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实录(精选12篇)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实录(精选12篇)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实录(精选12篇)《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实录篇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4)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读、悟、背中初步感悟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

难点关键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理解《望天门山》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天门山》。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导入1、出示教学挂图,教师简介天门山:天门山在安微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把东、西梁山合称为天门山。

2、板书课题:望天门山(唐·李白)解题:“望”的地点可能是在?(江中船上)3、谁来说说有关大诗人李白的情况?4、诗归纳:唐代诗人李白诗风清雄豪迈,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像我们曾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等都是他的佳作,人称为“诗仙”。

二、学习生字,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卡片学习生字。

(1)正音:楚(chǔ )翘舌;帆(fān)前鼻音。

(2)认清字形:“楚”的下半部分是“一”不是“冖”。

“孤”的右边是“瓜”不是“爪”。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反复读古诗,联系彩图和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指东西梁山被江水隔断。

(借助彩图理解)楚江:长江。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到。

回:回旋。

(3)“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互相面对着。

出:挺立,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

(4)“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孤单。

日边来:从太阳旁边驶来。

2、请几名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3、奔腾的江水把天门山冲开,碧绿的长江水在此回旋、徘徊。

两岸的青山相对巍峨地挺立着,一叶小舟从太阳旁边驶来。

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下面yjbys为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到你!一、谈话导入师:这学期我们期中考试改革了,背诵古诗成了必考项目,你们都背诵了哪些古诗?生:我背诵了《敕勒歌》、《峨嵋山月歌》。

生:我背诵了《望岳》、《谢静远惠纸》、《山家》、《渡荆门送别》。

师:这次考试你肯定胸有成竹。

生:我背诵了《望洞庭》、《沙沟》。

师:会背诵《敕勒歌》的同学举手。

生:全班同学举起了手。

师:能背诵给我听听吗?生:齐背诵《敕勒歌》。

师:看来你们期中考试胜券在握了。

师:这两天我也读了几首古诗:欧阳修的《西湖》,吴骞的《诗西湖》,苏轼的《夜泛西湖》,白居易的《西湖留别》,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

(出诗题)生:齐读诗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题目中都有西湖这两个字。

生:我发现这些诗是写西湖的。

生:我发现都是写西湖美景的。

师:有意思,谢谢同学们的发现。

为什么他们都要写西湖呢?看来西湖有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随苏轼泛舟西湖吧。

生:读诗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二、整体感知师:游西湖首先与我们亲近的自然是水,咱们先轻声读读诗。

相信诗中带水的字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诗。

师: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生:我找到了湖、潋滟。

生:有雨。

生:有水。

生:有淡、浓。

生:还有濛。

师:好眼力,因为有水使得这些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出字)生:齐读这些字。

师:因为这些有灵气的字诗句才会那样鲜活,请你把这些字嵌进诗句中读读吧,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出画有节奏的诗句)生:读诗句。

(点3——4个人读)三、感受“雨”师:刚才郭子文同学说雨字也带水,你真有眼光,请你把这个字放进诗句中读读。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该怎样读?生:再读诗句。

师:你还能让我把雨听得更清楚一些吗?生:再读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篇一」一、温旧知,解诗题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它会令你想起哪首诗?生:《望天门山》。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师:这首古诗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默写,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天门中断()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日边来。

]师:这位同学填的是“楚江”“孤帆”,对吗?生:对。

师:这位同学不仅填对了,而且字写得工整、漂亮,老师给你点个赞。

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桌写对了就给他点个赞吧!【点评】执教老师采取复习导入法,由古诗《望天门山》引入教学,既检测了学生背诵诗歌及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

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老师发现,“饮”的前鼻音和“晴”的后鼻音你读得特别准确。

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怎么停顿呢?谁来范读一遍?生范读课题。

师:这位同学停顿准确,读得很有节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师:读了诗题,你能知道什么?生1:苏轼在西湖上喝酒。

生2:天气是先晴后雨。

师:题目经常会缺少一些要素,这首诗的题目缺少了人物,我们在理解题意时要学会补充人物这个要素。

(补充说明:这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

)【点评】诗题是一首古诗的眼睛。

教学时,执教老师让学生从读诗题开始,强调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了解题目的意思,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二、读准音,初感知师:诗人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师:这里有几个特别难读的字,谁来挑战?生1读生字词“潋滟”“亦”“妆”。

师:这位同学读“妆”时,翘舌后鼻音读得很准确,谁再来读一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5篇第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第一部分:谈话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师:都去过了哪里呢?生:……师:1.哇,这个地方听说风景优美,董老师也好想去啊!你真幸福!2.这个地方,董老师也去过了,那里的确值得一去啊!3.哇,这个地方,我今年就计划要去啦!看到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也很激动,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去过的地方。

我攀登过巍峨的黄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北海公园,但是最让我留恋的,却是那杭州的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的就是那名扬中外的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春天,桥边垂柳飘拂,桥下碧波荡漾柳浪闻莺:这里柳丝飘舞,莺声婉转清丽。

曲院风荷:夏天,荷叶田田,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花港观鱼:这里五色鱼在水中嬉戏,游人频频光顾。

南屏晚钟:这里晨钟暮鼓,余音绕梁。

平湖秋月:傍晚这里景色宜人,人们常常在此泛舟赏月。

双峰插云:这里南高峰与北高峰遥相对峙,插入云霄,气势非凡。

断桥残雪:冬天的时候,西湖银装素裹,这是人们赏雪的最佳去处。

雷峰夕照:夕阳西下,雷峰塔与湖面交相辉映,分外妖娆。

三潭映月:“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这成了西湖著名的标志。

师:同学们,美吧?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在这留恋忘返,多少诗人在这如痴如醉,从而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课件)2.理解课题师:谁来读读课题?生:……师:你读的很准确,但是如果注意节奏就更好了。

这个题目的节奏是一二二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谁再来读读?生:……师:哇,你读的真好!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读出节奏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生:……师:读的真好!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师:哦,你知道了诗人在湖上,这湖就是杭州西湖。

生:开始是晴朗的天气,后来下起了蒙蒙细雨。

师:哦,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课堂实录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课堂实录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课堂实录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课堂实录及赏析生:她是越国的大美女。

师: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生;比作西子。

师;和我们的苏轼一样。

生;比作桂林的山水。

生: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生:因为西子不写化不化妆都很美,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

生:西子不管痛苦还是快乐都很美。

师:噢,不管什么时候都很美。

师:西子,西湖,西湖,西子,你又读出什么了?生;它们读音很相近。

师:还有一个原因,老师告诉你们,西子的家和西湖很相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所说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

想不想去看看。

课个把播放一系列西湖景色(配乐)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生:西湖啊,你真是太美啦。

生:西湖,你太美了。

师:不管是晴天,生:还是雨天。

师:不管是春天生:还是冬天师:不管是早晨生:还是黄昏。

师:诗人说生:总相宜。

师:诗人正坐在小船上,看着金子般的湖水,他说: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雨后的西湖,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苏轼诗兴大发,他不禁感慨到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好诗需要反复诵读,自己再读读。

生自读请一生读。

师评:你读得诗情画意。

谁再来?一生读。

师评:虽然是个男孩子,但嘹亮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读出了西湖的风韵。

一生读。

师及时纠正读音。

一生读。

师:孩子,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依老师看,你干脆改名叫苏小轼吧。

谁再来?一生读师:谁能背啦?一生背。

齐背。

师:其实苏轼和西湖还有这样的缘分,读读这份材料,你又会读懂什么呢?屏幕出示材料。

生自读。

生:我知道了苏轼在杭州作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份,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自己读读,可以联系注释去理解。

生自读。

师:只能深入诗的字里行间,你才能真正读懂它,谁来读?生读。

(二)生齐读师: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一、轻松谈话激兴趣师:同学们,见到你们我真高兴!你们高兴吗?生:(大声地)高兴。

师:灿烂的笑脸和响亮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

认识我吗?生:(摇头)不认识。

师:我来说,你来猜,好吗?生:好。

师:我可是沾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光,我和王昭君同姓,我姓什么呀?生:王。

师:你好!生:王老师好!师:真有礼貌。

我和美女杨玉环同名,你知道我的名儿吗?生:(大声地)王玉环。

师:哎,就是我。

很高兴认识你!师:知道我来自哪里吗?生:(摇头)师:我相信唱两句你就知道了。

借你们的小手用用,帮我打打拍子,好么?(师唱:清江画廊的土家妹,水一样的清纯水一样的美。

)知道我来自哪儿了吗?(播放清江画廊的风景视频)感觉怎样?生:很美。

生:真是太美了。

师:我喜欢你们这样夸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可谓是美名远扬,今天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你们帮个忙,好吗?生:好。

师: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我想请你们帮我的家乡做做宣传,让会场的老师都到我的家乡去旅游。

(课件出示: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

请生读)师:谢谢你们,有了你们的宣传,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上课铃声响)二、移情导入揭诗题师:刚才大家欣赏了我家乡的美景,现在,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苏轼一起去前往美丽的杭州西湖,学习他写下的一首诗。

(指名读课题,师强调“饮”的读音)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生:刚开始的时候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师:哦,天气变了。

生:他们在西湖上。

师:给“饮”组个词。

生:饮用、饮料、饮酒……师:对,“饮”在这里是喝酒。

题目意思就是——生: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聊天,开始的时候是晴天,后来又下起了雨。

师:弄懂了题意再来读课题,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三、初读感知明大意师:诗人眼中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赶快拿起桌上的课本,借助文中的拼音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诗师:朗朗的书声在我听来真是一种享受。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一下?指名读。

邓美德-《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邓美德-《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邓美德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这是哪儿?师生共赏西湖美景视频。

师:孩子们,知道这是哪儿吗?生:西湖。

师:那儿美吗?师:想不想去呢?生:想。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和苏轼诗人一起去目睹西湖的风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师:读完课题,你明白了什么呢?生:在湖边喝酒,最先是晴,然后下了雨?师:谁呢?生:苏轼和他的朋友。

师:很完整。

是呀!在美丽的西湖上,苏轼饮着酒,看到先是晴天,后又细雨蒙蒙的美景,此情此景,忍不住赋诗一首。

二、初读师:请孩子们翻到45页,自由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孩子们同桌读,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的划分。

同桌互读。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我邀请这一位自信满满的女生。

生1读古诗。

师:这位孩子的节奏读得很准确,请大家像她一样把这首诗美美地读出来。

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赏诗悟诗感诗(一)解诗意而吟其美晴天赏西湖,烟雨望西湖。

师:请孩子们看看这首诗里面哪两句直接描写了西湖美景?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请大家齐读这两句诗。

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西湖美景呢?生: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景。

(板书晴雨)师:这里紧扣题目的“初晴后雨”道出了西湖晴雨中各自的美,哪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美呢?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诗人在描写晴天美景时,写了全部美景吗?生:没有。

师:写了什么呢?(板书水光选景物)生:写了“水光”。

师:“水光”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水光”的特点“潋滟”。

(板书潋滟)师:诗人紧紧抓住“水光潋滟”的特点来勾勒西湖晴天的美,那什么是“潋滟”呢?(板书抓特点)生:水光荡漾、波光闪动师:“潋滟”其实就是指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你认为哪幅图是“水光潋滟”的美景呢?(出示图片)生:“水光潋滟”是第③幅图。

2.古诗二首(课堂实录2)(3)

2.古诗二首(课堂实录2)(3)

2..《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课前谈话:师:初次见面,说说对老师的了解。

师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我介绍了我的家乡,现在该你们来介绍义乌了,让老师感受到义乌的风采。

生:义乌有很多好吃的,有红糖、蜜枣。

生:义乌有雄伟的古塔,绣湖公园,这些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生:我们义乌人很热情。

生:义乌有很大的国际商贸城。

生:义乌有一位很伟大的诗人,骆宾王。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生:老师,你辛苦了,你从温州赶来。

生:欢迎你来义乌来。

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

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生:去过。

师: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生: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生:西湖里还有十个美景。

课件音乐起(古筝)师动情简介西湖。

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生读题(三生)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师:对呀,到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自己读,多读几遍。

生读师:你们觉得这里边哪几个字特别难读?生:潋滟生:淡妆师:这么难读的字送到诗句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读读诗的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师:你读得很努力师:好的。

谁来读读诗的第四句。

生读第四句师:很好,再来一次,总是平舌音。

师:那这首诗连起来,谁来读?真自信,你来。

生读。

师:字正腔圆。

你来。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边读边纠正读音“山色”师评:第一次读只读错了一个字,已经不简单了。

生读。

师评:你不仅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诗的味道,以后会是一个出色的播音员,这么多同学想试,那一起来诗,生齐读。

师: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生:看下面的注释。

生:问老师生:查字典。

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轻松谈话激兴趣
师:同学们,见到你们我真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大声地)高兴。

师:灿烂的笑脸和响亮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

认识我吗?
生:(摇头)不认识。

师:我来说,你来猜,好吗?
生:好。

师:我可是沾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光,我和王昭君同姓,我姓什么呀?
生:王。

师:你好!
生:王老师好!
师:真有礼貌。

我和美女杨玉环同名,你知道我的名儿吗?
生:(大声地)王玉环。

师:哎,就是我。

很高兴认识你!
师:知道我来自哪里吗?
生:(摇头)
师:我相信唱两句你就知道了。

借你们的小手用用,帮我打打拍子,好么?(师唱:清江画廊的土家妹,水一样的清纯水一样的美。

)知道我来自哪儿了吗?
(播放清江画廊的风景视频)感觉怎样?
生:很美。

生:真是太美了。

师:我喜欢你们这样夸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可谓是美名远扬,今天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你们帮个忙,好吗?
生:好。

师: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我想请你们帮我的家乡做做宣传,让会场的老师都到我的家乡去旅游。

(课件出示: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

请生读)
师:谢谢你们,有了你们的宣传,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上课铃声响)
二、移情导入揭诗题
师:刚才大家欣赏了我家乡的美景,现在,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苏轼一起去前往美丽的杭州西湖,学习他写下的一首诗。

(指名读课题,师强调“饮”的读音)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刚开始的时候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师:哦,天气变了。

生:他们在西湖上。

师:给“饮”组个词。

生:饮用、饮料、饮酒……
师:对,“饮”在这里是喝酒。

题目意思就是——
生: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聊天,开始的时候是晴天,后来又下起了雨。

师:弄懂了题意再来读课题,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
三、初读感知明大意
师:诗人眼中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赶快拿起桌上的课本,借助文中的拼音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诗
师:朗朗的书声在我听来真是一种享受。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一下?
指名读。

师:诗中几个带拼音的字词读得可真准!(强调“潋滟”,放回诗句中再读。

强调“‘亦”字,与学过的“迹”比较读,再放回诗句中读。


师:“妆”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生:它和“壮”的右半部分不相同。

生:你看它右半部分是个女字,一般在家妈妈最喜欢化妆。

师: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真是好办法。

师:有了大家的帮助和提醒,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准确,更顺畅。

生齐读全诗。

师:其实,古诗像歌曲一样也有自己的节奏,古人读诗也讲究停顿,这首诗怎么读会更有味道呢?自己试着读一读,读给同桌听。

生和同桌自由练读。

指名读。

师:我听他读的时候感觉就像吃藕片时候藕断丝连的感觉。

(师指导生读好第一句。

然后范读全诗,再合作读)
师:水光潋滟——
生:晴方好。

师:山色空蒙——
生:雨亦奇。

师: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结尾三个字如果停顿的时间稍长一点,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就像(师范读“总相宜”。

)是不是更好?
(生一起读最后一行,再两名学生个别读,最后齐读)
四、吟诵想象入诗境
师: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在这一遍遍的读中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漂亮。

生:美丽。

生:美。

师板书“美”。

师:诗中有这个“美”字吗?
生寻找,摇头。

师:但为什么又让你感受到了美呢?请大家借助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默读古诗,看看你从诗句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西湖的美?
生默读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从诗句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西湖很美?
生:我从“欲把西湖比西子”中感受到了西湖的美。

因为西子是春秋时期越过有名的美女,诗人把西湖比做了美女西子。

师:诗人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课件出示前面句,指名读,齐读)
师:短短两句诗,一幅神奇的画卷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什么样的水?
生:潋滟。

师:也就是——
生: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能换个词吗?
生:波光粼粼。


生:金光闪闪。

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课件出示波光粼粼的水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画面吗?
生:阳光照在西湖的水面上,湖面像洒满了许多的金子。

师:像金子,多么奇妙的想象啊!
生:阳光照在湖面上,像许多星星在眨着眼睛。

师:想象真丰富。

像金子,像星星,多美的西湖啊!
(生读第一句)
师: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此时如果你在西湖上坐船游览,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闭眼随音乐想象)
师:睁开你们的眼睛,谁能把你看到的美美地说出来呢?
生: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有时还调皮地吐出一串泡泡。

师:多可爱的小鱼啊!
生:一棵棵垂柳静静地站在西湖边,长长的柳枝绿绿的,好像小姑娘的辫子。

师:这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啊!
生:碧绿的荷叶圆圆的,早晨的露珠在上面滚动着,西湖里开满了鲜艳的荷花。

师:哇,这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可爱的鱼儿,嫩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依依的垂柳,这些美景都会在水中留下自己美丽的影子。

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指多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我的眼前阳光灿烂。

正当诗人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之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一幅另外的景象。

(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指名读)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山色空蒙的景象吗?
生:早晨上学时,大街上有雾,近处的房子和远处的山都看不清了,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

生:下雨的时候,天空中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雾,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

师:真是一片朦胧啊!雨中的西湖更是如此,蒙蒙细雨中,古塔小桥若隐若现——
生1: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斜风细雨中,花树烟柳翩翩起舞——
生2: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哟,雨下大了,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生齐: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好一派烟雨缭绕,云雾空蒙的风光啊!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
生:山色空蒙。

师:晴天的西湖是这样美好——
男生齐: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雨天的西湖又是这样奇妙——
女生齐: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想不想看看这美丽的画卷?
(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学生不断地发出“哇”的惊叹声。


师:我听到大家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你想说什么呀?
生1:西湖真是太美了。

生2:西湖真美!
师:难怪诗人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
(课件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知道西子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

(课件出示)她可是国色天香。

到底有多美呢?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想听吗?
生(兴奋地)想。

师: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服时,水中的鱼儿看到了她美丽的容貌,都不好意思浮到水面上,纷纷沉到水底下去了。

西施美吗?
生:美。

师:在诗人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一样美!就像我们刚刚从图画中看到的那样,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看来,西湖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这样美!难怪诗人吟道: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啊!(板书“总相宜”)
师:西湖如西子,美景如美人。

一天之中,西湖的美景变化多姿,让我们好好地回味回味吧!丽日当空,千株垂柳无限风情,万顷碧波流光溢彩;细雨空降,淡雾朦胧柔情似水。

诗人饮着美酒,赏着美景,
他陶醉了,不禁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谁来读?
生1读。

生2读。

师:让我们一齐来吟诵这首诗吧。

生齐读。

五、积累内化悟诗情
师:看得出,今天的西湖之旅大家似乎意犹未尽,其实,诗人苏轼的一生对西湖可谓是情有独钟,他曾经两次在杭州做官,修建了著名的三潭映月和苏堤两道著名的景观,他曾经把自己办公的地方称为雨奇堂就是由此诗而来。

像这样的好诗值得我们永久珍藏,请你赶快和同桌比赛背一背吧。

生同桌互背。

生个别背诵,生合作背诵。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在我国文学的宝库中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去收集,让我们多多读诗,多多背诗,让们的生活始终充满诗意的芬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