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家风观后感
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15月22日,项目全体在位人员观看了纪录片《守望家风》,进一步加强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意识,从中也让我受益匪浅。
家风正、则风气正,家风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一个家庭,更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社风民风正,国家则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当我看到《守望家风》第一集中关于郑氏家族简介时,了解到他们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内心为之震撼,是什么让他们家族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一直经久不衰并且受世人尊敬。
没错,正是他们家风家规时时刻刻鞭策着他们,告诉他们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哪又该怎么去做?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郑氏族人人人都谨记家风家规,严于律己,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才得以让整个家族长久不衰。
此时,我又想到了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孟子刻苦读书,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
还有片中俞德渊、于成龙的良好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家风家规无不体现了祖辈们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家风家规。
通过观看《守望家风》,我觉得小到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大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气魄,也需要每位成员去严于律己的遵守,才能经久不衰,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2看完了大型廉洁纪录片《守望家风》后,让我觉得自己的`灵魂经过了一次干净彻底的洗礼,每一集都让我内心深受感动,深受启发。
对于我来说,《守望家风》是让我如何成为一个认真负责的铁建人并兢兢业业完成我的工作的方向标,是让我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上对的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下做好一个好父亲的指路灯。
正如成龙唱的《国家》这首歌里: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
成为现代中国人,我感到自豪骄傲,我爱我的国,我愿意为她奋斗终身,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我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做贡献。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最近观看了一部关于家风的纪录片,感触颇深。
这部纪录片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家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让我对家风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家,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是心灵的港湾。
而家风,则是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人。
纪录片中,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家庭故事,展现出了不同家风的特点和影响。
有的家庭注重勤劳节俭,长辈们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懂得生活的不易,能够吃苦耐劳,具备坚韧的品质。
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有的家庭重视诚信待人,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
父母从小就教导孩子要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孩子们学会了真诚对待他人,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还有的家庭注重读书学习,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孩子们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具有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
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够塑造个人的品格,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其成员在社会中也会传递出友善、正义和担当。
相反,如果家风不正,家庭成员可能会陷入自私、贪婪和道德沦丧的泥潭,不仅给自己带来不幸,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家风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些家庭过于注重物质追求,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培养;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责任感。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是当务之急。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重新审视和重视家风的建设。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引导孩子。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勤奋努力、诚实守信、自律自省等。
同时,社会也应当为家风的传承和弘扬创造良好的环境。
媒体可以多宣传优秀的家风故事,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家风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家风的建设中来。
《家风》观后感

《家风》观后感《家风》观后感(通用16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风》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风》观后感篇1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好家风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播课,起初我对于什么是“家风”并不了解,观看直播后,我似懂非懂,妈妈耐心的给我举了“曾子杀猪”的例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
他的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被闹得没办法,就对孩子说:“好孩子,你留在家里,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终于留在了家里。
过了一会,妻子回来了,曾子去准备杀猪。
他的妻子连忙上去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孩子闹着玩的,你怎么真的要杀呢?”曾子认真地对她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明天孩子学会了说谎话,糊弄你。
再说了,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在心里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也许就不会听了。
这样做,对我们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最后,曾子还是坚持把猪杀了。
父母要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人,那么他们首先也要当个诚实守信的父母,一诺千金。
我懂得好家风就是以身作则。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
在我的家里,也有家风,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善良的、有诚信的人。
人要有诚信,妈妈经常教育我要诚信待人。
记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约好了一起去学校打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中午却下起了大雨,本来我把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约好了的.事情,我赶忙穿上鞋准备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个同学没去怎么办?妈妈说:“你还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么办?那同学们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
”“好吧,我去。
”到了学校,虽然那个同学没有来,但我放心多了,因为我是一个守信的孩子。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第一篇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风气,12月4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厅综合楼三楼会议室集体观看了《家风》纪录片。
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
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讲述《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
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
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弘扬“家风”的重要性,以良好家风锤炼作风,把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正直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职工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全体干部职工为人做事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第二篇由央视科教频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家风》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
《家风》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和悠远绵长的文化根基,值得老中青少几代人共同学习。
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家风的纪录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片中生动的人物故事、厚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犹如和煦春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
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
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
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心得体

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心得体示例文章篇一:《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心得体会》一、家庭的镜子我看了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后,心里就像被石头砸了一下,很不是滋味。
家啊,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的模样。
在片子里,那些因为贪污腐败被抓起来的人,他们的家庭就乱成了一锅粥。
我记得有个例子特别深刻。
有个当官的,本来家庭还算幸福美满的。
可是呢,他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开始偷偷地收别人送的钱。
他以为自己做得很隐蔽,不会被发现。
哼!这就像是掩耳盗铃一样,自欺欺人。
他这么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他的家人吗?他的孩子还小,本来可以在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里健康成长的。
结果呢,他的所作所为就像一颗毒瘤,慢慢地侵蚀着这个家。
他的妻子一开始可能还不知道,但是后来发现了,那种绝望和痛苦,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
家庭里没有了信任,没有了温暖,只剩下争吵和埋怨。
这时候我就想啊,家要是没有了好的风气,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在大海里乱撞,迟早是要翻船的。
二、家风的传承我家呢,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是家风可严了。
我的爷爷就经常给我们讲,做人要诚实,要正直,绝对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爷爷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可严肃了,就像一个威严的将军在下达命令。
他还会给我们讲一些故事,比如古代那些清官的故事。
有个叫包拯的,他的脸黑得像煤炭一样,但是他的心可亮堂了。
不管是谁犯了法,哪怕是皇亲国戚,他也绝不放过。
爷爷就说,我们家就要像包拯那样,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我的爸爸妈妈也一样,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是兢兢业业的。
他们从来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就走歪路。
有一次,爸爸的同事想让爸爸在一个项目里做手脚,这样他们就能多赚点钱。
爸爸当时就拒绝了,他说:“这不是我们该干的事,要是干了,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啊?”我当时听到爸爸这么说,心里可骄傲了。
我就想啊,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它就像一股清泉,不断地流淌在我们家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在片子里看到那些被腐蚀的家庭,我就更加明白了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家风的观后感200字(精选7篇)

家风的观后感200字(精选7篇)关于家风的观后感,精选4篇精选范文,字数为200字。
今天早上我收看了央视《家风家训》节目,这个节目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也让我认识到了许多好朋友,比如:高振宁、张家界、梁子良、张俊、李家琪、张文德、李俊杰等好少年,我也很受教育。
关于家风的观后感,精选4篇精选范文,字数为200字。
今天早上我收看了央视《家风家训》节目,这个节目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也让我认识到了许多好朋友,比如:高振宁、张家界、梁子良、张俊、李家琪、张文德、李俊杰等好少年,我也很受教育。
今天早上我收看了央视《家风家训》节目,这个节目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也让我认识到了许多好朋友,比如:高振宁、张家界、梁子良、张俊、李家琪、张文德、李俊杰等好少年,我也很受教育。
首先说高振宁他的好朋友张子良,他家里穷,他的父亲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
后来,他们一家人住在四间房子里,家里还有三间小房。
他们每天都要到那间房里去,还会经常看到有人在那儿摆弄他们,有的用石头砸他们的衣领,有的用石头砸他们的脚,还有的用手去摸他们的头皮。
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子良,他很孝顺,从小就是一位孝顺的孩子,为了给爸爸治病,每次都是把自己的衣服弄得破洞烂洞。
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不能浪费父母的钱,还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
我也要做好孩子,做个好孩子。
家风,是我们家庭里的一种良好习惯。
一开始我不懂得家风的重要性,看完这部电视剧以后我明白了:家风的重要性。
我从小就对家庭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
家里爸爸对他的管不住,我对家里的人也非常不以为然。
有一次爸爸让我把书包扔到外面,我就大声喊爸爸,我不听,爸爸还是不听。
后来爸爸知道了我要打你的时候,就不管了,还把我的书包给我,还给了我,我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不打我,也不管我了,我就把书包放到了床上,等到爸爸回来了才去做作业。
这个家风是什么呢?那就是一家人在家里面,不管你做了什么事,家风都是一家人在背后默默无闻的支撑,家风是什么呢?就是父母之间的亲情。
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1从古至今,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家都是每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碰触,家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家给了我们太多。
家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小的组成,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一直以来的处事准则和价值观,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每个人心灵健全的培养土,他影响着人的社会行为,这就是为什么良好的家风对于国家的安定有着如此的大的影响。
正如影片中讲到的郑氏一族在回答朱元璋“何以治家?”他们回答到“谨守祖宗成法,因以家规进。
”朱元璋听后喟然长叹:“人家有法守,尚能长久,况国乎……”小家都有自己的家规可遵守,便能长盛不衰,何况治理一个国家。
如此,如果每一个小家都能遵守家风,那我们国家这个大家便也能长治久安了。
家风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是不断的创新包容的,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现在人在继承传统的家风下,也不断的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融入新的家风,例如我们新时代的家庭在传承传统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下,还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的新思想,为家风注入新的元素。
我的母亲也是一名老党员,在她的熏陶下,我一直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争当优秀的少先队队长,初中积极入团,大学积极入党,大一就写了入党申请书,我的家庭也一直给我灌输正确的三观,教会我不怕吃苦,努力上进的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听到______的对青年的鼓励中,我觉得我在今后的家庭中,也会把新时代中国梦传承下去,小家的梦与国家的梦紧密相连,良好的家风也必会给国家带来一股清风。
观看纪录片守望家风心得体会2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扬好家风,才能涵养好的作风。
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知规矩、守纪律,此谓礼,亦为道。
纪录片《守望家风》由“家国”“俭廉”“善仁”“孝忠”“传承”五个部分组成,草灰蛇线、伏脉千里,从浙江郑义门《郑氏规范》如何由“一家之规衍变为一国之法,一门家风演变为一国之民风”切入,对《颜氏家训》《诫子书》《钱氏家训》《范氏族谱》等大家家风家训所蕴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文化基因进行解读,向世人展现中华传统家训家规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揭示了好家风既是以德持家的灵魂所在,也是净化个人身心的重要力量。
[202X新编]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通用类]
![[202X新编]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通用类]](https://img.taocdn.com/s3/m/82483c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3.png)
[202X新编]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通用类]篇一:《家风观》看完《家风观》,我的心情很复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清贫的家庭却刻苦习学,孝顺父母,心胸宽大的故事。
看到影片中的人们温馨的家庭美景,让我不由地潸然泪下,也让我佩服立身自强的学习精神,崇尚家风,追求卓越的精神。
影片中,我看到家人以不同形式与彼此互动,爸爸妈妈关心和照顾孩子,仔细给他们解释事情,努力让自己家的孩子们知识丰富,有更大的早期优势,这让我明白,孝顺尊敬的家风可以熏陶孩子,使他们具有更坚定的自信,更严官短经。
大人们用谦逊有礼的态度交往,从尊重、关心、相互信任等温馨气氛,这种对诚实敬重的家风令我感到感动,也令我对家庭责任有了更多的深刻体会。
通过这部影片,我愈发意识到家风的重要性,提醒了大家以家风为核心,做一个值得爱敬的人。
我觉得唯有家风,才能够将一个家庭联系在一起,把一个家庭变成家。
看完《家风观》,我的心情既鼓舞又感动,感受到营造家庭团圆和温暖的家风的重要性和力量。
影片中,父母和孩子之间都友爱而又有秩序的家风能够珍视有效并且细心的沟通,而又坚持传承家风的理念。
这部纪录片要传达的正是一种家风可以让家庭更团结,父母和孩子们以友好、舒服、宽恕、包容的态度相处,给我们弘扬家风的重要性,继承文化的高尚境界。
更让我感叹,一个美好的家庭离不开家风,只有家风,才能把一家之中有情有义,更加充满温度。
通过这部纪录片,深深体会:家风有时候会在家庭成员间开辟一片桥梁;家风有时候可以让亲情更加发展,使得家人之间的相处更和谐;家风有时也会影响子女成长,使他们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家风既是根本,也是真谛。
必须要让它在家庭中成为一种习俗,以及一种文化,使家庭永远拥有和谐,常享安宁。
看完了电影《家风观》,是非常温暖的一部影片,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家风的重要性,我深深的感动着内心深处的一抹温情。
影片一开头就展示出了一个典型的家庭,父母的辛勤劳作,孩子们勤奋好学的生活,祖孙三代同堂的温馨,这样的家庭美景,让我分外的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
《家风》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和悠远绵长的文化根基,值得老中青少几代人共同学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纪录片家风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
如今“家风”那些事又被重新提起。
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的纪录片《家风》,应时、及时。
家风影响着每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
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
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
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
的。
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
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接着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
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
接着讲述的《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
“读书修身”,成了新叶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
我们的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
纪录片上集开篇讲述的是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纪录片通过聚焦几个有代表性的家族来诠释家风文化和家风传承,启发我们思考:优良的家风传下来了吗?纪录片不无忧虑地提示观众:家庭结构变了,若家风在,精神就在,核心价值就能传承。
片中介绍,按照家族传统,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
这在当下已基本见不到了,但今天的家风教育更强调的是父辈身教的传递。
家风的
传承,若只有家训、包括非常正式的规则文字,还不足以保证家风得以完美的传承。
能让家风传承下去的是一辈传一辈的身体力行。
在讲到京剧世家的家风故事时,年近90岁的谭元寿每天练嗓子,这是对孙子谭正岩最好的身教。
家长的一次身教胜于百次说教,反之家长的一次谎言亦会粉碎对孩子百次的诚信教育。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讲述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今天进行诚信教育最好的例子。
从家庭到社会,从做父亲到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这个故事里悟出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家风》的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叙事策略等固然重要,但故事内涵显得更重要,该片从创意到讲述,重温家风历史,呼唤当下家风建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