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化改新(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28张PPT)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28张PPT)

江户东京博物馆
位于日本东京墨田区横网的一所博物馆, 于国技馆相邻位置。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 团管理及营运。为收集、保存及展示遗失 的江户、东京之歴史及文化相关资料,于 平成5年(1993年)3月28日开馆。
3、社会生活
在德川时代, 全体居民都被 严格的等级制 度分为四个阶 层:武士、农 民、手工业者 和商人。
4、闭关锁国
日本德川幕府于1633——1639年 间颁布了五次“锁国令”。闭关 锁国政策在1635年开始实行,直 到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为止。 德川幕府明确禁止日本人出国、 禁止在外的日本人回国,并规定 于外国的贸易关系仅允许在长崎 进行,而且对象仅限于中国和荷 兰。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 了幕府统治,但也使日本成为一 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严重阻碍了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室町时代(公元1336~1573年 )
1.公元1336年足利尊氏率兵反叛,于京都建立室
町幕府 足利高氏,镰仓时代 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 武将,室町幕府的第 一代征夷大将军镰仓 幕府灭亡后,由后醍 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2.由于室町幕府是聚 集了各有力大名(诸 侯)而建立的,因此 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 薄弱,1467年爆发了 「应仁之乱」,室町 式微,进入战国时代
日本地理教科书一段课文
思考:日本的文字、古代服饰与我国 日本奈良时代服饰 文字、服饰是否有相似之处?
3世纪中叶,大和国家兴起于本州中部,5世纪初, 实力强大的大和国家征服各部,建立起日本列岛第一 个统一国家政权。大和国家又名倭国,大化改新后天 皇执政,大和时期结束。在考古学上称为古坟时代。
一、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原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

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
建国家。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初めまして、どう ぞよろしくお愿いし ます。
759年鉴真主持建造的 唐昭提寺
合作探究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 却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 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 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D 2.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
是要建立( ) A. 贵族世袭制度 B. 城市自治机构 C. 政教合一国家 D. 中央集权国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
孝 德

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②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 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 大化。
二、大化改新
2.时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德 天
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①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②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③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1)目的: 保护自己的庄园 (2)武士: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 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团: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 武士团。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统一 1)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5世纪时,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课件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课件

1.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 这一特色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A.中国秦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

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建立县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农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日本的大化改新
分析日本自然特征
日本的自然特征:
它是个岛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
灾害频发,国土有
限,资源溃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日本人常有对国家 和民族的忧患意识 和危机感。
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主义性质 的改革
意义: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 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 建社会。
名仁天皇
美智子皇后
版权所有-
1.将信息表中的序号填入相应位置
大 化 ④ 改 ⑤ 新
背景
时间
过程、内容
影响、意义 ①

② ⑥

①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②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③646年,大化改新 ④社会矛盾尖锐 ⑤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 ⑥编订了第一部律令法典 ⑦土地收归国有

“大化改新”使日本 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 来的“神道”向“武 士道”演变
版权所有-
三、中日文化交流
版权所有-
鉴 真 东 渡
空海 774~835 804年到唐朝学习佛法,806 年归国 版权所有-
鉴真 693~775 唐朝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共1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共10张PPT)
(3) 解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混淆了大化改新的 背景和意义,从而作出错误的选择。
【答案】D
【例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 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1)这是哪个国家哪一年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 称为什么? (2)这次改革除了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 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 治、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例 1】
下列选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或原因的是 ( )
A.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 B. 以苏我氏贵族为代表的豪强贵族专权跋扈, 独揽朝政 C. 中国大唐王朝的高度繁荣,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D. 建立起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点拨】(1)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
(2)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原因。
3. 6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 孝德天皇颁布诏书, 进行国制改革, 史称 “大 化改新” 。
4.701 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 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5.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710 年,日本 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6.到 10 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武士阶 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点拨】(1)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
(2)解答本题需全面了解这次改革的内容、与古代中国 的关系,以及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的变化。
(3) 解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无法从材料所提供 的信息中解读出这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不了解大化改 新的时间、内容及作用等。

东亚日本大化改新PPT课件

东亚日本大化改新PPT课件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基本教义
是服从真主安拉(即上帝,原系古莱西部落主神), 即16字清真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 真主使者。
“六信”:信安拉、天使、使者、经典、后世、前
定。 (1)念诵安拉为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
安拉的使者,是“先知”; ( 念功 )
(2)每天朝着麦加的克尔伯神庙的方向礼拜五次,每 星期五举行公众礼拜; ( 拜功 )
明。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
族特性的极致体现。
二、西亚:阿拉伯文明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看书P30—31思考: 1、伊斯兰教起源于 亚 洲西部的 阿拉伯 半
岛;兴起于 7 世纪;创始人是 穆罕默德 ;伊 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是《 古兰经 》。
2、伊斯兰教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 3、你知道哪些有关伊斯兰教的知识?请说一 说。
日本地理教科书一段课文 思考:日本的文字、古代服饰与我国 日本奈良时代服饰 文字、服饰是否有相似之处?
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
看书P29思考,讨论:
1、你认为有哪些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
2、大化改新性质、意义?
3、大化改新是参照中国
制度而实施改革的。

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
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
• 朝圣期间,聚集在“圣城”麦加的上百万名穆斯林信徒,一起祈祷, 一起吃饭,一同学习伊斯兰教的历史大事,共同庆祝真主安拉的光荣 业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25张PPT)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中国
日本
列强
中国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明治维新)
日本
日本
羊为什么会变成狮子呢?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倒幕运动
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中期,统治日本的是?它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德川幕府
对外实行锁国 2、幕府统治又遇到了怎样的危机?
一、倒幕运动
1、倒幕运动的原因


激化
导致

内忧
幕府的封建统治 严重阻碍了资本
社会矛盾
治 危
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
颁布锁国令,规定平 户、长崎领地通商
闭关锁国
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倒幕运动的原因
内忧
幕府的封建统 激化 治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
展。
外患
以美国为首的 导致 西方列强入侵
革命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发资 展本 巩主 固义
俄国 农奴制改革
改革
相同点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时代相同 (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性质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相同
都成功了,且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不同点
局限性相同 原因不同
目的不同
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消极: ②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道路。
材料:
“大陆政策”: 第一步吞并台湾 第二步吞并朝鲜 第三步吞并满蒙 第四步吞并中国 第五步征服亚洲 第六步称霸世界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

探究单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表格项目措施军事行政财政文化其他 二、加强中央集权史料1、军事2、行政3、财权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4、文化材料一: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5、礼仪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材料一: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材料二: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材料三:“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

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

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

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北宋官员人数(单位万)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 2010年5月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由日本在 中国上海建造1:1的“遣唐使船”亮相在 日本馆。
哇,当时日本遣 唐使的船原来是 这样的啊!
可是船看上去也不是很 大啊!为什么他们要千 里迢迢、披风斩浪来中 国呢?
一、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 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 个小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 治的邪马台国。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 出现了另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叫‚大和国‛ 4世纪前半期大和国统 一了北九州和部分本州。5世纪大体统 一日本。
材料1: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 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 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作用: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国家的管理,为 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
材料2: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 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 (庸),交地方土产(调)。 -----《改新之诏》
材料四: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 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不足 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总人口中 的比重相当大。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员、僧侣、留 学生和工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
(4).归国留学生积 极推动改革
小结:大化革新背景
(1).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不安。(国内 矛盾)
法制上,制定律令,建立律令制度。 作用:制定治国基础,有利于更好的管理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服饰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 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化改新的积极影响
1、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
商业活跃,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2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成为依靠“律令”
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3、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化改新的消极影响
1、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 很多贵族建起许多庄园
2、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天皇
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
天皇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 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 君权神授 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 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大化改新
• 阅读课本P40-41页,回答下列问题
“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 原来的 “神道”向“武士道”演变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 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 命,勇于战斗。
赤金丝威大铠日本武士 中上层武士 专为武士制造刀剑的传统技术 长弓大铠武士造型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 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 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 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作为治国基础。
汉委奴国王金印
东汉光武帝画像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 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公元57年(东汉初), 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谴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委奴国王”金印。
日本遣唐使来华
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 么相同之处?
内容 土地收归国有,并定期分给农民 经济上: 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法律上: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积极性: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局限性: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 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影响
• 1、大化改新的背景?
• 2、大化改新的过程?
• 3、大化改新的内容? • 4、大化改新的影响?
阅读史料 归纳背景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 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平民, 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畿内地区曾发生多起叛乱。“战争不已”, 生产破坏,社会不安。 —— 《日本书纪》卷25 材料三: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 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 遣唐使19次。
唐朝服饰
日本和服
日本的茶道源于……
9世纪的日本书法
日本文字源于汉字
比较一下,平 城京与长安街在城 市布局方面有哪些 相似的地方?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 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 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结合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大化改新的背景
国内背景: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1)社会状况:
(2)经济上: (3)政治上:
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经济实力强大
地方贵族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央政权
国际背景:中国唐朝的繁荣,朝鲜半岛国家的蒸
蒸日上,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 楷模,实行变革。
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过程: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铲除苏我氏 645年,孝德天皇继位,建年号“大化”
646年,孝德天皇进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改革功臣—中臣镰足
中臣镰足--大化改新的杰出功臣
645年6月12日,中大兄利用 苏我入鹿出席朝廷接见朝鲜使节的 机会,在中臣镰足和归国留学生的 协助下,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以苏 我入鹿为首的苏我氏家族势力,夺 取了中央政权。 14日革新派人物组成了以中大 兄皇子、中臣镰足为核心的集团, 拥立孝德天皇即位,并效仿中国的 作法,建年号“大化”。第二年元 旦,天皇颁布诏书,开始国制改革, 史称为“大化改新”。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 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 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进一步扩大对外 开放。
日 本 的 大 化 改 新
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日本周边国家强大 背景 日本留学生力倡改革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的宫廷政变成功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
仿照隋 中日之间自古就有交往,古代日本不断向中国学 2、大化改新的内容: 唐制度 习,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1)政治上: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2)经济上: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3)法律上: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
亚洲东部,四面临海的岛国 土地狭长,资源匮乏
一 衣 带 水 、 一 苇 可 航
1、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2、从自然环境角度简单介绍日本。
日本概况
民族:大和民族 国花: 樱花 国旗:日出之国 国徽: 圆形,绘有16瓣 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国服:和服
国名: 东瀛、东洋、扶桑
5世纪时大和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