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梁晓声:看花赏景又一好去处
读梁晓声母亲有感作文

读梁晓声母亲有感作文读了梁晓声写的关于母亲的文章,就像有人在我心里轻轻敲了一下钟,那钟声“嗡嗡”地回荡着,让我满脑子都是关于母亲的事儿。
梁晓声笔下的母亲啊,那就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母亲,可就是这普通里藏着无尽的伟大。
你看,他家那生活条件,就像冬天里的破房子,到处漏风,到处是寒碜。
但母亲就像那堵在破洞前的木板,用自己的身躯,尽可能地挡住外面的风雪。
我就想起我自己的老妈,那也是个厉害的主儿。
虽然不像书里写的那样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她那些点点滴滴的事儿啊,就像小水滴一样,积少成多,汇聚成了一片爱的海洋。
比如说,每天早上那热腾腾的早饭,不管冬天的被窝多么诱人,老妈就像个准时的闹钟,雷打不动地把早饭做好。
有时候我还嫌她唠叨,催我起床的时候就像个念经的和尚,“快起快起,要迟到了”,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可现在想想,这不就是爱嘛,就像梁晓声的母亲为了家庭默默付出一样。
梁晓声的母亲为了孩子的书费,东拼西凑,那时候的钱就像金豆子一样珍贵啊。
我老妈呢,也是在我学习上一点儿都不含糊。
我想要什么学习资料,她从来都不皱眉头,哪怕她自己在衣服鞋子上能省则省。
我记得有一次我要买一本挺贵的辅导书,她二话不说就带我去买了。
那时候我就想啊,老妈在这方面可真是大气,和她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和小贩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而且啊,书里母亲那种坚韧的精神也特别打动我。
生活给她那么多苦,她就像一颗顽强的小草,被踩了一脚又一脚,还努力挺直腰杆。
我老妈虽然没遇到那么多特别大的苦,但是生活里那些小麻烦、小挫折也不少。
我爸有时候工作忙,家里的事儿基本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可她从来没抱怨过。
我偶尔还听见她哼着小曲儿做家务呢,那乐观的样子就像黑暗里的小蜡烛,照亮了我们这个小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算是明白了,母亲啊,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不管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她们心里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对孩子的爱。
这爱就像一团小火苗,不管风怎么吹,雨怎么打,都不会熄灭。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世间(节选)梁晓声马赛的夏季气候宜人。
下午四点多钟时,夕阳高悬在老港口的上方,余晖洒满码头,湛蓝的海水变成了槟榔红,被凉爽的海风吹抚起红鲤鱼鳞片似的波纹。
老人们照例在广场上散步,有互相牵手的老夫妇,也有牵着大狗小狗踽踽独行的老人。
卡努比埃尔大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持着相机或画夹信步走来。
当地的老人们是他们乐见的一道风景,老人们同样乐得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游人。
夕阳即将没入海中,海里仍有恋水的泳者。
躺在沙滩上的泳者仍不愿离去,为的是再多享受一会儿。
周蓉从车站宽阔的大理石台阶上缓缓走下。
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
容颜、体形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胖瘦适中。
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
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
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
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女儿曾劝她染发,她也曾动过染发之念,但知道自己属于过敏体质,未敢轻举妄动。
玥玥说法国的染发剂很高级,不会让皮肤过敏,当然得请专业技师操作。
玥玥说服她并陪去了一次,她一听价格转身便走。
她觉得太贵了,绝对不能接受。
但她没说价格问题。
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当时,母女二人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鲁昂,周蓉在那里一家最大的瓷器店做推梢员。
很快脱颖而出。
除了她的英法两种语言水平和知识分子气质,还因为她来自瓷器的故乡中国,颇能讲出一套鉴赏瓷器的知识。
其实,那些来自鲁昂市周边小镇和乡下的女推梢员,对她相当排斥,但她的业绩受到老板的公开肯定,而她的亲和力也成功地团结了她们。
她们后来赞叹说,如果只听声不见人,外国游客会误以为她是法语广播员转行,而她们自己只不过是普通法国人了!后来她们来到马赛。
她应聘到一家国际旅游公司做导游。
公司原本安排她在亚洲区。
她坚持做欧洲区导游。
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太怕见到国内的熟人了。
公司主管问她,做亚洲区导游,经常接待自己的同胞,有什么不好呢?她只得撒谎,说要求做欧洲区导游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
材料作文《腹有诗书气自华》

材料作文《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晓声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人世间》被誉为“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故事的字里行间,处处承载着梁晓声关于生活原点的记忆。
谈及创作原因,梁晓声说,诚实、善良、厚道是中国人最为宝贵的价值观,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年轻人了解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
“这很重要,希望当代中国青年更多地去了解当代中国”。
在互动交流中,梁晓声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因为读书,我在进入复旦大学读书时获得了同学们的特别关照,到了分配工作时,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领导说,‘这个青年不错’,最终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梁晓声说,读书带给他最大的益处是,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生活中要良善,要给人以温暖,不放过任何一次做好事的机会”。
梁晓声的话对青年一代的人有很大的启示。
阅读材料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腹有诗书气自华梁晓声说,读书带给他最大的益处是,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就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读书可以完善自身。
古有苏秦锥刺股苦读书,后成合纵之事;又有匡衡不耻凿壁借光勤读书,终成学识之尊;亦有孙康不惧严寒痴读书,终为有为之仕。
自古以来哪怕是寒门子弟,也会耕读传家,我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以提升我们的整体素养和看世界的视角,更会提高我们国家的整体形象,让我们整体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读古诗词,可以体会到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体会到陈子昂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豪放;体会到刘禹锡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体会到李白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怅;体会到刘长卿那“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的感叹;体会到苏轼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高考作文素材——梁晓声

梁晓声梁晓声(1949—)原名梁绍生,哈尔滨人,祖籍山东荣成。
著名作家、编剧。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曾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历任农工,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
下乡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等,并发表大量散文、杂文、随笔及电影、电视剧剧本,至今累计1000余万字。
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短篇小说《父亲》分获1984年全国中短篇小说奖。
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中国现当代以青春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地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
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
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
《郁闷的中国人》简介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
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
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作业四

作业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清名(梁晓声)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
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
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
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每年清明前,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
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
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
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
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重要。
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
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梁晓声好人观作文

梁晓声好人观作文在这个世界上,要是有人问啥是好人,可能一百个人能给出一百零一种答案。
不过梁晓声的好人观,那可真是有点特别,就像一道独特的菜,吃起来别有风味。
梁晓声说啊,好人是那些心怀善意的人。
这善意可不是只挂在嘴上说说的,就像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善良,可一遇到事儿,跑得比兔子还快。
真正心怀善意的人,是看到路边有个老人摔倒了,想都不想就去扶一把的;是看到流浪猫狗,会忍不住拿点食物去喂喂的。
他们的心里就像住着一个小太阳,总是散发着温暖的光,照到周围的人和事上。
在梁晓声的眼里,好人还是有责任感的人。
这责任感就像一个重重的担子,有些人挑起来就稳稳当当的,有些人却碰都不想碰。
我就见过这样的例子,在学校里小组做项目,有的同学那是把自己当成主角,认认真真地规划、执行,遇到问题也不推诿,努力想办法解决,这就是有责任感啊。
可也有同学,就像个没事儿人似的,啥都不管,等着别人把成果送到他面前,这种人肯定不符合梁晓声的好人标准。
梁晓声觉得好人还得是懂得感恩的人。
你想啊,生活中咱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善意的微笑呢。
懂得感恩的人就会把这些都记在心里,找机会回报。
就像你借给朋友一支笔,朋友下次见到你,会笑着说:“上次多亏了你那支笔,今天我给你带了个小点心。
”这多让人心里舒坦啊。
要是那种把别人的好当成理所甚至还恩将仇报的人,那可就和好人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而且啊,梁晓声的好人观里,好人应该是包容的。
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毛病。
包容的人就像一个大大的容器,能把别人的缺点都装下,不斤斤计较。
比如说宿舍里,有人睡觉打呼噜,包容的室友不会天天为此大发脾气,而是想办法互相适应。
要是那种一点小事就炸毛的人,可就不太像好人喽。
我觉得梁晓声的好人观特别接地气,就像一面镜子,咱可以时不时地拿出来照照自己。
咱不能总是要求别人是好人,自己却不按照这个标准来。
要是每个人都能朝着梁晓声所说的好人的方向努力,那这个世界得多美好啊。
梁晓声好人观作文

梁晓声好人观作文你知道梁晓声不?这可是个挺酷的作家呢。
他有一套关于好人的观点,那可真是有点意思,就像一把独特的小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好人”这个概念的新理解之门。
梁晓声说,好人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这啥意思呢?就好比啊,你在一个公共场合,周围人都不认识你,这时候你要是还能做到遵守规则,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这就是一种修养。
这种修养不是装出来给别人看的,而是打心底里觉得就应该这么做。
就像你肚子里有个小闹钟,到了文明礼貌的点儿,它就自动提醒你。
不需要别人在旁边监督,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才做,这修养就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你的心里,默默影响着你的行为。
他还说好人要有“无需提醒的自觉”。
这一点可太考验人了。
比如说,在图书馆里,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看书,这时候你也会自然而然地放轻脚步,轻声翻书。
你不会等到管理员过来提醒你:“小声点!”你自己就知道要这么做。
再走在路上看到有个小垃圾,自觉地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不是为了让人夸你是环保小卫士,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这种自觉就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已经融入到你的行为模式里了。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也是他好人观里重要的一条。
很多人都追求自由,觉得自由就是想干啥就干啥。
但梁晓声可不这么看。
他觉得自由是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存在的。
就像咱们在马路上开车,交通规则就是约束,你不能说我要自由,就乱闯红灯或者随便变道。
只有遵守这些约束,大家才能在马路上安全地行驶,每个人也才能真正享受到开车出门的自由。
要是每个人都乱来,那马路上就乱成一锅粥了,谁都别想自由。
所以说,真正的好人明白这个道理,在约束的框架里尽情享受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去破坏这个框架。
最后呢,好人还得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善良可不是那种只在嘴上说说的“祝你好运”之类的话。
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比如说下雨天,你有伞,看到旁边有个人没伞在淋雨,你把伞分给他一半或者直接送给他,这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或者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小孩孕妇,主动让座,心里想的是他们站着不安全、不舒服,这也是一种善良。
读梁晓声谈作文想象力读书心得

读梁晓声谈作文想象力读书心得最近读了梁晓声关于作文想象力的一些论述,真的是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觉得脑袋空空,不知道该写些啥。
就像走进了一个没有灯光的小黑屋,伸手不见五指,心里那个着急呀!看了梁晓声老师对于想象力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没有打开那扇想象的大门。
梁晓声老师说,想象力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特别有趣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跟着爸妈去了乡下的奶奶家。
奶奶家的院子可大了,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果树。
一进院子,我就像一只撒欢的小狗,这儿瞅瞅,那儿瞧瞧。
在院子的角落里,有一个破旧的水缸。
这水缸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缸壁上长满了青苔,还有一些细细的纹路,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我盯着那个水缸看了半天,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水缸会不会是一个神秘的通道,通往一个未知的世界?我越想越觉得有趣,仿佛看到了水缸里泛起了奇异的光芒,一个小精灵从里面飞了出来。
它扇动着透明的翅膀,身上还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笑嘻嘻地对我说:“欢迎来到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树木都是用糖果做的,树叶是甜甜的巧克力,树干是软软的棉花糖。
地上的小草是绿色的果冻,一蹦一跳的。
花朵则是各种口味的冰淇淋,风一吹,就能闻到阵阵香甜的味道。
我兴奋地在这个世界里奔跑着,看到了一座用饼干搭成的房子。
房子的门是一块大大的芝士,窗户是透明的冰糖。
我推开门走进去,里面的家具都是用蛋糕和水果做的。
沙发是松软的草莓蛋糕,桌子是坚硬的核桃蛋糕,椅子是香蕉蛋糕。
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甜蜜的陷阱里。
正当我陶醉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时,突然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声:“宝贝,快来帮忙摘菜啦!”我一下子被拉回了现实,看着那个普普通通的水缸,心里还有些失落。
但是这次的想象之旅,让我明白了想象力的神奇。
它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带着我们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梁晓声老师还说,想象力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选粹」梁晓声:看花赏景又一好去处编者寄语
梁晓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开了知青文学创作的先河,被认为是“平民代言人”。
他从平民立场出发,去描写平民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寻找平民身上的劣根性,深情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道德情操;运用寓言式的描写对社会及人性的丑恶进行无情地剖析,表现出了冷峻的创作风格。
其散文《窃秋文》亦是如此,由窃花而得手的心理变化轨迹洞察人性之弱点,再顿悟深思,由浅入深,剖析内中危害,引以为戒,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文化内涵一一呈现。
披文入情
窃秋文
设置悬念,别有深意,吸引读者。
①窃其实就是偷的意思。
老百姓说同一行径是偷,而文人雅士说成是窃。
溜门撬锁谓之盗,探囊取物于他人的衣袋儿谓之扒,这些事在文人雅士们做了则谓之为窃。
比如偷了别人的文章或构思,我们说是“剽窃”;比如偷情在文人雅士们的文章里又常被写成“窃玉”之类。
我常想这乃是我们的小小的狡猾,为了被指斥的时候以一个“窃”字企图强调与偷的行为有所区别……
照应题目,以概念入手,粉饰狡猾为“窃”,引出下文窃花的叙述过程;为后文自省和忧虑的议论做铺垫。
②我家近处有公园。
每年秋至,菊花便展眼地盛开了。
(看似闲笔,实则交代“天时地利”的条件。
)我养过花,总也养不活。
又很爱花,这就是一个矛盾。
看了别人家花养得好,我羡慕。
看了满公园的花盛开着,我常产生占为己有的强烈冲动。
有了矛盾就得想办法解决。
不解决矛盾便总是矛盾着。
想来想去,那解决纠缠着我的矛盾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便是“窃”。
这也可以说别无选择。
追求美,但为了解决爱花却养不活而形成的矛盾点,“别无选择”地决定“窃”,“美化”借口以寻求自我开脱。
③白天我到公园去散步。
去散步与别的散步者有不同之目的。
或曰:“心怀鬼胎”也未
尝不可。
流连忘返之间,我早已记住哪一处的哪几株花更值得一窃。
(爱美却“心怀鬼胎”)挨到晚上——自然是很晚的时候,十点钟以前,纳秋凉的人还是不少的——我便揣把小剪刀前往。
(破折号,夹注。
)有时我怂恿儿子和我一块儿去“散步”,可是儿子知道我去干什么,也知道他去了充当的会是什么角色,坚决地摇头。
(费尽心机,儿子的坚决反对反衬出“我”的出格。
)揣把小剪刀的同时我总不忘揣一记者证什么的。
(行为怪异)万一被管理花园的或专爱管闲事的人逮住,记者证什么的便于搪塞过关或者乞讨下不为例的面子……
“踩点”“分工”“工具”“理由”一应俱全,只欠东风,为下文窃花做铺垫。
④总是绕着我白天记住的地方先缓缓走一遭,细心观察附近有无人影。
如果有单个的人影我便不敢贸然,因为无法判定他或她是干什么的,也许正是个管理公园的或专爱管闲事的。
如果是成双成对的我便没了顾忌,因为我知道他们不论是什么人和正在干什么,即使是平常专爱管闲事的,也肯定分不出心思来干涉我。
于是行动极其敏捷,一两分钟内已剪下离开……
处心积虑,只为伺机下手,有点“惯犯偷窃”的感觉,劣根性暴露无遗。
⑤当然也有空着手回到家里的时候,我便会觉得极其的沮丧和气恼,诅咒些使我目的不遂的那个人很恶毒的话……
“贼不跑空”,“我”却空手而归,此时自然“沮丧和气恼”,还恶毒地诅咒、迁怒于人,心理阴暗,招人嫌恶。
⑥刮风下雨天我是一定要出去“散步”的。
每次收获颇丰。
我所窃的是些欲开未开的花,插于瓶中,置于案旁,看着觉得太美了。
欣赏的满足混杂着占有的喜悦。
花们日日的渐开,我觉得我值得……
只为“觉着太美”而窃取那欲开未开的花,个人占有的喜悦充斥大脑,为下文多次趁机“作案”蓄势。
⑦几场秋风秋雨后,公园里的花一片凋零。
我盼秋风秋雨。
那能为我创造较充分的条件,即使在大白天也可以公然地干我想干的事。
秋风秋雨的恶劣天气也成了最好的“作案”时机。
⑧后来公园里的花再也没什么看头了。
还能开几日看几日的,都插在我家的花瓶里。
最多的时候这儿一瓶那儿一瓶,处处的摆了好多瓶。
于是我每天去散步,也就只不过是散步了。
望着满目凋零景象萧条的残秋,我心里不免暗暗自得(哀景衬乐情,审美畸形。
)—
—因为当别人再也没有什么开着的花儿欣赏的时候,我的欣赏需求仍得到着满足。
与别人相比,那一种满足心理似乎更大……
对比论证,自私占有的满足,越发偏离正常人的轨道,人性的劣根性越发明显。
⑨有一天我忽然面对眼前开得很宁静的花想——原来我内心里自私、贪婪、占有的欲望是多么强烈。
幸而我不过是一个写小说的,内心欲望的直径充其量不过仅限于文坛。
(庆幸“我”只是一个文人,欲望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是有限的。
)而且还能常常地自审着,自省着,自抑着。
(排比增势,体现自醒、自律、自强的心态。
)否则,延至官场、延至赌场、延至情场、延至商界、延至政界、延至一切更易激发人占有欲望的更易使人心污染的名利场,我这个人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所贪婪而窃的又会是什么呢?我又将采取些什么样的狡猾和手段呢?……
以小见大,对着花静思那强烈的“自私、贪婪、占有的欲望”;假设论证,如若延至一切名利场将会如何,加之省略号造势,显示事态的严峻性,引发读者审视。
⑩插在一个个瓶子里的花,仿佛一面面镜子,我从中照见了我的内心世界,我竟一时悚然。
竟有点儿自己被自己吓住了……
比喻论证,“我”从窃花的行为中反窥自我,感到震惊和畏惧,前车之鉴让人反思。
“窃秋”的“秋”一语双关,既指秋天的菊花,亦表示成果,增强现实意义。
多处省略号留白,引人处处注意,时时遐思。
作者:梁晓声
节选自梁晓声《狡猾是一种冒险》
文章珠玑
1.幸而我不过是一个写小说的,内心欲望的直径充其量不过仅限于文坛。
而且还能常常的自审着,自省着,自抑着。
2.插在一个个瓶子里的花,仿佛一面面镜子,我从中照见了我的内心世界,我竟一时悚然。
竟有点儿自己被自己吓住了……
思考探究
1.文中多次出现“散步”二字,请问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设计的?
2.窃花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得扭曲而可怕,但却看到成长。
请梳理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轨迹。