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相关系分析
如何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一、原始分和标准分的定义原始分是考试后直接从卷面上得到的分数;标准分是指通过原始分转化而得到的一种地位量数,它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因此,无论试题难或易,无论整体原始分偏高或偏低,整体标准分都没有什么变化;二、标准分的计算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标准分Z是原始分与平均分的离差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用公式表示为:Z=X-A/S其中:X为该次考试中考生个人所得的原始分;A为该次考试中全体考生的平均分;S为该次考试分数的标准差;通过转换后得到的标准分Z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T变换:T=500+100Z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分;这种标准分的平均值为500,也就是说,如果某考生的标准分为500,则该生的成绩处于此次考试的中间位置;标准分有如下性质:⑴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⑵分数之间等距,可以作加减运算;⑶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转换,不会改变原始分的分布形状,也不改变原来分数的位置次序;三、使用标准分比使用原始分有什么好处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的意义可以从下面的比较中反映出来:⑴单个标准分能够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而单个原始分则不能;例如,某考生某科的原始成绩为85分,无法说明其这科成绩究竟如何,因为这与试题的难度有关,与总体考生的分数有关;如果某考生某科的标准分为650,即Z分数为,则通过查正态分布表,查得对应的百分比为,于是我们知道,该考生的成绩超过了%的考生的成绩,这就是分数解释的标准化;⑵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比,而不同学科的标准分是可比的;不同的学科,由于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各学科的分数价值也就不同;例如某考生的语文原始成绩为80分,数学原始成绩为70分,从原始分看,其语文成绩优于数学成绩;但如果这次考试全体考生的语文原始分平均为86分,而数学原始分平均为60分,则该考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之下,而数学成绩处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之上,即该生的数学成绩实质上优于语文成绩;从标准分的角度来衡量,其语文标准分小于500分,而数学标准分大于500分;由于标准分代表了原始分在整体原始分中的位置,因此是可比的;⑶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加,而不同学科的标准分之间具有可加性;既然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比,那么也就不可加;多学科成绩,只有在各科成绩的平均值相同、标准差也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相加,否则是不科学的;各学科原始分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一般都不相同,而各学科的标准分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都基本相同,因此,各科的标准分是可加的;四、什么是增值教学增值就是评价时将学生原有基础一并考虑,用以比较原有基础与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增进的幅度;增值评价分为两步: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现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教学增值评价法是一种借助计算机系统和统计程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即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做出判断的教师评价方法;一个教师的教学总会有一定的效果.对学生成绩总会产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范围可大可小,可正可负,而教学增值评价就是将这种影响进行量化,进而遴选积极影响、转化消极影响、促成有效教学、扩大受益群体;五、如何简洁作出标准分的数据打开08级成绩,看“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分别在语文、数学、后面插入一列,例如:白月同学的语文标准分是108,在其后面的空格中输入:=100D2-AVERAGED$3:D$746/STDEVPD$3:D$746+500这就将白月同学的语文成绩转化为标准分了,成绩是445分;只需要双击445就可以将所有高一的学生语文成绩都转化为标准分了,只需复制这一列到数学后一列,就自动生成了数学的标准分了,同理可得到其他各科的标准分;六、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1、任课教师如何通过数据对学生进行指导打开08级成绩,看“学生标准分与班级各科平均分”,例如:通过白月同学的成绩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理科相对比较强,尤其数学非常突出,超过了%的同学,文科相对比较薄弱,尤其历史,有%的同学超过了她;再看“学生增值与班级各科平均增值”,白月同学的数学、化学较上次期中考试进步幅度较大,而语文、历史、地理较上次期中考试退步也很明显;任课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白月同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针对本学科的特点,提供给她一些合理化的建议;2、任课教师如何通过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打开08级成绩,看“学生标准分与班级各科平均分”,例如:高一、1班的英语平均分为531,在全班各科名列第一,在高一外语中也名列第一,在高一各科中也名列前茅,因此这个班的英语不仅是班级的优势科,也是高一级部的优势科;再看“学生增值与班级各科平均增值”,高一、1班的英语平均增值为9,增值率正增值的学生数除以学生总数为%,说明该科老师的教学对高一、1班学生的正影响较大;Excel应对特殊学生成绩分析统计老方法遇到新问题1.考试混合编,成绩统一理--关于使用Excel进行学生成绩处理,已经是老话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有很多新问题,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全年级各班混在一起考试,以防考试改卷中的不正当竞争;而统计成绩时,则是将已判分但未拆封的考卷统一交到教务处,先按座位号顺序每本考卷的自然顺序录入各科分数,再分析统计出全年级各科成绩;举例说明,如图1记录11至830隐藏了,要统计二1班优秀人数,传统做法就是先按考试号排序,再通过公式“=COUNTIF 分数D2:D69,">=96"”求出;它的弊端是要手工逐个修改“D2:D69”这个参数中的两个行号2和69,这可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当然,简单的方法还是有的,往下看吧;考试号里提班级2.初步准备--如图1,从B列的考试号中取出前三位班级编号放在S 列,即在单元格S2输入公式“=LEFTB2,3”,然后双击或拖动S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班级等级二合一3.再做辅表--在图1所示的工作簿中再新建一工作表,并将其命名为“等级”,在单元格A1中输入公式“=分数A1”,回车,选定A1,按住A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C840单元格,将“分数”工作表中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引用到“等级”工作表中注意,千万不能复制粘贴过来,这样不能保持两表数据的一致性;再选定C1,按住C1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拖至L1单元格,将语文、数学等9个学科科目引用过来;接着,在D2单元格中输入IF嵌套公式“=I F分数D2>=96,分数$S2&&"a",IF分数D2>=72,分数$S2&&"b",IF分数D2<48,分数$S2&&"d",分数$S2&&"c"”;D2单元格中公式的含义是:看“分数D2”单元格中的分数即“分数”工作表中李悦的语文分数是否大于等于96;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a”——“分数”工作表中S2单元格中的字符“201”加上“a”“201”表示二1班,“a”表示成绩等级为“优秀”;如果不是即小于96,再看是否大于等于72;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b”;如果不是即小于72,再看是否小于48;如果是,则在D2单元格中填入“201d”;如果不是即小于72大于48,则在D2单单元格中填入“201c”;最后按住D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向右下拖至L840元格,就可以将每个学生各科成绩的等级及所属班级都填好了所需数据瞬间齐4.最终统计--辅表制好之后,言归正传回到“统计”工作表如图2中,在A17到E28单元;格区域中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再制作一小块辅助数据如图2万事俱备,下面开始班级总人数及优秀率、及格率等的统计了;仍以二1班优秀率为例,现在就改用这样的公式了“COUNTIF等级$D:$D,$B17”,即对“等级”工作表中D列所有单元格进行统计等级$D:$D,找出值为“201a”本工作表即具体做法“统计”工作表的$B17的值,代表二1班优秀率的单元格数目;如下:1;班级总人数在B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分数$S:$S,A17”2;优秀人数在C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B17”3;优秀率在D4单元格中输入:“=C4/$B4100”4及格人数在E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B17+COUNTIF等级$D:$D,$C17”;5及格率在F4单元格中输入:“=E4/$B4100”6低分人数在G4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等;级$D:$D,$E17”;7低分率在H4单元格中输入:“=G4/$B4100”到此为止,其余数据通过自动填充功能,瞬间即可完成;一表成,终年用,一劳而永逸5.方法点评--1不同年级成绩统计的简单套用:比如,首先制作好了一年级的统计表,的内容更改为二年级的通过复制粘贴将第一个工作表“分数”工作表数据表,则二年级的成绩统计便自然而成;2多次考试成绩统计的简单套用:这次考试的统计表,到下次考试成绩统计时,照用不误,只将第一个工作表换成新生的成绩记载就可以了;如何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3教师应该知道的几种成绩统计分析方法一、成绩段统计表此方法常用,举例如下:表:某年级某学科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本卷满分100分30以下分数段100~9090~7575~6060~30人数9161484%从表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75~90这一分数段人数最多,有16人;60分及格以上有39人;60分以下有12人,其中30分以下4人,需要尽快补差等;二、平均分在教育统计学中的公式是:由于大家都很熟悉,举例从略;平均分可以了解各组班学生的平均水平是否一样;三、全距也叫极差符号为“R”是指一组数据中由最大量数到最小量数的距离也就是中常说的最教学高分与最低分的差;R小说明离散程序小,比较整齐;四、标准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值与它们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符号为“S”公式:—上式中χ1、χ2、χ3、χn为学生的个人成绩,χ为学生的平均分,n为学生人数;如:上面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都是82分,根据计算公式,可求得两组的标准差分别为分和分,说明第一组学生的离散度小,学生的成绩均匀;五、差异系数标准差可以用来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的大小,但有两种情况这种比较毫无意义:一是两组数据的测量单位不同;二是两组数据的测量单位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平均数相差较大;这时可用差异系数用CV表示进行比较;——公式为:CV=S/χ×100%式中S为标准差,χ为平均分例如:某一测验,一年级的平均分是50分,标准差是;三年级的平均分是80分,标准差是;问这两个年级的测验分数中哪一个离散程度大由于平均数相差较大,不可以直接比较两个标准差,计算后得到一年级的差异系数是%,三年级的差异系数是%,显然一年级的测验分数离散程度大;六、标准分用符号“Z”表示平均值与标准差用来考察与分析同质的统计资料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不同质的考试,如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考试意义就不大,这时一般就要用标准分数作比较;公式为:例:有某生三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为70、57、45,三次考试的班平均为70、55、42,标准差分别为8、4、5;如何看待该生的三次考试成绩的地位如果仅从原始分数看,肯定认为第一次最好,其实不然,要计算出各次的标准分数,才能说明问题;根据公式得出:Z=70-70/8=0Z=57-55/4==45-42/5=123这说明,原始分数为70,其位置正在平均线上,而原始分数为57的,其位置在平均线上处,而原始分数为45的,其位置在平均线上处;。
高一期末成绩分析与总结

高一期末成绩分析与总结一、学科整体表现分析高一期末成绩分析显示,在各学科中,语文成绩整体表现较为稳定,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英语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理科成绩相对较好而文科成绩相对较弱。
二、语文成绩分析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高一期末考试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但是在词汇量和古文阅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成绩,学生应加强词汇积累和古文阅读训练。
三、数学成绩分析数学成绩整体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在应用题和解题思路上仍存在较大困难。
在解题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
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并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四、英语成绩分析英语成绩在高一期末考试中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听力和口语方面。
学生需要更多的英语听说训练,扩大词汇量,并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习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也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
五、理科成绩分析理科成绩整体较好,学生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实力。
然而,仍有个别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上存在欠缺。
为了进一步提高理科成绩,学生应注重实践操作和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
六、文科成绩分析文科成绩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历史和地理等学科中。
学生在知识记忆和分析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提高文科成绩的关键在于积极参与课堂,注重复习和梳理知识框架,同时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与建议综合以上成绩分析,为了提高高一学生的综合成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充分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
2. 增强解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加强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扩大词汇量,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注重课堂参与,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表达。
6. 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文科学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相信高一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有所提高,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三学生成绩分析报告

高三学生成绩分析报告引言高三是学生们人生中重要的一年,也是他们最后一次面对高中阶段学习的机会。
学生成绩是评估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学生的发展和升学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对某高三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数据收集和处理为了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我们收集了该班级学生在一学期内的各科成绩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处理。
下表为学生A、B、C、D等10位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数据:学生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A 90 85 95B 78 80 70C 95 97 92D 85 90 75E 88 98 90F 92 82 85G 80 75 88H 95 96 93I 75 78 80J 82 85 90学生成绩分析整体成绩表现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语文科目中,学生C的成绩最高达到了95分,而学生I的成绩最低只有75分。
•数学科目中,学生E的成绩最高达到了98分,而学生G的成绩最低只有75分。
•英语科目中,学生C的成绩最高达到了92分,而学生B的成绩最低只有70分。
学科间的关系通过对三科成绩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语文、英语成绩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数学好的学生往往语文和英语也较好。
•语文与英语成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学生个体分析学生A学生A在语文科目中获得了90分,属于中等水平;数学成绩为85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英语成绩为95分,表现较好。
建议:学生A在语文和数学科目上继续努力,尽力提升成绩。
学生C学生C在三科成绩上表现均较好,语文和英语成绩都达到了高水平,数学成绩更是达到了97分。
建议:学生C应保持良好状态,继续努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G学生G在三科成绩上表现较差,数学成绩只有75分。
建议:学生G应将重点放在数学科目上,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加强练习,提高成绩。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高三学生的成绩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学生整体成绩表现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差,需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
小学毕业班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小学毕业班学习成绩分析报告简介本文档分析了小学毕业班学生的研究成绩情况,并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趋势分析。
数据概述我们收集了小学毕业班学生在各个学科的成绩数据,并进行了统计整理。
以下是对整体数据的概述:- 学生人数:100名-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成绩分值范围:0到100分成绩分析学科总体表现根据数据分析,小学毕业班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总体表现如下:- 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成绩最高为95分,最低为60分。
- 数学:平均成绩为85分,成绩最高为98分,最低为70分。
- 英语:平均成绩为75分,成绩最高为90分,最低为55分。
成绩趋势分析通过观察每位学生在各个学科的成绩趋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语文成绩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部分学生的成绩提升明显。
- 数学成绩整体呈现平稳的趋势,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 英语成绩整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成绩表现出明显的波动。
学科之间的关联分析我们还分析了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成绩关联性。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 语文和数学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这两门学科中表现较好。
- 英语与语文和数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英语中并不一定表现出色。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整体上在语文和数学方面的研究成绩较好,英语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
- 语文和数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这两门学科中表现较好。
- 部分学生的研究成绩有明显提升,但也有个别学生的成绩表现波动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整体水平,我们建议:- 针对英语,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和辅导,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成绩。
- 引导学生建立研究计划,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自主研究能力。
参考资料- 学生成绩记录- 学校教师评价记录。
语文满分但是学数学

语文满分但是学数学摘要:一、引言1.提到语文成绩优异但数学成绩一般的情况2.表达对这种情况的疑惑和思考二、分析原因1.语文与数学学科特点的对比2.可能影响数学成绩的因素三、提出建议1.针对性地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2.注重全面发展,平衡各科目的学习四、总结1.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表达对克服困难、提高数学成绩的信心正文: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科上的困扰。
有的人语文成绩优异,但数学成绩却一般。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注重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需要较强的语言功底和积累。
而数学学科则侧重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等方面,需要理解和运用大量的公式、定理。
这两门学科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有些人在其中一门上表现出优势,而在另一门上则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数学成绩呢?一方面,可能与个人的兴趣和擅长领域有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人擅长语言表达,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缺乏兴趣,那么他在数学方面的表现可能就不如人意。
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可能对数学成绩产生影响。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呢?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要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找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这可以通过做题、请教老师、参加辅导班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要注重全面发展,平衡各科目的学习。
我们不能因为语文成绩好就忽视数学,也不能因为数学成绩差就放弃语文。
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面对语文满分但学数学的困扰,我们要树立信心,找到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语文科成绩相同或数学科成绩相同的学生成绩记录

语文科成绩相同或数学科成绩相同的学生成绩记录【一、问题背景及分析】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中,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成绩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有些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表现一致,有的则呈现出明显的偏科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需要对语文科成绩相同或数学科成绩相同的学生成绩记录进行分析。
【二、学科成绩比较方法】1.语文成绩比较:对于语文成绩相同的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方面。
(2)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题型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3)写作能力:对比学生在作文题型的得分,评估他们的写作水平。
2.数学成绩比较:对于数学成绩相同的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
(2)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在逻辑题型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题技巧:对比学生在各类数学题型的得分,评估他们的解题技巧。
【三、成绩提升策略】1.针对语文成绩提升:(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字词、语法、修辞等基本技能。
(2)多阅读优秀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参加语文课外活动,丰富语文学习经验,提高语文素养。
2.针对数学成绩提升:(1)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强化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掌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学习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相同的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学科间的优势和不足。
针对这些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摘要:运用教育统计的方法,对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从总体上看,小学生语文与数学成绩有极低的正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成绩;语文成绩;相关性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快要升初中了语文数学成绩都不好,这可怎么办?有的家长抱怨我家孩子怎么语文成绩还行,数学就差得一塌糊涂,有的家长则说自家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错……那么六年级学生语文成绩好的数序成绩就一定好吗?,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是否相关呢?相关程度有多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07年三古中心校六年级小学随机抽样、统计,进行语、数成绩的对比分析,研究语、数成绩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
二、样本来源及分析工具1.样本来源。
采用07三古中心校六年级小学六年级学生随机抽样进行研究分析。
把三古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的学好写在签上,然后将签进行充分混合后,从中有放回的随机抽取34个签,记录下学号并统计他们的语文、数学成绩。
、2.相关系数。
在教育研究中,使用“相关系数”确定两个变量(X、Y)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成绩X与语文成绩Y的关系,且假设两个变量所来自的总体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的单峰对称分布。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表示的意义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
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
|r|值越大,误差Q越小,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r|值越接近0,Q越大,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
2预期结果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相关程度低。
语文x y xyy71 -7.5 3 -2365 9 -3 -2772 2 4 866.5 11 -1.5 -1768.5 13 0.5 6.577.5 23 9.5 21963.5 -38 -4.5 17162 -47.5 -6 28564.5 -8.5 -3.5 29.860.5 10 -7.5 -7546 3 -22 -6667.5 16 -0.5 -857 -9.5 -11 10576.5 11 8.5 93.564 -7 -4 2863.5 23 -4.5 -10476.5 22.5 8.5 19157 -28 -11 30847.5 17 -21 -34984 2 16 3274.5 19 6.5 12458.5 3.5 -9.5 -3382 23.5 14 32976 5.5 8 4479 -7 11 -7787 6 19 11458 -28.5 -10 28587.5 14 19.5 27369 13.5 1 13.582 3 14 4285 -5 17 -8577 7 9 6337 -30 -31 930 69 -9 1 -9三、相关性分析及结论(一)理科中、高考成绩相关性分析。
二年级语文95数学86

二年级语文95数学86
摘要:
一、二年级语文成绩优秀
1.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2.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兴趣培养
二、二年级数学成绩良好
1.数学基础知识掌握
2.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正文:
我在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为95分和86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别讨论我在语文和数学方面的学习经历和成果。
首先,我非常感谢我的语文老师。
她教会了我很多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如何通过朗读来提高我的语感和语音、如何通过积累好词好句来丰富我的词汇量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的语文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我还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兴趣。
我热爱阅读,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现代文学作品,都能让我陶醉其中。
阅读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在写作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这些技能让我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在数学方面,我也很满意自己的成绩。
这得益于我的数学老师。
他教给我很多数学基础知识,例如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方法等。
在解题方面,他教会我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路,以及运用合适的解题技巧。
这让我在解题时更加从容不迫。
同时,他还鼓励我们积极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正是这些努力,让我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之,我在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为95分和86分,这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辛勤付出和自己的努力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相关性分析
杨粒华
摘要:从计划乡中心校数据库中选取污讲小学2002-2011年这11学年度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的数据,再根据SAS 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得到语文与数学具有高度相关的结果。
关键词:污讲小学 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 SAS 软件 一、问题的提出[1]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某个或某几个变量的变动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动,但变动的结果不是唯一确定,亦即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因而不能用函数关系进行表达,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在统计学中称为统计关系,相关分析就是研究具有统计关系的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弱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
二、相关系分析的基本原理[2]
假设有两个序列:
n x x x X ,,,:21 n y y y Y ,,,:21
根据统计学原理,两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
y
x xy
r σσσ=
式中: n
y y x x i i
xy
∑--=
))((σ;n x x i
x ∑-=
2
)(σ;n
y y i
y ∑-=
2
)(σ;y x ,分
别是两个序列的平均值,n 为两个序列的样本个数。
则
∑∑∑----=
2
2
)
()()
)((y y x x y y x x r i
i
i i
自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1,1],当r 接近1时,表明误差序列存在正相关,当r 接近-1时,表明误差序列存在负相关。
三、实证分析
一般认为,学生语文与数学二课成绩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即认为语文好
数学一般也会好,因为语文知识有助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对污讲小学学生的语文和数学二门课成绩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希望对教育统计学的应用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抽取了污讲小学2002-2011年这11年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如下表:
学年度年级学期语文成绩均分数学成绩均分2002-2003 六年级第二学期36.2 39.9
2003-2004 六年级第二学期54.286 53.7
2004-2005 六年级第二学期57.64 71.6
2005-2006 六年级第二学期37.5 29.5
2006-2007 六年级第二学期39.4 36
2007-2008 六年级第二学期37 25.8
2008-2009 6(1)班第二学期42.4 30.3
2008-2009 6(2)班第二学期37.5 29.2
2009-2010 6(1)班第二学期26.51 23.17
2009-2010 6(2)班第二学期26.3 23.77
2010-2011 六年级第二学期35.2 18.9
Sas程序:
data chengji
input yuwen shuxue@@;
cards;
36.2 39.9 54.286 53.7 57.64 71.6 37.5 29.5 39.4 36 37
25.8 42.4 30.3 37.5 29.2 26.51 23.17 26.3 23.77 35.2 18.9
;
proc corr;
var yuwen shuxue;
title'语文与数学成绩相关系分析';
run;
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出,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达到了0.88071大于
0.01,可知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证实,学生语文数学两课成绩间存在相关关系,语文课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从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语文课的学习。
任课教师不应当单纯地讲授本学科的知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相关性,鼓励学生在两门课程的学习中同时进步,在学习过程中应文理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1]SAS与现代经济统计分析/岳朝龙,黄永兴编著.-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2]孟宪武.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的实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