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PPT优质课件

小结:只要老人的精神长存,我们的 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万古长青。
升华情感
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 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景观引入 绿意浓浓
青 山
大环境 背景介绍 小环境
不 巨大贡献 补充

参观
恶劣险峻 简陋艰辛 了不起的奇迹 一层层的树梯
“我”的感悟 青山是不会老的
人生 生命 的的 价意 值义
思? ➢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老人真的
能与山水永远同在吗?他能像日月一样 发出光辉吗?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指苍翠的高山,“不老”指永 远不会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 说青翠的高山永远不会老,实际上是暗指老 人种树的精神与世共存。以“青山不老”为 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两个“全”字让人感受到了树木郁 郁葱葱,绿意盎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 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 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粼粼 肆虐 盘踞 记载 擎天 铁锹 拐杖 拄着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位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 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 中,用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 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 荡漾的青山。
小组合作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 怎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①“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 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 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会读
nüè
肆虐
yàng
荡漾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部分“画卷及其由来” 深入探究: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 了这幅美丽的画卷?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阅读方法解密
通过抓关键句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联想前面学习的“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根据本 课文前导语所给的阅读任务选择恰当地阅读方法阅读本 文,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关键句,理解文章内容。 如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 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时,可以粗读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二部分“创造的奇迹” 深入探究: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 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
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说明了老人植树的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 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采用对比的手法,把老人的瘦小和绿洲的广阔加以 对比,更加突出这一个奇迹的伟大和老人的可敬。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 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共47页PPT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共47页PPT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谢谢!
47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六年级上 册语文部编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PPT课件
干旱
霜冻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默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老人院子的小环境是什么样的。
简朴、单调
在这十五年里发生了哪些事情?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默读课文,提取有关老人的信息,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已经八十一岁
拄着拐杖
种树
创造了这块绿洲
手拿旱烟的瘦老头
结合提取的信息,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
青山不老
环境恶劣
光荣事迹
青山不老
青山绿水
造福后代
山川共存
课文紧紧抓住三个问题来展开——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以及“ ”的含义,且逐层深入地感受老人 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青山不老
保护家园、造福他人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思考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山沟的大环境和院子里的小环境呢?
默读阅读提示,明确第二条学习要求: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6青山不老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6青山不老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 是何
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 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 学生续写。
3、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 拜读 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 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 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 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 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 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 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 义 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 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 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 改编 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 的品质 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 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 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 在却不
板书: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6青山不老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6青山不老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1、现象记录:_

3、请你试着给有机物下个定义: 叫有机物。 三、探究活动二:
查阅自备的西药类药品说明书,仔细观察该药品成分(有机物) 中除了碳元素外还有什么元素?它们的组成和结构是否相同? 我发现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有:
表一:
。 四、阅读书本 35~37 页“几种简单的有机物”完成下
名化


称学 质

C、三氯丙醇的分子由 12 个原子构成
D、三氯丙醇的相对
分子质量是 160.5 5、据报道,近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家庭装饰材料进行抽查,发现有毒气 污染 的材料占 68%,它们会释放出 300 多种能引发 30 多种疾病的有 害物质,其 中一种为三氯乙烯,它的化学式为 C2HCl3。下列对三氯乙 烯叙述正确的是( )
• 治理 • 归宿 • 荡漾 • 领悟 • 风雨同舟
zhì sù yàng wù zhōu
• 肆虐: • 盘踞: • 归宿: • 劲挺: • 淤泥: • 荡漾:
任意残杀或迫害。 非法占据。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沉积的泥沙。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点有点难理解,可以举一些方面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身边的有机物( 学案 )
班级
姓名

号 一、阅读书本 34 页“无机物与有机物”部分,并回答以
下问题: 1、科学史上最初人们划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是
什么?
2、有机物和无机物间有没有绝对界限?为什么? 二、探究活动 一: 分别用蔗糖、面粉、棉布、酒精作燃烧实验,实验中,蔗糖和 面 粉的燃烧应 放在燃烧匙上进行,棉布可用坩埚钳夹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 火燃烧, 酒精燃烧的观察可用坩埚钳夹一蒸发皿放在酒精灯火 焰的上方。仔细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带来 了这样的情况?

16 青山不老 课件(28张PPT)六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16 青山不老  课件(28张PPT)六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 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精讲实练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 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 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 同辉了。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 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 类的精神。
测评达标
知道了老人的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推荐表
种树!!!
马永顺,1937年进东北林区当伐木工人。195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铁力林业局依吉密林场主 任、铁力林业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 ,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世纪50年代曾创造 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在全国各 林区推广应用。 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 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是著名劳动模范,全国林业战 线上的一面红旗。1949年,他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 伐森产量之最,被授予特等劳动模范,多次受到毛 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在当林业工人的34 年里,他一共伐树3.65万棵。1982年退休后,他牢 记周总理“青山长在,永续利用”的嘱托,面对森 林资源的过量采伐和小兴安岭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 ,决心以栽树的实际行动偿还对大山的“欠帐”。 在近16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栽树4.65万棵。 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在黑龙江省 铁力市去世,享年87岁。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 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 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 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 埋到城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 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 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优秀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优秀课件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老人改造山 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及所取得的 成绩。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 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 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 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 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 一种东西。
[句解:“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 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 怀。]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⑦[句解: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 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将随着青山而永垂不朽,不会因 年龄的增长而变老。] 段析:写“我”跟老人道别及“我”的 感慨。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 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 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有两米 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 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 片土。⑥
知识链接:知识储备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
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 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 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 沙暴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 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 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段析:写老人改造山林所面临的恶劣险峻 的自然环境,衬托了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青山不老

梁衡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 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 (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 川》《人杰鬼雄》。有散文《晋词》《觅渡,觅 渡,渡何处》和《夏感》三篇入选中学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农村汉子乔建平,20年坚持植树造林,栽植区域跨越 两个乡镇、20个自然村,2000万株树木成活,绿化面积达 10万亩。
乔建平简直就是“树痴”!
初春刚到,他就爬上了青山垣,眺望满山的树木,他 总是这样环着青山四处走,他要看树木的身姿在风中是否 挺拔,看树木是否在春天里生机焕发,看不同树龄的树木 不同的变化,每当这时,他心中充溢着巨大的成就感。
花儿永远这么 红!青山永远不 会老!
一位山野老农,一 座杨柳青山,一个多么 了不起的奇迹!他—— 栽树老人高富,已经将 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 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 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 青山永远不会老!
16 青山不老
晋西北资料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 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1989年3月,吕梁在全国率先拍卖四荒,乔建平以4万元 承包了中阳县赵盘庄村的1.5万亩荒山荒坡,在山上搭了个 窝棚,开始了植树生涯。
之所以买四荒,第一是为了治理环境,还有他想通过种 树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但青山垣地面条件太差,片麻岩上 几乎没有土层,经济林根本种不活,他只能种那些耐贫瘠耐 干旱的树,油松、侧柏、山杏等,不过这些树投入多没有产 出,经济账不能算,他只能算生态账。乔建平的母亲是因为 肺心病离开人世的,在医院,他从医生那儿了解到得肺心病 的主要原因是恶劣的空气造成的,中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山上是挖口子开矿,沟里是筑土炉炼焦,浓烟滚滚、异味弥 漫。要改变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在山上大量植树是治本之 策。乔建平记住了医生的话,想把中阳境变成青山绿水。
头一年种的树,活了两成,八成都死了;第二年种的 树,活了三成,七成都死了;第三年种的树,活了四成, 六成都死了,他才明白,种树太不容易。山上缺水,又十 年九旱,成活率一直上不去。
从第八年起,他开始雇人上山种树。200人、300人、 500人……青山垣渐渐有了生机。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 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 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文学语言
(2)窗外是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 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叙述语言
老人拄着拐杖,慢Biblioteka 迈进他那 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文学语言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 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 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 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 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 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 享清福,他不走。
晋西北
一位山野 老农,一座杨柳 青山,一个多么 了不起的奇迹! 他——栽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 己的生命转化为 另一种东西,他 是真正与山川共 存、与日月同辉 了。
花儿永远这 么红!青山永远 不会老!
一位山野老农, 一座杨柳青山, 一个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他—— 栽树老人高富, 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 东西,他是真正 与山川共存、与 日月同辉了。
村干部手记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 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的黄土地上盘旋,西 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老人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qiāo)进沟上山了……
村干部手记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 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 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 过世了。乡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 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老人敲着旱烟锅坐在小院口,望着绿 风荡漾的山沟……
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人们每一二十年就被 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每年有8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每年无霜期仅 有104天。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地沙化, 1000万亩水土流失。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 虐(nüè)的地方,是干 旱、霜冻、沙尘暴等与 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 (jù)之地。过去,这 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 到城头。县志载:“风大 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 坠。”
20年、20万个人工、2000万株成活的树木,跨越两个 乡镇、20个自然村的栽植区域,占地总面积15万亩、绿化 面积10万亩的栽植面积。一个农村汉子,以个人的力量创 下了植树造林的神话,成为老百姓眼里的“植树英雄”, 成为吕梁、山西乃至全国的先进模范。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第一个买四荒的人
提起自己的种树经历,今年50岁的乔建平两眼放光。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植树从28岁植到年届半百
20年来,乔建平一直坚持不懈植树,一座山头,两座 山头,一个自然村,两个自然村,现在,每到春夏季节, 赵盘庄村方圆10公里,到处绿树成阴,绿意盎然。
乔建平住到青山垣之后,老婆带着孩子来找他,他蓬 头垢面,胡子拉碴,衣服裤子被杂草灌木划成了条条,就 像野人一样。于是老婆和孩子也留在了山上。不久,他的 一些亲戚也上山帮他种树来了。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 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 小院。
推荐阅读: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叙述语言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 凶猛。
文学语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 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叙述语言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 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 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 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村干部手记
1982年12月3日 老人慷慨地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 买了一台电视机,乡亲们乐呵呵地瞧着这 个新鲜玩意儿,老人也乐了。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 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 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