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粜米

合集下载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2)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2)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2)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题目1:清代XXX的小说《镜花缘》表现了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是展现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题目2:杂剧《陈州粜米》是元代XXX戏中的著名作品。

题目3:“XXX四梦”是明代XXX的四部传奇的合称。

题目4:讽刺XXX与贪官的短篇小说《促织》出自小说集《聊斋志异》。

题目5:近代作家XXX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称“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题目6: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题目7:《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初诗人高启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品。

题目8:“XXX,XXX,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清代词人XXX的词句。

题目9:清代作家XXX人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广泛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发表时称为“社会小说”。

题目10:昆曲舞台经常演出的折子戏《琴挑》《秋江》出自明代作家XXX的剧作《玉簪记》。

题目11:元散曲名作[中XXX]《潼关怀古》的作者是XXX。

题目12:清代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XXX和XXXXXX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题目13:明代小说《金瓶梅》作者署名为XXXXXX,但是作者究竟是谁很难断定。

题目14.南戏《荆钗记》讲述了书生XXX和XXX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题目15.清代以后最广为流传的《水浒传》版本是由评点家XXX叹删减而成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小说以“XXX惊恶梦”作为结局。

题目1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XXX《牡丹亭》中的名句,出自惊梦一出。

题目17.清初作家XXX的小说《水浒后传》续写了《水浒传》,借梁山好汉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亡国之痛的感受。

题目18.“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XXX枉做天。

”出自杂剧《窦娥冤》。

题目19.XXX杂剧《西厢记》的第四本题为《草桥店梦莺莺》。

题目20.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XXX是在明代XXX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投的文言文意思

投的文言文意思

投的文言文意思
投的文言文详细解释
tóu
①<动>投掷;抛。

《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②<动>投入;扔进。

《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③<动>抛弃;扔掉。

《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


④<动>投奔;投靠。

《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⑤<动>投宿。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⑥<动>投交;递交。

《陈州粜米》:“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


⑦<动>投合;相合。

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户牖徒自开,胶漆本易投。


⑧<动>到;临。

王安石《观明州图》:“投老心情非复旧,当时山水故依然。


【投缳】上吊自杀。

【投契】性情、见解相合。

《包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包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包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包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包公是元代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杂剧中的主要人物。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三)及答案[1]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三)及答案[1]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元杂剧的角色,可以分为末、旦、净、()四个大类。

2.《汉宫秋》写的是汉代()的故事。

3.枯藤老树昏鸦,()。

4.《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的英雄是()。

5.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

6.徐渭著有《》,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7.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加工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世称“三言”。

8.《金瓶梅》的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潘金莲、()、春梅三人。

9.《醒世姻缘传》又名《》,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10.《镜花缘》的作者是()。

11.“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

12.明末清初,在苏州形成的一个戏曲流派是()。

13.()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14.清前期提倡肌理说的诗人是()。

15.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

16.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17.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18.清前期词风近似南唐二主的著名词人是()。

19.《病梅馆记》的作者是()。

20.倡导诗界革命的诗人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2.杂剧《西厢记》共有()。

A.三本二十折B.四本二十一折C.五本二十一折3.属于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的是()。

A.杜丽娘B.杜十娘C.李香君4.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5.《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6.《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7.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8.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

《粜米》(第十二册)

《粜米》(第十二册)

《粜米》(第十二册)
任运昌
【期刊名称】《四川教育》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粜米》的显著特点在于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

它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它的教学难点是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本课,应该在情感陶冶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指导。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任运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新探 [J], 周静
2.京剧《陈州粜米》与原元杂剧剧本的比较 [J], 刘新文;宋武
3.浅析《包待制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 [J], 黎凤
4.紧扣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9课《粜米》教例评析 [J], 李崇蟾
5.教路清晰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第9课《粜米》教例评析 [J], 罗文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法指导与阅读教学——《粜米》教学体会

学法指导与阅读教学——《粜米》教学体会

学法指导与阅读教学——《粜米》教学体会
白金声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我遵照吕老这一教学思想,开学初在双城市实验小学用两节公开课,教叶圣陶的《粜米》。

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我力图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这课书教学过程如下: 开始,我揭题引言。

我说:“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篇反映俄国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课文——《穷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文章——《粜米》。

”接着,我介绍了时代背景。

我认为,这篇课文所反映的内容离现买生活较远,学生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白金声
【作者单位】黑龙江双城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学法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研究 [J], 狄丹;
2.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学法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研究 [J], 狄

3.《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新探 [J], 周静
4.京剧《陈州粜米》与原元杂剧剧本的比较 [J], 刘新文;宋武
5.浅析《包待制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 [J], 黎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独占鳌头典故

独占鳌头典故

"独占鳌头"是一个成语,起源于元代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原意是指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第一名的状元会站在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上迎榜,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

后来这个词语泛指在各种竞争中夺得首位。

具体来说,宋朝时期,包公奏请宋仁宗加试恩科,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南安善村的范仲禹得知消息后暗自叹息,同乡得知他的才华一定会独占鳌头、金榜题名的。

自唐代始考生在迎榜时都是让头名状元站在鳌头之上,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之意。

此后各地考生、达官贵人到魁仙阁上香,到鳌头石许愿者络绎不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酸米,百姓泪
10小教1班陈缘10150107 黄月光,古楼台,嘶哑的二胡、琵琶、扬琴依稀可辨。

一转身,一扬袖,抖落千年的风尘。

杂剧是世俗化的产物,不同于唐诗宋词的优雅缠绵,甚至是粗俗的,下流的。

可是当你细品那些唱词,你就会发现,这个挣扎于蒙古统治下的诞生的文化产物,只有短短的生命,似烟花一现,灿烂过后迅速凋谢,空余寂寞残留千年。

那一方古戏台,有才子佳人的依依惜别,有贞烈女子的向天呼冤,当然更少不了清官廉吏的公案断义。

黑脸的包老爷就这么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惊堂木一拍,诉尽世间的不公与悲哀。

一轮明月青天照,那个汉族卑下的年代的哀苦,借着一折折剧讽刺着世间的不公。

《陈州粜米》便是那个时代常见的一个故事,只是借了宋朝的背景来写。

宋仁宗年代,“陈州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几至相食。

”宰相范仲淹奏上朝廷,差两员清廉的官员直至陈州开仓粜米以贩济灾民,并规定五两一石细米。

韩琦,吕简连着范仲淹这三个老爷子便找来刘衙内,着他举荐清廉忠干之人前往陈州。

那刘衙内也是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主,便荐了自家儿子与女婿。

瞧他那番话:“众大人在上。

据小官举两个最是清忠廉干的人,就是小官家中两个孩儿。

一个是女婿杨金吾,一个是小衙内刘得中。

着他两个去,并无疏失。

”脸皮再厚不过。

可这两个官二代可没他们父亲说的那般好,就是两个泼皮无赖。

说来也是那三个老爷子人老糊涂,找个刘衙内来问事。

这个人也不是好官,背地里和自家儿子、女婿商议着利用皇粮,哄抬物价,从中捞一笔无本的买卖。

还骗了根敕赐紫金锤,打死勿论。

这两无赖便领了肥往陈州去了,趁机大刮民财把米价抬高一倍,还在米中掺进泥石粗糠,用八升的小斗卖米,用加三的大称收银;掌斗的差役量米时,还要“打些鸡窝”。

灾民张敝古来买米,遇上这样的仓官,换了谁也咽不下这口气。

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东西,被人这么耍弄一番,民也敢和官讲讲道理。

小老百姓和大斗子吵了起来,惊动了刘得中和杨金吾。

刘小衙内拿了紫金锤便打下来,可怜的张敝古就这么一命呜呼。

张敝古的儿子张仁见父亲就这么被人打死,一纸书令将两仓官告上了开封府。

而历尽宦海沧桑的包拯,此时正想急流
勇退、告老还家,过上退休后的悠闲生活。

但听了小敝古的申诉,毅然决定亲赴陈州,解民于倒悬。

范仲淹赐了势剑金牌。

刘衙内这回可慌了,赶忙央了列位老相公,到皇帝跟前替刘衙内求了张赦书。

有了中央最高领导的赦免令,刘衙内的腰板又直了。

黑脸包老爷到了陈州,一番私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先斩了杨金吾,又让张仁用紫金锤将刘得中打死。

包老爷也是个善于钻空子的主,赦书上只说“只赦活的,不赦死的。

”这样一来张仁便被赦了。

其实这位不知姓名的作者写的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不管在中国的哪个朝代,哪怕是今天都是太过常见的事。

两个富二代借着自家老爸的权威,打死了老百姓,还理直气壮的喊一声:“我爸是李刚。

”被上诉中央法院,经最高检察官的一番调查,最终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当然,换做是在元朝,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元史》记载,当时官场黑暗腐败,贪官污吏遍地横行,仅史有记载的大型贪污案就达5万多起,而元朝的法律是,蒙古人欺辱汉人不犯法,甚至豪绅恶霸随意杀死汉人,也受法律保护。

在元蒙的统治下,广大的汉人躲无处躲、藏无处藏,已经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地步。

正是因为这样,在元杂剧中清官的身影很常见,包公案、施公案。

黑暗笼罩下的老百姓只能借着文学作品来抒发心中对政治的不满,企盼自己生活的时代也能出现象包公那样的刚正不阿、秉公办案的清官,来为他们除暴安良,可惜只是好梦一场。

可贵的是它没有象一些包公戏的作者,将包公完全的神化,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去塑造包公,《陈州粜米》里的包公只是个年过半百的普通人,是个好官。

戏里的他既有大公无私、刚正不阿、敢斗权奸、为民除害的性格,也有着自己的思想斗争,他为官一生,深感官场的险恶,想急流勇退,内心充满了矛盾。

可是在面对不公时,却依然挺身而出,不畏强权,巧用计谋,狠狠地惩罚了贪官。

另外,此剧看来情节稀松平常,但剧中主人公的言行却颇风趣,促成波澜,引人兴致。

剧情更是环环相扣,一波三折。

当包公处死杨金吾,又暗示小敝古用紫金锤敲死小衙内时,按律法,平民打死官吏,不论何种因素引起,都是死罪,于是包老爷就开始钻空子,而且还是皇帝“赦活的,不赦死”的圣旨的空子,这样的包老爷多了分人情世故与小小的狡黠,却更加的真实,更像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平平常常的故事,简简单单的几折戏,将人心的波澜,把封建皇帝的昏啧和权臣的跋息,及其他们狼狈为奸,淋漓尽致地曝光在人民大众的面前,着实大快人心。

只可惜,近年来包老爷在电视剧上频频露脸,种种故事被添油加醋番重新演绎,却再没看见《陈州粜米》的故事,或许是它太过平淡吧,没有那些需要重重推理的剧情来的精彩。

可我觉得,就是这样稀松平常的故事,才整说明了包龙图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的浓墨重彩的青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