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区域产业规划方案共54页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正文:----------------------------------------------------------------------------------------------------------------------------------------------------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类用地,协调城乡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有关文件和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我区已编制了《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规划》中相关内容公告如下:(一)批准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京政函〔2010〕119号)。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通州区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905.8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 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更新时点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三)主要规划调控指标1、总量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600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用地规模27500公顷(含城镇工矿用地19034.57公顷);耕地保有量33066.67公顷;基本农田指标为29600公顷,其中责任基本农田27733.33公顷、多划定基本农田1866.67公顷。
2、增量指标切实调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北京通州最新规划方案

2.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依托通州区交通和地理优势,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
3.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体系。
二、规划目标
1.建设国际化、高端化、人文宜居的城市副中心。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创新经济,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地。
3.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4.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
1.空间布局优化
-按照功能分区原则,合理划分居住、商务、文化、教育、科研、生态等空间布局。
-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4.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水环境治理,提升水系景观品质。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5.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四、实施措施
1.政策支持
-制定支持通州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政策保障。
-加强与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2.组织协调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规划的实施与协调。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划顺利推进。
3.资金保障
-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支持,确保规划实施资金需求。
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在首都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作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战略部署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关乎通州长久,影响首都大局,意义重大而深远。
《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州新城规划(2005—2020年)》及市委、市政府对通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行编制。
《规划纲要》对“十二五”时期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作了总体部署,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于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是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铸造的一块奠基石,是为实现新城崛起而书写的一部宣言书,是为鼓舞全区人民继往开来、艰苦奋斗而奏响的一首进行曲。
建设世界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担已经在我们肩上!第一部分新城崛起从这里开始一、五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十一五”时期,是通州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创意、活力、和谐”通州,围绕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战略任务,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坚持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大力推动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17.1%,实现翻一番目标。
通州湾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组团式发展 理念
陆海统筹 理念
“三位一体” 理念
人海和谐 理念
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自由港城试验区
创新与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机制,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全 世界最成功的建设经验, 以高端技术和先进体制为引领,打造全世界最开放、最 先进的自由港城。
科教创新集聚区
正在建设5万人规模的滨海科创城,围绕临港经济发展 需求,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办学,培 养各类专业人才,每年可提供上万名优秀毕业生。
体制创新
通州湾新区要以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为先导,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 障,全面加速提升开发建设质效。
一
创建国家级通州湾新区
支持通州湾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支点、国家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核心区、自由港城试验区、科教创新集聚区、海洋经济示范区。
一 作为陆海统筹改革核心区先行先试
支持通州湾新区在统筹利用和合理配置陆海资源要素、江海联动特色和跨江融合 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陆海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国家、省优 先在通州湾新区开展有关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人才等政策试点工作。
目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近 10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已正式落户,去年北航软件学院近200名研究生已正式入学。
海洋经济示范区
大力发展
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修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加 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海洋产业示范园,为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新城区
通州湾新区坚持港产城 “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构建“东港西城中海湾”的滨海特色新城。
北片 区
核心区
北片 区
中片区
通州宋庄最新规划方案

通州宋庄最新规划方案通州宋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素有“九州屏翠”之称,是城市绿肺和生态宝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宋庄的独特魅力和生态价值,通州区政府于近期发布了通州宋庄最新规划方案,旨在为宋庄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自然生态保护为了保护宋庄的自然生态,规划方案提出将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范围。
通过合理划定城市建设边界,确保宋庄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
规划方案还重点规定了土地利用原则,将合理划定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文化传承与开发宋庄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文化传承与开发的需求。
通过整治历史文化建筑,修复古老街巷,增设文化活动中心等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此外,规划方案还鼓励开发与传承宋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宋庄的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示与发扬。
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宋庄的基础设施水平,规划方案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目标。
重点规划宋庄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出行的便捷性。
同时,规划方案还规定了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标准与范围,力求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四、产业发展与就业机会规划方案强调促进宋庄的产业发展,打造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产业,提升宋庄的经济活力。
此外,规划方案还鼓励招引投资,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社区建设与民生改善规划方案注重社区建设与民生改善,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规划建设社区公园、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与健身场所。
同时,规划方案还提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并鼓励发展社区组织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六、旅游与休闲发展规划方案将宋庄的旅游资源与休闲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开发景区、规划绿道、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宋庄的旅游价值。
同时,规划方案还强调保护自然景观,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
通州休闲产业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一、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通州区的自然赋存与生态环境,具有独享生态资源,具有非竞争发展要素,客观决定成为北京特有的旅游业发展空间。
区位和水系状况是形成通州区旅游资源最具意义的地理因素。
(二)历史文化资源的形成背景通州区历史悠久,建置较早。
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
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路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
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大运河贯穿通州,将通州同北京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运河积淀了通州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厚底蕴。
二、大北京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分析(1)运河是通州区内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是通州区品级、知名度最高的旅游资源,是通州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拳头。
(2)通州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势头强劲、市场需求大;且有众多的资源邻近运河,可以成为运河旅游产品的重要补充。
因此,也可以发展成为通州区的重要旅游产品。
(3)通州区具备发展康体健身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房地产旅游等的条件。
但考虑到发展现状、周边竞争状况,这些旅游产品不作为主打旅游产品。
三、围绕休闲主题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思路(一)资源开发-产品打造-产业链构建-旅游目的地塑造通州旅游业的开发在禀赋资源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最需要的是从市场分析入手,把握旅游消费时尚,打造区别于京郊其它区县的旅游精品,并形成旅游产业体系,只有这样,通州区才可能逐步逼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二)旅游产品的市场空间根据通州旅游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范围,可以在三个空间尺度上讨论旅游产品的主题。
1、大尺度空间(国际和京外)市场的主产品北京是大运河的起点,运河文化是文明开放的源头,应充分发掘、开发、建设运河文化,推动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运河文化应与“中国大运河” 相链接,产生品牌效应。
针对国内外客源市场,主打运河主题文化/考察游产品。
2、中尺度空间(市内与津、冀周边)市场产品针对北京、天津和冀北客源市场,主打康体娱乐、学习交流、休闲度假(康体健身、会展旅游、房产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工业旅游等休闲产品。
通州区区域产业规划方案共54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通州区区域产业规划方案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通州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1条背景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以新城规划为重点开展后续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
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新城规划以总体规划层面为基本技术平台,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标准研究、重点问题研究、节点设计等为支撑。
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新理念,促进新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建设新城区,把新城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
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障就业,切实解决好交通、上学、看病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切实保障和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2)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水、节地、节能和节约材料的建设标准,解决好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问题。
(3)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协调旧城文化的保护和新城文化的发展。
全面展现和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整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保护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新城发展。
(4)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