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电源产业集聚区简介---文本资料

合集下载

产业集聚区2021年建设发展方案

产业集聚区2021年建设发展方案

产业集聚区2021年建设发展方案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__年建设发展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全面提升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综合载体的支撑能力,加快幸福新乡和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特制定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__年建设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综合性举措,按照“四集一转”内涵要求,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突出“一重点、五加强”(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强配套功能建设、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加强节约集约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加强政策机制完善),大力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力争全市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

其中13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

三、重点任务(一)强化产业集群招商。

深入开展“20__招商引资工作年活动”,把集群招商作为集聚区工作第一要务,加大人力、时间、精力的投入,县市区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集群招商上。

突出龙头带动、配套推动、链接互动,贯彻落实全省“四个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抓好100个龙头企业、100个特色产业链、1000个重大项目,力争形成1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1月底每个产业集聚区围绕一个产业制定招商引资产业链,并确定拟引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2月份市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产业链发展专项政策,实行部门联动引导集聚区集群化发展。

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专业招商等形式,力争每个集聚区引进2个以上行业龙头企业或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基地型项目。

充分发挥标准化厂房招商优势,开展针对性集群招商,吸引关联配套企业协同转移,加快培育纵向链接、侧向配套的特色产业链,每个集聚区引进10个关联配套的集群项目。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

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

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

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

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新乡市拥有11家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其中:2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设施,具备承接项目大规模入驻的良好条件。

一、国家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政府首批确定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全区累计完成投资近83亿元,基础设施覆盖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形成了7纵12横的主次干道网络,水、电、通迅等各种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实现了“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培育壮大了国内闻名的华兰生物、新飞家电、科隆电器、娃哈哈果茶饮料、天丰钢结构、新能电动汽车等企业,已吸引800多家各类企业入驻。

新乡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家电、生物新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

二、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

近年来,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郑州航空港建设,同步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和城市功能建设,实现产城融合。

先后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省纺织品出口基地”等称号。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全区入驻企业近400家,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纺织服装、高成长性服务业为主导的“2+1”产业体系。

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累计投资60亿元,建成城市道路130余公里,与国铁新荷铁路相连的8.3公里铁路专用线,总长近300公里的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绿化、亮化同步跟进,实现了“九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成区全覆盖。

建成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与沪江网合作建成2个互联网创客空间,与6所驻新高校结成“1+6”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0家。

新乡市电源产业集聚区简介

新乡市电源产业集聚区简介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简介一、园区区位及辖区概况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位于新乡市市区东北部,紧邻在建中的京广快速客运站, 107国道与济东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济东高速公路新乡出市口800米,距京珠高速入口仅2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辖区总面积18.1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总人口1.7万人。

2005年5月由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之一;2008年省政府首批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二、园区发展的产业依托新乡市电池产业历史悠久,迄今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储备丰富,技术研发优势突出。

形成了以河南环宇、科隆集团、金龙集团、比得力、河南新太行、中科科技、吉恩镍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企业300余家,打造从原材科到电池成品及其延伸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众多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电池产业集群。

新乡作为全国电池产业的发祥地,素有电池产业“黄埔军校”之称,具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储备。

其中直接从事电池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3000多人,间接从事电池产业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达到500多人,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产业工人5万余人。

同时,市内大专院校6 所,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新乡市还引进中国工程院闻立时、陈立泉两位院士、著名汽车专家柳崇喜、商业化运营专家谢子聪担任新乡市产业技术与应用发展顾问,大大提升了新乡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的研发实力和水平。

新乡电池产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开放式组织形式的技术研发体系。

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博士后流动(科研)工作站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已取得科研成果400多项,申报专利50多项,其中国际专利6项;获得国家各级政府成果奖近百项,承担过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火炬计划和各级攻关计划。

强化产业支撑 实现集聚发展——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彰显活力

强化产业支撑 实现集聚发展——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彰显活力

集 聚 区中综 合排名第 五 ,荣 获市政府 次赴省直 有关部 门进 行规划 对接 ,实 3 K 、 1 O V 2 0 V变 电 站 各 ~ 5V 1K 、 2 K 6 公里 ,建成 绿 主导产业培 育奖 :延津县榆 东产业集 现 了城 乡规划 、产 业集聚 区规划 、土 座 ,铺 设 各种 管线 2 5
Z O G H UC N T U T N H N Z O O S R C I O
强化产 业支撑 实现集聚发展
— —
新 乡市产业集聚 区建设彰显活力
文/ 广 董
近年来 ,新乡市认真落 实省委 、
省 政府关于 产业集聚 区规划 建设 的有
产业集聚区中排名第三。

缝隙 以机械装 地 利用规 划三 个规 划精准 叠合 ,并将 地 1 5 2 6 万平 方米 。 建成 区 实现 了 “ 九 备 、新型市 政管材 、电子科技 为主导 三 个规划与粮 食生产核 心 区、主体功 通一平 ”和 全部亮化 、绿化 ,完善 了 的产业集聚 区,在 纳入市规划 的 1 个 能 区等重 大专 项规划在 空 间上 实现无 宾馆 、 酒 店 、 学校 、 商场 等服 务 设 5
了项 目入驻 步伐 。
四、科学 奖惩激励 。强化督 促落
实 。新 乡市规 划局积 极配合 省、市产 业 集聚 区考核 工作 ,建立 了产业集 聚 区的规 划考核评 价体 系 ,对 产业 集聚 区 的规 划 进 行 了 综 合评 价和 动 态 管
长垣县 现 已发展 成 为全 国 “ 重之 乡” ,初 步建成 年 产2 ) 台起 重机 、 起 6Y 157 ( ) 67 台 套 起重机 配件 生产 能 力的特 色产业 基地 ,中小吨位起 重机 占全 国
议”精神 为指导 ,按照市 政府部署 ,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建设的意见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建设的意见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10•【字号】新政文[2006]39号•【施行日期】2006.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建设的意见(新政文[2006]39号)一、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信部规〔2005〕220号文件精神,为加快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建设步伐,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主区设在新乡市牧野轻工业园区。

同时,成立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主区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书记由牧野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王玉民同志担任(兼),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牧野区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刘海洲同志担任(兼)。

管理委员会班子的其他人员配备授权牧野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

二、电源产业园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发展、资源共享,扶优促强、整体推进的总原则。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龙头带动战略的实施和强力支持骨干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使电源产业园逐步形成主导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延伸,配套产业不断向左右拓宽的发展格局,努力把园区建成产业集群效益显著的国家级、高标准、新型电池产业制造基地。

三、电源产业园产业定位:以国家“十一五”期间鼓励发展的锂离子、镍氢电池等高端电池产业为重点,兼顾发展家电类、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电池原材料、零部件加工以及电源延伸类产品,严禁生产国家淘汰类、高能耗、高污染产品。

四、发展目标:2006年新增产值10亿元;2007年新增产值20亿元;到2008年产值达到50亿元;2010年产值达到120亿元。

培育产值达到40-50亿元企业1家,5-1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0家,争取10家以上企业进入全国电池行业百强。

力争用5年的时间,将产业园建成我国一流的国家级电源产业园,形成全球电池集散地,建成完善的全球销售网络体系。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12年建设发展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12年建设发展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12年建设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文字号】新政办[2012]23号【发布部门】新乡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2.23【实施日期】2012.02.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12年建设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2012]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12年建设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12年建设发展工作方案为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增创优势,扩大效果,进一步强化综合载体的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特制定2012年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综合性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主线,突出“四个强化、两个完善”(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强化统筹综合协调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短板、破解制约、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力争全市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同比增长4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从业人员新增5万人以上。

其中13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从业人员新增3.5万人以上。

形成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7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其中主导产业集群规模超100亿元的6个。

三、重点任务(一)强化主导产业集群培育。

围绕打造新型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煤化工和煤电、制冷和电子信息、特色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等六大千亿产业板块,推动各集聚区集中要素资源,完善支撑条件,强化针对性招商引资,突出发展一个主导产业,迅速做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产业集聚区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及今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产业集聚区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及今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产业集聚区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及今后3-5年远景规划目标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新政办[2010]5号【发布部门】新乡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1.11【实施日期】2010.01.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产业集聚区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及今后3-5年远景规划目标的通知(新政办[2010]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统筹城乡发展载体,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将产业集聚区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及今后3-5年远景规划目标予以明确,同时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管理。

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主要发展目标2010年,力争平原新区进入省示范区前4名,新乡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乡工业产业聚集区进入省辖市区内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序前10名,长垣县产业聚集区、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延津县产业集聚区、辉县市产业集聚区进入县域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序前30名。

新乡榆东产业聚集区、新乡纸制品产业聚集区、凤泉区产业集聚区、孟庄产业集聚区、长垣县浦城产业聚集区等5个专业园区(市级产业聚集区)争取进入省规划范围。

二、招商引资目标2010年,纳入省规划范围的产业集聚区引进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10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3个;专业园区(市级产业聚集区)引进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两个。

三、基础设施建设目标2010年,纳入省规划范围的产业集聚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1亿元,专业园区(市级产业聚集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

四、远景规划目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各县(市)、区都要建成一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培育国家级园区两个(新乡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乡工业产业聚集区);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4个,200亿元的1个,超100亿元的11个;主导产业占园区产业的比重达65%以上;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简介
一、园区区位及辖区概况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位于新乡市市区东北部,紧邻在建中的京广快速客运站,107国道与济东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济东高速公路新乡出市口800米,距京珠高速入口仅2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辖区总面积18.1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总人口1.7万人。

2005年5月由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之一;2008年省政府首批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二、园区发展的产业依托
新乡市电池产业历史悠久,迄今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储备丰富,技术研发优势突出。

形成了以河南环宇、科隆集团、金龙集团、比得力、河南新太行、中科科技、吉恩镍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企业300余家,打造从原材科到电池成品及其延伸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众多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电池产业集群。

新乡作为全国电池产业的发祥地,素有电池产业“黄埔军校”之称,具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储备。

其中直接从事电池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3000多人,间接从事电池产业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达到500多人,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产业
工人5万余人。

同时,市内大专院校6 所,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新乡市还引进中国工程院闻立时、陈立泉两位院士、著名汽车专家柳崇喜、商业化运营专家谢子聪担任新乡市产业技术与应用发展顾问,大大提升了新乡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的研发实力和水平。

新乡电池产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开放式组织形式的技术研发体系。

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博士后流动(科研)工作站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已取得科研成果400多项,申报专利50多项,其中国际专利6项;获得国家各级政府成果奖近百项,承担过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火炬计划和各级攻关计划。

电池产业已经成为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和经济发展中的特色支柱产业,是新乡市工业“一谷五基地”中的电源基地。

2011年新乡市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园区发展的定位及现状
电源产业园区依托新乡市现有的电池产业优势及资源,作为新乡市电池产业的核心发展区,以电池、材料及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建设新乡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
6.6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4平方公里。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六通一平”标准。

现有六纵六横道路12条,总通车里程45公里,辐射面积8平方公里;建成110KV变电站一座,改造110千伏和220千伏供电线路2条,供电线路总长50公里,供电负荷达4000兆伏安;污、雨水管网总长40公里;园区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工程;程控电话、数据传播、宽带网、有线电视等业务已全部开通。

园区目前拥有我国唯一集检测、科研、标准制修订为一体的国家电池质检中心,该中心具有国家质量监督、质量鉴定和质量仲裁、标准及规范的制修订、学术交流及研发等多种职能,是国内电池产业最权威的质量支持平台;依托河师大化学系、由副市长杨书廷主持创建的省级能源研究院正在筹备中,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与水平;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启动的电波科技城项目,以电波、通信、信息技术等产业研发为主导,建成“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技研发和生产基地;“创业孵化中心”是促进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绿色电源新技术研究院及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园区已入住企业64家,其中工业企业50家,主导产业企业15家。

2011年全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3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营业收入76.5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6.3%;全部企业实现利税9.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实现利
税6.6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69%。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投资完成26.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6.3%。

2011年园区综合水平位居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第36位,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四、推进园区发展的措施
1、依托园区现有项目,做大做强电池及电子信息产业。

以22所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波科技城项目、河南科隆集团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环宇集团投资7.5亿元的年产5亿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河南锂动电源公司投资21亿元的电动车用动力锂离子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全面提升园区整体经济实力。

2、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以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整体产业跨越发展。

一是围绕产业链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掌握全国、全省重点电池企业的分布情况,瞄准其中500强企业,确定重点拜访区域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及时掌握企业新的投资动态,争取促成这些重点企业来园区考察。

二是充分发挥以商招商和以企招商的带动作用和纽带作用,加强与现有入园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其客户群的投资意向和方向,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接洽。

3、深化平台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与水平。

一是加快标准厂房区建设,作为园区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发展平
台,充分发挥其集约、集聚效应,吸引中小电池配套企业入驻,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二是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拉大园区发展框架,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三是加快胜利物流园、货运东站等物流项目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畅通、方便、快捷的仓储、物流平台。

五、园区发展规划
以做大做强新乡绿色电源产业,促进提升电池、材料及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按照“一业主导,多业互动;政策推动,外向牵引;优化提升,培育骨干;园区主导,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以新型二次电池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链相对完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电源产业集群,形成以电池、材料为核心,信息家电、应用电子等新兴产业共举的产业格局。

到2015年,把园区发展成为国内电池产业优势骨干企业集中、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层次较高、产业链相对完善,在全球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养和引进5—10家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主导产业企业,培养出2-4家上市大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