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GPS控制网建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GPS控制网建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绘科学由传统的作业方式逐步转换成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代卫星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科学中的控制测量带来划时代的革命,由传统的三角网作业方式,转换为现代全球定位系统,gps因其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迅速成为国内外测绘者的新宠,更成为各级工程控制网建立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gps控制网,粗差探测,图形强度,高程拟合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gps相对定位的概述gps相对定位,顾名思义,它测量的位置是相对于某一已知点的位置,而不是在wgs—84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
这就是说,它精确测定出两点间的坐标分量(△x,△y,△z)和边长(b)。
这样,如果一点的绝对坐标已知,则根据这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出另一点的精确坐标。
在gps相对定位中,至少要应用两台精密测地型gps接收机。
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点,同步观测同一组gps卫星,以求解出基线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如图1.1)。
这一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多台接收机同时在多个点上进行观测,以求解多条基线向量。
由此可见,gps相对定位不是直接求解绝对位置,而是求解两点之间的相对基线向量。
图1.1 gps相对定位原理图2 、图古日格gps控制网建立2.1图古日格gps平面控制网建立过程简介测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方位310°直距103km处。
地理坐标:东经:107°33′25″-107°45′18″北纬:42°9′17″-42°10′51″2.1.1平面控制网的准备工作本次d级gps控制网测量投入美国ashtech gps接收机六台套(其中双频接收机四台套,单频接收机二台套)。
观测前gps接收机进行一般检视和通电检验,并检验基座圆水准气泡和光学对中器是否正确;检验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长精度是否正确。
对GPS控制网建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分析

对GPS控制网建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分析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绘科学由传统的作业方式逐步转换成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代卫星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科学中的控制测量带来划时代的革命,由传统的三角网作业方式,转换为现代全球定位系统,gps因其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迅速成为国内外测绘者的新宠,更成为各级工程控制网建立的主要方式,本文以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为例,对gps控制网建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gps控制网;粗差探测;图形强度;高程拟合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gps相对定位的概述gps相对定位,顾名思义,它测量的位置是相对于某一已知点的位置,而不是在wgs—84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
这就是说,它精确测定出两点间的坐标分量(△x,△y,△z)和边长(b)。
这样,如果一点的绝对坐标已知,则根据这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出另一点的精确坐标。
在gps相对定位中,至少要应用两台精密测地型gps接收机。
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点,同步观测同一组gps卫星,以求解出基线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
这一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多台接收机同时在多个点上进行观测,以求解多条基线向量。
由此可见,gps相对定位不是直接求解绝对位置,而是求解两点之间的相对基线向量。
2.图古日格gps控制网建立测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方位310°直距103km处。
地理坐标:东经:107°33′25″-107°45′18″北纬:42°9′17″-42°10′51″。
2.1平面控制网的准备工作本次d级gps控制网测量投入美国attach gps接收机六台套(其中双频接收机四台套,单频接收机二台套)。
观测前gps接收机进行一般检视和通电检验,并检验基座圆水准气泡和光学对中器是否正确;检验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长精度是否正确。
2.2 gps平面控制网布设、选点与埋石控制网的布设完全按gpsd级网的要求开展,选点要求:点位牢固便于操作便于保存、对空通视、回避强电干扰、回避多路径反射源、交通便利,共布设22个点。
GPS在城市控制网中的应用

测
、
况 当然 不能称为是在一个统一 的l 一维坐标 系中的实际三维 坐 标, 被迫无奈 , 城市建设者和技术 人员 也就 只能满 足于二维 的
平 面坐 标 系 。随 着虚 拟 技 术 和 空 间技 术 的不 断 飞 跃 发 展 , 今 如
现 代城 市的控制网最好也 同时具有 能够符合客 观空间实 际的 精确 三维地心坐标 。 这将是城市进行精密测量技术 的一个主流 趋势和发展前景。 20 在 0 3年 , 国家的测绘部 门己面 向全 国提供 了以 G S 0 0网为坐标框架 的三维地 心坐标 , 因如此 , P20 正 在现 代城市控制 网革新和改建上 , 就应当全面的考虑在城市建设精 确的三维地心坐标系 , 使之能与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保持一致的 步伐 , 并能够 与国际技术接轨。 在城市控制 网的实际运用上 , 精 确的建立城市三维地心坐标框架能有力地 推动 G S在实时动 P 态定位技术(T ) 的快速 发展和高效普 及 , 在实 际运 作 中 R K上 并 有力地促进城市地区的地理信息基础建设。
中 的运 用 以及 空 间 大 地 网 的方 法 和理 论 的 时 间研 究 。 些 新 技 这
②要以框架 网为布设依托 , 将城市控制 网的点位原则上 布
设于交通相对便利 的地方 。 ③水准 网与 G S网的相互结合运 用 ,在地区 内均匀 的布 P 设一定密度的 G S网f P 其点距离平地应 为 7i— O m, k l k 而山地标 n 准应 为 1k ~ 0 m左 右) 0m 2k ,并 且能够用 二等水 准进行 联测 高
体 实现 。
关键词 : 城市控制网 ;P 控制测量; GS 布设原理
中图分类号 : 2 84 P 2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7 7 5 (0 )2 0 — 1 1 0 — 3 92 1 0 — 1 4 0 2 9
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方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的不容易一页一页总结的,用积分来换吧!第一章全球定位系统概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目前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系统GLONASS。
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COMPASS以及欧洲联盟正在建设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 GPS利用卫星发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定位,具有全球、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
GPS主要由GPS(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接受处理部分组成,GPS地面监控部分有分布在全球的若干个跟踪站组成的监控系统组成,跟踪站被分为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
GPS用户部分有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组成。
GPS实施计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
从1973年到1979年,共发射了4颗试验卫星。
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
第二阶段为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
从1979年到1984年,又陆续发射了7颗试验卫星,研制了各种用途接收机。
实验表明,GPS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
第三阶段为实用组网阶段。
1989年2月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宣告了GPS系统进入了工程建设阶段,这种工作卫星称为Block Ⅱ和BlockⅡA型卫星。
这两组卫星差别是:Block Ⅱ只能存储14天用的导航电文(每天更新三次);而BlockⅡA卫星能存储180天用的导航电文,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使用GPS卫星。
实用的GPS网即(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GPS星座已建立,今后将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卫星。
GPS的特点: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
功能多,应用广GPS卫星信号包括测距码信号(即P码和C/A码信号)、导航电文(或称D码,即数据码信号)和载波信号。
GPS卫星的导航电文主要包括:卫星星历、时钟改正参数、电离层时延改正参数、遥测码,以及由C/A码确定P 码信号时的交接码等参数。
GPS控制网与常规控制网的精度比较

GPS控制网与常规控制网的精度比较摘要:本文从布网方案、控制网的等级、限差与级差的计算方法、精度四个方面对常规控制网和gps控制网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gps布网原则与常规测量不同,即并非逐级发展、层层控制;e级gps点的点位精度高于四等导线,高程精度完全可以代替四等水准。
并通过壁青测区的实测例子验证了该结论。
关键词:常规控制网、gps控制网、精度建立常规控制网必须遵循一系列原理与原则,建立gps控制网页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原理和原则,但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以免形成误导。
1.关于布网方案的问题gps布网方案有四种:①人们熟悉的最经典的布网原则:“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也就是说,有高级到低级,逐级发展,层层控制。
②有同等精度到同等精度,以已建控制网为基础,按照需要,进行扩充,对新扩充的控制网,通过序贯平差,使新扩充的控制网与原有控制网在精度上保持一致,也就是控制网等级相同。
③越级布网,即在二等网的,可以直接布设四等网。
④在低级网的基础上可以布设高级网。
例如:在长隧道的两端,仅有四等网点,由于隧道较长,按照精度要求,需要布设三等网,此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在四等网的基础上,布设三等网。
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实行得通的,在网的原理上十一大突破。
2.关于常规控制网与gps控制网有无对应关系的问题常规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五(5”小三角)五个等级。
gps控制网分为abcde五级,有人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这是一种误解。
常规控制网称一、二、三、四、五等控制,而gps控制网分为a、b、c、d、e级控制,一个称“等”,一个称“级”,从名称上就有区别了。
常规控制网等级之间的关系是一层层控制的关系,即高等级控制低等级,彼此不是平行的关系。
而gps控制网等级之间,不存在一级控制一级的关系,彼此时独立的,是一种平行关系。
常规大地测量的坐标是一级靠一级,其精度是一级比一级差,距起始点(坚强点)越远的点(最弱点),其精度越低,误差分布是不均匀的。
广州市GPS控制网的设计特色和技术要点

北 京 坐 标 系 、 9 0年 西 安 坐 标 系 、 GS 8 18 W 一 4坐 标 系 、 州 独 立 广 坐 标 系 等 成 果 在 w GS 8 一 4系 中进 行 三 维 平 差 , 坐 标 系 则 各 利 用 统 一 的 三维 平 差 结 果 作 为 输 入 量 , 别 进 行 二 维 平 差 。 分 对 于地方 坐 标 系则 分别 用平 差 法 和转 换法 求 出两套 成果 。 5 为 了 求 得 GP ) S点 的 高 程 , 设 了 一 个 路 线 总 长 约 为 布 4 0k 的 四 等 水 准 网 , 匀 联 测 了 3 0 m 均 5个 不 同 等 级 的 GP S网 点 。 通 过 巧 妙 地 设 计 联 测 路 线 和 联 测 点 , 高 程 拟 合 求 得 的 使 网 中 GP S点 的 拟 合 高 程 具 有 较 高 的 精 度 。经 过 实 地 检 测 , 全
意见 , 将 国标 征求 意见 稿 中 的要求 写入 了技 术设计 书 。 并 2 )分 级 布 设 , 级 加 密 , 约 资 金 由 于 采 用 GP 逐 节 S布 网 , 相 互 等 级 间 的 精 度 差 异 比 较 小 , 对 于 高 级 点 的 误 差 比 常 规 相
测 量 要 小 得 多 , 度 损 失 小 , 资 金 的 投 入 则 比 一 次 布 网 要 精 而
广 州 市 GP S控 制 网 由 GP — GP — GP — S C、 S D、 S E 3个 等 级 的 GP S网 组 成 GP — 级 网 主 要 是 作 为 首 级 控 制 的 骨 架 , SC 起 到 发 展 下 级 网 的 作 用 ; S D 级 网 是 加 密 网 , 全 测 区 均 匀 GP — 在 布设 ; SE级 网则 主要 是为 城市 地 形 、 籍 、 程测 量 提供 GP — 地 工 控制 起算 , 便 于下 级发 展 和与 其 他测量 手 段联 测 。 并
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探讨

C ≤ 1 0
≤6
E ≤1 0
≤ 1 0
匮定 差 a( ) 是 u
比倒 谩 差幕 敛 b (pL p l  ̄
≤1 0
≤2 0
因 素 ,以 期 在 满 足 要 求的 前 提 条 件 下 ,取 得最佳效益 。 ( ) 设 计 的 基 本 原 则 一 l、G P S 网一 般应 采用 由独立 观测 边 构成 的 闭合 图 形 。 例 如 三 角形 、多 边形 或 附 和 线 路 ,以 构 成 检核 条件 ,提 高 网 的可
盛
维普资讯
昌圈 里
GP S控制 网的技术 设计探讨
文0 李芳芳 赵新华 ( 南省地质 测绘 总院 河 南郑州) 河 摘 要 : 本 文 结 合 多 来 的 工 作 实 践 ,
也可 以包含 一些 附和 路线 ,G PS 网 中不允 由地 面 的 电 磁 波测 距 边 确 定 ,或 由 两个 以
上 的起 算点 之间 的距离 确定 ,也 可以 由 主 要 对 GPS 控 制 网技 术 设 计 的 一 般 原 则 和 许 存 在 支 线 。 GPS基 线 向量的 距离确 定 。 图形 设 计 的有 关 问题 进 行 了认真 研 究 。 具 ( ) G P S 测 量 的 精 度 标 准 三 ( )G P S 点 的高 程 五 有 一 定 的 借 鉴意 义。 G PS测 量 的精度 标准 通常 用 网中相邻 为 了得 到 G P 点的正 常高 ,应使 一定 S 关键 词 : s;控 制 网 ;技 术设 计 ;图 G P 点 之 间 的 距 离 中 误 差 表 示 ,其 形式 为 : 数 量的 G PS点 与水准 点重 合 ,或 者对部 分 形 设 计 丽 引言 式 中: o 一距离 中误差 ( i ) 一 G P S 点 联测 水 准 。 为 了便 于 进行 水 准联 一 i n ;a n 测 ,且 便于进行 GPS观测 ,提高 GPS作业 GP S是英文 Na iain S tlt m— vg t ael e Ti o i 固定 误差 ( i nm ) b一 一 比例 误差 系数 l 效 率 ,G 点一 般应 设 在 交 通便 利 的地 PS i g a d Ra g n / o a o iin n y — n n n i g Glb lP st i g S s— o ( Pi ) d一一 相邻 点的距 离 ( i 。 P n l k n) t m 的字 头缩写词 NAVS e TAR/ S的简 GP 2 0 年 实施的 “ 01 全球 定位系统 ( S 方 。 GP ) 三 ,GP s控制 网的 图形设 计 称 。它 的 含 义是 :利 用导 航 卫 星 进 行 测 时 测量 规范 ”将 GPS的测量 精度 分为 AA ~
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

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GPS控制网是指由一组GPS基准站组成的网络,用于测量和控制大范围区域内的GPS定位精度。
GPS控制网平差是对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GPS站点的坐标和高程的过程。
该报告对GPS控制网平差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常用的算法进行了总结。
报告首先介绍了GPS控制网平差的基本原理。
GPS观测数据包括卫星观测值和接收机历元数据,可以通过基线解算得到不同站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于这些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平差方法计算出每个站点的绝对坐标和高程。
报告还列举了常用的GPS控制网平差算法。
最常用的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区域平差法。
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残差来求解平差参数。
加权最小二乘法则考虑观测数据的权重,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
区域平差法则将整个控制网分成若干个区域,分别进行平差计算,再通过闭合差控制各个区域之间的一致性。
最后,报告总结了GPS控制网平差的应用和挑战。
GPS控制网平差在地理测量、地质灾害监测和测绘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GPS观测数据本身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平差算法和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提高平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GPS控制网平差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和控制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大范围区域内的GPS定位精度。
通过了解GPS控制网平差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常用算法,可以更好地应用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不断改进算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以提高平差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总结班级:测绘工程091班姓名:李天赐学号:200903227学校:兰州交通大学目录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总结 (2)1 概况 (2)1.1测区已有控制资料及利用情况 (2)1.2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2 GPS控制网的布设 (2)2.1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要求 (3)2.2 选点、埋石 (3)2.3 GPS网的主要指标 (3)3 GPS外业数据采集 (3)3.1所用仪器 (3)3.2 仪器检验 (3)3.3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4)3.4 作业过程 (4)4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及检核 (4)4.1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 (4)4.2 精度统计 (5)5 GPS网的平差处理 (5)5.1 无约束平差 (5)5.2 约束平差 (5)6. 结论 (5)7 提交资料 (6)8 体会 (6)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总结1 概况GPS卫星定位技术是一项多功能、高效、快速、省时和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已在国内外测量界得到推广和应用,特别在城市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我院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和学院建设的需要,在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内建立了D级GPS控制网。
该控制网使用3台Unistrong双频GPS接受机进行外业观测。
本控制网利用以前埋设的控制点,由学生完成选点、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前后历时7天,于2011年12月16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1.1测区已有控制资料及利用情况(1)已收集到的地形图资料有校园示意图。
(2)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已经搜集到的控制点资料有: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GPS D级点2个。
其坐标数据如表1所示:表1 已知点坐标和高程1.2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测区位于高斯3度投影带第34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2°。
平面坐标系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投影面为参考椭球体;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 GPS控制网的布设2.1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要求(1)以D级GPS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本GPS控制网以同步环为基本单元,采用边连接的方式布网,将2个已知点和2个待定点连接成如下网形:(网型附后)(2)D级GPS控制网的最长边为294.603m,最短边为136.848m,平均边长为225.976m。
图形结构较好。
本网共布设4个点,其中2个已知点为兰州交通大学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D级GPS点,2个未知点为D级GPS点。
(3)GPS控制网中联测了2个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D级GPS点,以便将GPS定位结果转换至地面坐标系时作为起算数据。
2.2 选点、埋石在测区范围内共布设了12个控制点,选择其中4个点作为D级GPS点,在点位选择上主要考虑点位分布合理,密度均匀,而且便于直接使用。
根据GPS测量规范要求,首先充分利用原有控制点点位标石;其次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点位周围高度角大于15度以上天空无障碍物(如树林、高楼、水塔及高程建筑物等)的地方;无强烈反射无线电波的金属或其它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塔、微波中继站、高压变电所等要求。
因此,我们将4个GPS点布设在校园内人行道、交叉路口上等合适的地方,每个点位均做到稳固可靠,便于到达,使用方便,可长期保存。
各点均已埋设标石,各GPS 点位见网图和点之记。
2.3 GPS 网的主要指标E 级网共设计9个测点,其中已知点2个,新建GPS 点7个。
共设计6个时段,设站1次的有2个,设站2次的有5个,设站3次的有2个,重复设站次数为2,大于《规范》规定的≥1.6的要求。
网型结构的主要指标见表2。
表2 D 级GPS 控制网的网型结构的主要指标3 GPS 外业数据采集 3.1所用仪器 使用3台高精度的测量型静态中3台Unistrong 双频GPS 接收机以静态定位方式进行同步观测。
该机具有12个通道、测量相量为L1载波相位,其内存为64MB ,采样间隔设为15秒,标称精度5mm+1pmm·D,D 以Km 计为单位。
3.2 仪器检验3.2.1 GPS 接收机的检视总点数基 线 总 数独立 基线总数 必 要 基线总数 多 余观测数 复 测基线数 同步环个 数 观 测时段数 4 18 4 333 33一次设站点数 二次设站点数三次设站点 数边长/km最长边 最短边 平均边长2220.294 0.1368 0.2259仪器在使用前,按规程规定的项目,分别按一般检视和实地检验进行了全面检验。
3.2.2 一般检视(1)接收机及天线型号应正确,主机与配件齐全;(2)接收机及天线外观应良好,各部件及附件完好;(3)设备使用手册及后处理软件手册及软盘齐全。
3.2.3 通电检验(1)各信号灯工作正常;(2)按键和显示系统正常;(3)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快慢,接收机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正常。
3.2.4 实测检验在GPS接收机完成了一般检视和通电检验后,又进行了实测检验,经计算符合要求。
3.2.5 用于天线基座的光学对点器在作业过中进行了经常性检验,以确保对中的准确性。
3.3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基本技术要求3.4 作业过程3.4.1观测前准备(1)每天出发前检测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并携带备用干电池。
仪器及其附件应携带齐全。
(2)作业前应检测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
3.4.2 天线安置:严格对中、整平,对中误差小于2mm。
外业记录包括:测量员、点名、点号、观测日期、观测起止时间、天线高等基本要素。
3.4.3 观测:同步观测健康卫星数≥4,卫星高度角≥15°,数据采样率为15秒,观测时段长度根据观测精度指示灯的要求确定,当边长≤10公里时,观测精度指示灯闪两下即可,点位几何PDOP图形强度因子≤6。
3.4.4 量取仪器高:测前测后分别在个3个方向(每个方向间的夹角为120度)量取仪器高,互差小于3mm。
取其中数作为测前测后的仪器高,然后取测前测后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4.5测站间联系测站间用对讲机联系,同时开机,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员要经常观察卫星个数、记录情况、电池电量和精度指示灯等,只有各测站精度指示灯都亮并符合要求后;才能结束观测,但时间不能少于60分钟。
4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及检核4.1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GPS基线向量的计算采用Spectra Precision Survey Office随机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数据处理。
对当天采集的数据在当天晚上及时地传输到计算机中,并检查外业记录和输入点号、点名、测前和测后的天线高度是否有误。
对同步环、异步环(独立边构成的闭合环)、闭合差及复测基线进行检查,以便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发现超限时应分析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决定淘汰、重测或补测措施。
该网各条基线均符合精度要求。
4.1.1基线解算中的起算点坐标为宿迁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GPS D级点。
4.1.2本网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4.1.3基线解算内容包括解求当天时段的所有同步基线,并进行同步环检验工作,以检验外业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不同时段间基线的比较,包括异步环检验和复测基线的比较,以检验不同时段间外业数据的一致性,以便检验出基线观测数据中是否存在粗差。
4.1.4同一时段观测值基线处理中,数据的剔除率为10%,《规范》规定其值宜小于10%,D级网共观测基线18条,实际参加平差的为14条。
4.2 精度统计全网基线解算后,计算出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闭合差及其限差。
4.2.1同步环闭合差D级网共生成52个同步环,各环闭合差4.2.2异步环闭合差4 .2.3复测基线闭合差由以上统计数据知,兰州交通大学GPS测量控制网外业观测数据质量较好。
5 GPS网的平差处理5.1 无约束平差为全面考察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首先进行无约束平差,以符合各项质量检验要求的独立基线组成的闭合图形和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经无约束平差检验,没有明显粗差。
5.2 约束平差5.2.1 起算点的选取由于宿迁地方独立坐标系下2个已知点精度较高,故D级网选取这2个已知点作为起算点,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也可作为加权观测值统一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网中2个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已知,平差得到的点的坐标可以与之比较。
平差计算采用随机软件完成。
选取独立基线构成GPS网,进行网的二维约束平差计算。
5.2.2二维约束平差后的统计结果二维约束平差后的统计结果如下:D级网的点位精度由上表可知:D级网的点位精度较好。
6. 结论(1)第五小组GPS网从点位普查、选点、埋石、外业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历时2天,其效率是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
(2)学院D级GPS网平均边长为225.976m,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后,其最大点位中误差为1.8mm,其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115165,满足D级网的精度要求。
7 提交资料(1)技术总结。
(2)GPS网布设图。
(3)GPS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
(4)GPS基线解算成果。
(5)学院GPS网的地方坐标系坐标成果。
8 体会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每次实习都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书本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跟多了解实践中应该怎么做,如何做,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可以做的更好,如何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完成任务,我这次制作的是国家D级GPS,我更全面的了解了GPS控制网的制作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小组分工和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可以有很大的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作的愉悦,可以让人更好的完成任务的质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合作交流的知识和熟悉了GPS的运用。
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精神GPS网略图基线处理报告观测开始到解类型水平精度(m)垂直精度(m)大地方位角椭球距离(m)高度(m)GPS4 --- GPS1(B34)GPS1 GPS4 固定0.004 0.005 303°17'21"218.249 1.448 GPS4 --- GPS1(B32)GPS1 GPS4 固定0.040 0.045 303°17'05"218.229 1.400 GPS3 --- GPS1(B28)GPS1 GPS3 固定0.010 0.013 329°10'26"294.515 3.630 GPS3 --- GPS1(B24)GPS1 GPS3 固定0.011 0.014 329°10'26"294.513 3.631 GPS3 --- GPS1(B36)GPS1 GPS3 固定0.004 0.005 329°10'28"294.509 3.647 GPS2 --- GPS1 GPS1 GPS2 固定0.010 0.013 11°58'53" 242.893 6.087验收概要GPS点派生用于计算点的测量数据:GPS2 精度置信水平:95%GPS矢量平均矢量限差(m) 最大平均水平限差:0.050 最大平均垂直限差:0.080GPS4 → GPS2水平精度(m) 垂直精度(m) 长度(m) DX(m) DY(m) DZ(m) GPS2 --> GPS4 (PV33) 0.004 m 0.007 m 261.087 m 210.695 m 119.081 m -97.946 m GPS3 → GPS2长度(m) DX(m) DY(m) DZ(m) 平均: 201.987 m -198.254 m -37.081 m -10.916 mσ: 0.000 m 0.000 m 0.000 m残差水平(m) 垂直(m) 3D(m) DX(m) DY(m) DZ(m) GPS3 --> GPS2 (PV31)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GPS3 --> GPS2 (PV26)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GPS3 --> GPS2 (PV27)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GPS3 --> GPS2 (PV30)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数据水平精度(m) 垂直精度(m) 长度(m) DX(m) DY(m) DZ(m) GPS3 --> GPS2 (PV31) 0.010 m 0.014 m 201.987 m -198.254 m -37.081 m -10.916 m GPS3 --> GPS2 (PV26) 0.010 m 0.014 m 201.987 m -198.254 m -37.081 m -10.916 m GPS3 --> GPS2 (PV27) 0.010 m 0.014 m 201.987 m -198.254 m -37.081 m -10.916 m GPS3 --> GPS2 (PV30) 0.010 m 0.014 m 201.987 m -198.254 m -37.081 m -10.916 mGPS1 → GPS2长度(m) DX(m) DY(m) DZ(m) 平均: 243.029 m -16.939 m -143.254 m 195.587 mσ: 0.004 m 0.010 m 0.011 m残差水平(m) 垂直(m) 3D(m) DX(m) DY(m) DZ(m) GPS1 --> GPS2 (PV23) 0.005 m 0.009 m 0.011 m -0.003 m -0.009 m -0.004 m GPS1 --> GPS2 (PV22) 0.007 m 0.005 m 0.009 m 0.007 m -0.006 m 0.001 m GPS1 --> GPS2 (PV19) 0.018 m 0.035 m 0.040 m 0.011 m 0.030 m 0.023 m数据水平精度(m) 垂直精度(m) 长度(m) DX(m) DY(m) DZ(m) GPS1 --> GPS2 (PV23) 0.010 m 0.013 m 243.027 m -16.936 m -143.245 m 195.591 m GPS1 --> GPS2 (PV22) 0.022 m 0.028 m 243.025 m -16.945 m -143.248 m 195.586 m GPS1 --> GPS2 (PV19) 0.023 m 0.032 m 243.029 m -16.950 m -143.284 m 195.564 m坐标来源东距(m) 北距(m) 高程(m) 高度(m) 已平差(全局)0.213 m-0.683 m1492.813 m 1492.813 m全局(GPS23420.11O) 0.000 m 0.000 m 1494.193 m 1494.193 m全局(GPS23421.11O) 0.000 m 0.000 m 1494.193 m 1494.193 m全局(GPS23423.11O) 0.211 m -0.683 m 1492.804 m 1492.804 m点合成坐标:GPS1东距北距高程高度-50.220 m-238.286 m1486.723 m 1486.723 m 数据用来计算状态D东(m) D北(m) 距离(水平)(m) D高程(m) D高度(m) 已平差(全局)NEeh 启用0.000 m0.000 m0.000 m0.000 m 0.000 mGPS2 → GPS1启用-0.003 m0.000 m0.003 m-0.012 m -0.012 mGPS3 → GPS1启用0.000 m-0.002 m0.002 m0.000 m 0.000 mGPS4 → GPS1启用0.002 m0.001 m0.002 m0.002 m 0.002 m 全局(GPS13420.11O) 启用0.003 m -0.092 m 0.092 m -3.224 m -3.224 m 全局(GPS13423.11O) 启用 3.627 m -6.694 m 7.613 m -15.215 m -15.215 m 全局(GPS13422.11O) 启用0.126 m -1.806 m 1.810 m -5.421 m -5.421 m 全局(GPS13421.11O) 启用0.003 m -0.093 m 0.093 m -3.224 m -3.224 m 用于计算点的测量数据:GPS1精度置信水平:95%GPS矢量平均矢量限差(m) 最大平均水平限差:0.050 最大平均垂直限差:0.080GPS2 → GPS1长度(m) DX(m) DY(m) DZ(m)平均: 243.029 m 16.939 m 143.254 m -195.587mσ: 0.004 m 0.010 m 0.011 m 残差水平(m) 垂直(m) 3D(m) DX(m) DY(m) DZ(m) GPS1 --> GPS2 (PV23) 0.005 m 0.009 m 0.011 m 0.003 m 0.009 m 0.004 m GPS1 --> GPS2 (PV22) 0.007 m 0.005 m 0.009 m -0.007 m 0.006 m -0.001 m GPS1 --> GPS2 (PV19) 0.018 m 0.035 m 0.040 m -0.011 m -0.030 m -0.023 m数据水平精度(m)垂直精度(m)长度(m) DX(m) DY(m) DZ(m)GPS1 --> GPS2 (PV23) 0.010 m 0.013 m 243.027 m -16.936 m -143.245 m 195.591 m GPS1 --> GPS2 (PV22) 0.022 m 0.028 m 243.025 m -16.945 m -143.248 m 195.586 m GPS1 --> GPS2 (PV19) 0.023 m 0.032 m 243.029 m -16.950 m -143.284 m 195.564 mGPS3 → GPS1长度(m) DX(m) DY(m) DZ(m)平均: 294.602 m -181.311m106.153 m-206.515mσ: 0.002 m 0.004 m 0.003 m 残差水平(m) 垂直(m) 3D(m) DX(m) DY(m) DZ(m) GPS1 --> GPS3 (PV28) 0.005 m 0.012 m 0.013 m 0.006 m -0.010 m -0.005 m GPS1 --> GPS3 (PV24) 0.003 m 0.010 m 0.010 m 0.004 m -0.008 m -0.004 m GPS1 --> GPS3 (PV36) 0.002 m 0.005 m 0.006 m -0.003 m 0.004 m 0.002 m 数据水平精(m) 垂直(m) 长度(m) DX(m) DY(m) DZ(m) GPS1 --> GPS3 (PV28) 0.010 m 0.013 m 294.606 m 181.317 m -106.163 m 206.510 m GPS1 --> GPS3 (PV24) 0.011 m 0.014 m 294.604 m 181.315 m -106.161 m 206.510 m GPS1 --> GPS3 (PV36) 0.004 m 0.005 m 294.600 m 181.308 m -106.149 m 206.517 m GPS4 → GPS1长度(m) DX(m) DY(m) DZ(m)平均: 218.305 m -193.744m24.169 m -97.653 mσ: 0.002 m 0.004 m 0.003 m 残差水平(m) 垂直(m) 3D(m) DX(m) DY(m) DZ(m) GPS1 --> GPS4 (PV34)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0.000 m GPS1 --> GPS4 (PV32) 0.026 m 0.048 m 0.055 m -0.002 m -0.025 m -0.049 m数据水平精度(m)垂直精度(m)长度(m) DX(m) DY(m) DZ(m)GPS1 --> GPS4 (PV34) 0.004 m 0.005 m 218.305 m 193.744 m -24.169 m 97.653 m GPS1 --> GPS4 (PV32) 0.040 m 0.045 m 218.284 m 193.743 m -24.194 m 97.604 m坐标来源东距(m) 北距(m) 高程(m) 高度(m)已平差(全局)-50.220m-238.286 m1486.723m1486.723m全局(GPS13420.11O) -50.222 m -238.194 m 1489.947m1489.947 m全局(GPS13423.11O) -53.846 m -231.592 m 1501.939m1501.939 m全局(GPS13422.11O) -50.346 m -236.480 m 1492.145m1492.145 m全局(GPS13421.11O) -50.222 m -238.193 m 1489.947m1489.947 m点合成坐标:GPS3东距北距高程高度-201.134 m14.621 m1490.365 m 1490.365 m数据用来计算状态D东(m) D北(m) 距离(水平)(m) D高程(m) D高度(m) 已平差(全局)NEeh 启用0.000 m0.000 m0.000 m0.000 m 0.000 mGPS2 → GPS3启用-0.003 m-0.002 m0.004 m0.013 m 0.013 m GPS4 → GPS3启用0.005 m0.005 m0.007 m-0.013 m -0.013 m GPS1 → GPS3启用0.000 m0.002 m0.002 m0.000 m 0.000 m全局(GPS33420.11O) 启用0.196 m 0.224 m 0.297 m -2.881 m -2.881 m 全局(GPS33421.11O) 启用0.196 m 0.224 m 0.297 m -2.881 m -2.881 m 全局(GPS33422.11O) 启用-0.009 m -1.995 m 1.995 m -6.656 m -6.656 m点合成坐标:GPS4东距北距高程高度-232.657 m-118.497 m1488.169 m 1488.169 m 数据用来计算状态D东(m) D北(m) 距离(水平)(m) D高程(m) D高度(m) 已平差(全局)NEeh 启用0.000 m0.000 m0.000 m0.000 m 0.000 mGP S3 → GPS4启用-0.005 m-0.005 m0.007 m0.013 m 0.013 m GPS2 → GPS4启用0.006 m0.004 m0.008 m-0.001 m -0.001 m GPS1 → GPS4启用-0.002 m-0.001 m0.002 m-0.002 m -0.002 m全局(GPS43423.11O) 启用-0.500 m 0.379 m 0.628 m -2.449 m -2.449 m 全局(GPS43422.11O) 启用0.106 m -1.062 m 1.067 m -8.730 m -8.730 m日期:2011-12-29 20:12:12工程:C:\Documents 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1.vceSpectra PrecisionSurvey Office GPS基线矢量列表精度置信水平: 95%矢量ID 起始点ID 终点ID 解类型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水平精度(m) 垂直精度(m) 椭球距离(m) PV34 GPS1 GPS4 固定2011-12-8 14:36:30 01:08:45 0.004 0.005 218.249平差GPS观测协方差项平差网格坐标GPS网的地方坐标系坐标成果平差大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