石块、烧杯、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1) 用(2)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 (1)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器材: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待测固体、水槽、刻度尺 (1) 使一空烧杯悬浮在水槽内,用刻度尺测得液面的高度1h (2) 将待测固体放在烧杯内,测得液器材:天平和砝码、待测固体、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待测固体课堂训练:1.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绳、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
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
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2);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4);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ρB= 。
2.某校地质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
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出测量该矿石密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其中一种方案的实验步骤及矿石密度的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3.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铝块、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
4.现有细线、弹簧测力计、带提手的小水桶、量筒、水、溢水杯、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等器材,请你选取其中的器材,用两种方法测出完全浸入水中的小石块所受的浮力.写出选用的器材和简要步骤.方法一器材:简要步骤:方法二器材:简要步骤:5、(实验题)如图13所示是一个量筒和一个玻璃制成的小试管,另有适量的水。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这个小试管的玻璃密度。
(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写出试管玻璃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 ???????????????????????????????????????????????????????????? ??? ????????????????????????????????????????????????????????????????? ??????。
表达式:ρ玻璃=?????????????????6、小明家买的某种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这种牛奶的密度。
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改为 1.03g/cm3。
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里了一支“密度计”。
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
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3分)(1)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2)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水;(3);(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7.现在有一杯水、一块长方体木块、一把刻度尺,你能只用这些器材测出木块的密度吗?测木块的密度:8、给你一杯水、一支弹簧秤、一块不规则的石块、一根线、一把刻度尺,你能用这些器材测出石块的密度吗?利用浮力和杠杆平衡条件测密度例1、小文用一根硬直尺设计出测果汁饮料密度ρ果汁的实验方案。
首先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使硬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铁的小铁块A挂在硬直尺左端C处,把一块橡皮B挂在硬直尺右端,调节橡皮B的位置,使硬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橡皮挂在硬直尺上的位置为E,如图25所示。
下面是小文测量ρ果汁的部分实验思路,将其补充完整。
(1)在直尺上读出OE的长度Lo;(2)把铁块A浸没在果汁中,把橡皮B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直尺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3);(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写出计算ρ果汁的表达式:。
在直尺上读出OD的长度L ρ果汁= (L0-L) ρ铁/L0例2、小李想测量食用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图25有刻度尺。
小李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找来一根均匀轻质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将一密度未知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D,如图18所示。
下面是小李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D的长度L o;(2)将适量水倒入烧杯(水的密度为ρ水为已知),金属块B没入水中且不碰烧杯,把重物A从D处移动到E处时(E点未标出),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将金属块B取出;(3)将适量油倒入另一烧杯,金属块B没入油中且不碰烧杯,将重物A从E 处移动到F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将金属块B取出,用抹布擦干;(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的表达式为:。
练习2.小明想估测某种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
小明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待测固体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如图22所示,下面是小明估测固体密度ρB的实验步骤,请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记为L0,记录在记录表中;(2)把待测固体B浸没在水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3)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B的表达式为:。
练习3.小明利用轻质硬棒(可视为杠杆)和透明塑料小桶等器材制作了如图23所示的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用细线做成提纽在O点将硬棒吊起,棒的一端悬挂塑料小桶(小桶中可装水或其他待测液体)。
另外找一个重物作为秤砣,通过调节秤砣在硬棒上悬挂的位置,可使硬棒(杠杆)处于水平平衡。
以下是小明测量某种待测液体时的实验步骤的一部分,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小桶内不加液体,手提O点处的提纽,移动秤砣位置,当秤砣置于A 位置时杠杆处于水平平衡。
测量并记录此时O点到A点的距离L0;(2)将适量的水注入小桶中,在桶壁上标注水面位置。
移动秤砣到某一位置,使杠杆再次处于水平平衡,测量并记录;(3)将小桶内的水全部倒出,;(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计算待测液体密度ρ液的表达式:ρ油= 。
4、小明要测量一根1m左右、粗细和质地都均匀的细木棒的质量,通过估测发现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于是,他想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现有器材:天平、一块质量适当的金属块、一把量程为20cm的刻度尺和几根足量长的细绳.只利用现有器材请你帮他设计测量这根细木棒质量的方案,要求:(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用测量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