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的氨化处理有哪些方法
有秸秆氨化的方法

有秸秆氨化的方法、氨化稻草的贮存利用等介绍如下:一、窖氨化法二、氨化稻草的贮存方法三、氨化稻草的饲喂方法的视频。
三. 微生物処理法(发酵法)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分解秸秆粗纤维的微生物,一是试图在体外制造出反刍动物人工瘤胃的条件。
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有细菌和原虫两类,通常每克瘤胃内容物含有150~250亿个细菌和60~180万个原虫。
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所产生的纤维分解酶能将粗纤维分解形成挥发性脂肪酸而被吸收后作为能源;同时能将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合成菌体蛋白;能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
其二是尋找自然界能分解粗纤维的新的菌种,以企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
由于所利用的菌种不同,便形成了下面不同的发酵方法。
1.温水发酵法先将干秸秆恻短到2-3厘米或粉碎后,装进缸中,加适量温水(约30度),以1份水浸1.5份料,将饲料浸湿,紧紧的压实,上压重物,封闭缸口,闷5—7天发酵后,即可取用。
2.酵母糖化法主要有酵母菌和霉菌中的一些菌类。
将作物秸秆铡短到2~3厘米,将酵母先用水化开,加入到100公斤水中搅拌均匀,冬天可用30℃~40℃温水。
将酵母液均匀喷洒在铡短的作物如玉米秸秆上,松散堆成30~60厘米的方形垛或装缸,封闭1~3天即可喂用。
3.发酵剂发酵法(生化发酵、微贮)将秸秆经粉碎后,加入发酵调制剂(发酵活干菌),拌和均匀,填入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内压实,密封,使其软化,熟化。
生化成一种类似酿酒厂酿出的废渣即“酵糠”样物质。
秸秆在生化发酵过程中可使粗纤维得到有效降解,并经生化转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体蛋白及维生素等,产生酵、酸等特殊风味,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生化发酵饲料还含有多种肠道有益微生物及多种能产生抗生素的菌株,对畜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并能提高防病免疫力,增加消化力。
生化发酵处理后的秸秆饲料可直接拌入畜禽饲料中饲喂。
也可采用小型饲料加工机组加工制成全价粒饲料,则效果更佳。
湖南省新化县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微生物混菌发酵方法,开发出发酵饲料调制剂产品。
小麦秸秆的氨化处理

小麦秸秆的氨化处理小麦秸秆的氨化处理是化学处理的一种,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处理方法。
目前,小麦正直收割之时,秸秆大量积压,现介绍小麦秸秆的氨化处理方法。
一、氨化的好处(一)可将秸秆有机物消化率提高10%-12%,粗蛋白含量由3%-4%提高到8%或更高。
(二)处理后的秸秆牲畜食入量增大,适口性好,采食时间较不处理时大大缩短。
(三)经济效益高,方法简便易行。
(四)氨化后可防止饲料霉坏,还能杀死野草籽,可很好地保存含水率偏高的粗饲料。
二、氨化方法(一)人畜尿氨化秸秆法。
这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瓦罐(或水缸)盛满切碎的小麦秸秆,再喷洒新鲜的人尿或畜尿,加盖、密封。
秸秆与尿处理比例为1:3,时间为10天-90天(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短)。
这样有两三个瓦罐或缸轮流处理,就可基本满足数头家畜的需要。
(二)尿素处理法将3%~5%的尿素用温水配成溶液,温水多少视秸秆的含水量而定,一般秸秆的含水量为12%,为每100千克秸秆加30千克左右溶液。
(1)氨化池氨化法将配好的尿素溶液均匀地洒在秸秆上,边洒边搅拌,或者一层秸秆均匀洒一次尿素溶液,边装边踩实。
装满后,用塑料薄膜盖好池口,四周用土覆盖密封。
(2)塑料袋氨化法塑料袋一般为2.5米长,1.5米宽,对塑料袋的要求是无毒的聚乙稀薄膜,最好用双层塑料袋。
把切断的秸秆用配制好的尿素水溶液均匀喷洒,装满塑料袋后,封严袋口,放在向阳的干燥处。
存放期间,应经常检查,若嗅到袋口处有氨气味,应重新扎紧,发现塑料袋有破损,要及时用胶带封严,需5~14天,,即可饲喂。
氨化秸秆可保存很长时间,只要塑料膜不破、不漏氨,就不会霉坏。
(三)氨水处理法。
常用的氨水含氨量为25%,有的为10%或20%。
处理用量可按一百公斤秸秆加15公斤20%的氨水或30公斤10%的氨水。
氨水处理可先把切短的秸秆压入窑或垛中,再把铺底与覆盖的塑料折叠、压紧,工作人员戴着防护设备从顶部一孔把氨水倒入,立即封口。
青贮

月4日市林牧业局专家陈万泉讲授《秸秆氨化青贮技术》等相关知识,同时现场解答农民朋友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秸秆氨化青贮技术氨化和青贮技术是对秸秆类饲料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秸秆氨化技术(一)、秸秆氨化的原理及效果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粗纤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可以被草食家畜消化利用,而木质素则基本不能被利用。
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有一部分同不能消化的木质素紧密联结在一起,难以为牲畜消化利用。
氨化是采用氢氧化铵处理秸秆,它的作用机制和氢氧化钠基本类似,利用氢氧根(OHˉ)和氨离子(NH4+)与秸秆发生碱解和氨解反应,破坏联结木质素与多糖之间的酯键,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同时氨化还可以使秸秆的木质化纤维膨胀疏松,增加了渗透性,有利于消化酶的接触和作用。
氨化能把秸秆中的营养解放出来,使其能被牲畜消化吸收。
通常氨化后的秸秆消化率可提高20%以上,牲畜采食量也可提高20%左右,秸秆中蛋白质含量提高1-2倍,总的营养价值可提高1倍以上。
此外,含水率高的秸秆经氨化后可以防止霉变,并能将秸秆中混入的杂草种子和寄生虫卵及病菌杀灭,使其失去繁殖和再生的能力。
(二)、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秸秆氨化饲料在我国推广应用近20年来,广泛采用的氨化方法主要有:堆垛法、窖(池)法、氨化炉法和氨化袋法。
在北方寒冷地区,冬春季节小规模饲养户也有采用氨化炕法。
不论哪种氨化方法,前述几种氨源都可以选用,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氨化方法。
1、堆垛法。
堆垛法是指在地平面上,将秸秆堆成长方形垛,用塑料薄膜覆盖,注入氨源进行氨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建造基本设施,投资较少,适于大量制作;堆放与取用秸秆时方便,适于我国南方和夏季气温较高的季节采用。
主要缺点是:塑料薄膜容易破损,使氨气逸出,影响氨化效果;在北方仅能在6、7、8三个月使用,气温低于20℃时就不宜采用。
堆垛法适于夏季麦收后秸秆量大,又值雨季,不便贮存,可采用堆垛法,集中氨化,防止秸秆雨淋霉变。
秸秆氨化技术原理和好处

秸秆氨化技术原理和好处秸秆氨化技术原理和好处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或异尿素等溶液进行处理,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营养水平的处理方法,称之为秸秆氨化处理技术。
秸秆氨化是迄今为止最经济、最简便而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在畜牧业生产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我国秸秆氨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1987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1989年被列为全国农重点推广的10项实用技术之一。
1993年全国氨化秸秆达1169.15万吨,1995年达到了215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一、秸秆氨化的原理秸秆氨化可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是由于氨化对秸秆可以起到碱化、氨化和中和作用。
⑴碱化作用:氨化用氨水是氨、水和氢氧化氨的混合体,一部分氨溶于水,与之结合成为氢氧化氨;同时一部分氢氧化氨又分解出游离氨。
氢氧化氨是碱性溶液,可以使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使纤维素、半纤维素部分分解,细胞膨胀,结构疏松。
随之在牛羊瘤胃中的微生物直接与之接触,纤维素酶将其分解,使家畜可以利用。
同时,少部分的木质素被溶解成为羟基木质素,使消化率提高。
⑵氨化作用:氨遇到秸秆,就与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成为铵盐(醋酸铵)。
铵盐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是瘤胃微生物的氮素营养源,在瘤胃中的瘤胃脲酶的作用下,铵盐被分解成为氨,同瘤胃中的有机酸作为营养物被瘤胃微生物利用,产同氮、氧、硫等元素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
每千克秸秆可以形成40克铵盐,在瘤胃中形成等量的菌体蛋白。
铵盐可以替代反刍家畜蛋白质需要量的25-50%。
⑶中和作用:氨与秸秆中的有机酸结合,消除了醋酸根,中和秸秆中的潜在酸度。
由于瘤胃呈中性,PH为7左右,中和作用使瘤胃微生物更加活跃,故可以提高消化率。
同时,铵盐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可促进乳脂肪和体脂肪的形成。
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
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技术

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技术一、堆朵氨化法:堆朵氨化法又叫堆贮法、垛贮法。
它是将经切碎的秸秆堆成垛、用聚乙烯薄膜密封、注入氨化剂,进行秸秆氨化处理的一种方法:1、秸秆打垛:秸秆打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捆草垛,另一种是散草垛。
捆草垛整齐,垛可以打得高,节省塑料薄膜,容易机械化管理,不易漏气,并可按草捆数计算垛的重量,但水不易喷均匀,散草垛打不高,必须将塑料薄膜包好,以防漏气。
捆草垛使用较为普遍,一般按长×宽×高为4.6米×4.6米×2.1米的规格制作,垛顶作成屋脊形以利于排掉雨水。
顶上压以旧轮胎,再用绳子纵横捆住,防止风刮。
有时为了便于插入注氨钢管,打垛时先放一木杠,通氨时取出木杠,插入钢管就容易了。
2、堆垛氨化操作步骤:在干燥的平整地上把0.1—0.2毫米厚的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铺开,再把切碎的小麦秸(玉米秸或稻草)加水,调节水分含量在20%左右,再混均匀,在铺好的塑料膜上打垛,垛高可以到2米,垛宽2—3米,其长度可以长可短,根据加工草的多少而定。
一般说,垛大点节省塑料膜,但易于漏气,不便补贴。
氨化玉米秸秆时,垛不宜过大,因为这样难以加水搅拌,经过一两天还来不及氨化,秸秆就会霉坏发热。
为了通氨,在垛的中间埋一根多孔的硬塑料管或胶管。
垛下面铺的和垛上盖的塑料薄膜在每边留出50—100公分,以便把两面的塑料膜折叠好,用泥土压紧,封住,不使漏气。
最后,将硬塑料管与液氨罐接通,按秸秆重量的30%通氨。
通氨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安全,氨用量可以通过称量液氨罐求得,或用流量计计算,还有的根据氨在垛内鼓起塑料膜的程度估计。
最后取出垛中的塑料管,将孔洞用胶布粘贴。
3、塑料薄膜的选用;要求用无毒无害,抗老化和气密封性好的薄膜来作草垛的垫底和覆盖,通常用聚乙烯薄膜,膜的厚度、宽度和颜色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氨化粗硬的玉米秸秆,应选用较为厚的塑料薄膜(0.12毫米左右),如氨化麦秸秆则可选用薄一些的膜。
农作物秸秆氨化贮存的技术要点

1 中毒解救 1
当 牛 羊 食 入 量 过 多 时 , 出现 中毒 反 应 , 现 会 表 为 反刍 减 少 或停 止 , 口腔 流 出大 量 唾 液 , 现 不 安 , 表 发抖 , 步态 不稳 。此 时应 立 即停 止 饲 喂 , 牛羊 赶在 把
8 开窖放氨
要选 择 晴 朗天 气 时j 农 作物 秸秆 取 出摊 开 , 趔 浇淋 , 晒放净 余氨 后置 凉
髓
变 为微生 物蛋 白 , 猪场 内外 无臭 味 , 实现 零排 放 ,
氨化 后 的 不 得 用 水
猪在发酵床上生长 , 应激减少 , 还可采食 菌体蛋 白, 猪长得 快 而且少 生病 。
在饲 养 的全程 过程 中 , 添加 任何 抗生 素等 不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02
5 封窖处理
首 先 沿 馒 头 形 秸 秆 面 向窖边 铺 上 塑 料 薄 膜 , 然 后 , 2层 向窖缘 铺 , 后用 泥压 实封严 。 第 最
6地窖管理
秸 秆 氨化 期 间 , 要经 常对 地 窖进 行 查看 , 发现 问 题 , 时处理 。发生 塑料 薄膜损坏 , 及 出现漏气 时 , 及 应 时修补 , 以确 保秸 秆氨 化质 量 。
2 秸 秆 处理
弃去不洁或霉变 的秸秆。 将其切碎, 牛用 4 5 ~ 厘 米长 , 用 2 3厘 米 长 。凉 晒 至含 水量 5%~0 羊 ~ 0 6 %备
用。
饲料 , 混合 料 中加 少 量饼 粕 类 , 在 以确 保 含 氮物 的有
效利用。氨化秸秆只能作牛 、 羊等反刍家畜饲料 , 但
醋l 千克 , 白糖 05千 克 , 6千 克 ; 用 食 醋 02千 . 水 羊 . 克, 白糖 01 克 , 15千克 。该 用量 为 1 .千 水 . 次用 量 。
水稻秸秆氨化操作方法

水稻秸秆氨化操作方法
水稻秸秆氨化操作是将水稻秸秆浸泡或喷洒上氨水或含氨液体,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其发酵,转化为富含氮的有机肥料。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原料准备:将水稻秸秆切碎并晾干至水分含量在25%以下。
2. 氨化容器准备:选择一个密封性好的容器,如塑料桶或水槽,并清洗干净。
3. 氨水准备:在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通常水的量应大于水稻秸秆的量。
然后向水中加入氨气或尿素,使整个液体的氨气含量达到2-3%。
4. 加入水稻秸秆:将准备好的水稻秸秆均匀地撒入氨水中,保持水稻秸秆完全浸泡在液体中。
5. 摊平压实:用板子或其他工具将秸秆均匀地摊平,并轻轻按压使其紧密结合。
6. 封存和发酵:将容器密封并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需要1-2个月的时间,待发酵完成后,即可使用。
7. 调整PH值:发酵完成后,检测氨化后的水稻秸秆的PH值,如果偏酸,可以加入一些石灰进行调整。
8. 使用方法:将氨化后的水稻秸秆用作肥料,可以直接撒施于农田中或与其它肥料混合使用。
注意事项:
- 氨化操作应注意安全,需戴手套、防护眼镜等。
-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需保持通风。
- 氨化容器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避免氨气泄漏。
- 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 发酵完成后的水稻秸秆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以免受潮变质。
秸秆氨化技术二

秸秆氨化技术二2007年08月05日星期日 11:44在秸秆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无水氨、尿素等溶液进行处理,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称为秸秆氨化。
秸秆氨化处理后可以使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 20%~30%,-粗蛋白质含量由3%~4%提高到8%以上,采食量增加20%。
氨化可以防止饲料霉变,还能杀死野草籽。
氨化处理秸秆成本低,方法简便,容易推广,经济效益高。
常用的氨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堆垛法堆垛法是指在平地上,将秸秆堆成长方形垛,用塑料薄膜覆盖,注入氨进行氨化的方法。
其优点是不需建造基本设施,投资较少,适于大量制作、堆放,取用方便、,但缺点是塑料薄膜容易破损,使氨气逸出,影响氨化效果,在北方仅能在6~8月使用,气温低于20℃时不宜采用。
夏季麦收后正值雨季,秸秆不便贮存,可采用堆垛法,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地势高燥,平整且距羊舍较近的地方堆垛,周围用围墙或围栏保护。
首先在平地上铺好塑料薄膜,将铡碎并调整好水分的秸秆一层层摊平、踩实,,每30~40厘米厚及宽度,放一木杠(比液氨钢管略粗一些),待插入液氨钢管时拔出。
麦秸和稻草是比较柔软的秸秆,可以铡碎至2~3厘米,也可以整秸堆垛;玉米秸秆高大、粗硬,体积太大,不易压实,应铡成1厘米左右碎秸。
堆垛法适粗一些),待插入液氨钢管时拔出。
麦秸和稻草是比较柔软的秸秆,可以铡碎至2~3厘米,也可以整秸堆垛;玉米秸秆高大、粗硬,体积太大,不易压实,应铡成1厘米左右碎秸。
堆垛法适宜用液氨作氨源,可按原料重的12%注入20%的氨水,或按原料重的3%注入无水氨,温度不低于200C;也可以用尿素、碳酸铵作氨源,以每100千克秸秆用尿素4~5千克或碳酸铵8~12千克。
(2)窖、池法利用砖、石、水泥等材料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容器称为窖。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建成地上或半地上式窖,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可建成地下窖。
建造永久性的氨化窖、池,可以与青贮饲料轮换使用,即夏、秋季氨化,冬、春季青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的氨化处理有哪些方法
秸秆的氨化处理,是将氨化剂按一定的比例掺入到秸秆中,在密封的条件下,使氨与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和消化率。
氨化处理,从氨的来源用氨化剂)来说,主要有:液氨、尿素、碳酸氢氨和氨水等4种。
从理论上说;以液氨为氨源最为经济;但由于液氮在运输、贮存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目前用得很少。
而从实际上看,以尿素作为氨源的较为普及。
从氨化方式来说,有氨化炉、氨化堆(垛X氨化塑料袋等3种(还有氨化坑、氨化窖2种入氨化炉要求一定的设备条件,而其热源主要为电,价格偏高,目前农村难以推广应用。
而氨化堆(垛)和氨化塑料袋,操作较方便,也较经济,是目前北方普遍推广的方法。
(1)氨化堆(垛)法: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场地,先用塑料布铺底,然后将调整含水量为20%左右的秸秆逐层铺上,上面及四周再严密覆盖塑料布并用绳索捆紧,在上风头一面留通氨孔(将塑料布捅破X将施氨管插入秸秆堆中,按秸秆重量的3%注入液氮(含氨98%)后,封闭通氨孔即可。
由于液氮有腐蚀性,故在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通氨时,要由专人负责,严禁烟火,以免引起爆炸。
要经常检查塑料布,防止破损漏气而影响氨化效果。
在完成氨化过程
后(通常5~15 C的温度下经4~8周即可完成X饲喂前要打开塑料布,让氨气味散失后,即可取喂。
暂时不喂的,可不必打开,以使余氨充分发挥.作用。
(2)塑料袋氨化法:将秸秆铡短,用10%的氨化液O00公斤水加10公斤尿素)喷洒调匀后,即可装入塑料袋内,随装随压实,直到装满为止,然后将袋口用绳扎紧,露天存放即可,一般100公斤秸秆需用30~40公斤氨化液。
(3)尿素氨化麦秸:每100公斤麦秸中加入30公斤尿素水溶液(水30公斤A6%含氮尿素3公斤混合而成人搅拌均匀,装入水泥窑中,加盖塑料薄膜密封,夏季7~10天,春秋季节20天,冬季30~40天,即可开启,放出余氨后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