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指南(2019)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有什么特点?如何预防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有什么特点?如何预防作者:王哲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大多数老年患者和家属都不太了解,什么是老年胃食管反流,这种疾病会有什么症状和表现?是生理反应还是疾病,是什么因素而造成的那?能不能预防老年胃食管反流。
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及家属的脑海中,为此笔者要在下文中进行详细的解答。
1.什么是老年胃食管反流病随着我国人们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已经成为了老龄化国家。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生率都呈上升趋势。
在各种老年疾病中,老年胃食管反流疾病属于比较常见而又多发的一种疾病[3]。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指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而诱发的疾病。
此疾病通常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还会损害到食管以外的气道,喉,咽等组织。
2.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比较多,但大多数患者都有反胃,烧心等典型症状,还有一些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容易出现混淆,往往在治疗中忽略了诊治。
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都是慢性复发过程,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将其分成四个小组,即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征;在反流物刺激下食管诱发的症状;食管以外刺激症状;并发症症状。
(1)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征通常有反酸、烧心、反胃等症状,这三种症状是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
胃容物在不用力和没有恶心的情况下,涌入口腔统称为反胃;对于反流物中含有食物量较少,带有苦味和酸性统称之为反酸,在一般情况下反酸伴有烧心。
烧心是指胸骨后有明显的烧灼感并出现不适感,在一般情况下由胸骨下段逐步的向上伸延。
这三种情况在一般情况会出现在饮食1小时后,尤其是在老年患者饱餐后,在进行用力屏气、弯腰捡东西以及平卧时候加重。
(2)在反流物刺激下食管诱发的症状这种症状以咽下困难、咽下疼痛为主,当患者出现食管溃疡或炎性加重时会出现咽下疼痛等情况,此外在摄入过烫食物以及酸性食物时候,咽下疼痛也会加重。
对于存在咽下困难情况时,多为间歇性发生,在摄入液体食物、固体食物时均有可能发生,主要变现在开始进餐时,由胸骨开始,呈梗塞感,此情况多数由功能紊乱和食管痉挛而导致。
GE胃食管反流病共识

?由于我国是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内镜检查已广泛 开展,因此,对于拟诊患者一般先进行内镜检查是可行 的,上胃肠道内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缩短诊断时间 ?
GERD的诊断
? 诊断性治疗
?对拟诊患者或怀疑反流相关的食管外症状患者,尤其 是上胃肠道内镜检查阴性者,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PPI试验)
共识意见的意义
? GERD治疗共识意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 的产物
? 共识意见是循证医学概念普及和推广 的手段
? 共识意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恰当地进 行循证医学实践
? 我国共识意见仅限于治疗方面
循证医学
证据分类
? Ⅰ类: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至少1篇已发表的系 统性综述,包含多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 床试验
?已经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议用标准剂量的PPI,2次/d,疗程1~2周
?如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则支持为与酸相关的GERD; 如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或 不支持诊断
? 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
?X线及核素检查
?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意义在于证实反流的存在与否。 在糜烂性食管炎其阳性率>80%,NERD患者的阳 性率为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 适时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是提高 GERD疗效的重要措 施之一
? 诊断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三步骤:
1.根据烧心、反流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对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PPI 经验性治疗,为期1-2周
2.在确定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患者应接 受规范的8周初始治疗疗程。推荐采用PPI 标准剂量
3.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提醒进行维持治 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怎么做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怎么做发表时间:2019-09-23T15:55:20.3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作者:曲木马里[导读]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食管黏膜组织防御破坏、胃及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原因诱发,以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声嘶、咽部不适、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临床一旦发现需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其诱发各类并发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曲木马里(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四川峨边614300)胃食管反流病是由食管黏膜组织防御破坏、胃及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原因诱发,以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声嘶、咽部不适、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临床一旦发现需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其诱发各类并发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临床对胃食管反流病多实施内镜、药物治疗,为确保治疗效果,需在内镜治疗同时配合进行护理操作,提高病人舒适性、配合程度,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现对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流程进行论述。
一、内镜治疗准备胃食管反流病病人在实施内镜治疗前,医务人员需引导其进行全身常规性检查,从而明确其各器官、组织功能状态,并结合检查结果对可影响治疗进展的因素进行干预,叮嘱其停止吸烟、饮酒,确保PH值在合理范围内。
二、内镜治疗方法选择医师需给予胃食管反流病病人全身麻醉,与此同时于下腹部行一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并将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范围内,对胃食管反流病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事实上内镜下射频治疗、注射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伴典型增生患者实施腹腔镜改良折叠手术治疗。
三、内镜射频治疗在对胃食管反流病病人实施射频治疗时,需从活检通道将囊球探头射频管道输送至齿状线周围,并于胃-食管、肌层组织连接处刺入电极(针样),结合其实际病情、身体情况逐级加大射频能量,对病灶组织进行灼烧、消融,在射频治疗中,可通过加大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厚度,达到促进胃食管组织再生,避免其再次反流的目的,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四、内镜注射治疗在对胃食管反流病病人实施注射治疗时,首先需注射5mlPMMA到Z线肛端下(1.5cm)黏膜下层组织,医师需将注射速度控制在0.5-1ml/min内,待食管括约肌组织膨胀后,便可通过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强度,从而到达缓解其临床症状,促进病灶组织消散的目的。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
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诱因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
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
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
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化道功能紊乱所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
发生。
精选课件
16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 断
1.临床表现: (2)食管外表现: GERD可伴随食管外表现,包括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 化、声嘶、咽喉症状和牙蚀症等[11,12]。对病因不明、久治不愈 的上述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GERD,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 有提示作用。 临床医师对上述发作性咳、喘、胸闷和气短等呼吸道症状通常 作出哮喘的诊断,对症治疗可暂缓症状,但疾病往往持续进展,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 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2)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 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 地西泮等)可引起LES压力下降。 (3)食管裂孔疝时,部分胃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 易导致反流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
精选课件
1
作者
单位: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 会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编辑委员会 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本文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7): 635-641
精选课件
2
目录页丨Contents 一、概 述
精选课件
19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 断
2.辅助检查: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内镜下GERD分级[13]: 正常:指食管黏膜没有破损; A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 mm; B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 mm,但没有融 合性病变; C级:指黏膜破损有融合,但<75%食管周径; D级:指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2023胃食管反流病的基层治疗方案

2023胃食筐辰流病的基层治疗万囊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因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比较多样,除了很多人熟知的”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胸痛、咳瞰等问题,窑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混j番,需要注意ffi别。
本文主要依据《胃食管反流病墓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并参考《2020年中国胃食筐皮流病专家共识》,整理疾病的检查诊断万法及不同症状人群的治疗方案,以供学习。
胃食筐辰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O)是指胃十二指肠内窑吻反流入食营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筐邻近组织的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瞅、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1)。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筐黠膜朦烂、j贵痛,分为朦烂性食管炎(EE )、非朦烂性反流病(NERD),真中NERD为临床最常见。
诊断与转诊GERO的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物剌激食筐高直接关系,多种因素可导致食筐下括约肌(LES )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异常反流。
临床表现[1,2)典型症状:反流和烧心;反流是指胃内窑糊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昧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闯入睡时发生。
不典型症状: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暖气等。
辅助检查(1,2)辅助t.h 、怜ftil'f,占GERO 的r'•1\1甲’V l伴除Jl;他始川忡Y(f ,i,,蓝的,生锅也i ii.(i'.f ,件的E医院付何'J�的'I)占先行内情怆l't.以i 解足沓商古宵夜!_,Ht 卢’•ll Pllll :确i告GERO 吕刷出现m 篝缸哇,也应»-时埋r ,内性.内1在下正常由m品盹坚均匀粉红鱼.当Jt被化尘的佳状L成m 旦后',\f西江鱼,在发生T-1'1t't管连ll处的t电状钱足侧.uJ为叫.I(;、.sff,,x 岛状.此为Barre t\由结.1工消化JI!内俄战商TI:常z捕食'IU曲’费没有破lli:A锄z指育1个·卫1个以上由m由自国债钱,f巳j量<Sm m :内镜F GERO分组: B f提二捣Ii 1个或1个以上由管药’睡破损.i是径>Smm.但没Ii融合性响变C怨:指甜顺破4品有融合.f日<75%食',1),司径:D 级2揣勤膜碗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t't�周位.GERO例�(GenlQ )r 挂t争所及ll'f,';GERO 最简咿/1\'(的t J;.削住设计�H哥哥就访�l 周内的ll 款。
儿童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的诊治

儿童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的诊治【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例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8例为食管裂孔疝(滑疝)合并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2例为单纯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患儿均有反复呕吐、进食困难病史。
2例患儿术后失访,出院时2例患儿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儿因早期手术治疗而行食管扩张治疗,后期失随访。
余7例由电话随访至2021年1月,患儿术后饮食及身体健康状况均良好。
结论患儿食管扩张配合早期抗反流手术能达到良好缓解效果;当食管炎症累及肌层,需切除狭窄段及抗反流手术;胃镜、食管pH监测以及UGI可协助鉴别食管狭窄。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食管狭窄;食管失弛症反流是一种在儿童日常饮食中比较容易产生的情况,发病率超过70%,其中2%-7%的儿童会出现病理性反流,同时伴有慢性咳嗽、肺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道等疾病。
反流性食道炎患儿可发生食道炎7%-23%的消化道狭窄,引起营养、生长等相关问题。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例小儿胃食管反流狭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特点,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10例患儿,年龄均在36个月以内,其中7男3女,经比较得出,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价值(P>0.05)。
1.2方法1.2.1药物治疗患儿均配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5-1 mg. Kg·d,两种药物每天配合药物2.5-5 ml,每天3次,并辅以调整肠道菌群的药物。
1.2.2胃镜辅助下食管探条扩张食管探条在胃镜下扩张探条的探条直径分别为0.5 cm、0.7 cm、0.9 cm、1.1 cm、1.28 cm,长度均为70 cm。
在全麻下,用逐渐扩张法操作,每探条5-10 min,以达到患儿拇指粗细为标准。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1 背景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
2 方法学3 多学科概念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GARD),即消化道反流物对食管和气道等反流通道的刺激和损伤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和/或终末器官效应的一种疾病,可表现为典型GERD、反流性胸痛、反流性口腔疾病、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咳嗽(GERC)、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喉痉挛和反流性误吸等,症状可为偶发,也可频繁或持续,并且可引起反流相关的炎症、黏膜损伤、癌前病变乃至肿瘤。
得益于上述概念的推广和应用,2013年GERD诊治指南将GERD 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包括咽喉)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此定义进一步明确了食管外反流是GERD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快就同意并接受了这一新定义,现已证实GERD的食管外症状和并发症非常丰富且具有普遍性,临床表现极具异质性和复杂性。
上述概念并行不悖地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纠正了临床上大量漏诊和误治,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概念虽有所区别,但总体趋势是其内涵趋向统一,其外延涉及的症状和体征不断扩展。
4 发病机制4.1多种因素和多个部位均参与了GERD的发生,而GEJ是GERD发生的初始部位,也是导致反流的最主要的解剖部位(图2)。
[专家意见:A+(91.7%), A(5.6%),A-(2.7%)] 4.2胃食管低动力状态是GERD的主要动力学特征,也是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专家意见:A+(69.4%),A(27.8%),不确定(2.8%)]4.3GERD总是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感受阈值降低(高敏感)和组织反应性增强。
[专家意见:A+(75.0%),A(13.9%),A-(5.6%),不确定(5.5%)]4.4 食管外器官(如咽喉、气道)对反流物的抵抗能力和清除能力均弱于食管,对反流物的反应阈值通常低于食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标准
2.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 ✓若有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可作出GERD的初步诊断; ✓上消化道内镜下若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病变,
本病诊断可成立; ✓若内镜检查阴性,但食管pH监测证实存在食管过度酸反流,则可建立NERD
的诊断。 ✓对拟诊GERD的患者,可考虑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指南 (2019)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 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 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 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症状: (1)烧心和反流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 (2)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的不典型症状。 (3)GERD可伴随食管外表现,包括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
嘶、咽喉症状和牙蚀症等。 (4)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注意需先排除心肺疾病因素后才能行胃食管反流
PPI)经验性治疗,症状多会在1~2周内得到改善,若给予治疗后症状消失, 可确立GERD的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
病情评估
✓确诊的GERD 患者,可评估其分型(EE 或NERD)、分级(轻或重度)、食 管并发症(有无、性质和严重程度)、食管外表现(有无、与GERD症状的 相关性)、心理、睡眠障碍(有无及其严重程度)等。必要时,需要进行有 关的胃食管反流检查,使患者能得到个体化的合理治疗。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 ✓ 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LES结构受损;某
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 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可引起LES压力下降。 (二)食管清除反流物功能降低 ✓ 多见于可引起食管蠕动异常或唾液分泌异常的疾病。 (三)食管黏膜屏障作用减弱 ✓ 长期吸烟、饮酒及进食刺激性食物等可使食管黏膜抵御反流物的损害能力下降。
药物治疗
黏膜保护剂: ✓主要包括硫糖铝和三钾二枸橼酸铋,黏膜保护剂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
引起便秘、皮疹、消化不良、恶心等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抗抑郁或焦虑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
的GERD患者的治疗。
手术治疗
1.GERD的内镜治疗:目前用于GERD的内镜下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射频治疗、 内镜下胃腔内缝合/折叠治疗、内镜下注射或植入技术类。
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 ➢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 ➢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其中NERD最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 GERD的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物刺激食管有直接关系,多种因素可导致食管 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LES)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异常反流。
钙通道阻滞剂等。 6.减少引起腹压增高因素:肥胖、便秘、避免穿紧身衣、长时间弯腰劳作等。
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 ✓为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 ✓奥美拉唑一般为20 mg、2 次/d 常规剂量口服,其他PPI包括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
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单剂量PPI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无效可换用另 一种PPI。 ✓推荐疗程8~12周。 ✓对于出现食管裂孔疝等并发症的患者,PPI剂量通常需要加倍。PPI短期应用的潜在 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减少、头痛、腹泻、食欲减退。 ✓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包括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继发性感染、骨质疏松、髋部 骨折、肠道菌群移位等。不良反应明显者可更换PPI。
药物治疗
促胃动力药: ✓多潘立酮为一种作用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在基层医院较为普及,剂量
为10mg、3次/d。 ✓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为新型促动力药。 ✓促动力药不推荐单独用于GERD的治疗,多与抑酸药联合使用。 ✓促动力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口干等消化系统以及心悸、
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多潘立酮亦可使血催乳素水平 升高,引起非哺乳期泌乳等不良反应。
2.抗反流手术:能减少反流次数及控制反流症状。适应症有:存在病理性酸反 流,药物抑酸不足或药物治疗有效但患者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
治疗方案
1.联合用药:GERD患者如单用抑酸药物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联合使用促动力 药。
药物治疗
H2 受体拮抗剂(H2 receptor antagonist,H2RA): ✓适合于轻、中症患者。 ✓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罗沙替丁等,一般采用常规剂
量,分次服用。 ✓H2RA安全性好,但如患者年龄大、伴肾功能损害和其他疾病时,易产生不
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便秘等,因此H2RA在老年GERD 患者需慎用。
治疗
✓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生活方式干预
✓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GERD的基础,而且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包括: 1.减轻体重:尽量将BMI控制在<25 kg/m2。 2.改变睡眠习惯:抬高床头15°~20°,睡前3 h不再进食。 3.戒烟、限制饮酒。 4. 避免降低LES 压力的食物:浓茶、咖啡、可乐、巧克力等。 5.避免降低LES压力和影响胃排空的药物:硝酸甘油、抗胆碱能药物、茶碱、
鉴别诊断
1.对初诊患者,要特别注意对报警征象的采集,报警征象包括吞咽疼痛、吞咽 困难、呕吐、消瘦和粪便隐血阳性、贫血、食管癌和胃癌家族史等。
2.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者,注意排查心源性和肺源性胸痛。 3.对PPI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应考虑到食管动力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弥
漫性食管痉挛和胡桃夹食管等,此外还要注意排除嗜酸粒细胞食管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