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2014共识

合集下载

GE胃食管反流病共识

GE胃食管反流病共识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由于我国是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内镜检查已广泛 开展,因此,对于拟诊患者一般先进行内镜检查是可行 的,上胃肠道内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缩短诊断时间 ?
GERD的诊断
? 诊断性治疗
?对拟诊患者或怀疑反流相关的食管外症状患者,尤其 是上胃肠道内镜检查阴性者,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PPI试验)
共识意见的意义
? GERD治疗共识意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 的产物
? 共识意见是循证医学概念普及和推广 的手段
? 共识意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恰当地进 行循证医学实践
? 我国共识意见仅限于治疗方面
循证医学
证据分类
? Ⅰ类: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至少1篇已发表的系 统性综述,包含多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 床试验
?已经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议用标准剂量的PPI,2次/d,疗程1~2周
?如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则支持为与酸相关的GERD; 如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或 不支持诊断
? 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
?X线及核素检查
?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意义在于证实反流的存在与否。 在糜烂性食管炎其阳性率>80%,NERD患者的阳 性率为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 适时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是提高 GERD疗效的重要措 施之一
? 诊断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三步骤:
1.根据烧心、反流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对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PPI 经验性治疗,为期1-2周
2.在确定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患者应接 受规范的8周初始治疗疗程。推荐采用PPI 标准剂量
3.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提醒进行维持治 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硏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 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硏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硏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 Embase s 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 +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硏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硏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93.33% , A 6.67% ;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暧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46.67% , A 40% , A - 13.3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

(三)Barrett 食管(BE)治疗
Barrett 食管(BE)治疗应用PPI : 尚无定论虽有文献报道PPI 能延缓BE 的进 程,尚无足够的循证依据证实其能逆转BE。 BE 伴有糜烂性食管炎及反流症状者,建议 采用大剂量PPI 治疗,并提倡长期维持治 疗
(四)控制夜间酸突破(NAB) (证 据分类: 据分类:Ⅱ类)
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GERD 的主要措施, 包括两个阶段: 初始阶段 目的是尽快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 维持治疗阶段 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用最小的 剂量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治疗应个体化
(一)初始治疗
H2RA 仅适用于轻至中度GERD 治疗: H2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治疗反流性GERD 的食管炎愈合率为 50% ~60%,烧心症状缓解率为50%。 临床试验提示: H2RA 缓解轻至中度GERD 症状疗效优于 安慰剂,但症状缓解时间短,且4 ~6 周 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长期疗效不 佳
内镜下食管炎洛杉矶分级
A级: 见黏膜破损,但直径<5mm; 见黏膜破损,但直径<5mm; B级:黏膜破损直径>5mm,但无融合; 级:黏膜破损直径>5mm,但无融合; C级:黏膜破损融合,但<食管周径的75%; 黏膜破损融合,但<食管周径的75%; D级:黏膜破损累及食管周径的75%以上。 黏膜破损累及食管周径的75%以上。
控制夜间酸突破(NAB)是GERD 治疗的 措施之一。 NAB指在每天早、晚餐前服用PPI 治疗的 情况下,夜间胃内pH < 4 持续时间大于1 h。控制NAB 是治疗GERD 的措施之一。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PPI 用量、睡前加用 H2RA、应用血浆半衰期更长的PPI 等。
(五)PPI 治疗失败(证据分类:Ⅱ类) (证据分类: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共识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共识

.
7
镜下图像
LA-A
LA-D
正常
LA-B
LA-C
.
8
Barrett食管
• 定义:食管远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 柱状上皮所取代,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
• 内镜:粉红色灰白的食管粘膜中出现胃粘膜桔 红色,分布可呈环形、舌形或岛状。
• 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
9
流行病学资料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
•又叫内镜阴性反流病 •存在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
但内镜未见食管黏膜破损 •在亚洲地区,NERD 占有胃食
管反流症状患者的 75%以上
李兆申等.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2008,13(2):79-81.
.
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 )
14
食管PH 监测
内镜
PPI试验
食管
检查
核素
测压
检查
无线 胶囊
食管 吞钡
.
15
PPI试验简便、有效 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
推荐级别:A+级
证据等级:高质量
PPI试验原理
质子泵 抑制剂
抑制胃酸 分泌
反流物 pH>4.0
烧心/反流 减轻/消失
提示症状与 酸反流相关
烧心/反流
PPI试验方法及作用
20
鉴别诊断
➢心源性胸痛 ➢食管癌 ➢功能性烧心 ➢消化性溃疡 ➢食管动力性疾病 ➢其他原因的食管炎:感染性、药物性等
.
22
GERD的治疗
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治疗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治疗1

63例原为C/D级 新发现11例 (17.4%) Barrett食管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可掩盖 Barrett 食管诊断, 尤其在重度(C/D级)反流性食管炎。
1. Hanna S,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416 2. Sharma VK. Gastroenterol Clin N Am. 2014;43(1):39-46. 3.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07;66(2):219-24.
Barrett食管(BE)随访
• BE内镜随访尚有一定争议,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多项回顾性研究认为内镜随访优于依据症状随访
随访与非随访者食管腺癌5年生存率对比
Wang KK,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8;103(3):788-97
Barrett食管随访
• 内镜复查的间隔时间应根据异型增生程度而定。 • 异型增生程度需经过病理专家确定。
Barrett食管发 病率和食管腺癌 发病率平行上升。 在食管癌中, 食管腺癌占多数 (约60-80%)
在食管癌中,食管 鳞癌占绝大多数(9599%)
1. Fang WL, et al. Ann Surg Oncol. 2009 Dec;16(12):3237-44. 2. Yee YK, 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7 Dec;16(12):2637-40. 3. Huang Q, et al. J Dig Dis. 2011 Dec;12(6):420-7. 4. Lee HS, et al. Clin Endosc. 2014 Jan;47(1):15-22.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文章旨在汇总和解读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我国的GER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建议。

文章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GERD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GERD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提升我国GERD的诊治水平,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的编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GERD诊疗信息。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或)并发症。

GER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内容物如碱、消化酶、食物等反流。

胃酸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部分GERD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指由胃食管反流引起,但缺乏食管黏膜糜烂的临床和内镜证据。

NERD患者通常表现为典型的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等,但内镜检查却未能发现食管黏膜的明显破损。

巴雷特食管(BE):是GERD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E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食管外症状:GERD也可引起食管外的症状,如咳嗽、哮喘、咽喉炎和牙蚀症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邻近组织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其定义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对于GERD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GER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GERD的诊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逐渐受到关注。

中医药在调理人体气血、平衡阴阳、整体调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西医则在病因明确、病理生理机制清晰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西医结合诊疗GERD,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旨在汇总和整理近年来GERD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提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GERD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本共识意见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GERD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与病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GER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GERD的发病率增长更为显著,这可能与饮食结构的西化、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普及有关。

在病因方面,GERD的发生主要与食管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清除作用减弱、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以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被认为与GERD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压力增高,可使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降低,从而增加GERD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则可通过刺激食管黏膜,加重食管炎症,促进GERD 的发生和发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中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旨在调和脾胃、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润燥止酸等。

1.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吐酸”、“嘈杂”、“胸痞”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由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犯胃,或脾虚湿困等多种病因病机综合作用所致。

表现为患者经常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伴随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及咽喉、呼吸道并发症。

从中医角度分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当降而食管则依赖于胃气之和降以保持正常的输送功能。

若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尤其是胃气上逆,则易发此病。

肝木乘脾土,横逆犯胃,或久病体虚,中气下陷,亦可致胃失和降,引发胃食管反流。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调理脾胃升降,配合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旨在恢复脾胃功能,减轻反流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复发。

同时,也注重预防与调摄,提倡规律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义与分类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部不适等,但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RD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 响, 亚洲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GERD发病率

西方国家10%-20%
亚洲国家2.5%-7.1%


中国 5.16%
02:09
Dent J et al.Gut 2005; 54: 710-717. Wu JC.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 23: 1785-1793 陈胜良. 亚太地区胃食管反流病的特点. 胃肠病学2009; 14: 713-715
标准剂量 PPI bid 1-2周 症状减轻 50%以上 PPI试验 阳性
烧心/反流
怀疑GERD
GERD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PPI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奥美拉唑试验对GERD 诊断价值的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 研究: • 敏感性为88.1% • 特异性为44.4%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难治性GERD治疗策略
更换一种PPI或者加倍剂量能使20%病人有效
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受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
如果患者有动力障碍,加用莫沙必利有效 加用海藻酸盐与巴氯芬:海藻酸盐在胃食管交界的餐后酸袋处形成中
黏膜下血流
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抗反流屏障减弱:正常时,胃食管交界的解剖结
构有利于抗反流,称之为抗反流屏障,包括食管下 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 膈肌、膈肌角、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 (His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 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 状态。
性 pH 缓冲区,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但对非酸反流影响不大;巴氯芬
是 B 型γ- 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可以抑制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提高 健康人和 GERD 患者的餐后 LES 压力,可抑制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 发生,但是嗜睡、头晕、肢体颤动等中枢性副作用限制临床应用。 DDW2016:Stretta射频法对顽固型GERD患者相对有效 抗反流手术
未使用PPI 使用PPI
单纯Ph值监测 加阻抗-Ph监测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I Iirano,et al。AM J Gsstroenterol,2007,1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镜下图像
LA-A LA-D
正常 LA-B LA-C
Barrett食管
• 定义:食管远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 柱状上皮所取代,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 • 内镜:粉红色灰白的食管粘膜中出现胃粘膜桔 红色,分布可呈环形、舌形或岛状。
• 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资料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Katz PO ,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3;108(3):308-329.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
推荐级别:A+级 食管pH监测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Bravo 胶囊 pH-阻抗监测
Barrett食管 (BE)
•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 取代(内镜) •存在肠化生(病理) •不需要证实反流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
•又叫内镜阴性反流病 •存在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 但内镜未见食管黏膜破损 •在亚洲地区,NERD 占有胃食 管反流症状患者的 75%以上
了解食管动力状态,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食管测压可对LES定位,利于食管pH监测导管的放置 抗反流手术前必须排除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贲门失弛缓症 硬皮病样食管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鉴别诊断
心源性胸痛
食管癌 功能性烧心
非糜烂性反流病
李兆申等.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2008,13(2):79-81.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 )
• 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 • 可以并发食管溃疡、狭窄和出血 • 按1994年洛杉矶分级标准分为A、B、C、D 四级
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级法 正常:黏膜无破损 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无融合 C级:黏膜破损融合,﹤75%的食管周径 D级:融合,﹥75%的食管周径
GERD—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不典型症状 食管外症状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才进行反流的评估
• 烧心 • 反流
• • • • • •
胸痛 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 嗳气 餐后饱胀 早饱
• • • •
咳嗽 咽喉症状 哮喘 牙侵蚀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单剂量无效可以改用双倍剂量 一种PPI无效可以换另一种PPI PPI疗程至少为8周
合并食管裂孔疝剂量加倍 重度食管炎剂量加倍
西方国家已有证据显示(我国尚无相关研究): 长期应用PPI可以增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风险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Bavishi C et al.Alimet Pharmacol Ther,2011,,34(11):1269-1281.
联合用药
推荐级别:A+级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09年发出警告: PPI与氯吡格雷合用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PPI可能与氯吡格雷竞争CYP2C19酶,降低其抗血小板活性) PPI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争议 西方国家研究认为两者合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我国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Sibbing D,et al,Thromb I Iaemost,2009,101(4):714-719.
• • • • 尚无统一定义,2014中国GERD专家组拟定: •
不正确的用药时间 患者的依从性差 病理性酸反流 PPI快代谢 解剖异常如巨大的 采用双倍剂量的PPI治疗8-12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症状无明显改善 食管裂孔疝
难治性GERD
定义
检查依从性
优化PPI
首 先 评
PPI 治 疗 无 效 估



持续的酸反流 持续的非酸反流 食管粘膜完整性被持续破坏 食管高敏感性(对酸、弱酸和 气体反流 )
食管阻抗-Ph监测及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以排除食管和胃的其它疾病 食管阻抗-Ph监测可以监测酸、弱酸及气体反流等所有反流事件
推荐级别:A级
确定GERD类型
内镜检查 非糜烂性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胃食管反流病
糜烂性食管炎
erosive esophagitis, EE
Barrett食管
Barrett‘s esophagitis, BE
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首先进行PPI试验,仅在疗效欠佳时才进行 内镜检查 基于我国是胃癌和食管癌高发国家,且胃镜检查已经广泛开展, 成本低,我国建议对拟诊患者先行内镜检查。
GERD的维持治疗
维 持 治 疗
按需治疗:
间歇治疗:
指治疗成功后停药观察,一旦出现烧心、反流症状,随机在用药
指PPI剂量不变,延长用药周期,最常应用的是隔日疗法
长期治疗:
指症状缓解后维持原剂量或半量PPI,每日一次,长期使用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PPI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
1. Numans ME,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4;140:518-27. 2. 许国铭, et al. Chin J Dig 2002; 22:7-10.
对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正常的不推荐进行常规的食管活检组织检查
伴随合并症的处理
推荐级别:A+级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重度食管炎(LA-C和LA-D)患者建议定期随访
Barrett食管患者,建议定期内镜检查
合并食管狭窄的患者经扩张治疗后需PPI维持治 疗(可改善吞咽困难、减少再扩张需求)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10(34):649-661.
内二科
张涛
概 述
1
2 3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4
5
胃食管反流病定义
2013国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指南
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 (或)并发症。
2006蒙特利尔共识
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胃内容物
胃酸:胃内容物中的主要损伤成分 胃蛋白酶:激活和活性的维持依赖于 胃酸 胆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食管外症状治疗建议
推荐级别:A级 证据等级:低质量
不明原因的哮喘、慢性咳嗽和喉炎,若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可以进行PPI试验
推荐级别:A+级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PPI治疗无效的食管外症状,进一步寻找原因,除外食管裂孔疝、肺部疾病等
推荐级别:A+级 证据等级:低质量
PPI治疗无效的食管外症状,不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